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种不同果型草果果粉的理化指标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1
作者 张映萍 徐飞 +9 位作者 穆明兴 友胜军 和俊才 苏凡 吉训志 王灿 郝朝运 秦晓威 谷风林 吴桂苹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3-824,共12页
为了探究不同果型草果果粉的理化指标及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以怒江州泸水市草果果粉为原料,探究不同果型草果果粉的色差、挥发油含量、含水量、粒径、表面微观结构等理化指标,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草果果粉... 为了探究不同果型草果果粉的理化指标及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以怒江州泸水市草果果粉为原料,探究不同果型草果果粉的色差、挥发油含量、含水量、粒径、表面微观结构等理化指标,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草果果粉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7种不同果型草果果粉的色差值△E为(19.17±0.29)~(25.15±0.17),L值在(72.50±0.23)~(76.87±0.07)范围内,a值为(5.17±0.05)~(6.97±0.15),b值为(12.35±0.43)~(16.91±0.43);挥发油含量为(0.76±0.01)~(1.30±0.26)mL/100 g;含水量为(11.13%±0.12%)~(15.05%±0.23%);粒径方面NL5、NL6草果果粉粉体颗粒差异最大。7种不同果型草果果粉中共检测出31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17种,主要为醛类和醇类物质,包括反-2-癸烯醛、桉叶油醇、柠檬醛、香叶醇、乙酸香叶酯等。其中NL2草果果粉检出的挥发性成分最多,共28种,且反-2-癸烯醛相对含量最高,为22.24%±2.29%,NL5草果果粉中桉叶油醇的相对含量最高,为17.52%±2.16%。因此,不同果型草果果粉在色差、挥发油含量、含水量、粒径、表面微观结构上均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果型草果果粉的挥发性成分既有共性特征又有差异性。该研究结果可为优质纯天然草果果粉的生产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果粉 理化指标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斑兰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2
作者 陈苏森 吉训志 +6 位作者 张映萍 贺书珍 宗迎 秦晓威 鱼欢 初众 张昂 《中国热带农业》 2024年第2期53-60,共8页
斑兰叶是海南培育的新兴特色香料作物之一,目前亟待开发适宜斑兰叶的高品质干燥方法。研究通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和对比室内晾干、50℃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3种方式处理后斑兰叶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明确不同干燥方式... 斑兰叶是海南培育的新兴特色香料作物之一,目前亟待开发适宜斑兰叶的高品质干燥方法。研究通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和对比室内晾干、50℃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3种方式处理后斑兰叶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明确不同干燥方式对斑兰叶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对不同种类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影响较大。针对斑兰叶主要挥发性成分,微波干燥有助于斑兰叶主要香气成分2-乙酰-1-吡咯啉和主要活性成分角鲨烯的保留,但叶绿醇含量较其他干燥方式显著降低;常温干燥对叶绿醇的影响较小,却显著加速斑兰叶2-乙酰-1-吡咯啉和角鲨烯散失;热风干燥后叶绿醇和角鲨烯含量均较显著降低。因此,尽管微波干燥可能对斑兰叶色泽影响较大,但依然是最适宜的高品质斑兰叶的干燥加工方式。研究结果为拓宽斑兰叶应用场景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露兜 微波干燥 热风干燥 2-乙酰-1-吡咯啉 角鲨烯 叶绿醇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估测胡椒属植物基因组大小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3
作者 伍宝朵 胡丽松 +5 位作者 冯楗雄 范睿 郭芬 吉训志 郝朝运 闫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65-2272,共8页
