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洛克谜题的奇妙猜想 评话剧《福尔摩斯之死》
1
作者 向丁丁 《上海戏剧》 2016年第7期22-23,共2页
如果说柯南道尔爵士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足足4部长篇加上56个短篇——在缜密精巧的推理和酣畅淋漓的揭秘之外还留下了任何未解的谜题,那么首当其冲的一定包括以下两条:其一,神探在白教堂谋杀悬案中的古怪缺席.
关键词 莫里亚蒂 摩斯 柯南 莱辛 阴森可怖 戏中戏 反英雄 波西米亚 华生 在悬崖上
下载PDF
隐喻的恶之花 话剧《黑鸟》剧评
2
作者 向丁丁 《上海戏剧》 2015年第8期20-21,共2页
对于期待戏剧带来更多挑战和思考的观众,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黑鸟》是一个惊喜。它以十分紧凑集中的篇幅展现男女之间一场激烈的对峙,邀请观众与剧中人物一同拼贴故事,探究真相。它的触角伸向敏感禁忌的恋童话题,叩问理智、情感和伦理... 对于期待戏剧带来更多挑战和思考的观众,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黑鸟》是一个惊喜。它以十分紧凑集中的篇幅展现男女之间一场激烈的对峙,邀请观众与剧中人物一同拼贴故事,探究真相。它的触角伸向敏感禁忌的恋童话题,叩问理智、情感和伦理之间模糊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艺术 恶之花 剧本创作 剧中人物 于娜 拼贴 创作灵感 克劳 斯蒂 敲门声
下载PDF
不够怪的怪人史诗--评话剧《月亮和六便士》
3
作者 向丁丁 《上海戏剧》 2016年第11期36-38,共3页
由经典小说改编舞台剧。从来背负“影响的焦虑”,就似在巨木之下的砂砾中作画,坏则被批评“竟连倒影也不如”,好则被赞誉“惟妙惟肖”,再上一等则近乎在另一维度的重新创作,更添原著也未及之美。毕竟戏剧企图以具象固定抽象,赋情... 由经典小说改编舞台剧。从来背负“影响的焦虑”,就似在巨木之下的砂砾中作画,坏则被批评“竟连倒影也不如”,好则被赞誉“惟妙惟肖”,再上一等则近乎在另一维度的重新创作,更添原著也未及之美。毕竟戏剧企图以具象固定抽象,赋情感以躯体,并以有限之时间呈现广阔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亮和六便士》 话剧 史诗 怪人 影响的焦虑 小说改编 舞台剧 作画
下载PDF
异教的后山:《路娜萨之舞》中的隐喻场景与悲剧性
4
作者 向丁丁 《外语与翻译》 2014年第1期55-61,共7页
爱尔兰当代名剧《路娜萨之舞》中有一处颇富趣味的虚构场景:西北边境多尼戈尔郡某小镇的后山。这里是凯尔特人后裔举行路娜萨节狂欢庆典的所在,与天主教浸润下严肃沉闷的小镇人家构成鲜明对比,承载起爱尔兰原始异教文明的隐喻。戏剧... 爱尔兰当代名剧《路娜萨之舞》中有一处颇富趣味的虚构场景:西北边境多尼戈尔郡某小镇的后山。这里是凯尔特人后裔举行路娜萨节狂欢庆典的所在,与天主教浸润下严肃沉闷的小镇人家构成鲜明对比,承载起爱尔兰原始异教文明的隐喻。戏剧以此种隐喻方式展现两种宗教传统的角力。在工业革命肇始的时代,这种角力在小手工业者的生活抉择层面得到深刻的体现,并成就了一出闪耀着酒神光芒的平民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山 路娜萨节 异教 隐喻 悲剧性
下载PDF
弗里尔的故事戏剧与“爱尔兰性”当代反思 被引量:2
5
作者 向丁丁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4-112,共19页
自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以来,口头故事传统历来是"爱尔兰性"的重要标识。当代剧作家布赖恩·弗里尔的作品对此传统借鉴颇多,但与叶芝一代作家不同,他作品中口头故事遗产的在场,经由反写和反讽等策略的加工,恰恰暴露了民族主... 自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以来,口头故事传统历来是"爱尔兰性"的重要标识。当代剧作家布赖恩·弗里尔的作品对此传统借鉴颇多,但与叶芝一代作家不同,他作品中口头故事遗产的在场,经由反写和反讽等策略的加工,恰恰暴露了民族主义"爱尔兰性"叙事与当代经验的背离及其对认知和言说新经验的压迫。旧的单一认同叙事的缺口由此被打开,更新与更复杂的经验开始重构爱尔兰认同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赖恩·弗里尔 口头故事传统 爱尔兰性
原文传递
《屈身求爱》:一则语言的寓言
6
作者 向丁丁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4年第2期47-51,共5页
