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体系建构与全球传播 被引量:4
1
作者 吕伟松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体系的出场,是基于回应西方“合法化”强势话语对中国叙事的嵌套式解读,孕育“新的文化生命体”的逻辑必然,促进“中国经验话语”向“世界共识话语”过渡转化的科学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体系的建构为推动人...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体系的出场,是基于回应西方“合法化”强势话语对中国叙事的嵌套式解读,孕育“新的文化生命体”的逻辑必然,促进“中国经验话语”向“世界共识话语”过渡转化的科学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体系的建构为推动人类文明演进发展提供新的范式遵循,为塑造新时代良好中国国际形象提供话语辩护,为阐释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效能优势提供话语支持。围绕知识输出、授受互动、叙事引导等要素进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体系建构的范畴锚定,确保能够将其意义表达的话语生产转移到共识与历时交互的解释框架之中。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体系全球传播,要以多元话语主体间互动参与实现叙事传播的“音量合鸣”,以具身体验润泽“人机共生”时代的中华文明浸润式传播,以情感修辞搭设传受双方的“重叠性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话语体系 价值旨归 全球传播
下载PDF
增强“虚拟现实”:AIGC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质生产力
2
作者 张志安 吕伟松 《青年探索》 2024年第5期25-36,共12页
以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叙事传播提供了新动力、新机制和新机遇。AIGC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文化诠释沉浸式体验的高科技、文化价值内核具象感知的高效能、文化知识... 以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叙事传播提供了新动力、新机制和新机遇。AIGC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文化诠释沉浸式体验的高科技、文化价值内核具象感知的高效能、文化知识生产叙事优化的高质量等三个层面。为充分发挥AIGC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增进青年群体文化认同,需在技术革新上探寻技术赋能与文化传播的联动,在政策保障上构建人工智能内容行业的制度规范,在平台应用上丰富文化叙事传播的有效性和互动性。运用AIGC技术为文化传承发展助力的同时也需防范潜在风险,既要辨析内容真实与版权归属、增强内容叙事原创性生产,也要注重文本内容生产的创意性、避免同质机械化输出,还要警惕技术或流量崇拜、确保文化产品叙事创新的理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质生产力 技术赋能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具象传播——以中华典籍通俗读物的出版传播为例
3
作者 吕伟松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2,共7页
中华典籍通俗读物作为诠释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蕴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的智慧凝结,更是凭借其出版传播,将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抽象“不可见”转化为“可感知”的具象形态。中华典籍... 中华典籍通俗读物作为诠释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蕴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的智慧凝结,更是凭借其出版传播,将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抽象“不可见”转化为“可感知”的具象形态。中华典籍通俗读物实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具象传播有着文本表达生活化、价值传播潜隐化、知识体验丰富化等叙事表征。同时,也存有资本魅惑下的叙事解构与意义偏离、图像阐释中的指涉歧义与价值遮蔽、数字赋能下的侵权风险与技术依赖等现实风险。依托中华典籍通俗读物具象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动态演绎与科学诠释,要坚持以科学价值理念为指导,筑牢通俗读物出版传播思想阵地;利用图像消解文本局限,丰富通俗读物表征价值观念的图像诠释;摆脱“技术沼泽”强化技术反思,实现数字赋能与出版传播的良性互动,进而增进受众对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知识理解、叙事共鸣与价值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念 中华典籍通俗读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具象传播 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 “高度契合”
下载PDF
符号、形态与场景:面向青年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浸润式传播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志安 吕伟松 《青年探索》 2023年第5期5-15,共11页
青年作为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立足当下数字文化流行、中西文化碰撞、多元社会思潮交织的现实境遇,面向青年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浸润式传播为增进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提供有效路径。以中华诗词、中华典籍、中... 青年作为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立足当下数字文化流行、中西文化碰撞、多元社会思潮交织的现实境遇,面向青年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浸润式传播为增进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提供有效路径。以中华诗词、中华典籍、中华服饰、中华建筑等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符号,不仅是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意义的直接载体,也是面向青年实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浸润传播的生动要素。为此,面向青年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浸润式传播,要积极挖掘和呈现传播符号建构中的人性叙事,运用数字化、交互化、商品化等融合传播形态,在内容接触场景、商品消费场景、仪式参与场景,充分利用好数字技术、智能媒介所带来的文化感知。