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合阳红薯”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 1
-
-
作者
王巧云
王聪武
田宏恩
杜明叶
王亚生
同新凤
-
机构
合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合阳县种子技术推广服务站
合阳县设施农业发展中心
-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67-69,共3页
-
文摘
“合阳红薯”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多项重要认证,种植规模大,产值高。为服务这一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从薯苗准备、整地起垄、适时早栽、地膜覆盖、田间管理、收获储藏等方面集成了“合阳红薯”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产品生产绿色、产业效益提高。
-
关键词
合阳红薯
绿色
高质高效
栽培
-
Keywords
Heyang sweet potato
Green development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Cultivation techniques
-
分类号
S5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果树落花落果原因与保花保果措施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同新凤
任菊芹
魏立新
刘建
-
机构
陕西省合阳县农技中心
-
出处
《西北园艺(果树)》
2013年第2期26-27,共2页
-
文摘
由于授粉树配置不合理、树势不稳定(过强或过弱)、花期不良气候影响等原因会造成果树的落花落果,轻则减产降质,重则绝产绝收。对历年落花落果重的园必须查明原因,采取积极措施保花保果。1落花落果原因一年中果树落花落果通常有3次:第1次是落花,出现在花期末到子房膨大期;第2次是落果,出现在花后1-2周;第3次是落果,出现在第2次落果后2-4周,也叫生理性落果。具体分析:1.
-
关键词
保花保果措施
落果原因
落花落果
果树
授粉树配置
不良气候
不稳定
膨大期
-
分类号
S665.1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秋冬季苹果、梨病虫综合防治措施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同新凤
张润辛
魏俊侠
杨和平
李建科
-
机构
陕西省合阳县农技中心
-
出处
《西北园艺(果树)》
2011年第5期33-33,共1页
-
文摘
秋末初冬,苹果、梨树逐渐进入休眠期,果树病虫开始潜伏越冬。此时,根据果树生育和病虫发生特点,采取适当措施保护树体,处理病虫越冬场所,压低病虫越冬基数,对促进翌年果树健壮生长发育,控制病虫发生危害作用极大。
-
关键词
病虫发生特点
综合防治
苹果
梨树
秋冬季
越冬场所
越冬基数
生长发育
-
分类号
S436.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渭北苹果春季病虫发生动态与防治措施
- 4
-
-
作者
朱杨斌
张润辛
马亚玲
魏俊侠
同新凤
-
机构
陕西省合阳县农技中心
-
出处
《西北园艺(果树)》
2006年第1期19-20,共2页
-
-
关键词
发生动态
病虫
防治
春季
苹果
渭北
休眠
果树
为害
-
分类号
S436.6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抓住关键时期巧防金纹细蛾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张润辛
魏俊侠
同新凤
侯建芳
张渭薇
-
机构
陕西省合阳县农技中心植保植检站
-
出处
《西北园艺(果树)》
2008年第3期35-35,共1页
-
文摘
金纹细蛾是一种小型潜叶蛾,为害苹果、沙果、梨、桃等果树,该虫幼虫潜入叶背面表皮蛀食叶肉,形成半透明薄膜状椭圆形虫斑,表皮皱缩,使叶片向背面弯折,虫斑内有黑色粪便,叶正面虫斑呈网状椭圆形。发生严重时一叶有虫斑数个至10余个,使叶片焦枯,提前脱落,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造成经济损失.
-
关键词
金纹细蛾
果实产量
经济损失
椭圆形
潜叶蛾
半透明
表皮
背面
-
分类号
S436.611.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661.1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合阳县甘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 6
-
-
作者
马红娜
同新凤
马岳峰
王育春
马丽丽
-
机构
陕西省合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基层农技推广》
2019年第6期24-27,共4页
-
文摘
为了筛选出适宜陕西省合阳县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质高产甘薯新品种,陕西省合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宝鸡市甘薯研究所引进甘薯新品种8个,加上当地传统品种北雷红共9个参试品种,以秦薯5号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徐薯22、济薯25产量位于前列,折合产量分别为4 313.1kg/667m^2、4 171.9kg/667m^2,较秦薯5号(CK)分别增产24.5%、20.4%,产量高,适宜作为淀粉加工型品种示范推广;烟薯25折合产量4 187.6kg/667m^2,较秦薯5号(CK)增产20.8%,口感软糯香甜,适宜作为蒸烤型品种示范推广;济薯26折合产量3 787.2kg/667m^2,较秦薯5号(CK)增产9.3%,适口性极佳,综合性状好,适宜作为鲜食型品种推广种植;秦紫薯2号富含花青素,市场潜力大,适宜作为保健型品种小面积推广。
-
关键词
甘薯
新品种
品比
综合性状
增产
-
分类号