为建立胡椒属资源基因组大小流式细胞术测定方法,本研究筛选了6种细胞核提取液和3种不同部位叶片,以已知基因组大小的黄瓜为标样,运用流式细胞术对胡椒属资源基因组大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改良细胞核提取液和倒一叶是适合胡椒流式细... 为建立胡椒属资源基因组大小流式细胞术测定方法,本研究筛选了6种细胞核提取液和3种不同部位叶片,以已知基因组大小的黄瓜为标样,运用流式细胞术对胡椒属资源基因组大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改良细胞核提取液和倒一叶是适合胡椒流式细胞术的提取液和取样部位;栽培胡椒品种古晋、Aman和EMAS胡椒的基因组大小为667.94~719.32 Mb,而热引1号、柬埔寨小叶种、班尼约尔1号和73F5的基因组大小为759.69~785.38 Mb,因此不同栽培品种之间基因组大小存在差异;推算基因组大于900 Mb的石楠藤和山蒟的染色体条数应该是大于52且为13的倍数,基因组大小在600~800 Mb范围内种质的染色体数可能是52条。杂交种不但具有与栽培胡椒和黄花胡椒相近的表型,其基因组大小也几乎等于栽培胡椒和黄花胡椒的平均值,推测杂交种可能是栽培胡椒和黄花胡椒的杂交后代。本研究可为胡椒属资源基因组大小测定提供方法,也将为胡椒属种质资源评价及远源杂交等研究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属 流式细胞术 细胞核提取液 基因组大小
下载PDF
橡胶/香露兜间作对香露兜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昂 李丽华 +5 位作者 钟壹鸣 钟大玲 秦晓威 吉训志 周艳飞 鱼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5-544,共10页
香露兜是中国热带地区特色香料作物之一,其叶片香气成分含量是鉴定香露兜品质的关键指标。香露兜适宜在遮阴条件下种植,其中在橡胶林下间作香露兜是海南地区常见的栽培模式,但橡胶间作香露兜后对香露兜叶片香气成分的影响仍未探明。本... 香露兜是中国热带地区特色香料作物之一,其叶片香气成分含量是鉴定香露兜品质的关键指标。香露兜适宜在遮阴条件下种植,其中在橡胶林下间作香露兜是海南地区常见的栽培模式,但橡胶间作香露兜后对香露兜叶片香气成分的影响仍未探明。本研究拟通过盆栽试验,对比橡胶/香露兜间作处理和香露兜单作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和香露兜叶片香气成分种类与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橡胶/香露兜间作处理与香露兜单作相比,显著提高土壤容重13.63%,土壤碱解氮含量59.71%,土壤速效磷含量193.03%、土壤速效钾含量9.78%,土壤pH降低1.00(P<0.05);间作和单作处理共检测出10类68种香气成分,间作与单作相比,酮类、呋喃类、呋喃酮类、烃类和酚类的物质种类数量分别减少56.52%、14.29%、33.33%、20.00%、28.57%(P<0.05);尽管呋喃类、烃类和酮类的香气成分含量分别显著减少65.28%、20.88%和69.00%,但醇类、呲咯类、酯类和呋喃酮类香气成分含量分别增加31.50%、597.56%、122.78%、96.89%(P<0.05)。土壤pH降低是香露兜叶片酮类、呋喃类、呋喃酮类、烃类和酚类香气成分组成减少的主要原因;间作模式通过降低pH、提高土壤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显著提高醇类、呲咯类、酯类含量,减少呋喃类、烃类含量;吡咯类物质是香露兜叶片主要香气成分物质,因此,橡胶/香露兜间作模式显著促进香露兜香品质提升。研究结果对优化和推广橡胶间作香露兜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胶农增收以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香露兜 间作 香气成分 土壤 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不同激素及微量元素处理对斑兰叶组培苗增香的影响
5
作者 李有丽 吉训志 +4 位作者 秦晓威 鱼欢 张昂 宗迎 贺书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61-1169,共9页
以斑兰叶组培苗为材料,为探明最适宜斑兰叶增香的施肥配方,研究不同激素、微量元素对斑兰叶组培苗增香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斑兰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热图分析。结果显... 以斑兰叶组培苗为材料,为探明最适宜斑兰叶增香的施肥配方,研究不同激素、微量元素对斑兰叶组培苗增香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斑兰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热图分析。结果显示:7个不同处理的斑兰叶组培苗挥发性成分种类组成无显著差异,但挥发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共分析鉴定出21种化合物,主要由醇类、吡咯类、酯类、酮类、呋喃类、呋喃酮类、酸类、烯烃类、酚类组成,其中角鲨烯、叶绿醇、2-乙酰-1-吡咯啉(2AP)、新植二烯、3-甲基-2-(5H)-呋喃酮、2,3-二氢苯并呋喃为主要香气挥发性成分。斑兰叶组培苗特征香气成分2AP平均含量为(48.07±13.14)μg/g,其中处理6(锌+组合肥)的2AP含量最高,为72.03μg/g;处理1(IBA+锌+组合肥)2AP含量最低,为31.96μg/g,表明处理6能显著提高特征性物质2AP的含量。