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海马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生长速率 被引量:15
1
作者 吕军仪 吴金英 +4 位作者 杨大伟 曾华 李秉记 黄琨 陈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63,共5页
报道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 ,大海马 (HippocampuskudaBleeker)的体长与体重的相对生长率、生长比率及生长速度与饵料、水温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海马生长高峰期为 5~ 11月 ,群体体长月平均增长率为 12 .2 0 % ,体长特定增长率... 报道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 ,大海马 (HippocampuskudaBleeker)的体长与体重的相对生长率、生长比率及生长速度与饵料、水温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海马生长高峰期为 5~ 11月 ,群体体长月平均增长率为 12 .2 0 % ,体长特定增长率为 15.92 % ;体重月平均增重率为 15.87% ,体重特定增重率为 2 7.70 % ,群体增重倍数为 13.8。大海马体长呈逻辑斯蒂曲线增长 ,关系式为 :L =192 .346 0 / (1+e2 .4 96 4- 0 .6 0 51M)。大海马的饵料系数为 1.18,饵料转化率为 0 .85,体重与体长生长关系式为 :W =3.16 99× 10 - 3L1.6 76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海马 生长率 饵料 环境因子 人工养殖
下载PDF
有益微生物在大海马健康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吕军仪 孙燕燕 +3 位作者 李秉记 吴金英 黄克 陈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50,共5页
实验用复合微生物由芽孢杆菌(Bacillusspp.)、红螺菌(Rhodospirillumspp.)、硝化细菌(Nitrobacterspp.)和硫化细菌(Thiobacillusspp.)组成,菌量比例分别为61.5%、27.3%、5.8%和5.4%。向大海马养殖池每10d使用1次,用量5mL/m3,菌液密度(2.... 实验用复合微生物由芽孢杆菌(Bacillusspp.)、红螺菌(Rhodospirillumspp.)、硝化细菌(Nitrobacterspp.)和硫化细菌(Thiobacillusspp.)组成,菌量比例分别为61.5%、27.3%、5.8%和5.4%。向大海马养殖池每10d使用1次,用量5mL/m3,菌液密度(2.0~2.5)×109/mL。结果表明,应用复合微生物的试验组溶解氧比对照组(不加菌)提高了32.7%,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物含量则分别降低了76.9%、97.1%和93.3%。对照池的浮游藻类优势种为蓝藻、甲藻和隐藻,分别占浮游植物总量的35.3%、22.3%和19.6%;试验池的浮游藻类优势种为绿藻和硅藻,分别占69.0%和26.8%,其藻类多样性指数比对照组增大了1.2倍。试验池的异养菌增长率为55.3%,而对照池的异养菌增长率达274.6%。试验期间,水温23~26℃,试验组的芽孢杆菌的数量从0.15×103CFU/mL急剧增至55.63×103CFU/mL,但对照组的仍保持在(0.13~0.38)×103CFU/mL的水平。而试验组弧菌数量比对照池的降低了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有益微生物 健康养殖 大海马 养殖水体 理化因子 生物因子
下载PDF
杂色鲍的胚胎发育 被引量:9
3
作者 吕军仪 陈志胜 +2 位作者 吴金英 曾华 苏冠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7-323,共7页
