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流控技术在脂质纳米载体制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吕芊芊 魏淑洁 +4 位作者 郝锦涛 闫梦 安青青 何朝星 向柏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4年第5期397-403,454,共8页
脂质纳米载体是递送各种药物的重要工具,尽管在过去数年间得到了发展,但却仍然受到制造工艺的限制。例如,传统方法生产的脂质纳米载体存在粒径不均一、产量低以及批次间差异大等诸多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些阻碍,微流控技术在脂质纳米载体... 脂质纳米载体是递送各种药物的重要工具,尽管在过去数年间得到了发展,但却仍然受到制造工艺的限制。例如,传统方法生产的脂质纳米载体存在粒径不均一、产量低以及批次间差异大等诸多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些阻碍,微流控技术在脂质纳米载体制备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其能够以更高的产量获得粒径均一、性能可控的脂质纳米载体。本文综述了微流控技术在脂质体、脂质纳米颗粒等纳米载体制备中的优势,并且总结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脂质纳米载体用于小分子、寡核苷酸药物递送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脂质体 脂质纳米颗粒 药物递送 纳米载体
下载PDF
共培养策略在类器官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芦瑜 席雨梦 +5 位作者 何晓明 杨少坤 张佳 王雷 何朝星 向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302,共10页
类器官作为一种良好的体外研究模型,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采用各种组织培养技术开发自组装的3D结构,类器官可重现器官固有结构中细胞的高度复杂性,因此被广泛用于研究调节机体发育和疾病的机制、高通量药物筛选及个... 类器官作为一种良好的体外研究模型,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采用各种组织培养技术开发自组装的3D结构,类器官可重现器官固有结构中细胞的高度复杂性,因此被广泛用于研究调节机体发育和疾病的机制、高通量药物筛选及个性化治疗等。为更好地重现微环境内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共培养策略已经扩展到更多的细胞类型,共培养策略的迅速发展使类器官技术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并为治疗人类疾病和再生医学开辟了新的道路。本文阐述共培养策略在类器官生成中的作用,并重点介绍不同细胞成分及微生物组与类器官共培养的应用,以期为构建开发具有更高体内模拟程度的类器官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培养 类器官 疾病建模 细胞间相互作用 微环境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苦参总碱中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 被引量:7
3
作者 向柏 孙英华 +3 位作者 张媛 耿革霞 王卓 何仲贵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13-1815,共3页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苦参总碱片 氧化槐果碱 HPLC法 测定 RP 抗心律失常 心肌收缩力 白细胞减少 豆科植物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5
4
作者 向柏 方瑜 +1 位作者 郑小莉 曹德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19-1821,共3页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冠心病 心绞痛
下载PDF
格列喹酮滴丸及其片剂在体外的溶出度比较
5
作者 向柏 敦洁宁 +5 位作者 潘振华 王静 方瑜 齐晓丹 杜青 曹德英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0-321,共2页
目的比较自制格列喹酮滴丸和市售片剂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05年版方法,进行自制滴丸和片剂的溶出度试验,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求算累积溶出百分率。结果滴丸在45 m in时的累积溶出百分率为95.29%,市售片剂为90.36%,两... 目的比较自制格列喹酮滴丸和市售片剂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05年版方法,进行自制滴丸和片剂的溶出度试验,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求算累积溶出百分率。结果滴丸在45 m in时的累积溶出百分率为95.29%,市售片剂为90.36%,两制剂的T50和Td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制滴丸溶出快于片剂,且更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喹酮 溶出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中药固体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6
作者 向柏 潘振华 +1 位作者 薛鹏 曹德英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7期78-81,共4页
对近年来中药固体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片剂、胶囊、微丸、滴丸等现代中药剂型以及微球、微囊、固体分散体等新型中药给药形式,可为研究和开发中药新剂型提供借鉴。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关键词 中药 缓控释制剂 综述
下载PDF
姜黄素缓释微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潘振华 刘焕龙 +1 位作者 向柏 方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02-1304,共3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缓释微囊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姜黄素缓释微囊。以微囊粒径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确定姜黄素缓释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姜黄素微囊最佳制备工艺为胶... 目的:研究姜黄素缓释微囊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姜黄素缓释微囊。以微囊粒径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确定姜黄素缓释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姜黄素微囊最佳制备工艺为胶药比5∶1,胶液浓度2.5%,搅拌速度为200 r/m in,pH值为3.8。结论:以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制备含药微囊,重现性好,工艺稳定,同时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微囊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 姜黄素 明胶 阿拉伯胶 包封率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苦豆子总碱中槐定碱、苦参碱和槐果碱的含量 被引量:13