同时,也鼓励青年在接触中反馈、在参与中消费、在体验中创造,促进青年群体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情感共鸣、知识获取和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青年 浸润式传播 符号构建 传播形式 传播场景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要素、逻辑和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吕伟松 赵庆寺 《学术探索》 2023年第7期58-65,共8页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应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相关构成要素、构建的当代境遇及价值意蕴。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是综合主体定位、知识输出、目标受众、叙事引导等要素融合互动的系统工程,要...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应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相关构成要素、构建的当代境遇及价值意蕴。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是综合主体定位、知识输出、目标受众、叙事引导等要素融合互动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厘清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应强化主体建设,实现多元化话语主体矩阵的融合互动;创新话语表达,推进中国现代化话语叙事的国际转向;凝练标识符号,促进共识性价值话语符号的异域流通;进而有效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对外传播力,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生动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逻辑理路 策略探索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海外认知与话语建构——以《纽约时报》相关报道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庆寺 吕伟松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1年第3期27-41,共15页
《纽约时报》作为西方媒体的代表,影响着世界信息的生产和流向,其关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报道,影响着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在世界舞台上的呈现,进而影响世界对中国共产党乃至整个中国发展的实际认知。本文以《纽约时报》关于新时代中国... 《纽约时报》作为西方媒体的代表,影响着世界信息的生产和流向,其关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报道,影响着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在世界舞台上的呈现,进而影响世界对中国共产党乃至整个中国发展的实际认知。本文以《纽约时报》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报道为研究对象,梳理其话语内容,从意识形态、战略竞争、政治极化、作者群体、媒体运营五个维度,分析其话语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就我国对外宣传工作提出有益启示。新时代中国对外宣传工作的建设应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推进媒体的新闻自律意识,主动与西方媒体保持沟通;拓展与省州、国会对话交流机制,增进中美民间认知;创新传播路径,增强跨文化传播能力;重视智库培植,实现智库媒体资源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治国理政 纽约时报 海外认知 话语建构
下载PDF
新时代党建研究热点、演进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7
作者 赵庆寺 吕伟松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303-311,共9页
为系统准确地把握新时代党建领域研究热点、演进与趋势,本文基于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1210篇CSSCI期刊论文,利用计量软件CiteSpace绘制出作者合作时区图谱、核心研究机构共现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突发性图谱、关键词时区图谱和... 为系统准确地把握新时代党建领域研究热点、演进与趋势,本文基于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1210篇CSSCI期刊论文,利用计量软件CiteSpace绘制出作者合作时区图谱、核心研究机构共现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突发性图谱、关键词时区图谱和关键词时间线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新时代党建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和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未来党建研究的完善路径是:聚焦研究核心,深化互动交流,拓展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建设 CITESPACE 知识图谱 研究展望
下载PDF
符号、形态与场景:面向青年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浸润式传播
8
作者 张志安 吕伟松 《新华文摘》 2024年第1期151-155,共5页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基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现代性文明,具有丰富的科学性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 浸润式 深入了解
原文传递
国际社会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共同富裕的认知与评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吕伟松 《海派经济学》 2023年第1期122-137,共16页
国际社会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共同富裕的认知主要集中在三个维度:一是对推进共同富裕的价值立场、实践路径和阶段性成就的肯定评价;二是对推进共同富裕的批判性认知,或是认为目标艰巨难以实现,或是对其进行污名化叙事;三是对推进共... 国际社会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共同富裕的认知主要集中在三个维度:一是对推进共同富裕的价值立场、实践路径和阶段性成就的肯定评价;二是对推进共同富裕的批判性认知,或是认为目标艰巨难以实现,或是对其进行污名化叙事;三是对推进共同富裕的矛盾性预测,既有“复兴论”“崩溃论”的国内效应预测,也存在“共享论”“称霸论”的国际效应预测。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推进共同富裕的肯定性评价主要源于党在领导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韧性呈现,而错误性认知则根源在利益掣肘及其招致的固化思维。对此,首先要把共同富裕的实践成就作为国际社会认知的叙事基础;其次要主动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共同富裕故事;最后要密切关注中国共产党推进共同富裕议题的舆情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共同富裕 认知评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