杂色鲍 (HaliotisdiversicolorReeve)的胚胎发育分为 4个阶段共 32个发育期 ,其中 ,卵裂阶段有 13个时期 :受精期、第 1极体放出期、第 2极体放出期、 2细胞分裂早期、 2细胞期、 4细胞期、 8细胞期、 16细胞期、 32细胞期、 6 4细胞期... 杂色鲍 (HaliotisdiversicolorReeve)的胚胎发育分为 4个阶段共 32个发育期 ,其中 ,卵裂阶段有 13个时期 :受精期、第 1极体放出期、第 2极体放出期、 2细胞分裂早期、 2细胞期、 4细胞期、 8细胞期、 16细胞期、 32细胞期、 6 4细胞期、 12 8细胞期、桑椹期和囊胚期。胚胎发育阶段有 4个时期 :原肠期、担轮幼体早期、担轮幼体晚期和担轮幼体孵化瞬期。胚后发育阶段有 13个时期 :担轮幼体期、面盘幼虫早期、面盘幼体中期、面盘幼体后期、匍匐幼体早期、匍匐幼体中期、匍匐幼体后期、围口壳幼体早期、围口壳幼体中期、围口壳幼体后期、上足分化幼体早期、上足分化幼体中期和上足分化幼体后期。幼鲍阶段有 2个时期 :第 1呼吸孔出现早期 ,第 1呼吸孔出现期。在适宜水温范围内 ,随着水温升高 ,孵化期相应缩短。在水温 18~ 34℃条件下 ,受精卵不同程度都能孵化 ,但孵化率和孵化时间则有很大差别。在水温 18℃时 ,鲍卵从受精至开始孵化需经历 11hr 32min ,孵化率占 2 5‰ ,平均孵化期为 2 6hr 15min ,孵化速率为 0 0 381,周限增长率为 1 0 0 10 /hr;而在水温 2 2℃条件下 ,经过 7hr 30min才开始孵化 ,平均孵化期为 2 3hr 5min ,孵化速率为 0 0 415 ,周限增长率为1 0 2 0 2 /hr。鲍卵受精后 ,在水温为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鲍 胚胎发育 水温 鲍鱼
下载PDF
海马工厂化健康养殖成果及开发前景 被引量:7
4
作者 吕军仪 许实波 +4 位作者 许东晖 梅雪婷 巫志峰 李秉记 黄克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29-631,共3页
我国海洋中药材海马,从1983年开始,在广东亿达洲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马养殖基地进行的工厂化健康养殖研究已获成功。本文报道大规模养殖试验的部分成果,以及海马在保健食品和药品中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 海马 工厂化健康养殖 开发前景 人工养殖 动物药
下载PDF
鲻长尾吸虫种群生态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吕军仪 吴金英 +2 位作者 杨大伟 陈志胜 曾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7-72,共6页
鲻鱼肠道内的鲻长尾吸虫(Elonginueus mufilus Lu,1995)随着宿主体长的生长,其感染率的变动范围在28.89%~31 93%之间,而感染强度和种群平均密度呈现不规则的变动;体长在40~106mm ... 鲻鱼肠道内的鲻长尾吸虫(Elonginueus mufilus Lu,1995)随着宿主体长的生长,其感染率的变动范围在28.89%~31 93%之间,而感染强度和种群平均密度呈现不规则的变动;体长在40~106mm 范围内,种群平均拥挤度,扩散性指标则随着体长的生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负二项参数则逐渐降低;在不同的月份中,吸虫在宿主体内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和种群平均密度均呈不稳定的地动.吸虫种群在不同体长组和不同月份的宿主体内的时空分布类型均为聚集分布,而且聚集强度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强,从吸虫种群在宿主体内的频率分布中,表明多数宿主不感染或只感染少量的吸虫,而较大数量的吸虫只寄生于少数的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鲻鱼 鲻长尾吸虫 种群生态 鱼类寄生虫
下载PDF
池养大海马的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 被引量:7
6
作者 吕军仪 李秉记 +2 位作者 孙燕燕 杨大伟 黄琨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6,共6页
对大海马 (平均体长 92 .82± 2 .0 5 2 6mm ,平均体重 6 .6 9± 0 .4 5 70g)在养殖条件下 (放养密度为 2 0 0ind·m-3 ,溶解氧保持在 5 .5mg·L-1以上 ,生物耗氧量低于 3mg·L-1,pH值 7.5~ 8.2 ,透明度 5 0~ 85c... 对大海马 (平均体长 92 .82± 2 .0 5 2 6mm ,平均体重 6 .6 9± 0 .4 5 70g)在养殖条件下 (放养密度为 2 0 0ind·m-3 ,溶解氧保持在 5 .5mg·L-1以上 ,生物耗氧量低于 3mg·L-1,pH值 7.5~ 8.2 ,透明度 5 0~ 85cm ,盐度 15 .2~ 2 6 .5 )的摄食、生长和食物生态转换效率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系统取样 ,测量海马的全长、体重和消化道内食物重量 ,计算其增长速度、摄食率、消化道排空率、生态转换效率等数值 ,发现大海马的摄食每天有两个摄食高峰 ,即 12 :0 0和 18:0 0 ,晚上不摄食或很少摄食。