主成分分析表明,施用组合肥(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与施用清水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处理2、处理6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叶绿醇、2AP、3-甲基-2(5H)-呋喃酮、2,3-二氢苯并呋喃、新植二烯;处理1、处理5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以油酸乙酯为主的酯类、2,4-叔丁基苯酚为主的酚类、丙酮醇为主的酮类等化合物;处理3、处理4、处理7中挥发性物质主要以角鲨烯为主。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处理6(锌+组合肥)中斑兰叶组培苗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均有较高的积累;而处理1(IBA+锌+组合肥)中挥发性物质含量较少;其余处理对斑兰叶组培苗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较小。研究表明:采用硫酸锌浸泡和配施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溶液优于其他处理组,有较好的增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兰叶 挥发性成分 2-乙酰-1-吡咯啉 激素 微量元素
下载PDF
海南新记录植物及其香料价值和入侵性分析
6
作者 苏凡 王清隆 +1 位作者 吉训志 秦晓威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78-1980,共3页
本研究报道了1种可以做香料的海南菊科新记录植物——点叶菊(Porophyllum ruderale(Jacquin)Cassini),介绍其生物学性状、产地和分布等,评估其生态入侵风险,对其在作为香料植物的价值上进行分析,为海南省外来入侵物种的预防、控制及香... 本研究报道了1种可以做香料的海南菊科新记录植物——点叶菊(Porophyllum ruderale(Jacquin)Cassini),介绍其生物学性状、产地和分布等,评估其生态入侵风险,对其在作为香料植物的价值上进行分析,为海南省外来入侵物种的预防、控制及香料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点叶菊 新记录 香料植物 入侵性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香露兜叶片护色处理工艺
7
作者 张丹 贺书珍 +5 位作者 张映萍 秦晓威 吉训志 鱼欢 张昂 宗迎 《中国热带农业》 2023年第2期39-48,共10页
香露兜为典型热带园艺作物,为研究其叶片最佳护色工艺,以香露兜叶片为试验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确定氯化钙为最佳护色剂以及处理时间、温度及其护色剂浓度范围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法设计响应面试验对最佳护色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确... 香露兜为典型热带园艺作物,为研究其叶片最佳护色工艺,以香露兜叶片为试验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确定氯化钙为最佳护色剂以及处理时间、温度及其护色剂浓度范围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法设计响应面试验对最佳护色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确定香露兜叶片护色最佳工艺,为香露兜叶片加工护色提供技术方案。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护色剂为氯化钙,初步确定时间、温度、最佳护色剂浓度最适范围分别为20s~40s、55℃~65℃、0.60%~1.00%;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时间32s、温度55℃、氯化钙浓度1.00%时护色效果最佳。通过最佳护色工艺处理的香露兜叶片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良好的色泽,且护色效果好,为香露兜叶片加工上的护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露兜 护色剂 响应面法 叶片加工
下载PDF
2个荔枝品种体胚发生过程中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吉训志 李焕苓 +3 位作者 王果 高兆银 孙进华 王家保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5-680,共6页
为研究糖代谢在荔枝体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将‘大丁香’和‘新球蜜荔’胚性愈伤组织接种在TD培养基上,并将‘新球蜜荔’接种在TX培养基上,对比体胚诱导过程中3种胚性培养物之间淀粉、蔗糖等糖组分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以期从糖代谢... 为研究糖代谢在荔枝体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将‘大丁香’和‘新球蜜荔’胚性愈伤组织接种在TD培养基上,并将‘新球蜜荔’接种在TX培养基上,对比体胚诱导过程中3种胚性培养物之间淀粉、蔗糖等糖组分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以期从糖代谢方面找出影响荔枝体胚发生效率差异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体胚发生过程中,‘新球蜜荔’在2种培养基上的淀粉含量都低于‘大丁香’;三者的葡萄糖与果糖含量变化相似,但‘大丁香’都高于‘新球蜜荔’,而‘新球蜜荔’的蔗糖含量则高于‘大丁香’;‘新球蜜荔’的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都高于‘大丁香’,而α-淀粉酶活性相似。‘新球蜜荔’的蔗糖合酶及在TD培养基上的酸性转化酶活性高于‘大丁香’,但中性转化酶活性是以‘大丁香’偏高,且‘新球蜜荔’在TX培养基上也以中性转化酶为主。由此‘新球蜜荔’通过淀粉酶、蔗糖合酶及转化酶将淀粉转化成蔗糖为体胚发生提供物质能量,而高活性的中性转化酶与低活性的淀粉酶,使‘大丁香’的蔗糖没有得到积累,使其体胚发生效率低于‘新球蜜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体胚发生 糖代谢 酶活性
