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研究
1
作者 向敬伟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8,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结合流域生态系统典型特征,提出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基本体系、重点任务、实施难点、解决途径及亟待研究方向,为流域国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流域国土空... 研究目的: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结合流域生态系统典型特征,提出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基本体系、重点任务、实施难点、解决途径及亟待研究方向,为流域国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应以水为核心开展,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可分为“识水—治水—管水”三个修复阶段。(2)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任务在于以水梯度为基础开展流域生态系统特征与胁迫识别,以水连通为主线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以及以水健康为重点实施修复成效评估及可持续监管。(3)生态胁迫的复杂性、修复模式的精准性以及跨区域协同管理的困难性为流域生态修复实施带来了困难。(4)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监测的精度和广度,注重多要素、多层级协同的修复目标与模式制定,构建生态修复跨区域全周期协同机制等举措可为解决生态修复难点提供可行路径。研究结论:从“识水—治水—管水”全生命周期视角实施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可为流域国土综合治理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全生命周期 流域 基本体系 实施难点
下载PDF
湖北长阳清江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地学意义 被引量:16
2
作者 向敬伟 李江风 +3 位作者 王蕾 周学武 胡学君 叶茂松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0-567,共8页
湖北长阳清江地质公园是构造及岩溶地貌类大型地质公园,以丰富的岩溶地貌、典型的古冰川序列剖面以及罕见的古人类化石遗迹而闻名。公园内共有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地质地貌、化石遗迹4大类7类共100余处地质遗迹点,为研究华中西南地区... 湖北长阳清江地质公园是构造及岩溶地貌类大型地质公园,以丰富的岩溶地貌、典型的古冰川序列剖面以及罕见的古人类化石遗迹而闻名。公园内共有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地质地貌、化石遗迹4大类7类共100余处地质遗迹点,为研究华中西南地区地质构造演化、古地理古气候和岩溶地貌的形成机制,以及弥补古冰川序列和古人类考古学的缺陷提供了重要资源,在全球地质遗迹对比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明了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特征,并从构造地质学、地层学、地貌学和古人类学等方面探讨了其地学意义,为认识公园地质遗迹状况和地质遗迹的保护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阳 国家地质公园 岩溶 古冰川序列 古人类 地学意义
下载PDF
鄂西贫困县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5
3
作者 向敬伟 李江风 曾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2-279,共8页
耕地利用转型对推动乡村转型发展,促进乡村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分析鄂西贫困县耕地利用转型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该文从空间形态和功能形态2方面测度了耕地利用转型状况,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耕地利用转... 耕地利用转型对推动乡村转型发展,促进乡村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分析鄂西贫困县耕地利用转型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该文从空间形态和功能形态2方面测度了耕地利用转型状况,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耕地利用转型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从人口、经济和产业结构3方面分析了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效用。结果表明:从全局空间自相关来看,鄂西16贫困县2002-2013年耕地空间转型具有显著正相关效应,其中在2002-2005年正相关效应最强;而耕地功能形态转型呈现出逐渐减弱的空间正相关效应。从局部空间自相关来看,鄂西16贫困县耕地空间形态转型的低-低区分布主要在鄂西北地区,高-高区和低-高区主要分布在鄂西南地区;耕地功能转型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较低,空间异质性不明显,仅来凤县处于高-高区。在影响因素效用方面,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化率对耕地空间形态转型的影响效用最大,人口密度和第一产业占比影响效用最低;人口密度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耕地功能形态转型的影响效用最大,城市化率、人均GDP、第一产业占比等影响因素效用较低。在影响因素的调控过程中,因素的影响效用与耕地利用转型调控程度呈正相关,因素的影响效用越高,对耕地利用转型调控力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土地利用 农业 耕地利用转型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鄂西贫困县
下载PDF
城市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因子贡献度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向敬伟 万沙 胡守庚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36,167-168,共7页
为分析城市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子的贡献程度,采用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城市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状况,构建了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的因子贡献度测度模型,并以武汉市为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BFNN模型能够有效测... 为分析城市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子的贡献程度,采用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城市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状况,构建了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的因子贡献度测度模型,并以武汉市为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BFNN模型能够有效测度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在耦合度和协调度导向下的影响因子贡献情况,可为调控导向提供指导;2000—2013年间武汉市生态经济的耦合度处于拮抗状态,协调度处于低度或中度协调状态,耦合协调状态欠佳;在武汉市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生态类因子起着主导作用,是后期主要调控方向;单因子方面,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和工业烟尘去除率的因子贡献度最大,而人均湿地面积、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及人均GDP的因子贡献度最低;对于城市生态经济不同的耦合协调状态,各影响因子具有不同的贡献作用,可进行自主调节,应针对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调节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耦合协调度 RBFNN 因子贡献度 武汉市
下载PDF
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区划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向敬伟 李江风 曾杰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5年第3期110-117,共8页
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的设立,对推进矿产资源规划的顺利实施,保障矿产资源的持续供应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在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概念界定和内涵特征阐述的基础上,综合集成主导标志法、叠置法、自下而上聚类法等地理区划方法,提出了一种矿产... 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的设立,对推进矿产资源规划的顺利实施,保障矿产资源的持续供应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在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概念界定和内涵特征阐述的基础上,综合集成主导标志法、叠置法、自下而上聚类法等地理区划方法,提出了一种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区划方法,并以湖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共区划出7片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主要分布在鄂东南、鄂东北和鄂西地区。其中,神农架-宜昌铜磷金铁矿产接续区、鄂东南铁铜矿产接续区范围较广、资源储量较大、接续能力较好,而其他接续区接续能力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战略接续区 区划方法 湖北省
