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芎嗪拼合物对PC1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毛佩 毕思玲 +5 位作者 王鹏龙 向虹俊 徐冰 任丽薇 雷海民 张宇忠 《中医药信息》 2018年第3期71-77,共7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拼合物T-CA对CoCl_2拟缺血模型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GF诱导分化的拟缺血损伤PC12细胞,将其随机分为Normal组、Model组、T-CA组及Positive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OD值的变化,应用AO... 目的:探讨川芎嗪拼合物T-CA对CoCl_2拟缺血模型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GF诱导分化的拟缺血损伤PC12细胞,将其随机分为Normal组、Model组、T-CA组及Positive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OD值的变化,应用AO/EB荧光染色及DAPI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情况,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Bad和Bcl-xl阳性颗粒的表达,最后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F-κB/P65和Caspase-8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ormal组及Positive组相比,经T-CA处理后的CoCl_2拟缺血模型PC12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强(P<0.05或P<0.01);给药组中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形态较好,细胞突起生长正常、密集,坏死及凋亡的细胞减少;Bad阳性颗粒的表达明显减弱,而Bcl-xl阳性颗粒的表达明显增多;NF-κB/P65的表达量变化不明显,T-CA组Caspase-8的表达水平稍有升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ositive组Caspase-8的表达略有降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合物T-CA可能通过作用于细胞凋亡的非死亡受体途径,上调Bcl-xl蛋白表达和下调Bad蛋白表达来抑制PC12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PC12细胞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保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二十五味珊瑚丸对脑部神经性疼痛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向虹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41-0144,共4页
探讨二十五味珊瑚丸对脑部神经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307例脑部神经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3例)和实验组(154例),分别采取盐酸阿米替林片治疗和二十五味珊瑚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探讨二十五味珊瑚丸对脑部神经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307例脑部神经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3例)和实验组(154例),分别采取盐酸阿米替林片治疗和二十五味珊瑚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脑血流量指标等优于对照组且疼痛评分、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二十五味珊瑚丸治疗脑部神经性疼痛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脑血流量水平,建议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五味珊瑚丸 脑部神经性疼痛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基于鹌鹑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生成双向干预评价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崔鹤蓉 向虹俊 +3 位作者 房康 王奥奥 王鹏龙 雷海民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13-818,共6页
目的以鹌鹑胚绒毛尿囊膜(qCAM)为研究载体,构建一种快速、直观、可量化的血管生成双向干预化合物的筛选及评价模型。方法方法学考察部分通过比较明胶海绵、分子筛、米粒、大孔树脂、硅胶粒、甲基纤维素的结果直观性、稳定性,确定常规给... 目的以鹌鹑胚绒毛尿囊膜(qCAM)为研究载体,构建一种快速、直观、可量化的血管生成双向干预化合物的筛选及评价模型。方法方法学考察部分通过比较明胶海绵、分子筛、米粒、大孔树脂、硅胶粒、甲基纤维素的结果直观性、稳定性,确定常规给药载体;通过观察开窗实验后qCAM上血管的发育情况,确定给药后孵育时间;通过比较不同批次qCAM上微血管(三级+四级)的发育情况,考察模型的持续稳定性。模型的可靠性实验选择课题组前期活性可靠的化合物薯蓣皂苷元-氨基酸拼合物(DG-15)、白桦脂酸-川芎嗪-氨基酸拼合物(BA-12)作为模式药,分析不同剂量试药对qCAM血管宏观形态、血管计数的影响,评价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明胶海绵既可以对给药准确定量、准确找出给药点,又可以排除载体自身对受试药物及qCAM的影响,作为本模型的给药载体;开窗实验后第2天,qCAM开始逐渐向胚胎下沉给胚胎供给营养,影响取材完整性,因此选择开窗实验后36 h作为本模型的给药时间;不同月份鹌鹑胚绒毛尿囊膜上微血管(三级+四级)计数比较结果显示,qCAM上血管发育情况基本保持稳定。模型的可靠性实验结果显示,本模型能初步评价DG-15(20μg)的促进血管生成活性(P<0.05),以及BA-12(20μg)的抑制血管生成活性(P<0.05)。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能够相对可靠地评价药物对血管生成的双向干预作用,为血管生成活性化合物的研发创制提供筛选方法与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评价方法 筛选模型 鹌鹑胚绒毛尿囊膜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