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宝湿润烧伤膏油纱在寻常型天疱疮创面护理中的效果 被引量:23
1
作者 晏爱珍 底大可 +4 位作者 曾小芳 魏彩红 吴育娇 吉苏云 何仁亮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580-2581,2585,共3页
目的研究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油纱在寻常型天疱疮创面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40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的创面使用MEBO油纱外敷,对照组给予红外线持续照射,观察两组患者14 d创面愈合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 目的研究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油纱在寻常型天疱疮创面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40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的创面使用MEBO油纱外敷,对照组给予红外线持续照射,观察两组患者14 d创面愈合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14 d创面愈合有效率为82.62%,对照组患者14 d创面愈合有效率56.71%,观察组创面愈合有效率优于对照组(2=37.20,P<0.01);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23.3±8.9)d少于对照组(33.9±1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EBO油纱外敷可以缩短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有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宝湿润烧伤膏油纱 寻常型天疱疮 创面护理
下载PDF
低温治疗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UVB诱导的小鼠皮肤炎症
2
作者 骆青燕 梁丽娜 +1 位作者 吴实 吉苏云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0-506,共7页
目的探讨局部低温治疗对中波紫外线辐射(UVB)诱导的皮肤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培养后接受如下3种处理:仅低温治疗、仅UVB照射、UVB照射后低温治疗,检测低温治疗对UVB照射后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将野生型雌性C57BL/6小鼠... 目的探讨局部低温治疗对中波紫外线辐射(UVB)诱导的皮肤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培养后接受如下3种处理:仅低温治疗、仅UVB照射、UVB照射后低温治疗,检测低温治疗对UVB照射后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将野生型雌性C57BL/6小鼠分为3组:低温治疗组、UVB组、UVB+低温治疗组。通过数字测微计测量、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低温治疗对UVB诱导炎症的影响。结果低温治疗可显著减少UVB诱导的巨噬细胞和T细胞浸润(P<0.05),并显著抑制UVB诱导的p38磷酸化(P<0.05),减少相关的炎症反应,包括减轻耳肿胀反应、表皮增生(P<0.05)和皮肤炎症(P<0.05),减少小鼠模型中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和细胞凋亡(P<0.05)。结论低温治疗是治疗UVB诱导的皮肤炎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治疗 炎症 p38 MAPK 中波紫外线
下载PDF
苯扎氯铵消毒液引起的相关皮炎的临床及病理特征:附7例报告
3
作者 张倩 袁立燕 +3 位作者 薛汝增 文玮 凌诗琪 吉苏云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分析7例苯扎氯铵消毒液引起的皮炎病例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征,增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22年8—11月至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就诊的7例因接触苯扎氯胺消毒液引起的相关皮炎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7例苯扎氯铵消毒液引起的皮炎病例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征,增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22年8—11月至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就诊的7例因接触苯扎氯胺消毒液引起的相关皮炎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间擦部位皮肤反复环状红斑、脱屑。4例完成组织病理检查,均可见海绵形成、棘层肥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炎,其中2例可见表皮及真皮中性粒细胞聚集。治疗上避免再次接触苯扎氯铵消毒液,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环孢素。结论苯扎氯铵消毒液引起的皮炎表现特异,治疗效果佳,确诊需进一步完善斑贴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苯扎氯胺 临床表现 病理特征
下载PDF
Wnt5a、Sfrp5水平与寻常型银屑病及肥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吉苏云 臧志军 +6 位作者 马寒 袁立燕 戚世玲 王宇 白顺 谷梅 杨斌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Wnt5a、Sfrp5水平与寻常型银屑病及肥胖的关系。方法:收集正常人和寻常型银屑病血浆,分为非肥胖正常人组、肥胖正常人组、非肥胖银屑病组和肥胖银屑病组,每组各20例。采用ELISA检测血浆Wnt5a及Sfrp5水平,比较组间血浆Wnt5a及Sf... 目的:探讨Wnt5a、Sfrp5水平与寻常型银屑病及肥胖的关系。方法:收集正常人和寻常型银屑病血浆,分为非肥胖正常人组、肥胖正常人组、非肥胖银屑病组和肥胖银屑病组,每组各20例。采用ELISA检测血浆Wnt5a及Sfrp5水平,比较组间血浆Wnt5a及Sfrp5水平并作相关分析。结果:与非肥胖正常人组血浆Wnt5a水平(0.082±0.054)ng/m L比较,非肥胖银屑病患者[(0.105±0.049)ng/m L]和肥胖银屑病患者[(0.320±0.155)ng/m L]血浆Wnt5a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01),肥胖正常人群组[(0.105±0.049)ng/m L]无明显改变。