大海马的日摄食量为 16 .6 342± 0 .782 0g·(10 0g) -1,日摄食率为 1177.2 5cal·ind-1,排空率 0 .14 4 4g·(10 0g) -1·h-1,食物转换效率 2 0 .0 4 % ,能量转换效率 31.4 2 %。体长日平均增长速度和日均增长率分别为 1.176 6mm和 1.2 7% ;体重日平均增重速度和日均增重率分别为0 .182 0g和 2 .2 7%。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摄食率与体重及温度的相关关系 ,得出下列关系式 :C =6 .75 4 4+0 .30 14T +0 .2 190W (F =83.5 96 3,F0 .0 1=18.0 0 ,F >F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海马 摄食 生物 生态转化效率 海水鱼 养殖方式
下载PDF
动物性饵料对养殖水体中菌数和理化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吕军仪 林强 +1 位作者 邓钢 高永利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63,共5页
向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 Bleeker)养殖池中投喂动物性饵料桡足类、杂碎鱼虾等饵料后,亲海马实验组、幼海马实验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水体环境因子参数差异明显,投喂杂碎鱼虾的亲海马组与投喂桡足类的幼海马组的细菌数量均高于空白对... 向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 Bleeker)养殖池中投喂动物性饵料桡足类、杂碎鱼虾等饵料后,亲海马实验组、幼海马实验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水体环境因子参数差异明显,投喂杂碎鱼虾的亲海马组与投喂桡足类的幼海马组的细菌数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3组处理后表层异养菌平均数量变动范围分别为4×10^3-1.78×10^5 CFU/mL,2.5×10^3-7.2×10^4 CFU/mL,2×10^2-5.5×10^3 CFU/mL,而底层异养菌则分别为6.53×10^3-1.59×10^5 CFU/mL,1.5×10’-7.5×10^4CFU/mL,5×10^2-1.0×10^4 CFU/mL。表层弧菌平均数量变动范围分别为55—4.08×10^3 CFU/mL,85—7.19×10^3CFU/mL,10~123 CFU/mL,而底层弧菌则分别为1.13×10^2-7.48×10^3CFU/mL,2.66×10^2-1.16×10^4CFU/mL,10—175CFU/mL。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亲海马组与幼海马组细菌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亲海马组与空白组除表层弧菌数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底层弧菌、表底层异养细菌数量呈显著性差异(P〈0.05)。空白组与幼海马组细菌数量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3组池水温变化相差不大,亲海马组、幼海马组中NHf—N含量呈升高之势,DO极不稳定,有机残留物含量、细菌数量增加趋势,导致水质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 Bleeker) 动物性饵料 环境因子 弧菌 异养菌
下载PDF
鲻鱼寄生蠕虫种群和群落组成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吕军仪 吴金英 +2 位作者 杨大伟 陈志胜 曾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09-615,共7页