下载PDF
香露兜粉的毒理学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鱼欢 张昂 +4 位作者 马永忠 宗迎 冯丁山 吉训志 秦晓威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3-270,共8页
该文主要研究了食用香露兜粉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为相关食品的开发提供毒理学安全性依据。研究依照GB 15193.13-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90天经口毒性试验》的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香露兜粉样品低剂量组(2.00 g/kg BW)、中剂量... 该文主要研究了食用香露兜粉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为相关食品的开发提供毒理学安全性依据。研究依照GB 15193.13-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90天经口毒性试验》的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香露兜粉样品低剂量组(2.00 g/kg BW)、中剂量组(4.00 g/kg BW)、高剂量组(8.00 g/kg BW),每组20只,雌雄各半。通过一般临床观察、体重和摄食、眼部检查、血液学及血生化学检查、尿液检查、大体解剖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评估香露兜粉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大鼠生长发育良好,雄鼠与雌鼠分别增重438 g和274 g,食物利用率分别为17.4%和13.2%,并且香露兜粉各剂量组体重、增重、食物利用率与处理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不同香露兜粉剂量组雄鼠与雌鼠的各项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脏器重量及脏器/体重比值与对照处理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常规指标、检眼镜检查及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检查未见明显与样品有关的异常改变。本次香露兜粉90 d经口毒性试验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NOAEL)为雄鼠8.89 g/kg BW,雌鼠9.76 g/kg BW。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香露兜粉样品对大鼠不具有亚慢性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露兜粉 大鼠 亚慢性毒性 食用安全性
下载PDF
木本植物组织培养 被引量:25
10
作者 吉训志 秦晓威 +3 位作者 胡丽松 王晓阳 李付鹏 郝朝运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33-40,共8页
从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再生方式、关键因素与突出问题3个方面对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的木本植物离体再生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木本植物 组织培养 再生方式 关键因素 突出问题
下载PDF
2个荔枝品种体胚发生过程中几种抗氧化酶与多胺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吉训志 李焕苓 +1 位作者 王果 王家保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1-686,共6页
以‘新球蜜荔’和‘大丁香’2个荔枝品种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新球蜜荔’(XQTD)和‘大丁香’(DDXTD)接种在TD(MS+0.1 mg/L NAA+0.5 mg/L TDZ+0.1 g/L肌醇+0.4 g/L水解乳蛋白(LH)+100 mL/L椰汁+60g/L蔗糖+10 g/L琼脂)培养基与‘... 