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微导管技术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昌伟 王朝华 +2 位作者 徐丁 胡利刚 向守卫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34-136,140,共4页
目的观察双微导管技术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 目的观察双微导管技术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手术夹闭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且运用双微导管技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19.284,P=0.016),ADL评分高于对照组(t=22.105,P=0.043)、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16.926,P=0.038),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x^2=6.947,P=0.032),致残率、植物生存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x^2=7.015、5.306、6.391,P=0.025、0.019、0.026),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7.031,P=0.033)。结论与手术夹闭治疗相比,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时采用双微导管技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导管技术 血管内介入栓塞 颅内宽颈动脉瘤 临床效果 安全性 老年人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剑峰 谢晓东 +6 位作者 王朝华 张昌伟 张紫寅 范锋 胡利刚 徐丁 向守卫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在颈内动脉段眼动脉段动脉瘤的应用与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同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实施的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1例,女性63例;年龄〈40岁...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在颈内动脉段眼动脉段动脉瘤的应用与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同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实施的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1例,女性63例;年龄〈40岁者21例,40~60岁者42例,≥60岁者51例,平均(53.4±4.1)岁。结果本组共查见129枚动脉瘤(89枚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40枚例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随访12个月发现:动脉瘤完全闭塞、大部闭塞者、小部分闭塞者分别为109枚、12枚、8枚。x2检验结果显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组闭塞效果(91.0%VS70%;x2=9.356,P=0.009)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s cale,mRS)评分(89.3%VS80.2%;x2=5.632,P=0.021)分别明显优于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组。结论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瘤体闭塞方面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 血管内治疗 颈内动脉 眼动脉段动脉瘤
下载PDF
颈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尧 白鹏 +2 位作者 向守卫 邹杨鸿 余化霖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71-1275,共5页
肌纤维发育不良(FMD)是一种发生于动脉壁肌组织的特发性、节段性、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可导致中小动脉狭窄。FMD主要发生于中青年女性,也见于男性和儿童。该病最常侵犯颈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和肾动脉,肠系膜动脉、主动脉、上肢动脉... 肌纤维发育不良(FMD)是一种发生于动脉壁肌组织的特发性、节段性、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可导致中小动脉狭窄。FMD主要发生于中青年女性,也见于男性和儿童。该病最常侵犯颈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和肾动脉,肠系膜动脉、主动脉、上肢动脉、下肢动脉、冠状动脉等也可受累。颈动脉FMD在临床上不常见,容易漏诊和误诊,其常表现为颈动脉狭窄,且可伴头颈部血管疾病,如动脉瘤、动脉夹层和动静脉瘘。颈动脉FMD诊断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保守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现就目前国际上对颈动脉FMD的最新认识及相关争议,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肌纤维发育不良 颅内动脉瘤 动脉夹层
下载PDF
永存原始舌下动脉合并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术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尧 白鹏 +2 位作者 向守卫 邹杨鸿 余化霖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92-1093,共2页
