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仰之海”潮退的哀歌——读马修·阿诺德的《多佛海滩》 被引量:6
1
作者 吕佩爱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89-91,128,共4页
文章从对马修·阿诺德创作《多佛海滩》的时代背景进行脉络梳理着手,深入剖析了当时英国社会发展的整体状况、阿诺德情感波折的个人阅历及其对于诗歌创作和评判的独特理念,由此进一步分析理解《多佛海滩》中作者对“信仰之海”潮退... 文章从对马修·阿诺德创作《多佛海滩》的时代背景进行脉络梳理着手,深入剖析了当时英国社会发展的整体状况、阿诺德情感波折的个人阅历及其对于诗歌创作和评判的独特理念,由此进一步分析理解《多佛海滩》中作者对“信仰之海”潮退及“人类苦难”哀叹的深刻寓意和丰富内涵,并指出《多佛海滩》为阿诺德后来的道德重建和“文化批评”确定了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多佛海滩》 “信仰之海”
下载PDF
超然无执:文学批评的圭臬——马修·阿诺德批评理论解读 被引量:3
2
作者 吕佩爱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第2期38-42,共5页
"超然无执"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评论家马修.阿诺德文学批评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即要求评论家超越任何外在的、实际的考虑;克服偏狭,拓展视野,向其他国家学习;要克服个人好恶,不迷信权威;避免抽象的体系,运用比较的方法,从... "超然无执"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评论家马修.阿诺德文学批评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即要求评论家超越任何外在的、实际的考虑;克服偏狭,拓展视野,向其他国家学习;要克服个人好恶,不迷信权威;避免抽象的体系,运用比较的方法,从而做到客观公允的真实评价。为此,他还提出了著名的"试金石"理论。指出,要恰当地运用"试金石",实现"客观地学习并传播世界上最优秀的思想和言论"的批评目标。他的观点对今天的批评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超然无执” “试金石”
下载PDF
马修·阿诺德的“人生批评”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被引量:1
3
作者 吕佩爱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85-89,共5页
浪漫主义既是一种创作手法 ,也是一种文学思潮。英国的浪漫主义思潮呈现出某种多样性。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诗人兼评论家马修·阿诺德在《批评二集》中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拜伦和雪莱。从中可以看出阿诺... 浪漫主义既是一种创作手法 ,也是一种文学思潮。英国的浪漫主义思潮呈现出某种多样性。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诗人兼评论家马修·阿诺德在《批评二集》中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拜伦和雪莱。从中可以看出阿诺德的“诗歌是人生批评”的文学理论的具体运用 ,以及他为实现“文化、人性整体和谐、全面发展的完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人生批评 浪漫主义
下载PDF
论马修·阿诺德《夜莺》一诗的创作特点和意境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吕佩爱 《龙岩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18-123,共6页
马修.阿诺德借助古希腊神话创作了《夜莺》一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在诗歌的道德使命、愉悦宗旨、题材选择等方面所一贯秉持的独特理念和重要主张;而且以古喻今、取譬言志,抒发出诗人面对社会转型与文明失落困境时内心郁结的孤独彷徨和精神... 马修.阿诺德借助古希腊神话创作了《夜莺》一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在诗歌的道德使命、愉悦宗旨、题材选择等方面所一贯秉持的独特理念和重要主张;而且以古喻今、取譬言志,抒发出诗人面对社会转型与文明失落困境时内心郁结的孤独彷徨和精神苦闷,从而展现了独具匠心的创作风格和意境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夜莺》 创作特点 意境表达
下载PDF
行动乃诗歌生命之所系——论马修·阿诺德关于诗歌题材的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吕佩爱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年第2期50-53,共4页
关于诗歌的题材选择,是马修·阿诺德诗歌理论中重点阐述的一个问题。本文从诗歌的愉悦宗旨、永恒对象和恢宏风格三个方面,分析归纳了阿诺德对于诗歌题材选择的一系列独到观点,从中也折射出他对诗歌赋予的道德诉求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 行动 马修·阿诺德 诗歌题材
下载PDF
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论马修·阿诺德的文化观
6
作者 吕佩爱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09年第1期330-336,共7页
