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剂量紫杉醇同步放疗治疗2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吉浩明 张燕 +2 位作者 刘春桂 张忠琴 王东霞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1025-1027,共3页
目的:观察周剂量紫杉醇同步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6例患者均为不能手术切除的Ⅲ~Ⅳ期NSCLC,采用周剂量紫杉醇全身化疗,同步应用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形外照射放疗。结果:26例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3... 目的:观察周剂量紫杉醇同步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6例患者均为不能手术切除的Ⅲ~Ⅳ期NSCLC,采用周剂量紫杉醇全身化疗,同步应用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形外照射放疗。结果:26例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5例,无变化(NC)6例,恶化(PD)2例,总有效率(CR+PR)69.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为8.0个月(95%CI:6.0~12.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10.0个月(95%CI:6.0~16.5个月)。不良反应较轻。结论:周剂量紫杉醇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是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NSCLC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伊班膦酸钠单用与联合放疗及单纯放疗对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吉浩明 张燕 +2 位作者 刘春桂 张忠琴 王东霞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06-408,共3页
目的评价伊班膦酸钠、伊班膦酸钠联合骨肿瘤局部病灶的放射治疗及单纯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门诊及住院71例次各类恶性骨肿瘤患者,其中20例为以伊班膦酸钠为主体的综合治疗,26例次是以伊班膦酸钠联合骨肿... 目的评价伊班膦酸钠、伊班膦酸钠联合骨肿瘤局部病灶的放射治疗及单纯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门诊及住院71例次各类恶性骨肿瘤患者,其中20例为以伊班膦酸钠为主体的综合治疗,26例次是以伊班膦酸钠联合骨肿瘤局部病灶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25例次单纯对骨肿瘤病灶采取了姑息放射治疗;按WHO规定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病灶局部疼痛控制情况:3组总有效率依次为70.0%,88.5%,68.0%;骨肿瘤溶骨性病灶骨密度增加好转率依次为65.0%,80.8%,48.0%。结论尽管3组之间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未见显著差异,但伊班膦酸钠联合放射治疗是在骨肿瘤病人疼痛反应的缓解率和增加溶骨性病灶骨密度等方面都优于其它两组,因此,本组资料认为伊班膦酸钠联合放射治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骨肿瘤姑息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班膦酸钠 放射治疗 骨恶性肿瘤 疼痛
下载PDF
儿童厌食126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吉浩明 姜夕南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15-415,共1页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法检测厌食儿童血清中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 (Hp- Ig G)。结果 :12 6例厌食儿童 Hp- Ig G阳性 90例 (71.42 % ) ,阳性率男性儿童高于女性 ,且随年龄递增而增加 ,抗 Hp治疗儿童厌食可显著改善。结论 ;幽门螺杆...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法检测厌食儿童血清中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 (Hp- Ig G)。结果 :12 6例厌食儿童 Hp- Ig G阳性 90例 (71.42 % ) ,阳性率男性儿童高于女性 ,且随年龄递增而增加 ,抗 Hp治疗儿童厌食可显著改善。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儿童厌食症的重要病因 ,建议对厌食症儿童常规检测 Hp- Ig G或抗 Hp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免疫球蛋白G 厌食 儿童 HP感染
下载PDF
伊班膦酸钠联合放射治疗对骨恶性肿瘤的效果评价
4
作者 吉浩明 张燕 +2 位作者 刘春桂 张忠琴 王东霞 《交通医学》 2008年第6期672-673,共2页
目的:评价伊班膦酸钠联合局部病灶的放射治疗对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各类恶性骨肿瘤患者,其中26例采用伊班膦酸钠联合骨局部病灶的姑息放疗,25例单纯采取对骨局部肿瘤病灶姑息放疗,评价两组的止痛效果及骨病灶的... 目的:评价伊班膦酸钠联合局部病灶的放射治疗对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各类恶性骨肿瘤患者,其中26例采用伊班膦酸钠联合骨局部病灶的姑息放疗,25例单纯采取对骨局部肿瘤病灶姑息放疗,评价两组的止痛效果及骨病灶的疗效。结果:放化联合组和单纯放疗组病灶局部疼痛控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6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骨性病灶骨密度好转率分别为73.1%、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联合局部放疗有助于缓解骨肿瘤患者的骨痛,改善病灶骨密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班膦酸钠 放射治疗 骨恶性肿瘤 疼痛
下载PDF
52例川崎病临床分析
5
作者 吉浩明 姜夕南 《交通医学》 2002年第1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川崎病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川畸病52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吉浩明 姜夕明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001年第18期2102-2103,共2页
川畸病(以下简称KD)是儿科常见结缔组织病,学龄前儿童尤为多见。冠状动脉损害为该病的较严重病变。我院1991~2000年共收治川畸病患儿52例,现整理报告如下: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榄香烯联合SOX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胃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被引量:7
7
作者 钱烨 张燕 +1 位作者 鲁小敏 吉浩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17-121,125,共6页
目的探讨榄香烯联合替吉奥/奥沙利铂(S-1/oxsliplatin,SOX)方案对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该化疗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71例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一应用SOX方案的对照... 目的探讨榄香烯联合替吉奥/奥沙利铂(S-1/oxsliplatin,SOX)方案对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该化疗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71例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一应用SOX方案的对照组与榄香烯联合SOX方案的观察组,通过RECIST1.1评分和生存曲线对比两组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肿瘤标志物、血清学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和临床获益率(CBR)高于对照组(χ^2=5.161,P=0.031;χ^2=5.124,P=0.037);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EA、CA-199、IGF-1、MMP-9、IL-2和IFN-γ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现,观察组白细胞下降程度、贫血、乏力、恶心呕吐的发生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7.1个月,95%可信区间为4.037~10.248)和中位总生存时间(8.8个月,95%可信区间为6.634~10.907)显著高于对照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4.9个月,95%可信区间为2.324~6.839)和中位总生存时间(6.5个月,95%可信区间为5.007~7.6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6)。