以‘新球蜜荔’和‘大丁香’2个荔枝品种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新球蜜荔’(XQTD)和‘大丁香’(DDXTD)接种在TD(MS+0.1 mg/L NAA+0.5 mg/L TDZ+0.1 g/L肌醇+0.4 g/L水解乳蛋白(LH)+100 mL/L椰汁+60g/L蔗糖+10 g/L琼脂)培养基与‘新球蜜荔’接种在TX(MS+0.1 mg/L NAA+5 mg/L ZT+0.1 g/L肌醇+0.4 g/L水解乳蛋白(LH)+100 ml/L椰汁+60 g/L蔗糖+10 g/L琼脂)培养基(XQTX)上各培养物体胚发生过程中抗氧化酶与多胺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体胚发生过程中,三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都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第6天,在前12 d的培养中,XQTD高于XQTX,仅在第9天,DDXTD高于XQTD。三者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变化平缓且差异不大。三者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都呈单峰曲线,XQTD的峰值出现在第9天,其余出现在第12天,体胚发生过程中DDXTD最高。XQTD和XQTX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都呈先降后升趋势,而DDXTD只是后期下降。三者的多胺氧化酶(PAO)活性变化都呈先降后升趋势,在前15 d的培养中,XQTX和DDXTD都低于XQTD,且DDXTD在前6 d里基本无变化。培养物中可溶性蛋白含量、POD和PAO活性变化可能与‘新球蜜荔’及‘大丁香’的体胚发生效率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体胚发生 抗氧化物酶 多胺氧化酶
下载PDF
2个荔枝品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体胚发生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吉训志 王果 +1 位作者 李焕苓 王家保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2-506,共5页
以'新球蜜荔'和'大丁香'2个荔枝品种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新球蜜荔'和'大丁香'接种在TD(MS+0.1 mg/L NAA+0.5 mg/L TDZ+0.1 g/L肌醇+0.4 g/L水解乳蛋白(LH)+100 m L/L椰汁+60 g/... 以'新球蜜荔'和'大丁香'2个荔枝品种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新球蜜荔'和'大丁香'接种在TD(MS+0.1 mg/L NAA+0.5 mg/L TDZ+0.1 g/L肌醇+0.4 g/L水解乳蛋白(LH)+100 m L/L椰汁+60 g/L蔗糖+10 g/L琼脂)培养基(XQTD和DDXTD)与'新球蜜荔'接种在TX(MS+0.1 mg/L NAA+5 mg/L ZT+0.1 g/L肌醇+0.4 g/L水解乳蛋白(LH)+100 ml/L椰汁+60 g/L蔗糖+10 g/L琼脂)培养基(XQTX)上各培养物体胚发生过程中细胞学变化。结果显示:XQTD从6 d开始变褐,9 d时观察到球状凸起,石蜡切片中观察到球形胚结构,12~21 d时观察到球形胚、心形胚和鱼雷形胚等不同形态体胚;而DDXTD从9 d开始逐渐变褐,15~21 d时石蜡切片中能看到少量的球形胚和心形胚。XQTX在第12 d时观察到有完整原形成层的球形胚,21 d时石蜡切片中观察到子叶形胚。2个荔枝品种的体胚发生过程中都观察到内起源和外起源两种起源方式,体胚发生均为单细胞起源,都经历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形胚等相似的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体胚发生 细胞学观察 基因型
下载PDF
斑兰叶在海南种植的发展前景 被引量:7
13
作者 宗迎 吉训志 +5 位作者 秦晓威 鱼欢 郝朝运 贺书珍 初众 胡荣锁 《中国热带农业》 2019年第6期15-19,7,共6页
斑兰叶为典型热带特色香料作物,起源于印度尼西亚,广布于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南亚及东南亚国家.我国斑兰叶为境外引进作物,在海南、广东等地试种成功,并推广利用.本文就斑兰叶的起源、分布与传播,以及海南发展斑兰叶产... 斑兰叶为典型热带特色香料作物,起源于印度尼西亚,广布于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南亚及东南亚国家.我国斑兰叶为境外引进作物,在海南、广东等地试种成功,并推广利用.本文就斑兰叶的起源、分布与传播,以及海南发展斑兰叶产业的主要环境资源优势和现有种植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现状进行综述,剖析了斑兰叶在海南发展前景,并提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兰叶 香料 种植模式 科技产品
下载PDF
胡椒不同时期体细胞胚中内源激素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吉训志 胡丽松 +3 位作者 秦晓威 杨艺秋 范睿 郝朝运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0-1007,共8页