8
作者 耿革霞 孙英华 +1 位作者 向柏 何仲贵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1-673,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苦豆子总碱中槐定碱、苦参碱及槐果碱含量的 HPLC 测定法。方法:色谱柱为 Hypersil-NH_2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缓冲液(1.0mL 磷酸加入到1000mL 水中,三乙胺调 pH 2.5)-无水乙醇(80:10:10),检测...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苦豆子总碱中槐定碱、苦参碱及槐果碱含量的 HPLC 测定法。方法:色谱柱为 Hypersil-NH_2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缓冲液(1.0mL 磷酸加入到1000mL 水中,三乙胺调 pH 2.5)-无水乙醇(80:10:10),检测波长为220nm,柱温35℃,流速1.0mL·min^(-1),进样量20μL。结果:槐定碱、苦参碱、槐果碱分别在13.0~108.0mg·L^(-1)、11.4~95.2mg·L^(-1)和4.6~82.1mg·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分别为0.9999,0.9996,0.9999。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41%,100.0%,100.6%。结论:可通过 HPLC 法同时测定苦豆子总碱中槐定碱、苦参碱和槐果碱的含量,并可用该方法进行苦豆子药材及含苦豆子的成药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总碱 槐定碱 苦参碱 槐果碱 HPLC法
下载PDF
布洛伪麻软胶囊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赵春顺 崔升淼 +2 位作者 向柏 张天虹 何仲贵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21-623,共3页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布洛伪麻软胶囊中盐酸伪麻黄碱和布洛芬的含量。方法 采用氰基色谱柱 (4.6mm×2 5 0mm ,填料Kromasil,5 μm) ,以 0 .0 3mol·mL-1三乙胺 (H3 PO4调pH至 6 .5 ) 乙腈 (8∶2 )为流动相 ,流速 1.0m...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布洛伪麻软胶囊中盐酸伪麻黄碱和布洛芬的含量。方法 采用氰基色谱柱 (4.6mm×2 5 0mm ,填料Kromasil,5 μm) ,以 0 .0 3mol·mL-1三乙胺 (H3 PO4调pH至 6 .5 ) 乙腈 (8∶2 )为流动相 ,流速 1.0mL·min-1,检测波长 2 15nm ,柱温 4 0℃ ,外标法测定。结果 盐酸伪麻黄碱和布洛芬的分离度为 8.72 ;盐酸伪麻黄碱的线性范围为 6 .2 8~2 1.98μg·mL-1,r =0 .9998;平均回收率为 99.89% ,RSD =0 .5 9% ;布洛芬的线性范围为 4 0 .6 4~ 14 2 .2 4 μg·mL-1,r =0 .9999;平均回收率为 10 0 .15 % ,RSD =0 .6 2 % ;二组分精密度分别为 0 .74 %和 0 .75 %结果良好。结论 该法解决了囊壳对软胶囊含量测定的影响 ,可准确检测出软胶囊中主药成分的实际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伪麻软胶囊 含量测定 盐酸伪麻黄碱 布洛芬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姜黄素缓释滴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方瑜 向柏 +1 位作者 潘振华 曹德英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目的:对姜黄素缓释滴丸的处方和工艺进行研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处方。以滴丸成形性为评价指标,优化滴丸的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处方为:硬脂酸70 mg,单硬脂酸甘油酯25 mg,聚乙二醇-... 目的:对姜黄素缓释滴丸的处方和工艺进行研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处方。以滴丸成形性为评价指标,优化滴丸的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处方为:硬脂酸70 mg,单硬脂酸甘油酯25 mg,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6 mg。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最佳工艺为:冷凝液粘度100 mm^2/s,料液温度80℃,冷却温度30-0℃,滴速(21±2)滴/min。结论:姜黄素缓释滴丸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效果,可进一步进行体内释药行为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缓释滴丸 体外释放
下载PDF
苦参碱微孔膜渗透泵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的考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方瑜 向柏 +1 位作者 潘振华 田志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0-753,共4页
目的:对苦参碱微孔膜渗透泵片的处方和工艺进行研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处方与工艺。结果:最佳处方:渗压剂由甘露醇和乳糖(1∶1)组成,渗透压活性物质与主药比例为2∶1,包衣液中PEG400为... 目的:对苦参碱微孔膜渗透泵片的处方和工艺进行研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处方与工艺。结果:最佳处方:渗压剂由甘露醇和乳糖(1∶1)组成,渗透压活性物质与主药比例为2∶1,包衣液中PEG400为醋酸纤维素15%(g/g),释药行为符合零级方程,具有明显的控释特征。结论:苦参碱微孔膜渗透泵片具有良好的体外控释效果,可进一步进行体内释药行为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微孔膜渗透泵片 体外释放
下载PDF
市售固体剂型罗红霉素制剂溶出行为的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仲贵 李磊 +2 位作者 田海英 向柏 孙淑英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77-779,共3页
