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冷气预旋诱导涡系重构气膜冷却机理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岳国强
姜玉廷
+2 位作者
向世建
郑群
董平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1-188,共8页
为了揭示不同进气腔配置诱导涡系重构对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在圆柱形气膜孔的基础上研究了三种不同冷气腔结构以产生不同的进气预旋气膜冷却流动结构,并对三种冷气腔在吹风比分别为0.5、1.0、1.5、2.0的条件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揭示不同进气腔配置诱导涡系重构对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在圆柱形气膜孔的基础上研究了三种不同冷气腔结构以产生不同的进气预旋气膜冷却流动结构,并对三种冷气腔在吹风比分别为0.5、1.0、1.5、2.0的条件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吹风比时,冷却气体出射动量小,三种进气方式的气膜冷却效率相当。随着吹风比的增加,进气预旋气膜冷却的优势逐渐显著。在吹风比为2.0时,原始进气冷却流体出射动量大且分布均匀,形成了强肾形涡,气膜冷却效率最低;第一种进气射流在孔上游形成一低动量区,该区域冷气与高温主流相互作用后绕开高动量区冷气射流后贴附壁面,在下游冷却效果明显;第二种进气冷却流体以单向旋涡的结构喷出,在下游形成一侧旋涡"压"着另一侧旋涡的流动形式,使被压旋涡中冷气更好地贴附壁面,射流侧向速度大,扩大了射流展向覆盖区域。相对于原始进气,第一种进气和第二种进气的平均绝热气膜效率,在吹风比为1.0时,分别提高了约10%和25%,在吹风比为1.5时,分别提高了约50%和5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预旋
气膜冷却:涡系重构
肾形涡
原文传递
孔内“喷射现象”影响气膜冷却流动传热机理
被引量:
2
2
作者
姜玉廷
林洪飞
+2 位作者
岳国强
向世建
郑群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8-455,共8页
为了揭示气膜孔内不同"喷射现象"对气膜冷却流动传热的影响,在相同射流角基础上选取7种不同进气角的冷气腔以改变气膜孔内的"射流效应",并对7种冷气腔在不同吹风比条件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气角不为0...
为了揭示气膜孔内不同"喷射现象"对气膜冷却流动传热的影响,在相同射流角基础上选取7种不同进气角的冷气腔以改变气膜孔内的"射流效应",并对7种冷气腔在不同吹风比条件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气角不为0°时,不同进气角会在气膜孔内产生不同的"喷射现象"。低吹风比时不同进气角的气膜冷却效率相差不大。随着吹风比的增加,不同进气角时的冷却效率存在很大差别。在吹风比为1.5,进气角不大于0°时冷气在孔外形成了强肾形涡;而当进气角大于0°时冷气在与高温主流相互作用后,上游低动量区的冷气会绕开下游高动量区冷气后贴附壁面,增大涡对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弱相互增强的效应。相对于原始冷气腔,在吹风比为1.5,进气角为15°和30°时的平均气膜效率分别提高了约130%和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膜冷却
喷射现象
绝热气膜冷却效率
肾形涡
冷气腔
原文传递
题名
冷气预旋诱导涡系重构气膜冷却机理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岳国强
姜玉廷
向世建
郑群
董平
机构
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出处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1-18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09065)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QC2017047)资助项目
文摘
为了揭示不同进气腔配置诱导涡系重构对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在圆柱形气膜孔的基础上研究了三种不同冷气腔结构以产生不同的进气预旋气膜冷却流动结构,并对三种冷气腔在吹风比分别为0.5、1.0、1.5、2.0的条件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吹风比时,冷却气体出射动量小,三种进气方式的气膜冷却效率相当。随着吹风比的增加,进气预旋气膜冷却的优势逐渐显著。在吹风比为2.0时,原始进气冷却流体出射动量大且分布均匀,形成了强肾形涡,气膜冷却效率最低;第一种进气射流在孔上游形成一低动量区,该区域冷气与高温主流相互作用后绕开高动量区冷气射流后贴附壁面,在下游冷却效果明显;第二种进气冷却流体以单向旋涡的结构喷出,在下游形成一侧旋涡"压"着另一侧旋涡的流动形式,使被压旋涡中冷气更好地贴附壁面,射流侧向速度大,扩大了射流展向覆盖区域。相对于原始进气,第一种进气和第二种进气的平均绝热气膜效率,在吹风比为1.0时,分别提高了约10%和25%,在吹风比为1.5时,分别提高了约50%和550%。
关键词
进气预旋
气膜冷却:涡系重构
肾形涡
Keywords
swirling coolant flow
film cooling
vortex reconstruction
kidney vortex
分类号
V23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孔内“喷射现象”影响气膜冷却流动传热机理
被引量:
2
2
作者
姜玉廷
林洪飞
岳国强
向世建
郑群
机构
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出处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8-455,共8页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QC201704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HEUCFJ170303)
文摘
为了揭示气膜孔内不同"喷射现象"对气膜冷却流动传热的影响,在相同射流角基础上选取7种不同进气角的冷气腔以改变气膜孔内的"射流效应",并对7种冷气腔在不同吹风比条件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气角不为0°时,不同进气角会在气膜孔内产生不同的"喷射现象"。低吹风比时不同进气角的气膜冷却效率相差不大。随着吹风比的增加,不同进气角时的冷却效率存在很大差别。在吹风比为1.5,进气角不大于0°时冷气在孔外形成了强肾形涡;而当进气角大于0°时冷气在与高温主流相互作用后,上游低动量区的冷气会绕开下游高动量区冷气后贴附壁面,增大涡对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弱相互增强的效应。相对于原始冷气腔,在吹风比为1.5,进气角为15°和30°时的平均气膜效率分别提高了约130%和70%。
关键词
气膜冷却
喷射现象
绝热气膜冷却效率
肾形涡
冷气腔
Keywords
film cooling
jet phenomenon
adiabatic film cooling effectiveness
kidney vortex
cooling air duct
分类号
V231.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冷气预旋诱导涡系重构气膜冷却机理研究
岳国强
姜玉廷
向世建
郑群
董平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6
原文传递
2
孔内“喷射现象”影响气膜冷却流动传热机理
姜玉廷
林洪飞
岳国强
向世建
郑群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