非肥胖正常人组血浆Sfrp5水平为(75.11±19.72)ng/m L,肥胖正常人组[(55.85±13.65)ng/m L]、非肥胖银屑病组[(58.09±16.78)ng/m L]及肥胖银屑病组[(52.21±15.72)ng/m L]血浆Sfrp5水平较其降低(P值均<0.05)。结论:Wnt5a及Sfrp5可能与寻常型银屑病及肥胖发生发展相关,是联系银屑病和代谢综合征之间的重要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5A Sfrp5 银屑病 肥胖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抑郁及性激素水平对银屑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吉苏云 臧志军 +3 位作者 马寒 周春 罗玉燕 谷梅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发生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一般情况,研究代谢综合征、抑郁、血浆睾酮水平与银屑病患者发生ED的相关性。方法:用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表(IIEF-5)对57例银屑病患者及79例正常男性性功能进行评价,并用抑郁自评量表( ...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发生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一般情况,研究代谢综合征、抑郁、血浆睾酮水平与银屑病患者发生ED的相关性。方法:用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表(IIEF-5)对57例银屑病患者及79例正常男性性功能进行评价,并用抑郁自评量表( CES-D)对参与者抑郁情绪进行评价。同时记录参与者的年龄、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血清睾酮。结果:IIEF-5评分结果显示57例银屑病患者中30例(52.6%)有ED,79例正常男性中29例(36.7%)有ED。年龄校正的结果显示银屑病组发生ED比例较高,OR值为2.29(95% CI 1.06~4.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年龄、代谢综合征、抑郁症是ED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是E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银屑病患者ED发生率较高,银屑病患者ED的调查可以作为一项临床常规开展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性功能障碍 代谢综合征 抑郁 睾酮
下载PDF
男性乳腺导管癌皮肤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汪丽俐 吉苏云 +2 位作者 张淑娟 李贵芹 钟胜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4-285,292,共3页
患者男,82岁。右侧胸部和背部出现红斑、丘疹伴局部水肿和发硬8个月。皮肤科情况:右侧胸部和背部及右上肢皮肤水肿和发硬,胸部见大片红斑,且红斑上有红色丘疹和结节,部分皮损表面破损,有少许结痂,但无明显渗液,右侧腋窝可触及数个肿大... 患者男,82岁。右侧胸部和背部出现红斑、丘疹伴局部水肿和发硬8个月。皮肤科情况:右侧胸部和背部及右上肢皮肤水肿和发硬,胸部见大片红斑,且红斑上有红色丘疹和结节,部分皮损表面破损,有少许结痂,但无明显渗液,右侧腋窝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右侧胸部皮损组织病理示:成团状的肿瘤细胞侵犯真皮和表皮层,累及皮肤附属器,免疫组化检查示ER(3+)、CK(3+)、HMB45(-)、S-100(-),为来源于乳腺的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皮肤转移。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男性 皮肤转移 文献复习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EBPβ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柳莉丹 刘红芳 +4 位作者 吉苏云 李锦意 张娇 王晓华 陈永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11-1915,共5页
目的比较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及正常对照者组织中C/EBPβ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的相关性,探讨其参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2例)寻常型银屑病和(15例)正常对照组组... 目的比较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及正常对照者组织中C/EBPβ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的相关性,探讨其参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2例)寻常型银屑病和(15例)正常对照组组织中C/EBPβ蛋白及mRNA的表达差异及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C/EBPβ蛋白表达水平及与患者PASI评分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银屑病中C/EBPβ蛋白广泛表达于表皮各层细胞胞核,以棘层上部及颗粒层为主;正常对照组则可见C/EBPβ蛋白丰富表达于表皮各层细胞胞核。C/EBPβ蛋白及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EBPβ蛋白表达量与患者PASI评分呈负相关性(r=-3. 11,P <0. 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EBPβ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参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组织 C/EBPΒ 免疫组化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微粒皮种植对糖尿病溃疡创面中MMP-2 MMP-9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戚世玲 朱定衡 +4 位作者 底大可 吉苏云 敖贤 黄桃源 何仁亮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8年第12期1206-1209,共4页
