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始末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吕伟达
-
机构
王懿荣纪念馆
-
出处
《殷都学刊》
2009年第3期7-11,共5页
-
文摘
王懿荣吃中药时发现甲骨文,各类记载有10余条,关于范估最先送甲骨给王懿荣也证据确凿。王懿荣深厚的古文字学知识,使其具备了发现甲骨文的条件。
-
关键词
王懿荣
甲骨文
-
Keywords
Wang Yi-rong
Oracle Bones
-
分类号
K2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福山大面
- 2
-
-
作者
吕伟达
权福健(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走向世界》
2023年第38期68-71,共4页
-
文摘
福山大面,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以柔滑鲜美、细如银丝、品种繁多、工艺技术性强而著称于世。福山拉面面胚分圆条、扁条多种。圆条又有绿豆条、匀条、细匀条、一窝丝、龙须丝等;扁条则有带子条、灯草皮、扁条、韭菜扁、一窝丝等20余种条形。
-
关键词
韭菜
草皮
绿豆
技术性
福山
-
分类号
S63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福山太平顶庙会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吕伟达
-
机构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
出处
《民俗研究》
1994年第1期82-84,共3页
-
文摘
烟台市福山区(旧时为福山县,辖烟台)太平顶庙会,位于福山城东南4华里,在内夹河与外夹河之间有一丘陵,称太平顶山。山势东西走向,中间高两头低。远远望去象一只凤凰展翅。据万历福山县志载,山上庙宇整齐,古庙最早的要数龙王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一千三百多年。龙王庙旁有一座具宫廷建筑风格的戏楼,建在三面高,一面低的山坳里。依地势之利,足可容纳5万人看戏。
-
关键词
福山
李世民
碧霞元君
烟台市
胶东半岛
王母娘娘
庄稼人
《西厢记》
东西走向
农业科学技术
-
分类号
K89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山东年节食俗初探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吕伟达
-
机构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文物管理所
-
出处
《民俗研究》
1991年第4期74-77,共4页
-
文摘
山东是古代齐鲁故地,又是孔孟之乡,历史悠久,号称圣人之乡;山东境内有黄河、运河流过并沿海,有泰山、沂蒙山,地理特点明显;山东守卫京、津,北通关外,南向江淮,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之地。这些特点,表现于年节食俗文化,其传统可以上溯很远,其内容包含历代四方融汇的结果,作为文化财富可以开发的方面极广。
-
关键词
山东
食俗文化
年节
文化交流
文化财富
历史悠久
习俗
食品
风俗
古代
-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胶东半岛食俗与胶东菜系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吕伟达
-
机构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文物管理所
-
出处
《民俗研究》
1997年第3期35-39,共5页
-
文摘
在中国地方菜系中,山东菜(又称“鲁菜”)历来占有重要地位,、影响遍及京津和整个北方地区.山东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济南菜和胶东菜.胶东菜因起源于福山(原为福山县,今为烟台市福山区),也称做“福山菜”,因为烟台港口名声远播,又叫“烟台菜”.福山作为胶东菜的发源地.其烹任技术见诸文字记载已有七百年的历史,而且代代相传,历久不衰.长期以来.福山作为“烹饪之乡”,在继承、挖掘、发展、创新的原则下,使胶东菜的风味流传国内外.目前.福山人在世界各地开设的餐馆有700多家,对鲁菜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以福山为代表的胶东菜所以能在饮食文化中占如此重要地位,是因为它有不可替代的个性,这便是以海味菜品为主,偏重清淡,讲究保持原味,强调一个“鲜”宇.有记载的福山海味菜谱约有300余种,目前继承下来的也有100余种,堪称为“海味大观”.
