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相接种法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 被引量:7
1
作者 吕仁发 周强 +3 位作者 许建中 张劲松 王序全 李洪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656-1659,共4页
目的观察双相接种法构建组织工程骨的效果。方法取健康志愿者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扩增、诱导分化,然后应用双相接种技术与脱钙骨基质(DBM)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并与静置接种方法进行比较,计算接种效率、... 目的观察双相接种法构建组织工程骨的效果。方法取健康志愿者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扩增、诱导分化,然后应用双相接种技术与脱钙骨基质(DBM)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并与静置接种方法进行比较,计算接种效率、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并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与静置接种法相比,双相接种法不仅获得近100%的接种效率,而且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组织块中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静置接种法,后者在第14天时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前者第5天的水平相当。扫描电镜见双相接种法构建的组织块切面较平坦,孔隙较小,细胞包埋在胶原中,而静置接种法构建的组织块可见细胞,细胞外基质较少。结论双相接种法是一种高效的组织工程骨构建方法,有利于提高接种效率和促进组织工程骨的体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凝胶 双相接种法 组织工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皮瓣治疗下肢严重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4
2
作者 吕仁发 周江军 +5 位作者 张立 赵敏 张懿城 史柏娜 高伟 付美清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皮瓣治疗合并严重软组织缺损的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8例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给予普通清创,二期内固定并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面;VSD组(31例)急诊... 目的探讨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皮瓣治疗合并严重软组织缺损的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8例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给予普通清创,二期内固定并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面;VSD组(31例)急诊清创后采用一期内固定联合VSD固定骨折并封闭创口,7~21 d后根据肉芽生长情况给予二期缝合、植皮或皮瓣转移。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对照组6~18(9.8±2.91)个月,VSD组4~10(6.29±1.8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时间:对照组20~95(46.81±16.80)d,VSD组14~33(19.68±5.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ustiloⅢA型与ⅢB型骨折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VSD联合皮瓣能够明显缩短合并严重软组织并骨缺损的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骨缺损 下肢骨折
下载PDF
胶原在骨组织工程应用中的体外制备及生物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吕仁发 周强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6期194-195,共2页
目的:归纳、总结近年来胶原在骨组织工程各环节中应用所取得的成果,分析胶原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阐述胶原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材料所具备的巨大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探讨胶原在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新途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 目的:归纳、总结近年来胶原在骨组织工程各环节中应用所取得的成果,分析胶原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阐述胶原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材料所具备的巨大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探讨胶原在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新途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资讯网)、CNKI数字图书馆1995-01/2004-12相关胶原的文献。检索词“组织工程,I型胶原”,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骨组织工程相关文献。②不排除是否为随机、盲法等论证推荐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3篇与骨组织工程相关的文章。排除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文章,以近5年内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对符合标准的25篇文献进行分析。资料综合:通过对入选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将胶原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按组织工程三要素相对应的内容进行分类和综合:支架、微载体和接种媒介。另外,I型胶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细胞信息载体,具有类似生物因子的作用。虽未对其进行归类,但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结论:胶原及其产品以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适宜的可降解性、弱的抗原性在骨组织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些固有缺陷。对胶原进行改性和复合,将有助于克服天然胶原的不足,生产出更多的、符合骨组织工程需要的新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骨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骨组织工程应用 Ⅰ型胶原 生物相容性 体外制备 MEDLINE数据库 综述文献 纳入标准
下载PDF
循环灌注式三维组织培养装置的设计及其性能测试 被引量:1
4
作者 吕仁发 周强 +3 位作者 许建中 张劲松 赖忠良 杜合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663-1666,共4页