永存原始舌下动脉(persistent primitive hypoglossal artery,PPHA)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的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异常吻合血管。更多见于女性和好发于左侧[1-2]。PPHA解剖结构异常及血流动力学紊乱,常合并椎动脉发育不全、后交通动脉缺... 永存原始舌下动脉(persistent primitive hypoglossal artery,PPHA)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的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异常吻合血管。更多见于女性和好发于左侧[1-2]。PPHA解剖结构异常及血流动力学紊乱,常合并椎动脉发育不全、后交通动脉缺如等血管变异[3]和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狭窄等脑血管疾病[1,3-4]。鉴于临床工作中较为罕见且合并动脉瘤治疗难度较大,现报道1例诊断为右侧PPHA合并左侧小脑上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并行介入栓塞术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原始舌下动脉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
下载PDF
妇产科大出血68例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向守卫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第5期241-241,共1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临床中妇产科大出血的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08 年7 月至2011 年10 月产后大出血的68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这68 例妇产科大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胎盘因素、子宫收缩无力、子宫复旧不良... 目的:探讨和分析临床中妇产科大出血的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08 年7 月至2011 年10 月产后大出血的68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这68 例妇产科大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胎盘因素、子宫收缩无力、子宫复旧不良等.这些患者在经过积极的临床治疗之后,基本停止出血,而且并没有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和并发症,在住院一个星期后都康复出院.结论:在做好妇产科大出血的治疗的同时,还应该加大对产前知识的宣传,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解决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 产后大出血 治疗
下载PDF
自制异物抓捕器与传统异物抓捕器在模拟人血管内异物抓取的试验对比
6
作者 李尧 余化霖 +1 位作者 向守卫 白鹏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8-22,共5页
目的比较自制异物抓捕器与传统异物抓捕器抓取模拟人血管内异物的效果。方法模拟全身麻醉状态下,通过血管内导引导管将废弃导丝、废弃导管、废弃支架、废弃弹簧圈作为异物留置于模拟人血管内,做成不同异物存留于不同血管部位的异物存留... 目的比较自制异物抓捕器与传统异物抓捕器抓取模拟人血管内异物的效果。方法模拟全身麻醉状态下,通过血管内导引导管将废弃导丝、废弃导管、废弃支架、废弃弹簧圈作为异物留置于模拟人血管内,做成不同异物存留于不同血管部位的异物存留模型。用自制异物抓捕器与传统异物抓捕器对模拟人血管内的异物进行抓取,记录为自制抓捕器组和传统抓捕器组。每组分别进行80次异物抓取操作,比较两组抓取异物的1次取出异物成功率,3次内取出异物成功率,取出异物总体成功率,取出每例异物平均操作时间。结果自制抓捕器组较传统抓捕器组有更高的一次取出异物成功率、3次内取出异物成功率和取出异物总体成功率,(96.25%VS 87.50%)(χ^(2)=4.103,P=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自制抓捕器组较传统抓捕器组有更短的平均操作时间(7.42±1.68)min VS (13.21±5.25)min,(t=9.192,P=0.000)。结论在模拟人血管内操作,自制异物抓捕器较传统异物抓捕器能更有效地抓取模拟人血管内异物,成功率更高,操作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抓捕器 血管内异物 模拟人血管 试验研究
下载PDF
20例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向守卫 徐丁 +3 位作者 王朝华 胡利刚 张昌伟 谢晓东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8-161,共4页
目的研究血泡样动脉瘤(BBA)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2015年介入治疗20例BBA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和随访结果。结果 20例患者分别接受带膜支架置入术、球囊闭塞颈内动脉及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1例覆膜支架置... 目的研究血泡样动脉瘤(BBA)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2015年介入治疗20例BBA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和随访结果。结果 20例患者分别接受带膜支架置入术、球囊闭塞颈内动脉及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1例覆膜支架置入后再出血死亡,1例行颈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发生血管痉挛死亡,1例行双支架辅助栓塞围手术期血管痉挛死亡。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2分15例,3~4分2例。17例患者临床随访1~26个月(平均9.3个月),mRS评分均≤2分。1例患者因年龄较大,拒绝行影像随访。16例患者均接受影像学随访,其中14例动脉瘤完全闭塞,1例瘤颈残留保持稳定,1例不完全栓塞瘤体缩小。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BBA可行且有效,多支架辅助栓塞技术能降低动脉瘤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泡样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支架辅助弹簧圈
原文传递
