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血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局部抗炎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吕凯露 夏有兵 +5 位作者 程洁 穆艳云 朱冰梅 罗玺 梁莎 庄克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抗炎分子机制。方法 60只Sprague-Dawley大鼠等分为正常组、正常刺血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刺血组、药物组。右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药物组以布洛芬灌胃治疗,... 目的探讨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抗炎分子机制。方法 60只Sprague-Dawley大鼠等分为正常组、正常刺血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刺血组、药物组。右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药物组以布洛芬灌胃治疗,正常刺血组和刺血组在右侧昆仑穴点刺放血。治疗前后测量各组大鼠踝关节周径。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踝关节白细胞介素(IL)-10、IL-4 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治疗后刺血组较正常组踝关节周径增大(P<0.05),较模型组、药物组周径减小(P<0.05)。刺血组较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踝关节IL-10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较正常组、模型组IL-10蛋白表达增加(P<0.05);刺血组踝关节IL-4 m 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刺血疗法通过促进局部IL-10表达发挥抗炎作用,可能是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刺血疗法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4 炎症
下载PDF
刺血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局部IL-1β、IL-10启动子甲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吕凯露 夏有兵 +3 位作者 程洁 穆艳云 梁莎 罗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9-514,共6页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造模关节局部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基因的相对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探讨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造模关节局部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基因的相对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探讨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刺血组。右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刺血组在右侧昆仑穴点刺放血,药物组以布洛芬灌胃治疗。评价造模关节肿胀程度,光镜下观察关节腔组织形态学改变,qPCR和焦磷酸测序检测大鼠造模关节局部软骨及其周围软组织IL-1β、IL-10的mRNA表达水平及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与模型组、药物组比较,刺血组关节肿胀指数明显降低(P<0.01)。刺血疗法能减少关节腔内尿酸盐结晶沉积,抑制炎性细胞的侵润,改善关节滑膜的组织形态结构。与模型组比较,刺血组IL-1β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但IL-1β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其mRNA表达不呈负相关。与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比较,刺血组IL-10 mRNA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IL-10平均甲基化率降低(P<0.05~0.01)。IL-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其m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899,P<0.01)。结论刺血疗法通过DNA甲基化的表观遗传修饰调控IL-10基因表达可能是刺血疗法发挥抗炎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血疗法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IL-1Β IL-10 DNA甲基化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吕凯露 胡引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第9期67-68,共2页
变应性鼻炎即变态反应性鼻炎,以阵发性鼻痒、连续打喷嚏、流涕,伴鼻塞、嗅觉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因其反复发作,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难治病。西药疗效虽快却易复发,而中医外治法则显示出一定优势。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中医外治法 综述
下载PDF
刺血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局部关节软骨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梁莎 夏有兵 +5 位作者 程洁 穆艳云 郭婧 肖安菊 吕凯露 仇山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局部症状、光镜下形态学改变、电镜下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初步探索刺血疗法治疗本病的效应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刺血组。通过右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建...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局部症状、光镜下形态学改变、电镜下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初步探索刺血疗法治疗本病的效应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刺血组。通过右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药物组以布洛芬灌胃治疗,刺血组在右侧昆仑穴刺血。