目的探讨微粒皮种植在治疗糖尿病溃疡过程中,溃疡肉芽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动态变化。方法对18例糖尿病溃疡患者进行微粒皮种植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4 d分别采集创面肉芽组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肉芽组织中MMP-2、M... 目的探讨微粒皮种植在治疗糖尿病溃疡过程中,溃疡肉芽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动态变化。方法对18例糖尿病溃疡患者进行微粒皮种植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4 d分别采集创面肉芽组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肉芽组织中MMP-2、MMP-9浓度,同时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结果微粒皮种植治疗后7 d、14 d的溃疡面积在各观察时间点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该组肉芽组织MMP-2浓度逐渐下降,在治疗后第14天时降至最低(P<0.05); MMP-9从治疗后逐渐降低,但各时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肉芽组织中MMP-2的浓度与溃疡面积大小呈正相关关系(r=0.385,P<0.05)。结论微粒皮种植治疗可降低糖尿病溃疡肉芽组织中MMP的浓度,MMP-2的浓度可能是影响糖尿病皮肤溃疡愈合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皮 糖尿病 溃疡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宇 谷梅 +3 位作者 裴小平 吉苏云 林尔艺 顾有守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年第4期311-314,共4页
患者,女,33岁,全身红斑、丘疹,脱屑伴瘙痒反复20余年,关节痛、畸形10余年,间断性发热2年。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升高显著,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1.5×109/L超过6个月。皮肤组织病理:真皮浅、中层血管周围及胶原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患者,女,33岁,全身红斑、丘疹,脱屑伴瘙痒反复20余年,关节痛、畸形10余年,间断性发热2年。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升高显著,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1.5×109/L超过6个月。皮肤组织病理:真皮浅、中层血管周围及胶原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真皮胶原增粗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诊断: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血栓形成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抑制TYK2磷酸化缓解小鼠银屑病样皮炎的皮损病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丽娜 骆青燕 +1 位作者 王欢 吉苏云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第3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咪喹莫特乳膏诱导的银屑病样皮炎小鼠皮损的TYK2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咪喹莫特乳膏(IMQ)诱导银屑病样皮炎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IMQ组及IMQ+MSC组,通过HE染色、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等技术,... 目的探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咪喹莫特乳膏诱导的银屑病样皮炎小鼠皮损的TYK2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咪喹莫特乳膏(IMQ)诱导银屑病样皮炎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IMQ组及IMQ+MSC组,通过HE染色、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等技术,比较MSCs处理前后的银屑病样皮炎小鼠的皮损严重程度、表皮厚度、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TYK2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果与空白组小鼠相比,IMQ组小鼠出现红斑、鳞屑及PASI评分升高,HE染色可见角化不全、Munro微脓肿、棘层肥厚,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真皮内可见大量CD4+T细胞、树突状细胞浸润;而IMQ+MSC组红斑、鳞屑均比IMQ组减轻,PASI评分下降,真皮内的CD4+T细胞、树突状细胞浸润比IMQ组明显减少。此外,IMQ组的TYK2磷酸化水平比空白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33±0.163比0.634±0.117,P<0.05),IMQ+MSC组的TYK2磷酸化水平则比IMQ组下降(0.501±0.074比1.233±0.163,P<0.05)。结论MSCs可通过抑制TYK2磷酸化缓解银屑病样皮炎小鼠的皮损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银屑病 小鼠模型 TYK2
下载PDF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戚世玲 方铭恒 +4 位作者 吉苏云 底大可 朱定衡 敖贤 何仁亮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第5期651-653,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倍他米松(得宝松)联合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瘢痕疙瘩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0例。观察组予复方倍他米松联合5-氟尿嘧啶及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予复方倍他米松和利多卡因治疗... 目的观察复方倍他米松(得宝松)联合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瘢痕疙瘩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0例。观察组予复方倍他米松联合5-氟尿嘧啶及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予复方倍他米松和利多卡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较对照组复发率低。结论应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瘢痕疙瘩,疗效显著,复发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5-氟尿嘧啶 倍他米松
下载PDF