丙泊酚Wada试验对语言、记忆和运动功能术前评价附15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经辉 王为 +6 位作者 戚仁莉 向守卫 耿鑫 蒋红高 桂杨 马以骝 余化霖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211-214,222,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丙泊酚Wada试验对语言、记忆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术前评价。方法总结15例大脑半球脑功能区病变患者采用丙泊酚进行Wada试验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完成29侧Wada试验,完成语言、记忆和运动功能评估。其中13例患者确定大脑... 目的探讨使用丙泊酚Wada试验对语言、记忆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术前评价。方法总结15例大脑半球脑功能区病变患者采用丙泊酚进行Wada试验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完成29侧Wada试验,完成语言、记忆和运动功能评估。其中13例患者确定大脑语言优势侧为左侧、2例为右侧;12例患者确定大脑记忆优势为左侧、3例为右侧,其中1例患者大脑语言优势为左侧,记忆优势为右侧。1例左侧额,颞叶脑软化灶并脑发育不良患者对侧侧肌力仅下降致4级,考虑右侧大脑半球对右侧肢体运动区代偿。结论使用丙泊酚进行Wada试验是有效的,选择合适患者,稳定的团队合作,对语言、记忆和运动功能术前评价的准确性,可靠性,安全性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WADA试验 术前评价
原文传递
显微血管减压治疗脑神经疾病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龚会军 余化霖 +9 位作者 刘艺 赵鹤翔 王焕之 刘文春 李经辉 李世鹏 向守卫 罗谦 周厚俊 陈晔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总结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脑神经疾病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神经外科自2010年4月至2018年12月采用MVD治疗的832例脑神经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三叉神经痛489例、面肌痉挛338例、... 目的总结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脑神经疾病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神经外科自2010年4月至2018年12月采用MVD治疗的832例脑神经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三叉神经痛489例、面肌痉挛338例、舌咽神经痛患者5例,观察其疗效,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时间为3~84个月,平均32.5个月,本组无死亡病例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治愈率为98.36%,面肌痉挛手术治愈率为97.93%,舌咽神经痛治愈率为100.00%。结论MVD是治疗原发性脑神经疾病的可靠方法,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和丰富的手术经验及对于解剖的熟悉程度是手术治疗脑神经疾病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神经疾病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舌咽神经痛
原文传递
介入栓塞治疗一例医源性椎动脉损伤致假性动脉瘤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鹞 谢晓东 +2 位作者 余化霖 张昌伟 向守卫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8-768,共1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52岁。4年前因外伤致L1椎体骨折及寰枢椎脱位,于当地医院行后路C1、2钉棒内固定术;12 d前于当地医院行颈椎内固定物取出术,因术后切口反复活动性大量出血于2015年4月转入我院。查体:颈项部肿胀明显,颈部后正中线见12 c... 1病例介绍患者男,52岁。4年前因外伤致L1椎体骨折及寰枢椎脱位,于当地医院行后路C1、2钉棒内固定术;12 d前于当地医院行颈椎内固定物取出术,因术后切口反复活动性大量出血于2015年4月转入我院。查体:颈项部肿胀明显,颈部后正中线见12 cm长手术后缝合切口,切口边缘红肿,明显渗液浸泡,切口末端左侧留置直径6 mm血浆引流管,引流孔周围明显红肿渗液,间隙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源性椎动脉损伤 假性动脉瘤 内固定 介入栓塞术
原文传递
2005-2011年石首市马船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11
作者 苏尚洋 向守卫 +1 位作者 陈支方 刘晓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142-1144,共3页
目的掌握石首市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今后制定一村一策防治策略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选择东升镇马船村作为国家监测点,2005-2011年连续7年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2... 目的掌握石首市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今后制定一村一策防治策略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选择东升镇马船村作为国家监测点,2005-2011年连续7年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2005年的1.61%降至2011年的1.03%,下降了36.02%,无急性血吸虫病例发生。耕牛血吸虫感染率由2005年的10.00%降至1.47%,下降85.30%。钉螺面积无变化,活螺平均密度由2005年的0.23只/0.1 m2降至0.04只/0.1 m2,下降了80.30%,感染性钉螺面积和平均密度由2005年的11万m2和0.000 25只/0.1 m2降至0。结论现阶段的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但仍应加强综合防治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IHA Kato-Katz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