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髓系肿瘤伴大颗粒淋巴细胞增殖的临床特征研究
1
作者 杜晨霄 向光朋 +7 位作者 彭岚 肖湘遥 滕广帅 张宇卉 王艳 段依璠 邵宗鸿 白洁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6-400,共5页
髓系肿瘤(MN)为一组造血干祖细胞生物学功能异常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N患者异常的免疫、造血微环境与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相互作用,促进其疾病的发生、发展。髓系肿瘤伴大颗粒淋巴细胞增殖(Myeloid neoplasms-larg... 髓系肿瘤(MN)为一组造血干祖细胞生物学功能异常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N患者异常的免疫、造血微环境与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相互作用,促进其疾病的发生、发展。髓系肿瘤伴大颗粒淋巴细胞增殖(Myeloid neoplasms-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MN-LGLP)为此类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罕见的临床现象,目前国内外对本病的队列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该类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探讨影响LGLP对MN患者临床特征和生存的影响。提示MN-LGLP患者更易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脾大。LGLP的存在不是影响MN-LGLP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STAG、ASXL1、TET2是MN-LGLP最常见的伴随基因突变,伴有STAG2突变MN-LGLP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颗粒淋巴细胞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临床现象 中性粒细胞减少 髓系肿瘤 neoplasms 脾大 造血干细胞
原文传递
干扰素-α治疗对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向光朋 杜晨霄 +4 位作者 张宇卉 滕广帅 彭岚 段依璠 白洁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1-306,共6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IFN)-α对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25例JAK2^(V617F)突变MPN患者骨髓与外周血样本,检测IFN-α治疗前后34个细胞因子差异与外周血淋巴细... 目的 探讨干扰素(IFN)-α对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25例JAK2^(V617F)突变MPN患者骨髓与外周血样本,检测IFN-α治疗前后34个细胞因子差异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分析IFN-α治疗对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的影响。结果IFN-α治疗后MPN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1、IL-12、CCL3、CXCL10、CXC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水平升高,IL-4、IL-10、Notch-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水平降低。IFN-α治疗后JAK2^(V617F)突变负荷(V617F%)降低的水平与血浆VEGF降低有相关性。IFN-α治疗后,MPN患者外周血中总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其中,CD8+HLA-DR+T细胞和效应T细胞(T-eff)亚群增高;CD56^(bright)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显著扩增,CD56^(dim)NK细胞比例降低;树突状细胞(DC)中浆细胞样DC(pDC)比例增加。结论 IFN-α治疗后,促炎细胞因子IL-1、TNF-α等升高。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等下降。IFN-α治疗后V617F%与VEFG降低的正相关性可能是IFN-α治疗减少纤维化进展的机制。IFN-α治疗后,T-eff细胞、NK细胞和DC细胞比例的变化与各细胞因子改变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干扰素-Α 炎症因子 免疫细胞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3
作者 滕广帅 张宇卉 +6 位作者 王艳 杜晨霄 李艳旗 胡耐博 向光朋 邵宗鸿 白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5期3645-3651,共7页
目的评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8月至2022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4例接受PEG-IFN-α2b治疗的MPN患者,其中男9例,女25例,年龄[M(Q_(1),Q_(3))]为57(19,... 目的评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8月至2022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4例接受PEG-IFN-α2b治疗的MPN患者,其中男9例,女25例,年龄[M(Q_(1),Q_(3))]为57(19,78)岁。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随访。截至2023年1月30日,随访时间[M(Q_(1),Q_(3))]为24(16,33)个月。分析治疗后12、24个月的疗效、安全性及免疫细胞、细胞因子水平等变化情况。结果随访期间脱落4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为30例,治疗12、24个月血液学完全缓解率(CHR)分别为57.1%(16/28)、75.0%(18/24),分子学完全缓解率(CMR)+分子学部分缓解率(PMR)分别为27.3%(6/22)、55.0%(11/20),骨髓组织病理总反应率(ORR)分别为34.6%(9/26)、47.6%(10/21)。治疗12、24个月时CD8^(+)HLA-DR+T细胞、效应T细胞亚群、CD56^(bright)自然杀伤(NK)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比例均较治疗前增加,CD56^(dim)NK细胞比例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骨髓中C-X-C基序趋化因子10(CXC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血液学不良反应中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较高,为47%(16/34),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中乏力、转氨酶升高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4.1%(15/34)、32.3%(11/34)。结论PEG-IFN-α2b治疗MPN具有较高的血液学、分子学及骨髓组织病理反应率,具有降低恶性克隆负荷、调节免疫微环境等作用,总体安全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免疫细胞在骨髓增殖性肿瘤疾病进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杜晨霄 向光朋 白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5期3701-3704,共4页
经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为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JAK2^(V617F)、CALR exon 9等突变导致的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在MPN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 经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为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JAK2^(V617F)、CALR exon 9等突变导致的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在MPN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骨髓纤维化和白血病转化是MPN主要的疾病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除了MPN疾病的异常炎症微环境外,MPN患者的免疫稳态失衡是近年来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固有免疫细胞、适应性免疫细胞在MPN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综述,MPN患者的各类免疫细胞存在明显的数量及功能异常,免疫系统失调严重,提示MPN的发生和进展是由于对异常细胞识别减弱、特异杀伤减低及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共同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