测量4组4个时间点的造模踝关节的周径,光镜下观察造模后关节腔组织形态学改变,电镜观察软骨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刺血组24h后造模踝关节周径与药物组、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后与药物组、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关节腔内有尿酸钠结晶沉积,并有大量炎细胞浸润;药物组关节腔内有部分尿酸钠结晶沉积,并有部分炎细胞浸润;刺血组关节腔内有少量粉色团块状物体沉积,及少量炎细胞浸润。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细胞有渗出,突起,胶原纤维排列乱且密集;药物组细胞有渗出,突起,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刺血组细胞结构正常,胶原纤维排列较乱。结论刺血疗法能有效快速地减轻关节腔尿酸钠的沉积,减少炎细胞的浸润,改善关节软骨的超微结果,改善局部症状。与常规的药物疗法比较,有疗效好、起效快、毒副作用小的优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血疗法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大鼠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浮针疗法对乳腺增生病疼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冬 夏有兵 +3 位作者 凌立君 符仲华 肖安菊 吕凯露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观察浮针与药物在治疗乳腺增生病疼痛的疗效差异,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05例女性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夏枯草组、维生素E组,每组各35例。浮针组进行浮针操作,并留置5h;夏枯草组采取夏枯草口服液口服;维生素E组采取维... 目的观察浮针与药物在治疗乳腺增生病疼痛的疗效差异,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05例女性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夏枯草组、维生素E组,每组各35例。浮针组进行浮针操作,并留置5h;夏枯草组采取夏枯草口服液口服;维生素E组采取维生素E软胶囊口服。3组均在经前(7±3)天开始治疗,浮针隔日1次,治疗3次,夏枯草口服液每日早晚各服1次,维生素E每日服1次,经期停止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及随访1月后简明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表的变化、浮针组初次治疗疼痛缓解时间及3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乳腺增生病疼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浮针组在乳腺增生病疼痛的改善方面优于夏枯草组、维生素E组(P<0.01),且在随访1月内保持较好疗效(P<0.01);夏枯草组在乳腺增生病疼痛的改善方面优于维生素E组(P<0.05)。浮针组在初次治疗乳房疼痛缓解时间上取效迅捷。结论浮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能迅速缓解疼痛,疗效持久,对患者疼痛的改善优于夏枯草口服液和维生素E软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疼痛 浮针 即时疗效 远期疗效
下载PDF
刺血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局部抗炎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梁莎 夏有兵 +2 位作者 程洁 穆艳云 吕凯露 《江苏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80-82,共3页
目的:初步探索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效应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刺血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大鼠通过右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正常组、模型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目的:初步探索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效应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刺血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大鼠通过右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正常组、模型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药物组于造模后6h、24h以布洛芬灌胃治疗,刺血组于造模后6h、24h在右侧昆仑穴刺血。于造模后6、24、48h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关节周径并计算肿胀指数。造模48h后,取关节局部软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软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4、IL-10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6h其他3组大鼠造模关节肿胀指数明显升高(P<0.05);造模后24h、48h,药物组、刺血组大鼠造模关节肿胀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24h,刺血组肿胀指数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造模后48h,与正常组比较,其他3组大鼠造模关节软组织IL-4含量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软组织IL-10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刺血组大鼠造模关节软组织IL-4、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其中药物组大鼠IL-10含量明显高于刺血组(P<0.05)。结论:刺血疗法可能通过上调局部抗炎因子IL-4、IL-10的含量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血疗法 大鼠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抗炎因子 关节肿胀指数
下载PDF
古今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取穴思路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胡引 吕凯露 《甘肃中医》 2011年第6期51-52,共2页
检索18部针灸古代文献及1995—2010年CNKI期刊数据库87篇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现代文献,统计归纳出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取穴规律,并对古今取穴思路进行了比较,以期为临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规范用穴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针灸治疗 取穴思路
