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Ⅲ型胆道闭锁患儿肝门肠吻合术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吉耿锋 张志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42-1146,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Ⅲ型胆道闭锁患儿肝门肠吻合术(又称为Kasai手术)术后黄疸清除及自体肝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Ⅲ型胆道闭锁并行Kasai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 目的·探讨影响Ⅲ型胆道闭锁患儿肝门肠吻合术(又称为Kasai手术)术后黄疸清除及自体肝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Ⅲ型胆道闭锁并行Kasai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黄疸清除组(JC组,又分为早期退黄组和晚期退黄组)和黄疸未清除组(JOC组),或自体肝生存组和非自体肝生存组(肝移植/死亡)。应用t检验/U检验、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96例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的Ⅲ型胆道闭锁患儿被纳入研究,其中男、女各48例;平均手术日龄为(62.1±18.9)d,平均随访时间为(16.2±20.3)个月。61例(63.5%)患儿在术后6个月内直接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JC组);与JOC组相比,JC组术前间接胆红素水平较高,而白蛋白水平较低(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6、12、24个月所有患儿自体肝生存率分别为92.3%、70.9%、57.8%和55.8%;JC组的自体肝生存率显著高于JOC组(P=0.000),早期退黄组显著高于晚期退黄组(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影响自体肝生存率的相关因素为性别及黄疸是否清除,男性[P=0.049,RR=2.163(95%CI 1.076~4.797)]、黄疸消退[P=0.001,RR=11.488(95%CI 2.726~48.415)]患儿的2年自体肝生存率较高。结论·术前间接胆红素水平和白蛋白水平可能与Ⅲ型胆道闭锁并行Kasai手术患儿术后黄疸清除有关;男性、黄疸消退是这类患儿2年自体肝生存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胆道闭锁 肝门肠吻合术(Kasai手术) 黄疸清除 自体肝生存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辅助钢板技术矫正青少年股骨远端外翻畸形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邓书贞 杨建平 +8 位作者 胡永成 张中礼 王侃 付喆 陈兆强 曲大伟 张华东 陈安辉 吉耿锋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80-789,共10页
目的以外固定支架技术为对照,探讨外固定支架辅助钢板技术矫正青少年股骨远端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6月矫正并获得随访的22例(25膝)股骨远端外翻患儿的相关资料,术中均即刻矫正畸形,根据畸形矫正后固定... 目的以外固定支架技术为对照,探讨外固定支架辅助钢板技术矫正青少年股骨远端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6月矫正并获得随访的22例(25膝)股骨远端外翻患儿的相关资料,术中均即刻矫正畸形,根据畸形矫正后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外固定支架辅助钢板矫正组(外固定+钢板组),8例(9膝),男5例(6膝),女3例(3膝),左侧5例,右侧2例,双侧1例,骺板未闭合4例,骺板闭合4例,年龄(14.04±1.99)岁(范围11.7~18岁);外固定支架矫正组(外固定组),共14例(16膝),男6例(8膝),女8例(8膝),左侧8例,右侧4例,双侧2例,骺板未闭合9例,骺板闭合5例,年龄(13.33±1.88)岁(范围10.1~16.5岁)。手术前后均摄站立位双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评估下肢机械轴线偏移(mechanichal axis deviation,MAD),测量机械轴股骨远端外侧角(mechanich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mLDFA),并记录肢体不等长(limb length discrepancy,LLD)变化。记录术后6周,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采用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对外固定+钢板组与外固定组患儿术后2、6周,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舒适度进行评估,同时记录截骨端愈合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外固定+钢板组与外固定组患儿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固定+钢板组随访时间26个月(范围12~40个月),截骨端愈合时间(4.00±0.66)个月,mLDFA术前73.33°±4.12°,术后87.89°±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82,P<0.05);外固定组随访平均36月(范围22~42个月),截骨端愈合时间(4.41±0.61)个月,mLDFA术前73.31°±3.95°,术后87.31°±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18,P<0.05);两组患儿术后MAD均恢复正常,截骨端愈合时间以及术后mLDF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14,P=0.150;t=0.845,P=0.411)。两组之间膝关节功能比较,术后6周,3、6个月时随访外固定+钢板组优于外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66;t=10.988;t=5.037,均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0,P=0.336)。两组之间术后舒适度比较,术后2、6周,3、6个月时外固定+钢板组明显优于外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09,t=8.666,t=12.722,t=7.135,均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9,P=0.394)。外固定+钢板组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外固定组术后均存在轻度针道感染。结论与外固定支架技术相比,外固定支架辅助钢板技术亦可精确矫正股骨远端外翻畸形,截骨端愈合满意,术后患儿舒适度更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且无针道感染风险,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器 股骨 膝外翻 截骨术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双胞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苏朋俊 吉耿锋 +1 位作者 乔奇 张志波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484-1487,共4页