从 10 18尾鲻鱼 (MugilcephalusL .)体内获得各类寄生蠕虫 9种 ,共 2 13 3个虫体 ,其中复殖吸虫 8种 ,棘头虫 1种。寄生蠕虫总的感染率为 2 4 4 % ,感染强度 1~ 81,平均感染强度为 8 8,平均密度为 2 3。鲻长尾吸虫 (Elonginusmugilus... 从 10 18尾鲻鱼 (MugilcephalusL .)体内获得各类寄生蠕虫 9种 ,共 2 13 3个虫体 ,其中复殖吸虫 8种 ,棘头虫 1种。寄生蠕虫总的感染率为 2 4 4 % ,感染强度 1~ 81,平均感染强度为 8 8,平均密度为 2 3。鲻长尾吸虫 (Elonginusmugilus)和双睾原单脏吸虫 (Prohaplosplanchnusdiorchis)的感染率随着宿主体长增加而下降 ,而楔形单脏吸虫 (Haplosplanchnuscuneatus)、长形单脏吸虫 (H .elongatus)、浦里单脏吸虫 (H .purii)、惠东拟囊腔吸虫 (Saccocoelioideshuidongensis)、粤东纵睾吸虫 (Tandemorchisyuedongensis)、单睾椭囊吸虫(Elliptobursasinglorchis)和圆颚针鱼新棘吻虫 (Neoechinorhynchustylosuri)的感染率与宿主体长相关不显著 (P>0 0 5 )。研究结果还表明 ,楔形单脏吸虫、长形单脏吸虫、惠东拟囊腔吸虫和浦里单脏吸虫的感染强度则随着宿主体长增加而增大 ,其余 5种寄生蠕虫的感染强度与宿主体长相关性不显著 (P >0 0 5 )。鲻鱼寄生蠕虫在不同月份的感染率和种群数量差异 ,除 10月与 11月及 8月与 9月不明显外 (P >0 0 5 ) ,其余月份之间的差异极显著 (P <0 0 1)。根据感染率和种群密度变化分析 ,优势种为惠东拟囊腔虫 ;通过模糊聚类分析 ,将鲻鱼体内寄生蠕虫组分群落分为 3个亚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虫种群 鲻鱼 群落组成 鱼类寄生虫
下载PDF
杂色鲍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的生长速率 被引量:4
9
作者 吕军仪 吴金英 +2 位作者 陈志胜 曾华 邓杰良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61-65,共5页
本文报道了在人工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的相对生长率、特定生长率及生长速度与饵料、水温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杂色鲍的饵料系数为13.66,饵料转化率为0.0732,增... 本文报道了在人工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的相对生长率、特定生长率及生长速度与饵料、水温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杂色鲍的饵料系数为13.66,饵料转化率为0.0732,增重倍数为6.03。体重与体长生长速率(7~12月)关系式为W=0.3039L-6.18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鲍 生长率 饵料 环境因子 养殖 高密度
下载PDF
不同技术措施控制杂色鲍暴发性流行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军仪 孙燕燕 +2 位作者 李秉记 黄琨 黄克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51,共5页
杂色鲍 (Haliotisdiversicolor)鲍苗体长 18.12~ 2 3.82mm ,体重 0 .98~ 2 .5 6g ,在 5种模式下进行养殖 ,即 :1)养殖用海水以不同方式进行前处理 ;2 )以 2 4h不同补水倍数 ;3)不同“倒池”次数 ;4 )不同投喂次数投喂细基江蓠 (Gracil... 杂色鲍 (Haliotisdiversicolor)鲍苗体长 18.12~ 2 3.82mm ,体重 0 .98~ 2 .5 6g ,在 5种模式下进行养殖 ,即 :1)养殖用海水以不同方式进行前处理 ;2 )以 2 4h不同补水倍数 ;3)不同“倒池”次数 ;4 )不同投喂次数投喂细基江蓠 (Gracilariatenuistipitata) ;5 )不同产地、相同规格的鲍苗比较养殖。模式 1)~ 4 )养殖周期均为 6个月 ,鲍苗取自广东陆丰 ;模式 5 )养殖周期为 1个月 ,鲍苗分别取自福建东山、广东汕尾及广东陆丰的养鲍场。结果显示 ,直接抽取海水的养殖池 2 4h内有机沉积物含量分别为单过滤海水池和双重过滤海水池的 4 .9和 5 .1倍 ,而不同处理海水养殖池中有机沉积物与鲍苗的成活率呈密切相关 ;2 4h内的补水量对水体理化因子及杂色鲍成活率影响极显著 ,未换水组的氨氮含量、弧菌数分别为“5倍补水组”的 1.3和 6 .9倍 ,而死亡率则为后者的 2 1.7倍 ;未“倒池”组单位面积的有机沉积物分别为倒池 1、2、3次的 1.2、3.5和 3.6倍 ,氨氮含量分别为 1.73、2 .3和 3.5倍 ,弧菌数量比实验组要大 2~ 4个数量级 ;投喂方式、次数及停喂对水质影响十分明显 ,“3d投喂 1次 +停喂 1次”组的成活率高于其他组 (x2 >x20 .0 5,P <0 .0 5 ) ,水体中的氨氮比其他各组减少 14 9%~ 4 6 2 % ,而弧菌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流行病 杂色鲍 养殖模式 养殖技术 病害控制
下载PDF
