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敦煌藏文写卷中中“myi lha”一词的考释
- 1
-
-
作者
阿旺嘉措
吉西次力
-
机构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不详
-
出处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3期24-36,194,共14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藏族民间苯教经书“莱坞四典四部广经”的分类整理及其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5ZDB115。
-
文摘
“myi 1ha”一词在敦煌古藏文文献中共出现18次,对于其词义学界众说纷绘、尚无定论,对该词词义的正确解读直接影响着对完整文本内容的理解。文章通过梳理敦煌藏文写卷P.T.1047、ITJ763、ITJ740、ITJ738中出现的“myi 1ha”一词,结合国内外前辈学者对其词义的不同解读,通过与民间仪轨文本的对比,对“myilha”一词的词义作了较为全面的考释。指出敦煌文献中的“myilha”在后期的仪轨文中已演变为“mi la”,但作为非人的厉鬼类的一种鬼怪之名,“mila”与厉鬼(vgong po)、损耗鬼(bse rag)、女鬼(mo vdre)、台乌让(thevurang)、小恶鬼(chung sri)等一起出现,其功能从敦煌文献到民间仪轨文,一直没有发生变化。主要指偷走人和牲畜的福气,会带来误解、疾病、冰電、寒霜、害虫、饥荒、战争、仇视、邪念、不吉利等危害。所以有专门解“mi la”危害的仪轨“gong bkar”,民间将其作为独立的小仪轨,或作为其他仪轨的一小部分使用。“mila”一般有九兄弟,称作“mi la spun dgu”、“mi la vgong po spun dgu”,或“mi la srid pavi vdre dgu”,有mi la兔子头、mi la毛驴嘴、mi la动物脸、mi la狗头、mi la山羊头、mila儿童身、mi la妇女身、mila猪鼻九种。另外,根据米拉日巴不同传记中对其家族姓氏来源的分析,可知米拉日巴的姓氏“mi la”与作为厉鬼的“mi la”有一定关联,乃因其祖上调伏了当地危害人的厉鬼“mi la”而得后人赞颂,之后代代相传,名字前便冠以“mila”作为姓氏。青海等地区民间流传的“mi tsi tsi”主要危害小孩,这种鬼故事很可能与“mi la九兄弟”中的“mi la儿童身”有关。
-
关键词
myilha
mila考释
-
Keywords
Myilha
definition
Mila
examination
-
分类号
G256.1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敦煌藏文写卷P.T.972文本考释及内容对勘
- 2
-
-
作者
吉西次力
-
机构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暨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87,162,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敦煌汉藏翻译文献整理研究”(项目编号:22BZS022)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敦煌藏文写卷P.T.972号最早由噶尔梅·桑木丹所关注,成为论证吐蕃时期“■”是一个普遍的宗教信仰的论据。之后,石泰安、沙木等学者对此文本的性质,以及其中出现的“外道苯”(■)所指提出疑问,石泰安更是将其定性为译自汉文的疑伪经。但以上学者均未关注P.T.972号写卷的传世本《圣树木经》。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历史上藏族学者对《圣树木经》疑伪问题的讨论,并将其与敦煌藏文P.T.972和P.T.950号写卷进行对勘,可知P.T.972应是译自汉文的疑伪经,其中“■”应是汉文语境中“邪师”或“占卜师”的对译,而不是当时与佛教对立的外道苯,不能用其论证吐蕃时期“■”是独立于佛教之外普遍存在的宗教信仰。这也是《圣树木经》未收入《甘珠尔》任一版本,而编入《陀罗尼经集》的原因所在。对勘发现,从敦煌本到陀本中的《圣树木经》,文本发生了变化,后期增补了部分内容,这种不稳定性也是其作为伪经的特征之一。
-
关键词
■
《圣树木经》
对勘
-
分类号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K2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安多迭部地区民间口述经文《司巴拖亦》初探
- 3
-
-
作者
吉西次力
-
机构
青海民族大学
-
出处
《民族史研究》
2018年第1期128-140,共13页
-
文摘
《司巴拖亦》(srid bvi thog yig)是安多迭部地区民间“莱坞(1evu)”在葬礼上念诵的经文。莱坞是民间本教的祭祀者,主持葬礼,在葬礼中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司巴拖亦》是莱坞葬礼上念诵的经文,同时,该经文又与传唱于迭部民间的司巴类歌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与人物访谈,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司巴拖亦》的相关内容、民间传说、功能,以及雍仲本教与佛教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它的影响等方面做了初步的探析。
-
关键词
安多迭部
莱坞
《司巴拖亦》
内容
功能
-
分类号
B971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土地神广经》中的汉藏文化交流研究
- 4
-
-
作者
吉西次力
-
机构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藏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36,213,214,共11页
-
基金
2016年度兰州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培育项目“苯教古籍文献精选本整理及其数字化建设”(项目编号:16LZUJBWTD011)阶段性成果
2016年度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16LZUJBWZD009)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土地神在藏语中叫“萨达”(■),与“念”(■)、“鲁”(■)、“赞”(■)等是青藏高原本土的神灵。藏族文化传统中认为动土翻石、砍伐树木、污染水源、建房立柱等皆是触犯土地神的行为,会招来危害,因此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产生了各种禳解“土地神”危害的仪轨。民间祭司“莱坞”家藏的手抄经文《土地神广经》(■)为系统讲述土地神族系、分类、形象、功能、危害和禳解方法的仪式文本,其中列举的“土地神”种类庞杂、形象各异,掌管的领域非常宽广,从天地的形成、人类的繁衍、动物的生死、植物的生长,到瘟疫、地震、冰雹等。通过分析内容可知,其文本在形成过程中杂糅了当地文化、中原文化和印度文化,尤其是中原的五行占算是文本的核心内容。禳解土地神危害的仪式文本多托名为“孔子神变王”(■)所著,学者认为“孔子神变王”的原型是儒家先师孔子,佛苯都将五行占算和禳解术归入其名下,也从侧面表明了与中原文化的密切联系。文章从汉藏文化交流的视阈出发,分析和考证了藏族民间拥有深厚信仰基础的土地神文本中的中原文化因素,以此阐释汉藏文化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密切关系。
-
关键词
《土地神广经》
五行
将军
四灵
汉藏文化交流
-
Keywords
Sa bdag vbum
Five Elements
Generals
Four Spirits
Han-Tibetan cultural exchange
-
分类号
G255.9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世间三证人之“章甘”一词释义及其文化现象解析
- 5
-
-
作者
阿旺嘉措
吉西次力
冷周
-
机构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暨历史文化学
迭部县电尕镇中心小学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暨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中国藏学(藏文版)》
2021年第1期5-18,共1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藏族民间苯教经书‘莱坞四典四部广经’的分类整理及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ZDB115。
-
文摘
近年来在藏东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民间苯教经书,其中有不少章甘经文。在莱坞经书中“章甘(■)”作为“世间三大证人”之一,扮演着调和山神矛盾的角色,民间的章甘信仰对藏东地区的民俗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文章结合历史文献和民间苯教经文,从名词释义、分类、功能、祭祀方法、祭祀原因等方面,对章甘这一文化现象做了全面的解读。
-
关键词
苯教莱坞
章甘
文本
-
Keywords
Bon
levu
drang rgan
textual research
-
分类号
B946.6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