目的分析双胞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治疗的双胞胎NEC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并与单胎NEC早产儿进行比较,了解双胞胎NEC早产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 目的分析双胞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治疗的双胞胎NEC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并与单胎NEC早产儿进行比较,了解双胞胎NEC早产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双胎早产儿NEC发生率[8.1%(124/1539例)]高于单胎早产儿[3.8%(497/1319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87,P<0.001)。自然分娩组双胞胎之小例数多于双胎之大(23例比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P<0.05)。与单胎NEC早产儿比较,双胞胎NEC早产儿出生体质量较低[(1424±439)g比(1761±596)g,t=-15.07,P<0.001],出生后需要机械通气率较高[37.1%(46/124例)比17.9%(89/497例),χ^(2)=15.539,P<0.001],死亡率较高[13.7%(17/124例)比7.0%(35/497例),χ^(2)=5.40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双胞胎NEC早产儿需手术治疗率较单胎NEC早产儿高[54.8%(68/124例)比43.9%(218/49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85,P<0.05)。与单胎NEC早产儿手术组比较,双胞胎NEC早产儿手术组手术年龄较小[(20.6±17.5)d比(29.4±24.4)d,t=-5.673],贫血程度[(118.284±22.429)g/L比(127.460±28.352)g/L,t=-3.398]、血小板减少程度[(213.570±150.548)×10^(9)/L比(220.250±169.610)×10^(9)/L,t=-3.238]、代谢性酸中毒程度(7.215±0.211比7.355±0.418,t=-4.207)、休克比率[52.9%(36/68例)比36.7%(80/218例),χ^(2)=5.673]、需要机械通气比率[54.4%(37/68例)比35.8%(78/218例),χ^(2)=7.484]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管广泛坏死是单/双胞胎NEC早产儿手术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术后随访1年,2组患儿生长发育迟缓比例、严重神经发育问题比例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胞胎早产儿出生体质差,NEC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需更早进行手术干预。双胞胎NEC早产儿手术比例高,术后并发症重,需密切观察,合理分析,尽早预防及干预,以降低双胞胎早产儿NEC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双胞胎 早产儿
原文传递
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便功能的中期评估 被引量:5
4
作者 吉耿锋 张志波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00-904,共5页
目的评估不同类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中期排便功能,探讨不同排便功能评分方法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并行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Wingspread分... 目的评估不同类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中期排便功能,探讨不同排便功能评分方法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并行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Wingspread分型法将患儿分为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组(高位组)、中位肛门直肠畸形组(中位组)和低位肛门直肠畸形组(低位组)。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这些患儿进行随访,了解其排便功能,分别应用Holschneider、Krickenbeck及Rintala三种评分方法评估其排便功能。同时选取我院就诊的非消化系统疾病的50例3~7岁儿童进行调查,完成评分量表,设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最终有122例患儿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85例(69.67%),女37例(30.33%)。根据Wingspread分型,高位组10例(8.20%),中位组32例(26.23%),低位组80例(65.57%)。低位组Krickenbeck评分为(66.99±25.22),高位组为(60.00±25.91),均明显低于中位组(81.25±1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位组Holschneider评分为(69.46±24.59),明显低于低位组(83.94±20.48)及中位组(87.28±1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组Rintala评分为(79.69±19.49),中位组为(86.41±13.39),均明显高于高位组(65.50±2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低位组Krickenbeck评分低于其他两种评分方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组总体Rintala评分为(80.29±19.46),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同龄儿(98.60±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中期患儿仍有不同程度的排便功能障碍,不同畸形类型患儿中期评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Krickenbeck评分在评价低位肛门直肠畸形时评分较其他两种评分方法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评分表 中期随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