下载PDF
针灸治疗干眼的临床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仇山波 夏有兵 +3 位作者 程洁 高卫萍 张晓庆 吕凯露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4年第6期456-458,共3页
目前西医对于干眼的治疗以人工泪液的使用为主,虽可暂时缓解患者不适症状,但其远期疗效不尽如人意。针灸治疗干眼方法多样、疗效确切。本文就针灸治疗干眼的方法、影响因素及治疗机制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 干眼 针灸 优势 影响因素 机制
下载PDF
盛夏 推拿养阳治感冒
9
作者 吕凯露 《健康博览》 2017年第8期41-41,共1页
潮热的夏天,空气湿度较大,很多宝宝会出现恶心、腹痛、食欲不振等情况,妈妈为此很着急.因为此时湿性重油,易阻遏气机,遏表束卫,碍胃伤脾,加上小儿有“心肝有余,肺脾不足”的生理特点,夏天多易出现胃肠型感冒(即中医的暑湿伤表症).如... 潮热的夏天,空气湿度较大,很多宝宝会出现恶心、腹痛、食欲不振等情况,妈妈为此很着急.因为此时湿性重油,易阻遏气机,遏表束卫,碍胃伤脾,加上小儿有“心肝有余,肺脾不足”的生理特点,夏天多易出现胃肠型感冒(即中医的暑湿伤表症).如果宝宝出现恶心、腹痛、食欲不振等情况,且并伴有流涕、稍咳嗽,舌苔偏黄腻或白腻,很有可能是患了胃肠型感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型感冒 养阳 推拿 盛夏 食欲不振 空气湿度 生理特点 夏天
下载PDF
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乳腺增生病疼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10
作者 陈冬 夏有兵 +2 位作者 凌立君 肖安菊 吕凯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乳腺增生病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女性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18例)和浮针组(17例)。综合组在肱二头肌肌腹中央或于患侧乳头与乳房结节连线上、距乳房外缘约4cm处进行浮针操作,并配合活动...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乳腺增生病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女性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18例)和浮针组(17例)。综合组在肱二头肌肌腹中央或于患侧乳头与乳房结节连线上、距乳房外缘约4cm处进行浮针操作,并配合活动患者上肢及乳房的再灌注活动。浮针组采用单纯浮针治疗。两组均在月经来潮前(7±3)天开始治疗,隔日1次,治疗3次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明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表的变化、初次治疗镇痛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及治疗后3个月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在初次治疗起针即刻、治疗3次后、随访1个月时,两组SF-MPQ各分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综合组SF-MPQ各分项评分及总分较浮针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综合组在初次治疗乳房疼痛缓解起效时间上短于浮针组[(94.72±33.67)s vs(162.06±29.16)s,P<0.01]。综合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为5.9%(1/17),优于浮针组的20.0%(3/15,P<0.01)。结论: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和单纯浮针均能安全有效治疗乳腺增生病,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在即时、远期治疗疼痛方面优于单纯浮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疼痛 浮针 再灌注活动 即时疗效 远期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电针预处理对促排卵大鼠卵巢功能及VEGF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罗玺 李茜 +3 位作者 程洁 吕凯露 华启新 夏有兵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5-511,共7页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促排卵大鼠卵巢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编号,阴道涂片为动情期则为正常组,共10只,按照1∶1比例与雄性SD种鼠合笼。计算机产生随机序列号将剩余雌鼠分为促排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每组10...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促排卵大鼠卵巢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编号,阴道涂片为动情期则为正常组,共10只,按照1∶1比例与雄性SD种鼠合笼。计算机产生随机序列号将剩余雌鼠分为促排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每组10只。促排模型组与电针预处理组采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in,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制造超数排卵模型,电针预处理组在造模与合笼前连续7d电针"关元""三阴交",每次15min,正常组与促排模型组不予其他干预。3组均于合笼后第3d晚23:00球后静脉取血,检测血浆雌二醇(E_2)、孕酮(P)的浓度。脱颈处死动物,留取卵巢组织一侧用HE染色法观察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卵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的表达;另一侧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各组卵巢组织中VEGF及VEGFR-2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电针预处理组大鼠卵巢发育卵泡的个数多于促排模型组和正常组(均P<0.05),单位面积内黄体面积占卵巢总面积的比值低于促排模型组(P<0.01)。电针预处理组大鼠血浆E2与P的比值趋于正常组(P<0.05),低于促排模型组(P<0.01);VEGF及VEGFR-2在卵巢黄体颗粒细胞及卵泡液中的蛋白表达均低于促排模型组(P<0.05);卵巢组织中VEGF、VEGFR-2的基因水平均低于促排模型组(P<0.05,P<0.01)。结论:电针预处理对促排卵后大鼠的卵巢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VEGF及其相关受体参与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超数排卵 卵巢功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