目的一种循环灌注式三维组织培养装置的设计并测试其性能.方法设计、制造一套循环灌注式三维组织培养装置,然后测定其流量、恒温效果、无菌效果并进行工程化组织的初步培养观察.结果循环灌注式三维组织培养装置可提供的循环流量为5.5~8... 目的一种循环灌注式三维组织培养装置的设计并测试其性能.方法设计、制造一套循环灌注式三维组织培养装置,然后测定其流量、恒温效果、无菌效果并进行工程化组织的初步培养观察.结果循环灌注式三维组织培养装置可提供的循环流量为5.5~87.5 ml/min,流量恒定,培养室内温度可控制在36.5~37.5℃,昼夜温差小,系统连续运转7 d培养液中无细菌生长,初步培养结果表明,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在循环灌注式三维组织培养装置中可获得良好的培养效果.结论循环灌注式三维组织培养装置可用于组织工程研究,也可为临床提供较大量的工程化组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组织工程生物反应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组织培养 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生物反应器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吕仁发 周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阐述生物反应器对组织工程学发展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生物反应器研究的发展方向。方法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近年来生物反应器在组织工程中应用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结果生物反应器极大地推动了组织工... 目的阐述生物反应器对组织工程学发展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生物反应器研究的发展方向。方法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近年来生物反应器在组织工程中应用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结果生物反应器极大地推动了组织工程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进步,成为组织工程中的四大关键环节之一。结论生物反应器是组织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发展方向应是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应用贯穿于整个组织工程过程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生物反应器 组织培养
下载PDF
软组织不完全性剥脱伤的治疗
6
作者 吕仁发 曾素琴 +1 位作者 张懿城 章柏平 《江西医药》 CAS 2002年第5期331-332,共2页
目的 探讨软组织不完全剥脱伤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72例软组织不完全性剥脱伤患者采取保守的手术方法;尽可能地保留剥脱组织,并原位缝合,术后抗感染、抗凝、抗休克治疗。结果88.9%患者剥脱组织完全或大部分存活,创面愈合后肢体外观及功... 目的 探讨软组织不完全剥脱伤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72例软组织不完全性剥脱伤患者采取保守的手术方法;尽可能地保留剥脱组织,并原位缝合,术后抗感染、抗凝、抗休克治疗。结果88.9%患者剥脱组织完全或大部分存活,创面愈合后肢体外观及功能保持良好。结论 消极地手术和改善微循环药物的应用在软组织不完全性剥脱伤的早期治疗中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不完全性剥脱伤 治疗
下载PDF
国产RSS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吕仁发 章柏平 +4 位作者 汤善华 邹澍 潘小峰 孙琦 王灿斌 《临床医学工程》 2008年第12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国产RSS脊柱内固定系统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9例I~III度腰椎滑脱症患者先进行椎管减压,再应用国产RSS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滑脱椎体复位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术后定期复查,了解症状缓解、滑脱复位及复位丢失... 目的探讨国产RSS脊柱内固定系统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9例I~III度腰椎滑脱症患者先进行椎管减压,再应用国产RSS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滑脱椎体复位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术后定期复查,了解症状缓解、滑脱复位及复位丢失、植骨融合、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情况。结果39例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1例II度滑脱因骨质疏松未获复位,只进行原位融合固定,1例II度滑脱及1例III度滑脱恢复到I度,其余患者均获完全复位,复查结果显示,28例患者获I级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10个月,11例获II级骨性融合。无复位后丢失现象及钉棒断裂、松动情况发生。结论国产RSS脊柱内固定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用于治疗腰椎滑脱症可以使滑脱椎获得良好复位,并可维持椎体复位直到骨性融合,具有良好的术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内固定 脊柱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硫酸庆大霉素缓释系统的制备及体内释放实验 被引量:10
8
作者 汤善华 靳安民 +4 位作者 吕仁发 王旭东 王永峰 于博 章柏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3573-3576,共4页
目的: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硫酸庆大霉素缓释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观察其体内释药特性,为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寻找更好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03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与材料学院实... 目的: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硫酸庆大霉素缓释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观察其体内释药特性,为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寻找更好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03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与材料学院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patite,nano-HA)、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oly(3-hydroxybutyrate-hydroxyvalerate),PHBV]、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硫酸庆大霉素(gentamicin,GM)。新西兰大白兔24只。