为研究胡椒不同时期体细胞胚中内源激素变化,以‘热引1号’胡椒外种皮经培养获得的非胚性愈伤组织(Y)、胚性愈伤组织(P)、胚性愈伤组织与体细胞胚混合物(H)、体细胞胚(T)与体细胞胚增殖(Z)5个时期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LC-MS/MS技术检测... 为研究胡椒不同时期体细胞胚中内源激素变化,以‘热引1号’胡椒外种皮经培养获得的非胚性愈伤组织(Y)、胚性愈伤组织(P)、胚性愈伤组织与体细胞胚混合物(H)、体细胞胚(T)与体细胞胚增殖(Z)5个时期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LC-MS/MS技术检测不同时期胚性培养物的内源激素种类与含量,以期找出内源激素影响胡椒体细胞胚发生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胡椒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吲哚-3-乙酸(IAA)含量在H时期最高,在P时期最低,在H、T与Z时期逐渐降低。吲哚-3-丁酸(IBA)含量在Y时期最高,在P时期最低,在H、T与Z时期基本不变。吲哚-3-甲酸(ICA)含量在H时期最高,且只存在含有愈伤组织的Y、P与H时期。异戊烯腺嘌呤(IP)含量在H时期最高,在P时期最低,在T与Z时期接近于零。顺式玉米素(cZ)含量在Y时期最高,其他时期都接近于零。茉莉酸甲酯(ME-JA)含量只存在Y时期和P时期,但Y时期含量高于P时期。茉莉酸(JA)含量在Z时期最高,在P时期最低,在H、T与Z时期逐渐升高。水杨酸(SA)含量在H时期最高,在Y时期最低,且H、T与Z时期先降后升。脱落酸(ABA)含量在H时期最高,在P时期最低,在T与Z时期基本不变。赤霉素类(GAS)主要存在于Y与P时期,H、T与Z时期含量很低。由此可见,IAA、SA与ABA可能与体细胞胚发生的相关性强,而cZ、MEJA与GAS可能与愈伤组织产生相关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 愈伤组织 体细胞胚 内源激素
下载PDF
槟榔间作香露兜对香露兜光合特性和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鱼欢 钟壹鸣 +6 位作者 吉训志 张昂 唐瑾暄 李金双 邓文明 宗迎 秦晓威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79-787,共9页
为了研究槟榔与香露兜间作后香露兜叶片光合特性及香气成分变化,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槟榔间作香露兜处理和香露兜单作对照在叶片的光合特性和香气成分等差异。结果表明,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叶片温度显著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 为了研究槟榔与香露兜间作后香露兜叶片光合特性及香气成分变化,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槟榔间作香露兜处理和香露兜单作对照在叶片的光合特性和香气成分等差异。结果表明,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叶片温度显著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温间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处理和对照叶片中共鉴定出9类31种香气成分,其中处理叶片的大量香气成分如角鲨烯、叶绿醇、新植二烯、2,3-二氢苯并呋喃、3-甲基-2-(5H)-呋喃酮、丙酮醇以及特征香气成分2-乙酰-1-吡咯啉等17种共有香气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丙酮酸甲酯和呋喃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叶片香气成分中角鲨烯和3-甲基-2-(5H)-呋喃酮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乙酰-1-吡咯啉、角鲨烯、叶绿醇、新植二烯、2,3-二氢苯并呋喃、3-甲基-2-(5H)-呋喃酮以及丙酮醇等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均与叶片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槟榔间作香露兜能提高香露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并降低叶片温度,进而提高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和提升香露兜叶片品质,可为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槟榔 香露兜 光合特性 香气成分
下载PDF
IAA和ABA对荔枝体胚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果 李焕苓 +1 位作者 吉训志 王家保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6-11,共6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IAA和ABA组合对不同荔枝品种体胚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IAA和ABA对‘紫娘喜’体胚成熟无明显作用,体胚均未萌发,但有利于‘妃子笑’体胚成熟。‘妃子笑’体胚在附加0.5 mg/L IAA与1.0 mg/L ABA的培养基...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IAA和ABA组合对不同荔枝品种体胚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IAA和ABA对‘紫娘喜’体胚成熟无明显作用,体胚均未萌发,但有利于‘妃子笑’体胚成熟。‘妃子笑’体胚在附加0.5 mg/L IAA与1.0 mg/L ABA的培养基上萌发效果最佳,多为单茎胚,萌发率最高,达59.6%;植株生长健壮,颜色深绿,展叶率最高,达38.6%;根系良好,多分根,生根率达6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胚性愈伤组织 体胚发生 再生植株