下载PDF
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6
作者 向敬伟 李江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81,共11页
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发展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助力脱贫攻坚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土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探讨了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理,构建了影响效用实证模型,以鄂西16个贫困县为例开展... 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发展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助力脱贫攻坚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土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探讨了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理,构建了影响效用实证模型,以鄂西16个贫困县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发生的具体原因,并针对各县市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贫困山区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耕地利用转型从功能形态转型和空间形态转型两方面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产生影响,其中功能形态包含作物生产、生活保障、生态保护三种形态,空间形态包含景观格局和数量分布两种形态;(2)耕地利用转型在一定时期内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但长期来看,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边际效用递减性;(3)实证发现,房县、长阳县、建始县、来凤县等4县耕地功能形态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存在促进效用而空间形态转型存在边际递减效用,郧县和咸丰县则是空间形态转型存在促进效用而功能形态转型存在边际效用递减性;(4)郧西县、竹山县、丹江口市、秭归县、恩施市和巴东县等6县市耕地功能形态转型和空间形态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均存在促进效用,竹溪县、利川市、宣恩县和鹤峰县等4县则均存在边际递减效用,验证了机理分析的正确性。论文还从利用地租地价杠杆和土地工程技术、完善耕地政策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贫困山区耕地利用与管理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转型 农业经济增长质量 贫困山区 鄂西
下载PDF
基于数字足迹交互的武汉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
7
作者 周婷 向敬伟 李江风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2期165-171,共7页
借助数字足迹分析方法,利用点面交互的研究思路,对武汉市旅游流网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旅游数字足迹规律性较为显著,3—5月春夏季最为集中,旅行者平均停留时间为2.8 d;武汉市旅游流网络节点地理空间分布不均衡,部分节点带动尚不... 借助数字足迹分析方法,利用点面交互的研究思路,对武汉市旅游流网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旅游数字足迹规律性较为显著,3—5月春夏季最为集中,旅行者平均停留时间为2.8 d;武汉市旅游流网络节点地理空间分布不均衡,部分节点带动尚不足以实现节点全面、协调发展;武汉市旅游流网络空间结构分层比较明显,核心区与边缘区之间联结度较低,整体网络密度偏低,区域内发展较不均衡。需进一步发挥重要节点和核心区域的作用,实现武汉市旅游流网络点面交互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数字足迹 点面交互 旅游流网络 武汉市
下载PDF
中国耕地多功能的区域收敛性 被引量:25
8
作者 向敬伟 廖晓莉 +3 位作者 宋小青 熊锦惠 马伟蕊 黄景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59-1971,共13页
区域耕地多功能协调发展对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σ、β收敛法检验了中国及其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2000-2015年耕地的基本生活保障、农业经济贡献和生态安全维... 区域耕地多功能协调发展对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σ、β收敛法检验了中国及其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2000-2015年耕地的基本生活保障、农业经济贡献和生态安全维持等三大功能的收敛性,阐明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①中国及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耕地多功能的空间异质性及波动特征显著.全国及各区域耕地三大功能均不存在σ收敛特征,各省份之间的耕地多功能水平差距有一定扩大趋势;②除东部地区耕地的农业经济贡献功能外,全国及东、中、西、东北地区的耕地多功能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特征,表明在假设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各区域耕地多功能基本具有趋同发展态势.③在加入森林覆盖率、土地利用强度、道路密度等控制变量后,中国及各区域耕地多功能基本呈现出显著的条件β收敛特征,表明生态状况、人类干扰程度以及区域综合发展等因素可共同驱动不同区域耕地多功能收敛于各自的发展稳态.④不同控制变量对不同区域的耕地多功能收敛性具有不同影响效用,须依据不同区域的现实情况,开展针对性调控.本文依据研究结论和实际发展情况,分别提出了全国及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耕地有效利用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成果可为耕地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协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时空格局 区域差异 收敛机制 Σ收敛 Β收敛 中国
原文传递
Urban vacant land in growing urbanization:An international review 被引量:4
9
作者 宋小青 温萌萌 +5 位作者 申雅静 冯琦 向敬伟 张伟娜 赵国松 吴志峰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0年第4期669-687,共19页
Urban growth and shrinkage constitute the overall pattern of growing urbanization across the globe.Studies on urban vacant land(UVL)are few,and have proved to be mainly rudimentary and subjective.This paper first pres... Urban growth and shrinkage constitute the overall pattern of growing urbanization across the globe.Studies on urban vacant land(UVL)are few,and have proved to be mainly rudimentary and subjective.This paper first presents the definition of UVL based on bibliometric analysis.Typology,morphology,proximate causes,and the multiple functions of UVL are then analyzed at parcel,transect,city,and national levels based on an international review.Results show that UVL can be categorized by land cover,land usage,and land ownership.Worldwide,UVL has been widespread and extensive.For example,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ies of UVL in the cases of Guangzhou and New York are 8.46%-8.88%and 3.17%-5.08%,respectively.The average vacancy rate of residential land amounts to 11.48%in 65 U.S.cities.Generally,UVL shows fragmentation and irregular shape,and significant spatial differences exist at parcel,transect,city,and national levels.Proximate causes,such as excessive land division,irregularly shaped land parcels,decreases in resident population,deindustrialization,land speculation,insufficient investment,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s,can all result in UVL.Currently,UVL has become a gray area of social,economic,and ecological space.However,it can also be considered a potential resource for enhancing urban sustainability.Policy implications to promote urban sustainability using monitoring,control,and differential revitalization of UVL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vacant LAND URBANIZATION SHRINKING CITIES LAND use transi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