实验方法:①nano-HA/PHBV-PEG-GM-DDS的制备:以nano-HA为载药核心,外包裹生物相容性好且降解可调控的PHBV、PEG,承载GM制成。②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绘制庆大霉素浓度与抑菌环直径的半对数标准曲线。③体内释放实验:在新西兰大白兔左股骨外上髁钻孔,刮除部分骨质和骨髓,将nano-HA-PHBV/PEG-GM微球自骨窗内植入,分别于术后1,3,5,7,10,14,21,28d8个时间点各选3只大白兔,麻醉后取干骺端松质骨及骨干皮质骨标本。用标准曲线计算出各标本药物浓度,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绘制nano-HA/PHBV-PEG-GM-DDS的释药浓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实验评估:①扫描电镜下观察nano-HA/PHBV-PEG-GM-DDS的微球形态。②nano-HA/PHBV-PEG-GM-DDS的释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结果:纳入兔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nano-HA/PHBV-PEG-GM-DDS微球形态:大小均匀规整,微球平均粒径为345μm,小微球粒径为78μm,微球表面形态一致,为多孔皱缩结构。②nano-HA/PHBV-PEG-GM-DDS释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术后第1天nano-HA/PHBV-PEG-GM-DDS周围皮质骨和松质骨中庆大霉素质量浓度分别为(110.10±11.70),(97.30±9.60)mg/L,其后逐渐下降,至术后第28天时皮质骨和松质骨中庆大霉素质量浓度仍可分别达(7.30±1.40),(6.80±1.10)mg/L,局部骨组织中庆大霉素质量浓度仍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2mg/L)以上。结论:nano-HA/PHBV-PEG-GM-DDS具有较好的体内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制剂 药物释放系统 纳米羟基磷灰石 骨髓炎 生物材料
下载PDF
可塑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庆大霉素药物释放系统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英文) 被引量:5
9
作者 汤善华 刘继春 +2 位作者 章柏平 郑燕科 吕仁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95-1103,共9页
背景:庆大霉素珠链释药系统应用于临床以来,其被认为是治疗骨髓炎的有效方法;但其存在不能降解、需二次手术取出,滋生病原菌等缺点,故可生物降解的释药系统成为当前热点。以纳米技术构建的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 背景:庆大霉素珠链释药系统应用于临床以来,其被认为是治疗骨髓炎的有效方法;但其存在不能降解、需二次手术取出,滋生病原菌等缺点,故可生物降解的释药系统成为当前热点。以纳米技术构建的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庆大霉素局部药物缓释系统可能解决当前应用的困境。目的:评价可塑性骨修复重建和释药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庆大霉素局部药物缓释系统植入动物体内后可能引发的急、慢性全身、局部组织、皮内刺激及其细胞毒性和溶血反应,为骨髓炎的治疗寻找一种新的材料。方法:以具良好可塑性能纤维蛋白胶为微球支架,纳米羟基磷灰石为载药核心,外包裹生物相容性好且降解可调控的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及聚乙二醇,承载硫酸庆大霉素制成可塑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庆大霉素释药系统。按照GB/T16886.1-1997医用植入材料评价标准和所推荐的生物学和动物试验,对其进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植入试验、亚急性及慢性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皮内刺激试验。结果与结论:1可塑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庆大霉素药物释放系统无毒性,材料埋置动物体内后未引起明显血生化指标及肝肾功能变化,病理组织切片示材料周围的包裹组织,其炎性变化符合一般的炎症变化转归规律。2植入体内后材料发生降解并被骨组织取代。3材料浸提液与血液混溶的溶血率为1.2%,低于标准规定的5%。4材料与人体骨髓细胞体外培养见细胞形态良好,细胞增殖正常。5动物背部皮内注射材料浸提液后按标准刺激反应判为无刺激。6说明可塑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庆大霉素药物释放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类 迟效制剂 生物相容性材料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Β-羟基丁酸 戊酸酯 聚乙二醇 庆大霉素 药物释放系统 生物相容性 生物安全性
下载PDF
关节镜与C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累及后外侧的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江摩 汤善华 +2 位作者 郑燕科 吕仁发 赵敏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0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与C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累及后外侧的胫骨平台塌陷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31例累及后外侧的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与C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7个月;患者均骨折愈合良好,均... 目的观察关节镜与C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累及后外侧的胫骨平台塌陷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31例累及后外侧的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与C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7个月;患者均骨折愈合良好,均未发生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深静脉栓塞、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亦未见钢板螺钉松动、断裂;以Rasmussen评分标准,疗效为优15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为83.9%。结论关节镜与C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累及后外侧的胫骨平台塌陷骨折疗效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镜 C臂X线机 微创手术
下载PDF
股骨骨折髓内钉置入内固定后1年骨愈合有限元模型的快速建立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江军 朱治宇 +6 位作者 赵敏 严亚波 雷伟 吕仁发 余维涛 张立 陈荣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9期6926-6931,共6页