微粒皮种植术治疗难愈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1例
12
作者 胡海涛 刘双飞 +3 位作者 李志嘉 吉苏云 何仁亮 杨斌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39-142,共4页
报告微粒皮种植术治疗难愈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1例。患者男,56岁,因“会阴部溃疡、结痂伴疼痛15个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皮肤科专科检查:会阴部大片溃疡,大小约25 cm×28 cm,深及肌层,表面可见黑色厚痂缘与周围组织分离,可见黄白色分... 报告微粒皮种植术治疗难愈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1例。患者男,56岁,因“会阴部溃疡、结痂伴疼痛15个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皮肤科专科检查:会阴部大片溃疡,大小约25 cm×28 cm,深及肌层,表面可见黑色厚痂缘与周围组织分离,可见黄白色分泌物,周围皮肤呈紫红色。皮损组织病理:部分缺损,出血坏死,缺损区下真皮浅层小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多。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结果,诊断为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入院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同时予以多次会阴部溃疡清创术、持续负压吸引术(VSD)、微粒皮种植术,随后逐渐形成皮岛,皮岛逐渐融合形成皮面,最后覆盖创面。随访2年,患者创面恢复良好,部分瘢痕愈合,目前随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筋膜炎 微粒皮种植术
下载PDF
挪威疥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戚世玲 肖阳娜 +4 位作者 周芳 吉苏云 陈文静 谷梅 陈永锋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38-140,共3页
回顾性分析1例挪威疥疮的误诊经过及治疗、预后过程。患者男,76岁,患"帕金森病、老年痴呆",长期卧床,卫生护理条件差,出现红斑、丘疹、大量糠状鳞屑,在多家医院诊断为"湿疹"。经镜检发现疥虫。诊断:挪威疥疮。给予... 回顾性分析1例挪威疥疮的误诊经过及治疗、预后过程。患者男,76岁,患"帕金森病、老年痴呆",长期卧床,卫生护理条件差,出现红斑、丘疹、大量糠状鳞屑,在多家医院诊断为"湿疹"。经镜检发现疥虫。诊断:挪威疥疮。给予硫磺软膏等治疗后痊愈。挪威疥疮皮损具多形性,和湿疹、红皮病等疾病的皮疹有相似之处,应结合病史、临床特点以及皮损处镜检、病理等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威疥 误诊
下载PDF
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与SLE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吉苏云 郭庆 +1 位作者 谭国珍 曾凡钦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年第5期273-276,共4页
PI3K/AKT信号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之一,通过影响下游多种效应分子的活化调节细胞的基本功能,包括生存、生长、增殖和代谢.近年研究发现,T、B淋巴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与SLE自身免疫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概述PI3K/AK... PI3K/AKT信号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之一,通过影响下游多种效应分子的活化调节细胞的基本功能,包括生存、生长、增殖和代谢.近年研究发现,T、B淋巴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与SLE自身免疫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概述PI3K/AKT信号通路的组成与功能,其与SLE发病机制的关系及其抑制剂在SLE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信号传导 PI3K/AKT 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五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宇 袁立燕 +4 位作者 吉苏云 谢杰 薛汝增 谷梅 杨斌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5例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损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并用鼠抗人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对临床、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预后... 目的探讨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5例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损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并用鼠抗人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对临床、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皮损好发于面部、上肢等曝光部位,临床表现为正常皮肤上出现水疱或者大疱,5例患者病理的典型改变为表皮下水疱,水疱内及真皮乳头可见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5例患者免疫病理均显示免疫球蛋白和(或)补体在基底膜带呈带状沉积。患者对氨苯砜治疗反应较好,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有效。结论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与狼疮肾炎活动有关。氨苯砜联合糖皮质激素或者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水疱 病理学 临床 免疫 氨苯砜 糖皮质激素类 免疫抑制剂
原文传递
银屑病患者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前后血清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及抗ENA抗体的变化 被引量:18
16