下载PDF
斑兰叶不同愈伤组织芽分化与抗氧化酶类关系
17
作者 吉训志 秦晓威 +3 位作者 杨艺秋 胡丽松 范睿 郝朝运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60-65,共6页
为进一步完善建立斑兰叶的组织培养技术,以斑兰叶的地上茎、嫩叶及老茎上的侧芽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愈伤组织芽分化与抗氧化酶类关系,以期为提高斑兰叶愈伤组织的芽分化率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含0.03 mg/L TDZ与0.5 mg/L 6-BA的培养基... 为进一步完善建立斑兰叶的组织培养技术,以斑兰叶的地上茎、嫩叶及老茎上的侧芽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愈伤组织芽分化与抗氧化酶类关系,以期为提高斑兰叶愈伤组织的芽分化率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含0.03 mg/L TDZ与0.5 mg/L 6-BA的培养基上,只有侧芽能够诱导出黄绿色愈伤组织。侧芽基部愈伤组织先增殖分化为黄绿色愈伤组织,在添加KT与6-BA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为黄褐色愈伤组织,最终由黄褐色愈伤组织分化出芽,为芽分化愈伤组织;在只含KT的培养基上,黄绿色愈伤组织培养成褐白色愈伤组织,继续培养为黑褐色愈伤组织,无芽分化;5种愈伤组织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差不大,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普遍较低,其中褐白色愈伤组织的CAT活性最低,为91.43 U/g;SOD活性最高,为513.05 U/g;但其无法分化出丛生芽,黄绿色愈伤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高(6237.17 U/g),黄褐色愈伤POD活性最低(2144.94 U/g),黄褐色愈伤组织在分化成芽分化愈伤组织后POD活性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兰叶 愈伤组织 芽分化 抗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槟榔间作香露兜对土壤养分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唐瑾暄 秦晓威 +4 位作者 鱼欢 吉训志 邓文明 张昂 宗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71-2578,共8页
为了研究槟榔间作香露兜对土壤养分和养分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槟榔单作、槟榔间作香露兜和香露兜单作3种种植模式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吸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槟榔间作香露兜后,相对于单作槟榔,土壤EC值和碱解氮含量... 为了研究槟榔间作香露兜对土壤养分和养分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槟榔单作、槟榔间作香露兜和香露兜单作3种种植模式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吸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槟榔间作香露兜后,相对于单作槟榔,土壤EC值和碱解氮含量显著降低47.15%和25.74%,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32.32%,其中碱解氮与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极显著负相关,速效磷与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体积、根数目、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显著正相关,速效磷与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极显著正相关;槟榔地上部N浓度以及香露兜地上部P和K浓度分别显著增加41.56%、26.56%和25.69%;而槟榔和香露兜根系以及地上部N、P和K养分含量均高于单作,其中根系槟榔P和K含量和香露兜K含量显著增加;同时,间作后槟榔和香露兜对N的吸收效率均高于单作,香露兜的P和K的吸收效率高于单作并略高于槟榔的吸收效率,其中P和K的吸收效率与总根长、总表面积、根体积、根数目均显著正相关,氮的吸收效率与根系形态无显著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槟榔间作香露兜增加了土壤中速效磷含量,促进了槟榔和香露兜对氮、磷和钾养分的吸收,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养分吸收效率的提高均与根系形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槟榔 香露兜 土壤养分 养分吸收
下载PDF
