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lasting induced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deep-buried rock tunnel
1
作者 ZHAO Rui TAO Ming +2 位作者 XIANG Gong-liang WANG Shao-feng ZHAO Hua-t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321-2340,共20页
In this study,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s(DSCF)around a straight-wall arch tunnel(SWAT)were solved analytically utilizing the complex variable function methods and Duhamel’s integral.The effects of wavel... In this study,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s(DSCF)around a straight-wall arch tunnel(SWAT)were solved analytically utilizing the complex variable function methods and Duhamel’s integral.The effects of wavelength,incident angle,and blasting rising time on the DSCF distribution were analyzed.Theoretical results pointed out dynamic disturbances resulting in compressive stress concentration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nd tensile stress in the incident direction.As the wavelength and rising time increased,there was a tendency for the amplitude of stress concentration to initially rise and then converge.Moreover,a series of 3D FEM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nitial stress states on the dynamic failure of the tunnel surrounding rock.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ailur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static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dynamic disturbance.Under the coupling of static and blasting loading,damage around the tunnel was more prone to occur in the dynamic and static stress concentration coincidence zone.Finally,the damage modes of rock tunnel under static stress and blasting disturbance from different directions were summarized and a proposed support system was presented.The results reveal the mechanisms of deep-buried rock tunnel destruction and dynamically triggered rockbur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ss wave scattering dynamic stress analysis rock tunnel dynamic failure analysis
下载PDF
爆破与地震载荷下椭圆夹塞体的动态响应差异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陶明 罗豪 +2 位作者 赵瑞 向恭梁 徐源泉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0-1020,共11页
爆破和地震两种类型的动力扰动特性不同,对地下回采充填体等夹塞体造成的应力波散射与应力重分布特征也存在差异。因此本文针对爆破与地震载荷下椭圆夹塞体的动态响应差异,基于马修函数和波函数展开法,引入雷克子波和针状波表征地震和... 爆破和地震两种类型的动力扰动特性不同,对地下回采充填体等夹塞体造成的应力波散射与应力重分布特征也存在差异。因此本文针对爆破与地震载荷下椭圆夹塞体的动态响应差异,基于马修函数和波函数展开法,引入雷克子波和针状波表征地震和爆破载荷,结合傅里叶变换和杜哈梅积分获得两种载荷下椭圆夹塞体的瞬态动态应力集中因子(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DSCF)时变解析解。数值结果表明,爆破与地震载荷下的DSCF总是在椭圆夹塞的短轴两端取得最大值,但是地震相较爆破造成夹塞与围岩结构破坏的可能性更大,破坏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 地震 椭圆夹塞体 动应力集中 瞬态响应
下载PDF
充液圆腔对平面P波的散射与围岩的瞬态响应 被引量:3
3
作者 陶明 向恭梁 +1 位作者 赵瑞 吴成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568-583,共16页
动力扰动在结构周围的散射所引起的动应力集中是影响深部地下结构损伤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地下充满流体的圆形空孔周围的动力响应,建立了无限介质中平面P波入射充液圆腔的简化模型。基于波函数展开法,得到充液腔周围动应力集中的解析... 动力扰动在结构周围的散射所引起的动应力集中是影响深部地下结构损伤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地下充满流体的圆形空孔周围的动力响应,建立了无限介质中平面P波入射充液圆腔的简化模型。基于波函数展开法,得到充液腔周围动应力集中的解析解。利用傅里叶积分变换,推导充满流体的空腔周围受瞬态冲击的动态应力集中因子(DSCFs)表达式。同时,定量分析稳态和瞬态入射波作用下DSCFs与波形参数的关系。利用有限元程序LS-DYNA建立数值模型,分析瞬态冲击载荷作用下充液腔周围的动应力集中与围岩的破坏规律。研究表明,充液圆腔周围的动应力集中分布受到入射方向、泊松比、时间和波数的综合影响。本研究为地下引水隧洞和油气储藏的抗震加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液圆腔 波的散射 波函数展开法 动应力集中
下载PDF
深埋引水隧洞对应力波的散射与动应力集中 被引量:2
4
作者 陶明 向恭梁 赵瑞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9-868,共10页
应力波在地下结构中的散射而引起的动应力集中是导致深部岩体损伤失稳的重要因素,运用波函数展开法,推导了无限空间弹性介质中充满流体的圆形衬砌硐室在平面P波作用下的解析解,分别分析了弹性和刚性衬砌对硐室周围动应力集中的影响;在... 应力波在地下结构中的散射而引起的动应力集中是导致深部岩体损伤失稳的重要因素,运用波函数展开法,推导了无限空间弹性介质中充满流体的圆形衬砌硐室在平面P波作用下的解析解,分别分析了弹性和刚性衬砌对硐室周围动应力集中的影响;在稳态响应的基础上,将半正弦波作为入射函数,引入δ(x)函数和Heaviside阶跃函数结合傅里叶积分变换,得到了瞬态P波作用下充满流体圆形衬砌硐室周围动应力的解析解,分析了波长和时间对动态响应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有限元程序LS-DYNA模拟了瞬态波作用下衬砌与围岩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一致,波形参数、衬砌的厚度、材料的弹性模量对动态响应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衬砌厚度和适当调整衬砌材料的刚度能够起到更好的支护效果;在瞬态扰动下,围岩和衬砌中既会造成较大的压应力集中,又会出现拉应力持续时间较长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P波 圆形衬砌隧洞 流体 动应力集中 瞬态响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采煤塌陷区治理与生态融合分区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兴达 向恭梁 《山东煤炭科技》 2020年第12期204-206,209,215,共5页
采煤塌陷区治理对矿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济宁煤田为例,根据开采区域的地形地貌及开采损害特点,将塌陷区划分为四个治理分区,研究了不同分区下的塌陷地治理模式,从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分析了塌陷地治理的效果,最后针... 采煤塌陷区治理对矿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济宁煤田为例,根据开采区域的地形地貌及开采损害特点,将塌陷区划分为四个治理分区,研究了不同分区下的塌陷地治理模式,从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分析了塌陷地治理的效果,最后针对目前塌陷地治理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区 分区治理 济宁煤田 生态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