背景:当前判断内固定取出后正常站立情况下股骨是否断裂仅依靠X射线或CT数据。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对股骨骨折髓内钉置入内固定1年取出内固定后的骨愈合模型进行分析,探讨该方法是否能判定内固定取出后骨折断端断裂。方法:运用Mimics、G... 背景:当前判断内固定取出后正常站立情况下股骨是否断裂仅依靠X射线或CT数据。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对股骨骨折髓内钉置入内固定1年取出内固定后的骨愈合模型进行分析,探讨该方法是否能判定内固定取出后骨折断端断裂。方法:运用Mimics、Geomagic Studio、Abaqus等软件采用快速个体化建模方法对股骨骨折髓内钉置入内固定1年取出内固定后的骨愈合多层螺旋CT数据进行模型快速建立,并采取4种方法处理模型,分别为不作模型简化;对骨愈合区以外的模型表面网格给予50%简化;对骨愈合区以外的模型表面网格给予20%简化;对骨愈合区以外的模型表面网格给予10%简化。对于以上4种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施加3,9倍重力载荷和约束,观察米赛斯应力最大值及其所处部位。结果与结论:按照材料属性进行区别显示米赛斯应力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在不同应力载荷下,术后各类型材料的米赛斯应力最大值及最小值部位相同,各类型材料中,最大值均未位于骨折断端,不同方法的最大应力值部位相近,均在中远端1/4交界处,其中表面网格简化10%模型的数值偏倚小,网格处理、材料赋值及有限元分析运算时间最短。采用适当的个体化建模方法可以对骨折内固定取出后的骨折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快速判断内固定取出是否导致骨折断端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科植入物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快速建模 股骨骨折 髓内钉 骨愈合模型 个体化 简化模型 其他基金
下载PDF
可塑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乙二醇释药系统治疗兔骨髓炎 被引量:5
12
作者 章柏平 汤善华 +4 位作者 张立 吕仁发 卢海峰 靳安民 王旭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871-3876,共6页
背景:现有的局部药物缓释系统多为块状,不能任意塑形,难以与骨腔完全贴敷,易导致骨髓炎复发,且药物爆释作用明显、载药量不大、释放时间短、有一定抗原性。为此,课题组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研制一种新型的可塑性局部药物缓释系统,以期为... 背景:现有的局部药物缓释系统多为块状,不能任意塑形,难以与骨腔完全贴敷,易导致骨髓炎复发,且药物爆释作用明显、载药量不大、释放时间短、有一定抗原性。为此,课题组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研制一种新型的可塑性局部药物缓释系统,以期为骨髓炎的治疗提供更好方法。目的:观察可塑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乙二醇[nanohydroxyapatite/poly(3-hydroxybutyrate-hydroxyvalerate)-polyethylene glycol,nano-HA/PHBV-PEG]载硫酸庆大霉素(gentamicin,GM)局部药物释放系统对骨髓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制备兔胫骨近端骨髓炎模型,于胫骨近端骨窗内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后2周,行病灶清除。Ⅰ组植入1mL可塑性nano-HA/PHBV-PEG-GM局部药物释放系统;Ⅱ组植入可塑性nano-HA/PHBV-PEG1mL及23.2mg硫酸庆大霉素粉;Ⅲ组植入1mL可塑性nano-HA/PHBV-PEG并肌注硫酸庆大霉素5d,共23.2mg;Ⅳ组植入1mL可塑性nano-HA/PHBV-PEG;Ⅴ组无任何植入。术后8周进行放射学、组织学、细菌学检查。结果与结论:Ⅰ组细菌计数及改良X射线Norden骨髓炎评分极低,明显小于其他各组(P<0.01),其组织学观察无明显骨髓炎表现。Ⅱ、Ⅲ、Ⅳ组细菌计数逐渐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3组间改良X射线Norden骨髓炎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骨髓炎表现也无本质差别。Ⅱ、Ⅲ、Ⅳ组细菌计数及改良X射线Norden骨髓炎评分均较高,明显大于Ⅴ组(P<0.01或0.05);其组织学显示出严重骨髓炎表现。结果提示:①在病灶清除后,一期将可塑性nano-HA/PHBV-PEG-DDS植入残留的感染性骨缺损,能快速有效地治疗骨髓炎。②传统的全身抗生素应用或单纯局部应用抗生素方法虽然较不用抗生素好,但不能确保一期植骨有效治疗慢性骨髓炎。③在不用药、传统全身用药或单纯局部用药条件下,一期植骨反而会加重骨髓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缓释系统 可塑性 纳米羟基磷灰石 骨髓炎 庆大霉素
下载PDF
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早期修复 被引量:7
13
作者 章柏平 吕仁发 +2 位作者 徐燕荣 汤善华 邹澍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8期551-552,共2页
目的:总结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处理的经验教训,以降低伤残率。方法: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52岁,平均32.3岁。其中股动脉损伤9例,腘动脉损伤12例。全部手术探查,针对不同情况选择血管修复方法。... 目的:总结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处理的经验教训,以降低伤残率。方法: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52岁,平均32.3岁。其中股动脉损伤9例,腘动脉损伤12例。全部手术探查,针对不同情况选择血管修复方法。1例因入院时下肢肌肉广泛坏死而行Ⅰ期截肢,自体静脉移植8例,血管吻合7例,血管修补3例,血管结扎2例。结果:21例患者中,4例截肢,其中1例Ⅰ期截肢,3例Ⅱ期截肢。余患者获1-24个月随访,平均8.5个月。17例均恢复血运,膝关节功能均恢复满意,其中4例出现足下垂。结论:①诊断明确后或高度怀疑有血管损伤者应尽早行手术探查。②下肢大静脉修复的好坏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血管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补肾活血”法对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加钱 吕仁发 +1 位作者 邹澍 赵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7期685-688,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对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6年5月,采用72只雄性10周龄SD大鼠,分别设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4例。实验组给予牛膝煎煮液灌胃给药,正常和对照组给予同等量清水灌胃。6...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对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6年5月,采用72只雄性10周龄SD大鼠,分别设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4例。实验组给予牛膝煎煮液灌胃给药,正常和对照组给予同等量清水灌胃。6周后观察三组大鼠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同时分析膝关节软骨组织中MMP-13、ADAMTS-5 mRNA相对表达量和Makin评分。结果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IL-1β、TNF-α、MMP-13、ADAMTS-5 mRNA相对表达量和Makin评分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而TGF-β1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IL-1β、TNF-α、MMP-13、ADAMTS-5 mRNA相对表达量、Makin评分和TGF-β1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实验组IL-1β、TNF-α、MMP-13、ADAMTS-5 mRNA相对表达量和Makin评分显著降低,而TGF-β1显著升高(P<0.05)。