槟榔间作香露兜对土壤微生物丰度与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钟壹鸣 王志勇 +4 位作者 秦晓威 廖丽 张昂 鱼欢 吉训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109,共9页
研究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及多样性的影响,不仅为维护热区农田土壤健康提供理论依据,还为优化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模式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选择万宁、琼海和陵水3个地区建立试验样地,每个试验样... 研究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及多样性的影响,不仅为维护热区农田土壤健康提供理论依据,还为优化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模式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选择万宁、琼海和陵水3个地区建立试验样地,每个试验样地分别设置槟榔单作、香露兜单作和槟榔间作香露兜3种种植模式,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丰度与多样性等指标,以槟榔和香露兜单作为对照,探究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下真菌丰度显著提高,但多样性没有变化,而间作模式下土壤细菌丰度显著低于香露兜单作和槟榔单作;不同地区试验样地的真菌丰度与多样性不存在差异,但细菌丰度与多样性差异显著;土壤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pH、速效钾、土壤容重以及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研究中,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通过降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抑制土壤细菌群落丰度与多样性。在不同地区或种植模式下,维持较高的土壤养分水平有助于保持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以及维护土壤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香露兜 间作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健康
下载PDF
7种不同提取方式对香露兜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艳丽 陈思平 +4 位作者 郭培培 吉训志 郝朝运 鱼欢 秦晓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82-1591,共10页
为了解不同提取方式对香露兜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以采自海南兴隆的香露兜成熟鲜叶为研究对象,采用100%甲醇蒸馏法、75%乙醇蒸馏法、100%乙醇蒸馏法、75%乙醇超声波辅助法、100%乙醇超声波辅助法、75%乙醇浸提法和100%乙醇浸提法7种不同方... 为了解不同提取方式对香露兜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以采自海南兴隆的香露兜成熟鲜叶为研究对象,采用100%甲醇蒸馏法、75%乙醇蒸馏法、100%乙醇蒸馏法、75%乙醇超声波辅助法、100%乙醇超声波辅助法、75%乙醇浸提法和100%乙醇浸提法7种不同方式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各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相关分析(CA)对其组成和含量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种不同提取方式共鉴定出5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由酯类、醇类、酮类、烯烃类、吡咯类物质组成,100%甲醇蒸馏法未检测出关键特征香气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其余6种方式提取物均有检出,含量变幅为1.21~37.48μg/g;7种香露兜提取物相关性系数平均值为34.80%±7.20%,PCA分析将7种提取方式分为3组:75%、100%乙醇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75%、100%乙醇浸提法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叶绿醇、角鲨烯、3-羟基-2-丁酮、棕榈酸乙酯、羟基丙酮、3-甲基-2-(5H)-呋喃酮和2-AP,75%和100%乙醇蒸馏提取法主要挥发性成分为硬脂酸甲酯、2-AP、(E)-7-四癸醇和棕榈酸甲酯,100%甲醇蒸馏提取法主要挥发性成分为(Z)-十六烯酸甲酯、苯乙烯、十四酸甲酯、十五碳酸甲酯。由此说明,香露兜7种不同方式提取物3个组间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存在差异,这为香露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露兜 挥发性成分 提取方式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主成分分析(PCA) 相关性分析(C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