目的 考察不同制药公司生产的罗红霉素制剂 (片 ,胶囊 ,颗粒剂 )的体外溶出度。方法 以硫酸溶液 (75→ 10 0 )为显色剂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罗红霉素溶出度。结果 不同制药公司及同一公司生产的不同批号的片和胶囊的溶出度基本上能达... 目的 考察不同制药公司生产的罗红霉素制剂 (片 ,胶囊 ,颗粒剂 )的体外溶出度。方法 以硫酸溶液 (75→ 10 0 )为显色剂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罗红霉素溶出度。结果 不同制药公司及同一公司生产的不同批号的片和胶囊的溶出度基本上能达到药典规定标准 (即 4 5min溶出量分别为≥ 80 %和≥ 75 % )。各公司生产的颗粒剂 ,其溶出度差异显著。结论 建议对颗粒剂的溶出度制定法律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剂型 罗红霉素 制剂 体外溶出度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格列喹酮分散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13
作者 潘振华 曹德英 +2 位作者 刘焕龙 向柏 方瑜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制备格列喹酮分散片,并建立格列喹酮分散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正交实验选择出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崩解剂,崩解剂内加和外加相结合的方法制成分散片,并对其热、湿、光等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格列喹酮分散片工艺简单、稳... 目的制备格列喹酮分散片,并建立格列喹酮分散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正交实验选择出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崩解剂,崩解剂内加和外加相结合的方法制成分散片,并对其热、湿、光等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格列喹酮分散片工艺简单、稳定性良好,在1min内全部崩解,符合分散片的各项质量指标。结论本品达到分散片要求,制剂质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喹酮 质量控制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血清胆红素与尿酸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向柏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8期147-149,共3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血清胆红素与尿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中心健康人群4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血清胆红...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血清胆红素与尿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中心健康人群4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血清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和尿酸水平,观察组4个亚组(Gensini≤1分组,Gensini 2~19分组,Gensini 20~40分组和Gensini>40组)的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血清胆红素联合尿酸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ensini分值越高,观察组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尿酸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联合尿酸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血清胆红素和尿酸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建议临床可以将二者联合检测作为冠心病临床检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胆红素 尿酸 冠心病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15
作者 向柏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7期139-141,共3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应用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3月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3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3例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检验,比...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应用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3月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3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3例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同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量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完全闭塞组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组患者血清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尿酸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检验在判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分支数量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可为病情评估、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胆红素 尿酸 冠心病
下载PDF
超声诊断或治疗用微/纳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安青青 李晨曦 +4 位作者 杨少坤 何晓明 王岳恒 何朝星 向柏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1-590,共10页
过去几十年中,微泡作为超声造影剂广泛应用于肿瘤成像领域,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结合载药微泡能够实现药物的精准释放,发挥治疗作用。微泡作为微米级载体难以透过肿瘤内皮细胞间隙,纳米级递药系统——纳泡应运而生,... 过去几十年中,微泡作为超声造影剂广泛应用于肿瘤成像领域,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结合载药微泡能够实现药物的精准释放,发挥治疗作用。微泡作为微米级载体难以透过肿瘤内皮细胞间隙,纳米级递药系统——纳泡应运而生,两者结构特征相似,但尺寸上的差异突显出纳泡在药物递送方面独特的优势。本综述以外壳材料为分类原则,对用作超声诊断或治疗的微/纳泡进行归纳总结,并探讨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为微/纳泡的后续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剂 微泡 纳泡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生物大分子药物纳米递送系统在罕见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魏淑洁 何函星 +6 位作者 郝锦涛 吕芊芊 刘丁阳 杨少坤 张会丰 何朝星 向柏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52-1961,共10页