作者 吉苏云 陈永锋 +4 位作者 宫晓 谷梅 王宇 袁立燕 杨斌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接受抗肿瘤坏死因子α制剂治疗后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和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32例银屑病患者,其中13例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19例使用依那西普治疗。英夫利西单抗组第0、2、6...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接受抗肿瘤坏死因子α制剂治疗后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和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32例银屑病患者,其中13例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19例使用依那西普治疗。英夫利西单抗组第0、2、6周各用药1次,此后每隔8周用药,于每次用药前检测患者ANA、抗dsDNA抗体及ENA的情况和临床症状的变化。依那西普组每周用药2次,每3~6个月检测患者ANA、抗dsDNA抗体及ENA的情况和临床症状的变化。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75、疾病活动评分(DAS)2S评估临床疗效,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ANA水平,免疫印迹法和ELISA法检测抗dsDNA抗体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抗ENA抗体水平。结果32例银屑病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32例抗TNF-α治疗的患者中有7例(21.9%)出现自身抗体,其中英夫利西单抗组中4例治疗(8.3±5.1)个月后出现自身抗体,3例ANA阳性,3例ENA阳性;依那西普组中3例治疗(9.0±3.0)个月后出现自身抗体,3例ANA阳性,1例ENA阳性。结论部分银屑病患者接受抗肿瘤坏死因子d制剂治疗后可出现自身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关节炎 牛皮癣 生物制剂 自身抗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英夫利西单抗 那西普
原文传递
青蒿琥酯乳膏的制备及其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小鼠模型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丹 李志平 吉苏云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584-1588,共5页
目的 制备青蒿琥酯乳膏,研究青蒿琥酯乳膏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作用。方法 48只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青蒿琥酯乳膏低、中、高浓度组和药物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5%咪喹莫特建立银屑病小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 目的 制备青蒿琥酯乳膏,研究青蒿琥酯乳膏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作用。方法 48只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青蒿琥酯乳膏低、中、高浓度组和药物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5%咪喹莫特建立银屑病小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空白基质,其他用药组外用给药,1 d 2次连续给药7 d。记录红斑、鳞屑、皮肤厚度的PASI评分,采用t检验对PASI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背部皮损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及HE染色。观察小鼠背部皮损组织病理学变化,参考病理组织学评分标准评分。结果 青蒿琥酯乳膏能减少小鼠背部皮损处红斑、鳞屑、皮肤厚度,减轻炎症程度。红斑、鳞屑、皮损厚度的累积PASI评分结果显示1%的青蒿琥酯乳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0.5%的青蒿琥酯乳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理组织学评分显示0.5%、1%的青蒿琥酯乳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青蒿琥酯乳膏对银屑病小鼠模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青蒿琥酯抑制活化的Ha Ca T细胞增殖有关,青蒿琥酯乳膏有望开发成一种治疗银屑病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乳膏 咪喹莫特 银屑病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英夫利西单抗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10例重度银屑病临床观察
18
作者 王晓华 吴铁强 +6 位作者 陈文静 肖阳娜 吉苏云 王宇 刘红芳 杨斌 陈永锋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15-816,共2页
生物制剂能靶向性阻断T淋巴细胞活化,阻断特异的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反应,在欧美国家已广泛应用于银屑病等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我们采用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10例重度... 生物制剂能靶向性阻断T淋巴细胞活化,阻断特异的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反应,在欧美国家已广泛应用于银屑病等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我们采用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10例重度银屑病,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夫利西单抗 甲氨蝶呤 银屑病 联合小剂量 临床观察 治疗 T淋巴细胞活化 炎症性疾病
原文传递
播散性复发性漏斗部毛囊炎一例
19
作者 戚世玲 薛汝增 +4 位作者 吉苏云 潘惠清 林尔艺 谷梅 吴铁强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59-759,共1页
患者女,44岁,因前胸出现粟粒样小丘疹5个月,于2014年7月来广东省皮肤病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胸部出现淡红褐色实性小丘疹,质韧,皮疹渐渐增多,觉瘙痒,夏重冬轻:体检。
关键词 毛囊炎 漏斗部 复发性 播散性 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广东省 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