结论榄香烯联合SOX方案对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具有较高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且其毒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替吉奥 奥沙利铂 晚期转移性胃癌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性激素受体在肝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燕 吉浩明 +1 位作者 沈预程 姚登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3851-3855,共5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雄激素受体(AR)在肝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07—2009年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45例,收集肿瘤切除后新鲜肝脏标本,按照自身配对法留取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癌灶边缘...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雄激素受体(AR)在肝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07—2009年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45例,收集肿瘤切除后新鲜肝脏标本,按照自身配对法留取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癌灶边缘5 cm)各45份。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ER和AR mRNA的表达,灰度比较法进行mRNA定量分析,以RT-PCR产物电泳进行定性分析;蛋白印迹法(WB法)检测ER和AR的表达,以相应的内参条带灰度值进行校正,获得相对蛋白表达量。结果 ER mRNA在肝癌患者癌组织中阳性表达37例,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2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6,P<0.05);其阳性表达率在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不同性别、浆膜侵犯与否、不同肿瘤直径、HBsAg阳性与否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mRNA在肝癌患者癌组织中阳性表达38例,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7,P<0.05);其阳性表达率在浆膜侵犯与否和不同肿瘤直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 mRNA在肝癌患者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2746±0.0828),癌旁组织中为(0.1891±0.0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49,P<0.05);AR mRNA在肝癌患者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4642±0.2204),癌旁组织中为(0.1987±0.1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20,P<0.05)。mRNA电泳显示,部分肝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同时表达ER或AR,部分仅在癌组织表达ER或AR,或仅在癌旁组织表达ER或AR。ER在肝癌患者癌组织中阳性表达41例,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31,P<0.05);AR在肝癌患者癌组织中阳性表达43例,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00,P<0.05)。ER在肝癌患者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68±0.02),癌旁组织中为(0.51±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4,P<0.05);其表达水平在不同性别、浆膜侵犯与否、HBsAg阳性与否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在肝癌患者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73±0.01),癌旁组织中为(0.49±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P<0.05);其表达水平在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不同性别、不同肿瘤直径、HBsAg阳性与否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电泳图显示,肝癌患者癌组织中ER或AR表达的条带强度明显强于癌旁组织。结论肝癌患者癌组织中性激素受体mRNA阳性表达率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高,其表达与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浆膜侵犯、性别及HBV感染密切相关,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性激素受体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有助于肝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可能成为潜在的肝癌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受体 雄激素 受体 雌激素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印迹法 蛋白质
下载PDF
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鲁小敏 茅国新 吉浩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526-3528,共3页
目的:研究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铂类化疗敏感性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经病理诊断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石蜡切片标本中BRCA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含铂联合方案化疗耐药性的关... 目的:研究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铂类化疗敏感性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经病理诊断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石蜡切片标本中BRCA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含铂联合方案化疗耐药性的关系。结果:BRCA1蛋白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吸烟史、PS评分、病理类型、TNM分期中表达无明显差异;BRCA1蛋白阴性组GP方案化疗有效率为45.83%,阳性组为21.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铂化疗方案对BRCA1蛋白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疗效差于BRCA1蛋白阴性表达者,提示BRCA1蛋白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对铂类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BRCA1 化疗 预后
下载PDF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合并非典型性病毒性脑炎23例报告
10
作者 吉浩明 《交通医学》 1997年第2期223-223,共1页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儿童多发,预后大多良好,个别常合并多系统损伤,如:脑炎、关节炎、胰腺炎、睾丸炎等,少数流腮病儿可死于严重合并症.流腮典型合并症如果诊疗及时,预后良好;而流腮非典型合并症常因诊疗不及时,使...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儿童多发,预后大多良好,个别常合并多系统损伤,如:脑炎、关节炎、胰腺炎、睾丸炎等,少数流腮病儿可死于严重合并症.流腮典型合并症如果诊疗及时,预后良好;而流腮非典型合并症常因诊疗不及时,使少数患儿病情加重.本院1992~1995年共收治小儿流腮合并脑炎(简称流腮脑炎)54例,其中23例(42.6%)为非典型性患儿.现整理报告如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流行性腮腺炎 病毒性脑炎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周剂量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储建华 张燕 +1 位作者 刘地发 吉浩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541-542,共2页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顺铂 氟尿嘧啶 胃癌 化学治疗