高士密的笑喜剧《屈身求爱》中,语言被提高到了先于本质的地位。语言,尤其是所指意义被虚化的谎言在剧中模糊了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界限,突出了人物身份在时尚和商品文化滥觞时代的易变性。它不仅在戏剧结构上推动情节进展,而且在社会... 高士密的笑喜剧《屈身求爱》中,语言被提高到了先于本质的地位。语言,尤其是所指意义被虚化的谎言在剧中模糊了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界限,突出了人物身份在时尚和商品文化滥觞时代的易变性。它不仅在戏剧结构上推动情节进展,而且在社会学意义上重塑了人际交往的情境,更对人物思维起到了先遣和重构的作用。《屈身求爱》由此提出了语言与现实的关系这一命题,并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两者并非单纯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语言可能扭曲现实,甚至可能决定和重构现实。在这个意义上,成于18世纪的该剧是有着超前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身求爱 语言 现实 空间 谎言
原文传递
《曾经》中的“文化间”爱尔兰移民社会
7
作者 向丁丁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9年第2期106-112,共7页
"凯尔特虎"落幕时代的爱尔兰,托尼奖音乐剧《曾经》以文化间书写与岛内甚嚣尘上的民族主义排外思潮对话。移民流散的历史创伤与移民流入的新近经验在剧中两相观照,消解着对外来者的敌意、无知和刻板印象。在移民"他者&qu... "凯尔特虎"落幕时代的爱尔兰,托尼奖音乐剧《曾经》以文化间书写与岛内甚嚣尘上的民族主义排外思潮对话。移民流散的历史创伤与移民流入的新近经验在剧中两相观照,消解着对外来者的敌意、无知和刻板印象。在移民"他者"与爱尔兰社会的互动中,剧作突出多元文化立场间的共享、协商和影响。随着文化间社会理想图景的构建,封闭静态的爱尔兰认同也开始了重新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经》 移民 文化间主义 爱尔兰
原文传递
意念治疗师能自疗吗?——《意念治疗师》的仪式化表演、深层游戏和悲剧性
8
作者 向丁丁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3年第1期45-50,共6页
布赖恩·弗里尔的剧本《意念治疗师》由三个人物的四段独白组成,讲述治疗师、妻子和经纪人在苏格兰、威尔士与爱尔兰的游历行医经历。说书式的结构框架下,贯穿萨满巫师行医、咒语念诵致幻等情节,令全剧笼罩在浓厚的仪式化表演氛围... 布赖恩·弗里尔的剧本《意念治疗师》由三个人物的四段独白组成,讲述治疗师、妻子和经纪人在苏格兰、威尔士与爱尔兰的游历行医经历。说书式的结构框架下,贯穿萨满巫师行医、咒语念诵致幻等情节,令全剧笼罩在浓厚的仪式化表演氛围中。人物借助人类表演学意义上的"表演"追寻或重塑身份,期待实现"阈"的突破。他们争夺控制权的角力,形成了三份互相矛盾的叙述,这正是看似静态的戏剧冲突所在,也是人物隔阂的形象体现。三人各执一念,彼此无法交流,陷入丹麦哲学家祁克果所谓孤立狭小的现代人处境中。行医和生存所依赖的意念本就近乎荒谬,在理智和怀疑的拷问下更是逐渐被啮噬为虚无,使得游医之旅变为以生命为代价的深层游戏。无法自疗的意念治疗师是现代"个人信徒"的缩影,是祁克果式的悲剧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念 表演 深层游戏 祁克果
原文传递
《旧时光》对佳构剧传统的因袭与背叛
9
作者 向丁丁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0年第1期60-65,共6页
品特的两幕剧《旧时光》,动作极简,几乎全由回忆铺陈情节,人物亦呈现漫画式特征。然而,情节的碎片似可拼接,悬念的构筑似可终获解答,呈现出精巧的佳构剧特点。沿着这一传统所产生的观剧期待,在剧情推进过程中却屡遭挫败——对于佳构剧样... 品特的两幕剧《旧时光》,动作极简,几乎全由回忆铺陈情节,人物亦呈现漫画式特征。然而,情节的碎片似可拼接,悬念的构筑似可终获解答,呈现出精巧的佳构剧特点。沿着这一传统所产生的观剧期待,在剧情推进过程中却屡遭挫败——对于佳构剧样式,品特只是给予戏拟式的继承,更多的是反叛和扭曲。分析之下,荒诞派戏剧和电影技法都对品特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而因袭与背叛间产生的戏剧效果,则是令观众对人类记忆的可靠性、时间的多维度、空间的拓展都产生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时光》 佳构剧 戏仿 变形
原文传递
弗里尔戏剧中的爱尔兰
10
作者 向丁丁 《书城》 2016年第1期91-95,共5页
刚刚过去的十月里,布莱恩·弗里尔(Brian Friel)离开了他的老爱尔兰,去到他的剧作时常惴惴踏入的领地:永眠之岛,以八十六岁的高龄。 在爱尔兰,弗里尔被视作与贝克特、米勒和品特齐名的戏剧家。又因对现实的关注和厚重沉凝的语... 刚刚过去的十月里,布莱恩·弗里尔(Brian Friel)离开了他的老爱尔兰,去到他的剧作时常惴惴踏入的领地:永眠之岛,以八十六岁的高龄。 在爱尔兰,弗里尔被视作与贝克特、米勒和品特齐名的戏剧家。又因对现实的关注和厚重沉凝的语言质感,被比作"爱尔兰的契诃夫"。他的离去让许多人惊觉一个时代的默然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里尔 爱尔兰人 品特 阿比剧院 布莱恩 贝克特 爱尔兰语 叶芝 尤金·奥尼尔 爱尔兰文艺复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