广东滩涂经济鱼类寄生吸虫Ⅱ.异肉科和独睾科吸虫──(吸虫纲:复殖目)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军仪 吴金英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对广东滩涂经济鱼类寄生吸虫异肉科Allocreadiidae(Loose,1902)(Stossich,1903)和独睾科MonorchiidaeOdhner,(1911)进行研究,并建立拟履口吸虫属Paracr... 本文对广东滩涂经济鱼类寄生吸虫异肉科Allocreadiidae(Loose,1902)(Stossich,1903)和独睾科MonorchiidaeOdhner,(1911)进行研究,并建立拟履口吸虫属Paracrepidostomumgen.nov.是异肉科,履口亚科Crepidostominae(Dollfus,1951)的新属;长宫吸虫属Lenolopagen.nov是独睾科、孤睾亚科Lasiotocinae的新属。文中对二新属二新种:金钱鱼拟履口吸虫Paracrepidostomumscatophagusi和惠州长空吸虫Lenolopahuizhouensis分别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异肉科、履口亚科和属的分类特征进行修正、补充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虫纲 复殖目 异肉科 独睾科 新属 新种
下载PDF
倪氏复口吸虫和湖北复口吸虫生活史的研究 Ⅰ.早期幼虫的实验生态 被引量:6
12
作者 吕军仪 《水生生物学报》 CAS 1987年第4期310-319,共10页
本文比较研究了倪氏复口吸虫(Diplostomum niedashui Pan & Wang)和湖北复口吸虫(Diplostomum hupehensis Pan & Wang)早期生活史的实验生态,包括温度、光照度对它们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及某些数量的变化。
关键词 吸虫 幼虫 生活史 生态 数量 温度 光照度 早期 实验 间接
下载PDF
寄生于淡水鱼类的前宫亚科吸虫一新种记述(复殖目:独孤科) 被引量:7
13
作者 吕军仪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16-19,共4页
在广州近郊的黄鳝消化道中发现一种吸虫,与巨口前宫吸虫Proterometra macrostoma较为相似,但后者的口吸盘巨大,腹吸盘又很小,且靠近虫体后段,卵巢位于睾丸的前方,子宫圈直达咽部,并与肠支重叠。故定为一新种。
关键词 独孤科 前宫亚科 前宫属 新种
下载PDF
广东滩涂经济鱼类寄生吸虫──Ⅲ、单孔科、单脏科和八睾科吸虫的研究(复殖目) 被引量:4
14
作者 吕军仪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41-152,共12页
本文对广东滩涂经济鱼类寄生复殖吸虫中的单孔科HaploporidaeNicoll,1914,单胜科HaplosplanchnidaePoche,1926和八睾科OctotestidaeYamaguti,1971吸虫进... 本文对广东滩涂经济鱼类寄生复殖吸虫中的单孔科HaploporidaeNicoll,1914,单胜科HaplosplanchnidaePoche,1926和八睾科OctotestidaeYamaguti,1971吸虫进行研究,其中长尾亚科Elonainurinae和鲻长尾吸虫Elonginurusmuugilus分别作为单孔科的新亚科和新属新种;雄囊新单脏吸虫Neohaplosplanchnuscirrusaci作为单脏科的新属新种;天竺鲷八睾吸虫Octotestisapogoni作为八睾科、八睾吸虫属Octotestis(Wang,1963)Yamaguti,1951的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科 单脏科 八睾科 新种 复殖目 鱼类寄生虫
下载PDF
广东滩涂经济鱼类寄生吸虫 Ⅰ.隐殖科和单孔科吸虫(复殖目) 被引量:4
15
作者 吕军仪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287-293,共7页
本文对寄生于广东滩涂经济鱼类寄生吸虫——隐殖科 Cryptogonimidae Ciurea,1933和单孔科Haploporidae Nicoll 1914吸虫进行研究,其中,粤东纵睾吸虫 Tandemorchis yuedongensis作为隐殖科、图邦亚科 Tubanguiinae的新属新种;惠东拟囊腔... 本文对寄生于广东滩涂经济鱼类寄生吸虫——隐殖科 Cryptogonimidae Ciurea,1933和单孔科Haploporidae Nicoll 1914吸虫进行研究,其中,粤东纵睾吸虫 Tandemorchis yuedongensis作为隐殖科、图邦亚科 Tubanguiinae的新属新种;惠东拟囊腔吸虫 Saccocoelioides huidongensis作为单孔科、单孔亚科Haplopori-nae、拟囊腔吸虫属(Saccocoelioides Szidat,1954)的新种。图邦亚科及拟囊腔吸虫属为国内新纪录。并对一新属二新种的生物形态学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殖科 单孔科 复殖目 吸虫纲