马修·阿诺德(1822—1888)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评论家兼诗人,他所倡导的'文化批评'理论不仅奠定了其在英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显赫地位,而且对以后西方世界的思想文化发展及文学创作和批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69年。
关键词 阿诺德 马修 维多利亚时期 英国思想 人文关怀 显赫地位 文学创作 学史 传世之作 野蛮人
下载PDF
“成熟”之旅:《天黑前的夏天》中的女性与年龄主义话语
7
作者 吕佩爱 李子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76-83,共8页
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天黑前的夏天》被芭芭拉·弗雷·韦克斯曼誉为“成熟小说”的文本典范。女主人公凯特人至中年,由于社会价值逐渐降低而饱受年龄歧视的袭扰,为此她开始了一段漫长的夏日之旅。在此过程中,凯特通过体验... 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天黑前的夏天》被芭芭拉·弗雷·韦克斯曼誉为“成熟小说”的文本典范。女主人公凯特人至中年,由于社会价值逐渐降低而饱受年龄歧视的袭扰,为此她开始了一段漫长的夏日之旅。在此过程中,凯特通过体验三种不同的新身份,意识到了母职对女性的束缚;通过对“镜像”的解构,察觉女性在社会文化中的客体性;通过梦境中海豹的救赎,实现自我突破,重塑女性身份。莱辛用凯特的“出走”与“回归”强调了女性在习得社会性别与面对年龄歧视时的痛苦与屈辱,揭示出个体身份虽受限于社会规范,但也能通过自我意识挑战社会规范,超越特定的性别文化角色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天黑前的夏天》 成熟小说 身份政治 年龄主义
下载PDF
空间表征与身份表演:《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双重变奏
8
作者 吕佩爱 李子阳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387-391,共5页
以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为研究文本,聚焦于作为第一空间的美国南方小镇,第二空间的咖啡馆、南方游乐场和第三空间的“里屋”,分析了社会边缘群体在寻求身份认同过程中的矛盾与阻碍,阐述隐匿在空间背后的... 以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为研究文本,聚焦于作为第一空间的美国南方小镇,第二空间的咖啡馆、南方游乐场和第三空间的“里屋”,分析了社会边缘群体在寻求身份认同过程中的矛盾与阻碍,阐述隐匿在空间背后的身份政治。认为边缘人群要想寻求身份认同,需要不断寻求理想和独立人格,通过在第二空间的身份觉醒和探寻达到和谐状态,最终在不同于现有社会状态的第三空间里疗愈伤痕,建构新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心是孤独的猎手》 空间表征 身份表演 双重变奏
下载PDF
不彻底的女性主体意识建构--毛姆在《彩色面纱》中的女性观
9
作者 吕佩爱 刘慧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323-330,共8页
通过对毛姆小说《彩色面纱》中女主人公凯蒂的分析,探索了凯蒂的女性主体意识由被遮蔽到不彻底建构的历程。这一历程表明毛姆的女性观是矛盾而复杂的,他既赞成女性追求自由独立,实现自身价值,但其潜意识中的男权主义思想又使得他笔下的... 通过对毛姆小说《彩色面纱》中女主人公凯蒂的分析,探索了凯蒂的女性主体意识由被遮蔽到不彻底建构的历程。这一历程表明毛姆的女性观是矛盾而复杂的,他既赞成女性追求自由独立,实现自身价值,但其潜意识中的男权主义思想又使得他笔下的女性无法实现自主而彻底的独立。认为毛姆的女性观既超越于时代,又受制于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姆 《彩色面纱》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观
下载PDF
马修·阿诺德对威廉·华兹华斯的评价浅析
10
作者 吕佩爱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马修·阿诺德根据"诗歌即人生批评"的诗学理念,给出了威廉·华兹华斯在其诗人排行榜上的显赫位置。阿诺德提出,华兹华斯的卓越之处,不仅在于其能把思想崇高而深刻地运用到生活中,而且在于其师法自然、质朴无华的创作... 马修·阿诺德根据"诗歌即人生批评"的诗学理念,给出了威廉·华兹华斯在其诗人排行榜上的显赫位置。阿诺德提出,华兹华斯的卓越之处,不仅在于其能把思想崇高而深刻地运用到生活中,而且在于其师法自然、质朴无华的创作风格。同时,华兹华斯之所以还未被公众所广泛认可,主要是存在影响其声誉的三大障碍:良莠不齐的诗作堆积;不拘常理的排列标准;虚无缥缈的哲学体系。要让华兹华斯的价值得以展现,就必须消除这些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威廉·华兹华斯 人生批评 超然无执
下载PDF
低头拉车与抬头看路——马修·阿诺德的文化改革观浅析
11
作者 吕佩爱 《龙岩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64-68,共5页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化巨擘马修.阿诺德一向被视为文化守成的代表;但同时他又是绝对主张变革的。不过,阿诺德所希望的改革,绝不是简单地脱离历史和文化的根基,也不轻言甩掉历史、文化、情感和心理的包袱,而是在理智中慎思变革,在继承...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化巨擘马修.阿诺德一向被视为文化守成的代表;但同时他又是绝对主张变革的。不过,阿诺德所希望的改革,绝不是简单地脱离历史和文化的根基,也不轻言甩掉历史、文化、情感和心理的包袱,而是在理智中慎思变革,在继承中大胆创新,在秩序中平稳推进。阿诺德的文化改革观,在今天这样一个倡言改革的时代仍富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文化改革 理性思考 继承传统 规范有序