干预后6w,实验组IL-1β显著低于对照组[(15.38±3.28)ng/L vs.(23.57±4.17)ng/L,P<0.05];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15.43±6.37)ng/L vs.(36.48±9.25)ng/L,P<0.05];但TGF-β1显著高于对照组[(87.47±14.3)ng/L vs.(41.38±11.58)ng/L,P<0.05];MMP-1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54±0.21 vs.(0.92±0.28,P<0.05);ADAMTS-5 mRNA相对表达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0.61±0.21 vs.0.98±0.32,P<0.05];Maki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76±1.37 vs.8.54±4.12,P<0.05)。结论 "补肾活血"法有助于降低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液中炎性因子水平和MMP-13等蛋白酶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骨性关节炎 补肾活血法 关节液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钛笼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敏 张立 +4 位作者 许建中 吕仁发 陈超 史柏娜 周江军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51-252,255,共3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钛笼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胸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钛笼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9~12个月。对患者术前、术后行影像学检查,测...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钛笼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胸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钛笼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9~12个月。对患者术前、术后行影像学检查,测量Cobb角以及评价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钛笼植骨平均融合时间6~9(7.8±1.2)个月;Cobb角由术前31°~61°(41.8°±8.2°)矫正至术后10°~29°(21.6°±5.6°)。18例有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15例获得1级以上的恢复。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钛笼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结核 钛笼 内固定 融合 植骨
下载PDF
经皮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创伤反应相关血清指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邹澍 吕仁发 +3 位作者 刘加钱 舒荣兵 潘小峰 吴刚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观察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微创经皮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创伤相关的血清指标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10月符合标准的48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行体外复位、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微创组)23例,传... 目的观察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微创经皮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创伤相关的血清指标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10月符合标准的48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行体外复位、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微创组)23例,传统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开放组)2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内固定前后矢状位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术后切口疼痛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h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浓度以及术前和术后2、8、24、48h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结果微创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分别为(64.5±13.9)min、(57.3±21.1)m L、(7.2±2.7)d,均明显少于开放组的(81.2±17.3)min、(223.4±76.4)m L、(9.0±4.2)d,术后1~3d切口VAS评分低于开放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矢状位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无明显差异。微创组术后24h血清CRP和CK浓度明显低于开放组(P<0.01)。术后各时间点微创组IL-6和IL-10浓度均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更轻微的组织损伤及系统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微创手术 组织损伤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及硬化等联合治疗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曾素琴 吕仁发 +1 位作者 赵勇凯 马春曦 《东南国防医药》 2006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内镜下套扎(EVL)后追加硬化剂注射(EV S)即EVL+EV S联合序贯治疗与单纯EVL及EV 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1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各为46例、38例、36例分别接受... 目的对比观察内镜下套扎(EVL)后追加硬化剂注射(EV S)即EVL+EV S联合序贯治疗与单纯EVL及EV 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1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各为46例、38例、36例分别接受EVL、EV S、EVL+EV S治疗。对三组治疗后急诊止血率、静脉曲张消失率、再发出血率、静脉曲张复发率、总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三组急诊止血率、静脉曲张消失率均在90%以上,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再发出血率、静脉曲张复发率三组比较,EVL组明显高于EV S及EVL+EV S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三组中EV S组明显高于EVL及EVL+EV S组(P<0.05)。结论EVL+EV S疗效优于单纯EV S、EVL,是目前治疗EVB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套扎 硬化治疗 食管静脉曲张