下载PDF
广东省粤东地区工厂化高密度养鲍业病害情况调查报告 被引量:5
16
作者 吕军仪 陈志胜 +2 位作者 杨大伟 黄汉泉 杨伟志 《水产科技》 1999年第4期1-4,共4页
近年来北方的的皱纹盘鲍及福建东山杂色鲍养殖业受到养殖生态环境日渐恶化及病害的双重困扰,使这些地区的养鲍业处于举步维艰,甚至荒芜状况。为吸取兄弟省市的教训,使我省刚刚兴起的养鲍业在目前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进入可... 近年来北方的的皱纹盘鲍及福建东山杂色鲍养殖业受到养殖生态环境日渐恶化及病害的双重困扰,使这些地区的养鲍业处于举步维艰,甚至荒芜状况。为吸取兄弟省市的教训,使我省刚刚兴起的养鲍业在目前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1999年6月15日到20日,我们对粤东地区鲍病害情况进行较系统和全面的调查,以期从宏观上掌握鲍病的发生、流行和蔓延情况,提出相应防病、治病尤其是控制暴发性疾病蔓延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害 工厂化 暴发性疾病 杂色鲍 粤东地区 皱纹盘鲍 北方 可持续发展 良性循环 养殖业
下载PDF
倪氏复口吸虫和湖北复口吸虫生活史的研究 Ⅱ.各期幼虫及成虫形态的描述 被引量:4
17
作者 吕军仪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65-273,共9页
本实验对倪氏复口吸虫(Diplostomum niedashui Pan et Wang,1963)和湖北复口吸虫(Diplostomum hupehensis Pan et Wang,1963)生活史的各个时期,包括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后囊蚴和成虫,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两种复口吸虫的... 本实验对倪氏复口吸虫(Diplostomum niedashui Pan et Wang,1963)和湖北复口吸虫(Diplostomum hupehensis Pan et Wang,1963)生活史的各个时期,包括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后囊蚴和成虫,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两种复口吸虫的第一中间寄主为斯氏萝卜螺(Radix swinhoei(H.Adams));第二中间寄主为鲤形目的鲤科(Cyprinidae)鱼类,鳅科(Cobitidae)的大鳞副泥鳅(P.dabryanus);鳉形目(Cyprinodontiformes)的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合鳃目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鲈形目的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等淡水鱼类。终末寄主为红咀鸥(Larus ridibundus ridibundus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口吸虫 生活史
下载PDF
寄生于牛蛙的拟后盘属吸虫一新种(复殖目:重盘科)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军仪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寄生于广州市郊牛蛙消化道中的一种复殖类吸虫,经鉴定为拟后盘吸虫属一新种,命名为中华拟后盘吸虫。
关键词 复殖目 重盘科 拟后盘属 新种 牛蛙
下载PDF
海马的生物学特征与生态习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吕军仪 孙燕燕 +3 位作者 王晓红 杨大伟 李秉记 陈琳 《水产科技》 2001年第3期32-33,共2页