目前罕见病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罕见病药物(称孤儿药)的研发是亟需解决的医学难题。一些生物大分子药物作为生物体内的天然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高靶向性,已成为21世纪药物研发中极具前景的领域之一,但在体内... 目前罕见病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罕见病药物(称孤儿药)的研发是亟需解决的医学难题。一些生物大分子药物作为生物体内的天然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高靶向性,已成为21世纪药物研发中极具前景的领域之一,但在体内递送方面仍存在诸多障碍,鉴于由聚合物、脂质、有机仿生和无机材料等制备的纳米载体在药物递送方面的独特优势,研究者致力于构建多功能性与协同作用的高效递送系统,以解决罕见病治疗中生物大分子药物目前存在的瓶颈问题。因此,本文对近10年来纳米载体递送蛋白、多肽及核酸等药物在罕见病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为基于生物大分子药物纳米递送系统的罕见病干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见病 纳米载体 生物大分子 高效递送 治疗
原文传递
计算机建模在口服缓控释片体外释放曲线预测中的应用
18
作者 陈潇 郑海花 +3 位作者 潘新彤 向柏 潘振华 党云洁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3-1600,共8页
缓控释制剂是能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增强疗效的理想制剂,其中口服缓控释片的应用最为广泛。制剂体外释放与药物的体内吸收密切相关,然而目前的体外释放实验均为劳动密集型和破坏性的,大数据的缺乏也导致难以建立良好的... 缓控释制剂是能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增强疗效的理想制剂,其中口服缓控释片的应用最为广泛。制剂体外释放与药物的体内吸收密切相关,然而目前的体外释放实验均为劳动密集型和破坏性的,大数据的缺乏也导致难以建立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计算机建模作为一种可将客观原理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技术手段,在数据预测方面有很大的前景。本综述探讨了可用于口服缓控释片体外释放曲线预测的计算机建模手段,并进一步讨论了可提高模型准确度的辅助技术,为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缓控释片 计算机建模 体外释放曲线 数学建模 机器学习
原文传递
无机载体在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进展
19
作者 宋小丹 丛可心 +4 位作者 周秀婷 曹德英 宋玉品 高健 向柏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53-960,共8页
由于蛋白多肽类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口服给药后复杂的pH和酶环境,黏液层屏障及肠上皮组织屏障等原因,致使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难题长期未得到解决。无机纳米粒载体具有多孔刚性结构、载药量大、稳定性强等特点。对其表面进行修饰... 由于蛋白多肽类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口服给药后复杂的pH和酶环境,黏液层屏障及肠上皮组织屏障等原因,致使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难题长期未得到解决。无机纳米粒载体具有多孔刚性结构、载药量大、稳定性强等特点。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后能够提高穿黏液能力和跨膜转运能力,从而克服胃肠道生理屏障。本文介绍了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生理屏障限制其口服吸收的机制及应对策略,以及无机材料作为载体在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载体 蛋白多肽类药物 口服给药
原文传递
手足口病患儿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联合检测结果分析
20
作者 向柏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8期4043-4043,共1页
目的:研究对于手足口病患儿,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的联合检测结果,对于手足口病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效果的判断的价值。方法:从入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中选择100例作为手足口病组;从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中选择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C-反应蛋... 目的:研究对于手足口病患儿,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的联合检测结果,对于手足口病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效果的判断的价值。方法:从入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中选择100例作为手足口病组;从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中选择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这两项指标。在这100例患者确诊入院时,检测这两项指标,经过4周的治疗后,再次检测这两项指标。将这10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这两项指标与对照组的相对比,判断这两项指标检测结果的意义。结果:C-反应蛋白>1.0 mg/L时检测结果为阳性,白细胞>10.0×109/L为阳性,手足口病患儿入院时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有79例,白细胞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有27例,经过4周的治疗后,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为阳性的降至5例,白细胞检测结果为阳性的降至19例,对照组这两项指标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这两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对于手足口病病情和疗效的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联合检测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