下载PDF
马修·阿诺德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述评
12
作者 吕佩爱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年第1期236-240,共5页
马修·阿诺德作为西方世界的“文化先知”,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却经历了一场实实在在的“文化苦旅”。虽然20世纪初期他曾成为众多文化名人追捧的偶像,但毕竟当时中国缺乏英国那样的经济社会基础,很难找到引起思想共鸣的社会阶层... 马修·阿诺德作为西方世界的“文化先知”,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却经历了一场实实在在的“文化苦旅”。虽然20世纪初期他曾成为众多文化名人追捧的偶像,但毕竟当时中国缺乏英国那样的经济社会基础,很难找到引起思想共鸣的社会阶层和变革力量。近代以来中国深重的民族危机和图存的急迫愿望,使阿诺德持成稳重的改良学说遭受较多的冷遇和拒斥。但在当前进入转型期的中国,阿诺德的真知灼见逐渐引起国人的关注与吸纳,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中国 译介 研究
下载PDF
试论颓废的现代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瑞红 吕佩爱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1-124,共4页
颓废,作为19世纪文化艺术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理性主义暴政下的现代文化危机。它是一种艺术风格,也是一种生活姿态。它是艺术家借以逃避现代生活的矛盾、痛苦和精神荒芜的解救之道,客观上体现了艺术家在现... 颓废,作为19世纪文化艺术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理性主义暴政下的现代文化危机。它是一种艺术风格,也是一种生活姿态。它是艺术家借以逃避现代生活的矛盾、痛苦和精神荒芜的解救之道,客观上体现了艺术家在现代性语境中对抗资产阶级理性主义的审美立场。无论是作为一种美学理想,还是作为一种文化样态,颓废概念都无法回避其现代性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颓废 颓废主义 现代性
下载PDF
“荆棘冠”与“荆棘鸟”:解读伯莎·梅森与安托瓦内特的疯癫形象
14
作者 拾雪 吕佩爱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02-109,共8页
《简·爱》中的伯莎·梅森和《藻海无边》中的安托瓦内特两个女性人物均因疯癫引起学界关注。本文通过对二者疯癫形象的分析及其背后异同的阐发,探讨其疯癫形象在社会权力话语、精神病理学研究、作者创作意图方面展现出的差异,... 《简·爱》中的伯莎·梅森和《藻海无边》中的安托瓦内特两个女性人物均因疯癫引起学界关注。本文通过对二者疯癫形象的分析及其背后异同的阐发,探讨其疯癫形象在社会权力话语、精神病理学研究、作者创作意图方面展现出的差异,以阐释夏洛蒂·勃朗特和简·里斯对所处时代的顺从与反叛、殖民主义话语和反殖民主义旗帜的对抗、个人情感的报复与抒发。本文还展现出英国女性在不同历史阶段所遭受的不公及她们的反抗意识,有助于拓宽女性主义研究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爱》 《藻海无边》 女性疯癫形象 道德疯癫 局部疯癫
下载PDF
静默的言说——从《终局》看贝克特的静止戏剧艺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子阳 吕佩爱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46,共5页
作为20世纪最具独创精神的文学大师之一,塞缪尔·贝克特在戏剧创作中突破了比利时先锋派剧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的创作局限,实现了其未能完成的戏剧构想,即静止戏剧的创作。本文以《终局》一剧为例,重新审视贝克特的戏剧作品,... 作为20世纪最具独创精神的文学大师之一,塞缪尔·贝克特在戏剧创作中突破了比利时先锋派剧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的创作局限,实现了其未能完成的戏剧构想,即静止戏剧的创作。本文以《终局》一剧为例,重新审视贝克特的戏剧作品,从剧本创作与舞台表演两个方面详细阐释贝克特如何将静止戏剧变成可能并推向艺术的高峰,同时进一步分析其静止戏剧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和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戏剧 塞缪尔·贝克特 《终局》 莫里斯·梅特林克
原文传递
论教师因素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16
作者 J.D.Grambs J.C.Carr 吕佩爱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1998年第4期40-41,30,共3页
年复一年,每当问及走出大学校门即将为人师的大学生关于教学最关切的问题是什么时,他们首先提到纪律。纪律问题在教学中令人如此忧心忡忡,以致其它问题都退属其后。的确,没有一个教师能在混乱的班级完成教学任务,但在许多看起来很有秩... 年复一年,每当问及走出大学校门即将为人师的大学生关于教学最关切的问题是什么时,他们首先提到纪律。纪律问题在教学中令人如此忧心忡忡,以致其它问题都退属其后。的确,没有一个教师能在混乱的班级完成教学任务,但在许多看起来很有秩序的课堂上,学生可能学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纪律 教师学习 中学生 教学任务 教学技巧 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 课堂管理 有效学习 大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