前言海马隶于海龙目(Syngnathiformes)、海龙科(Syngnathidao)、海马属(Hippocampus Rafinseque)的小型海洋鱼类,体型高度特化,头似马状,故被称为"海马"。海马的种类较少(经济价值较大的有8种),多数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前言海马隶于海龙目(Syngnathiformes)、海龙科(Syngnathidao)、海马属(Hippocampus Rafinseque)的小型海洋鱼类,体型高度特化,头似马状,故被称为"海马"。海马的种类较少(经济价值较大的有8种),多数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海马在世界上是极其短缺的珍贵的药用海洋鱼类,在我国素有"南方人参"之美誉。早在《神农本草》中已有记载:海马性温、昧甘、无毒,具有强身补肾,舒筋活络,止痛止血.退热生肌,强心明目,祛疾平喘,妇人催生等功能。据祖国医学记载及民间应用经验,海马对治疗阳萎、遗尿、不育、虚喘、难产、腰酸背痛、跌打损伤、乳腺癌及神经系统等疾病患者均有显著疗效。因此,海马在中医药上有特殊的需求地位。天然海马在海洋中主要生活于近岸海域。由于其分散、不成大群体的生活和栖息习性,依靠海域自然捕捞是难以满足需要,由于供需矛盾造成过度的捕捞,使天然海域中的海马资源极端贫乏,目前天然海域己出现无海马可捕的状况。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每年需进口海马约150t,需支付外汇2.25亿美元。因此,进行海马工厂化养殖是解决海马资源缺乏的主要出路。国外有关海马的研究集中形态分类、地理分布、生理生态和生殖方面的报道较多,而有关人工养殖海马报道甚为少见。国内郑葆珊等对海马分类、形态特征和分布已作了报道。50年代三斑海马在小水体中试养成功,继而进行"南海马北移"试验和人工繁殖试验。80年代林华英进行环境因子对仔海马发育、生长的影响研究。90年代梁炳盛对海马的生活习性及仔稚海马饵料进行了报道。但上述的报道均未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性试验与推广。故生产经济效益不大,只停留在试验性阶段。80年代中期,本课题组与广东亿达洲集才属下的陆丰市碣石镇桂林海马养殖基地进行科研合作,经过近20年的海马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目前已进入规模化、工厂化的中试阶段。广东亿达洲集团海马养殖基地在1996年被广东省定为"广东省星火计划项目"(粤8601004号),先后得到了广东省科委、广东省水产厅、广东省医药管理局及广东省汕尾市政府的重视与扶持。由中山大学与广东亿达洲集团联合组建的"广东中大亿达洲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扩大至400亩海马人工养殖基地的项目,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列为1998年"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98)星字006号],还被国家医药局列入"国家重点药材扶持项目"。同时,该基地被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列为省级示范基地,并向国家农业部申报国家级示范基地,由广东省计划批准立项,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海马城"。广东中大亿达洲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海马工厂化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科技成果,2001年4月通过鉴定,以海洋863专家组组长相建海教授为首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技术水平居国际先进水平,技术的系统性与产业程度在国际上的罕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习性 生物学特征 南方 经济价值 强心 亚热带 体型 海洋鱼类 特化 药用
下载PDF
广东滩涂经济鱼类寄生吸虫Ⅶ独睾科一新属一新种记述(复殖目)
20
作者 吕军仪 吴金英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77-280,共4页
本文对广东滩涂经济鱼类寄重复殖吸虫独睾科MonorchiidaeOdhner1911中的一新属新种,即独睾亚科Monorchiinae异独睾属Allomonorchisgennov.黄埠异独睾吸虫Allomonorc... 本文对广东滩涂经济鱼类寄重复殖吸虫独睾科MonorchiidaeOdhner1911中的一新属新种,即独睾亚科Monorchiinae异独睾属Allomonorchisgennov.黄埠异独睾吸虫Allomonorchishuangfuensissp.nov进行了记述,新属具有与Monorchiinae相似的生物学特征,如体表披小棘,生殖孔亚中位;卵黄腺分布于腹吸盘与卵巢之间体两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殖目 独睾科 独睾亚科 新属 新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