下载PDF
血清CEA、LDH对肺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剑 吉浩明 +1 位作者 刘春桂 蒋峰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CEA、LDH对肺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与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60例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进行复治的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EA、LDH水平,并将其水平与影像学标准评估疗效... 目的探讨血清CEA、LDH对肺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与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60例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进行复治的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EA、LDH水平,并将其水平与影像学标准评估疗效进行比较,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CEA正常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13.3%,治疗前CEA升高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LDH正常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37.5%,治疗前LHD升高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EA≥20.0 ng/m L患者PFS为(8.2±1.3)月,CEA<20.0 ng/m L患者PFS为(5.1±1.0)月,2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EA≥20.0 ng/m L患者OS为(16.4±2.0)月,CEA<20.0 ng/m L患者OS为(13.1±1.8)月,2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检测血清中CEA水平对预测肺腺癌靶向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靶向治疗 CEA LDH 预测 预后
下载PDF
术后化疗联合榄香烯与单纯手术治疗对食管癌的干预效果及其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16的表达水平变化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剑 吉浩明 +1 位作者 刘春桂 张燕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8期1270-1272,共3页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榄香烯与单纯手术治疗对食管癌的干预效果及其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16表达水平变化的关联。方法本研究选取食管癌患者59例,包含单纯手术治疗患者30例(对照组)和术后化疗并且联合使用榄香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榄香烯与单纯手术治疗对食管癌的干预效果及其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16表达水平变化的关联。方法本研究选取食管癌患者59例,包含单纯手术治疗患者30例(对照组)和术后化疗并且联合使用榄香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29例。比较分析化疗联合榄香烯与单纯手术治疗对食管癌的干预效果,并分析其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16的表达水平变化的关联。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2年的疗效情况,观察组无病生存时间为(12.58±7.12)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13.5个月,均略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前的cyclinD1水平及p16水平均未见差别;治疗后2组的cyclinD1水平分别为(2.43±1.42)、(4.03±1.54),p16水平分别为(6.95±2.75)、(5.02±2.55),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手术干预对于集体细胞周期蛋白组的调控会产生一定影响,cyclinD1与p16的双向下调有可能提示术后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同时榄香烯干预会影响cyclinD1加速下调,p16下调则会受到相对抑制,可能对于控制术后复发转移有一定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榄香烯 食管癌 CYCLIND1 P16
下载PDF
HIF-1α及VEGF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放疗疗效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晓岗 沈预程 +2 位作者 吉浩明 张燕 刘春桂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1年第5期390-392,共3页
目的研究H IF-1α与VEGF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放射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和W estern B lot法分析放疗前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H IF-1α与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6 MV-X线,常规分割放疗。分割剂量为2 Gy次/,1次/d,5次... 目的研究H IF-1α与VEGF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放射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和W estern B lot法分析放疗前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H IF-1α与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6 MV-X线,常规分割放疗。分割剂量为2 Gy次/,1次/d,5次/周。总剂量DT 60~70 Gy。结果 36例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H IF-1αmRNA表达阳性者21例,蛋白表达量为0.56±0.03;VEGF mRNA表达阳性者17例,蛋白表达量为0.74±0.02。H IF-1α与VEGF在癌组织中无论是mRNA还是蛋白质表达均呈正相关(r=0.887、0.854,P〈0.01)。所有患者放疗有效率为61.1%。两者高表达者放疗疗效差。结论 H IF-1α与VEGF在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均明显表达增加,两者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放疗疗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食管癌
下载PDF
替吉奥治疗初诊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沈预程 吉浩明 +3 位作者 张燕 谢锦华 钱烨 王彧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6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替吉奥治疗初诊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8例初诊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予单药替吉奥口服化疗,并评价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2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2例,PR 4例,SD 12例,PD 10例,总... 目的探讨替吉奥治疗初诊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8例初诊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予单药替吉奥口服化疗,并评价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2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2例,PR 4例,SD 12例,PD 10例,总有效率21.43%(6/28),临床受益率64.29%(18/28)。化疗相关主要毒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等,其中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17.86%。结论替吉奥治疗初诊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吉奥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初诊 老年患者