-
关键词
胶东菜
胶东半岛
食俗
胶东沿海
饮食文化
饮食习俗
福山
重要地位
日常饮食
烟台市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福山传统饮食行业调查
- 6
-
-
作者
吕伟达
吕静波
-
机构
山东省烟台市王懿荣纪念馆
-
出处
《民俗研究》
CSSCI
1999年第1期43-45,共3页
-
-
关键词
饮食行业
顶身股
福山
掌柜
饮食业
段文昌
小伙计
从业人员
内部管理
王懿荣
-
分类号
K89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福山王氏庄园
- 7
-
-
作者
吕伟达
-
机构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王懿荣纪念馆
-
出处
《民俗研究》
1996年第1期84-48,共2页
-
文摘
烟台市福山区城北盐场村,有一处民国初年修建的民居庄园,至今保存基本完好,最近被我们确定为民俗建筑文物保护起来。 盐场村,700余户,村中有七大姓,王姓为首。当年庄园主人王滨在烟台市区经营货栈(当地俗称“代理店”),店号为“大成栈”,家族堂号为“忠厚堂”,村中人有人称其家为“忠厚堂”,有人称“大成栈家”。 王氏在盐场村旧有住宅,经商致富后,于民国三年(1914)扩大宅基地,营造庄园,一期工程于1917年完成。不久家中有人遭绑票,不敢在乡下居住,家庭主要人口移居烟台市,新建庄园一直闲置,后来收为公房,保存至今。其建筑时间虽然已入民国,但其建筑格局几乎全沿清代旧制,可称末代胶东小型庄园的典型。 庄园座北朝南,共四进正房,每进11间,前后六个院落,分南北两大部分。 临街一进,中心一间为大门洞,东倒与大门洞紧邻一间,向大门洞开门,俗称“耳房”,住长工把头,兼作门卫。
-
关键词
大门洞
烟台市区
庄园主
福山
建筑文物保护
建筑格局
王氏
代理店
盐场
建筑材料
-
分类号
K89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北京饭庄与鲁菜的发展
- 8
-
-
作者
吕伟达
-
机构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文物管理所
-
出处
《民俗研究》
1993年第3期34-37,共4页
-
文摘
通常论及鲁菜,单知其为胶东莱(又称“烟台菜”、“福山菜”)与济南菜(又称“历下菜”)的合璧,进一步说明胶东地近大海,以烹调海鲜为特色,济南地当平陆,济南菜因此以陆产、河产、湖产为原料。不少人注意到了鲁菜在整个北方地区特别是在京津一带的普遍与影响深远。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极重要的一点,这就是:起源于山东的鲁莱,所以能这样的大普及,有影响。
-
关键词
鲁菜
福山
胶东
山东
老北京
厨师
济南
影响深远
北方地区
秦始皇
-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福山大面勾沉
- 9
-
-
作者
吕伟达
-
机构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文物管理所
-
出处
《民俗研究》
1990年第4期71-72,共2页
-
文摘
福山大面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它与叉子火食、硬面锅饼并被称之为福山三大名食。福山大面尤其神面堪称面食中的一绝。大面(面条)在福山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来客吃面表示友谊情义深长之意。娶亲吃面表示夫妻合合美美天长地久。总之,面条是表示吉祥的面食。福山婚俗,一个姑娘在与男方订亲那天,要在媒人面前亲手擀一束面条放在由男方带来的柬匣子中,由媒人带回去。
-
关键词
福山
面条
历史悠久
日常生活
婚俗
韭菜
地位
硬面
妻子
叉子
-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福山雷鼓大气磅礴
- 10
-
-
作者
吕伟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走向世界》
2022年第34期50-51,共2页
-
文摘
雷鼓是流传于福山一带的古老民间艺术,它的起源据多方材料证实,与全真道教文化有关。福山雷鼓是一支仪仗队伍最前列的仪仗组织队伍。它的一般形式为,击鼓列为两队,最初为四十八面大雷鼓和一位领队,百姓俗称七七四十九员队伍。领队多为德高望重老者充当指挥,一声鼓令,击鼓者手持木制鼓槌,鼓槌下端系一红绸,击鼓时红绸有节奏地飞舞,意为“闪”(电闪之意),鼓槌按鼓谱有节奏地敲打鼓面,发出隆隆如雷鸣的声音,为此,百姓称之“雷鼓”。
-
关键词
鼓槌
全真道教
雷鼓
节奏
民间艺术
仪仗
福山
大气磅礴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福山鲁菜名闻天下
- 11
-
-
作者
吕伟达
王遥驰(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走向世界》
2022年第21期66-69,共4页
-
文摘
发源于山东的鲁菜是中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它遍及京津塘以及东三省,是中国北方菜系的代表。鲁菜的形成和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理气候的不同而形成的物产与人们的饮食习俗;社会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市场贸易流通的状况)、政治因素(地域中心、历史变迁)、文化因素(包括民间信仰)等等。正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烟台市福山区有幸成为鲁菜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
关键词
饮食习俗
鲁菜
烟台市福山区
名闻天下
地理气候
菜系
东三省
民间信仰
-
分类号
TS9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福山蹲儿
- 12
-
-
作者
吕伟达
-
机构
山东省民俗学会
山东省历史学会
-
出处
《朔方》
2016年第1期84-90,共7页
-
文摘
1
屯儿的祖上是个武官。
那是明朝初年,屯儿的老祖宗吕千户从云南乌撒卫调防到福山,老母亲及老婆孩子在福山城找了一处院子住下,他们从此就算是落籍的福山人了。吕千户在县城千户所当一把手,官职五品,比县太爷还高两个品级。不过,吕千户从不干涉县里的行政事务,县太爷便十分敬重他,凡事反而主动向他请商。吕千户一心练兵、准备打仗,而且要打胜仗。福山县的老百姓都对吕千户刮目相看。
-
关键词
福山
明朝初年
行政事务
一把手
老百姓
-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
-
题名塘桥—妙桥地区长兴灰岩沉积相初步分析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纪景宗
吕伟达
陈英
-
出处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1-73,共3页
-
文摘
近几年,在苏南张家港市塘桥—妙桥地区进行勘探,发现长兴组石灰岩(简称长兴灰岩)厚度变化极大、岩性差异悬殊,在小范围内变化如此之大,实属罕见(图1、2)。勘探区由塘桥背斜及其两侧的鹿苑向斜、妙桥向斜构成主要构造格架,走向北东50—60°。长兴灰岩分布于背斜两翼及向斜核部,背斜轴部已被剥蚀。上覆地层为青龙群。
-
关键词
长兴组
石灰岩
沉积相
-
分类号
P586
[天文地球—岩石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