S5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合阳县苹果2+X肥料田间试验
被引量:2
- 7
-
-
作者
同新凤
杜明叶
王巧云
梁峰
黄蔚
-
机构
陕西省合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基层农技推广》
2017年第3期41-44,共4页
-
文摘
为了进行果树配方肥肥料研究,筛选出适合当地的最佳配方,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果树施肥技术,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新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5~2016年在陕西省合阳县甘井镇西牛庄苹果园进了新型肥料不同使用量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处理和新型肥料不同用量处理对苹果都有增产作用,优化处理和农民常规施肥相比,亩增产474.5kg,增产率15.9%、投入产出比为1∶6.5;株施4kg、6kg、8kg和农民常规施肥相比,分别增产275.2kg、428.5kg、562.3kg,增产率分别为9.2%、14.4%、18.9%。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4.1、1∶3.6、1∶3.2。在新型肥料不同施用量中,株施8kg增产效果最好,株施4kg投产比最高。
-
关键词
苹果
2+X试验
配方肥
产量
-
分类号
S661.1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治理残膜污染 建设美丽乡村
被引量:2
- 8
-
-
作者
马红娜
马丽丽
王渭宏
同新凤
王育春
马岳峰
-
机构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基层农技推广》
2019年第11期113-115,共3页
-
文摘
文章分析了农田残膜的主要危害,针对陕西省合阳县残膜回收中存在的组织运行机制薄弱、残膜捡拾率低、大田回收方式滞后、收购网点及回收加工企业匮乏等问题,提出可行性较强的对策建议,积极探究残膜污染治理途径,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
关键词
残膜
危害
现状
问题
对策建议
-
分类号
X71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玉米保护性深松、深翻提产响应机制对比试验
被引量:1
- 9
-
-
作者
马红娜
同新凤
马岳峰
马丽丽
王渭宏
-
机构
合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基层农技推广》
2022年第4期29-31,共3页
-
文摘
文章探究保护性耕作模式对玉米产量的贡献力度,以陕单650为试验材料,设3个处理,分别为土壤深翻30 cm、土壤深松30 cm、土壤不耕作。2021年4—6月陕西省合阳县降雨较多,适宜的墒情利于玉米播种、出苗和前期生长;7—8月高温干旱,加之降雨较少,对玉米灌浆及后期生长极为不利,但由于试验田及时补充灌溉,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在2021年特定的生产气候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深翻30 cm折合产量为781.0 kg/亩,较土壤不耕作增产41.5 kg/亩,增产率为5.6%;土壤深松30 cm折合产量为848.4 kg/亩,较土壤不耕作增产108.9 kg/亩,增产率为14.7%。将各处理间差异进一步进行新复极差(LSR法)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深松30 cm和土壤不耕作之间的增产效果达显著水平,深翻30 cm和深松30 cm、深翻30 cm和土壤不耕作之间差异不显著。
-
关键词
玉米
保护性
深松
深翻
产量
-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合阳县2021年不同类型特色甘薯品种比较试验
- 10
-
-
作者
马红娜
杨薇
同新凤
-
机构
合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出处
《基层农技推广》
2022年第12期22-24,共3页
-
文摘
为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陕西省合阳县甘薯品种类型,筛选适宜的优质特色品种,合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指导下,开展不同类型特色甘薯品种比较试验,参试品种共13个。试验结果表明:鲜食型品种秦薯5号产量高,结薯整齐集中,薯形美观,口感干面香甜,适口性极佳,是目前适宜当地生产的最佳品种;鲜食型品种济薯26产量高,薯形匀称美观,口感粉糯香甜,建议示范推广种植;红心型品种秦薯8号和烟薯25产量高,综合性状好,建议作为红心食用型品种小面积示范推广;南紫薯008和秦紫薯2号虽然产量不高,但是这2个品种的皮色肉色均为紫色,花青素含量高,口感佳,加上紫薯售价是普通鲜食型品种的2倍多,可以弥补产量不足,建议作为保健型品种小面积示范推广。
-
关键词
甘薯
特色品种
性状
产量
比较
-
分类号
S5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不同施药方式防治小麦腥黑穗病试验
- 11
-
-
作者
张渭薇
张润辛
朱王峰
崔晓丽
谭洁
同新凤
-
机构
陕西省合阳县农技中心植保植检站
-
出处
《北京农业(下旬刊)》
2012年第9期34-35,共2页
-
文摘
为腥黑穗病防控寻求新的防治方法,特进行了不同生育期喷雾、药剂拌种、土壤处理、苗期追施等9个处理的施药方式防治小麦腥黑穗病的试验。经过田间试验,发现小麦腥黑穗病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药剂拌种和全田土壤处理,防效达100.00%。其次种沟土壤处理,防效为90.40%。苗期追施和生长期茎叶喷雾均无防治效果。
-
关键词
小麦腥黑穗病
施药方式
试验
-
Keywords
bunt
the spraying way
test
-
分类号
S435.1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