下载PDF
环磷酰胺节拍化疗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钱烨 吉浩明 +2 位作者 张燕 谢锦华 沈预程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4年第4期302-303,共2页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节拍化疗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9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接受环磷酰胺节拍化疗联合塞来昔布治疗。结果 19例患者总有效率5.3%,疾病控制率(CR+PR+SD)57.9%。全组中位无病生存期5.2个月,1 a生存率...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节拍化疗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9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接受环磷酰胺节拍化疗联合塞来昔布治疗。结果 19例患者总有效率5.3%,疾病控制率(CR+PR+SD)57.9%。全组中位无病生存期5.2个月,1 a生存率47.4%。主要毒副反应为轻度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环磷酰胺节拍化疗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晚期乳腺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塞来昔布 节拍化疗 晚期乳腺癌
下载PDF
紫杉醇脂质体腹腔灌注治疗腹腔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燕 吉浩明 +2 位作者 徐杰 沈预程 钱烨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3年第6期533-534,共2页
腹腔是临床常见的晚期肿瘤的转移部位之一,当转移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中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腹腔转移癌大多选择全身或局部化疗.全身化疗受体质状况和患者依从性的限制,而局部化疗因其能减轻症状,且毒副反应不明显而易被患者... 腹腔是临床常见的晚期肿瘤的转移部位之一,当转移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中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腹腔转移癌大多选择全身或局部化疗.全身化疗受体质状况和患者依从性的限制,而局部化疗因其能减轻症状,且毒副反应不明显而易被患者所接受.我们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应用紫杉醇脂质体腹腔灌注治疗腹腔转移癌患者26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脂质体 腹腔化疗 腹腔转移癌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白介素-Ⅱ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沈预程 谢锦华 吉浩明 《交通医学》 2016年第2期179-180,183,共3页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白介素-Ⅱ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 :晚期恶性肿瘤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胸腔灌注顺铂,观察组采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白介素-...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白介素-Ⅱ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 :晚期恶性肿瘤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胸腔灌注顺铂,观察组采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白介素-Ⅱ联合顺铂联合胸腔灌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3例,有效率为82.1%。对照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11例,有效率为46.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毒副反应包括胸痛、发热、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等,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COG评分为1-2分24例,有效率85.7%,对照组ECOG评分为1-2分17例,有效率60.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IL-2与顺铂联合胸腔灌注治疗,能很好发挥协同作用,提高了恶性胸腔积液的控制率,毒副反应能耐受,且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 白介素-Ⅱ 顺铂 胸腔灌注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燕 胡进林 +1 位作者 刘地发 吉浩明 《基层医学论坛(B版)》 2006年第12期1097-1098,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了7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化疗前未发现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48.7%,化疗前发现有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67.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了7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化疗前未发现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48.7%,化疗前发现有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67.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后疗效达完全缓解(CR)及部分缓解(PR)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28.2%,化疗后疗效为稳定(SD)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64.7%,化疗后疗效为进展(PD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78.6%,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恶性肿瘤
下载PDF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钱烨 吉浩明 +2 位作者 谢锦华 沈预程 张燕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6期888-889,共2页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9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伴PVTT患者进行3D—CRT,每天1次,每周5次,分割剂量为每次3.0-3.5Gy,照射次数13-20次,总...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9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伴PVTT患者进行3D—CRT,每天1次,每周5次,分割剂量为每次3.0-3.5Gy,照射次数13-20次,总剂量45.5-60.0Gy,观察其疗效。结果肝癌原发灶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3例,疾病稳定(SD)4例,疾病进展(PD)9例,有效率为55.1%(16/29);PVTT CR7例,PR14例,SD2例,PD6例,有效率为72.4%(21/29)。中位生存期为9.6个月。结论3D.CRT治疗对原发性肝癌伴PVTT有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适形 门静脉 栓塞 肝肿瘤 并发症 存活率 三维适形放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