下载PDF
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中Hmox-1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燕科 李宏坤 +3 位作者 汤善华 赵敏 吕仁发 陈荣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91-295,共5页
背景:目前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其最致命的不足是血栓已经形成方能明确诊断。因此有必要采用先进的分子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探索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目的:观察Hmox-1在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背景:目前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其最致命的不足是血栓已经形成方能明确诊断。因此有必要采用先进的分子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探索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目的:观察Hmox-1在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作为预测诊断深静脉血栓分子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钳夹大鼠双侧股静脉和双后肢人字石膏固定的方法建立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依据造模时间和血栓形成状态,将10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创伤即刻组、血栓形成前期组、血栓形成高峰期血栓形成组、血栓形成高峰期血栓不形成组。Realtime-PCR检测血液中Hmox-1基因表达,并切取双侧股静脉血管进行组织学观察血栓形成程度。结果与结论:建立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后25h,血栓形成率58%(38/65);血栓形成前期组、血栓形成高峰期血栓形成组Hmox-1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栓形成高峰期血栓不形成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Hmox-1在血液中的表达变化趋势与血栓形成生物学过程相符,有可能作为预测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细胞学实验 深静脉血栓 Hmox-1 预测诊断 大鼠 血栓形成 动物模型 组织构建图片文章
下载PDF
改良单侧截石位及G形臂在GardenⅠ、Ⅱ型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继春 唐志红 +2 位作者 王灿斌 孙琦 吕仁发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5期350-352,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单侧截石位及G型臂在GardenⅠ、Ⅱ型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分析。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解放军第184医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GardenⅠ、Ⅱ型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32例,干预组36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分析改良单侧截石位及G型臂在GardenⅠ、Ⅱ型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分析。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解放军第184医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GardenⅠ、Ⅱ型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32例,干预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及C型臂,干预组采用改良单侧截石位及G型臂。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中人员流动情况。结果干预组手术时间[(1.13±0.13)h]明显短于对照组[(1.67±0.24)h](P<0.05),患者放射暴露剂量[(27.14±1.93)μSv]显著低于对照组[(38.19±2.40)μSv],术中出血量[(88.06±16.62)m L]明显少于对照组[(162.00±11.17)m L](P<0.05),干预组在手术过程中G型臂X线机无需移动位置,术中人员流动人次[(19.88±3.26)次]较对照组[(32.92±3.74)次]少,无效手术时间大大减少。结论改良单侧截石位联合G型臂在GardenⅠ、Ⅱ型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明显减少了无效透视次数、无效手术时间,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操作简捷、医务人员及患者射线暴露时间次数少剂量小、手术出血量减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截石位 G型臂 放射暴露
下载PDF
蛇形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7
20
作者 潘小峰 吕仁发 +4 位作者 刘继春 刘加钱 蒋金良 舒荣兵 吴刚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5期515-516,共2页
目的探讨蛇形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行解剖蛇形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31例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骨延期愈合及骨不连等现象发生。髋关节... 目的探讨蛇形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行解剖蛇形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31例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骨延期愈合及骨不连等现象发生。髋关节功能评定根据Sander评分:优21例,良6例,中4例,优良率达87.1%。结论蛇形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稳定性好,恢复快,固定牢靠,可早期行患肢功能煅炼,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形解剖型锁定钢板 老年人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 粉碎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