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编码RNA调控真社会性昆虫品级分化和个体分工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洁 关子盈 +3 位作者 陈婷 石庆型 吕利华 齐国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1-560,共10页
真社会性昆虫是最具代表性的表型可塑性的研究对象之一,其个体之间分工协作的社会性生活方式增强了整个群体的环境适应性和繁殖力。真社会性昆虫虽然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个体之间却表现出明显的品级分化和个体分工,这是由环境和遗传共... 真社会性昆虫是最具代表性的表型可塑性的研究对象之一,其个体之间分工协作的社会性生活方式增强了整个群体的环境适应性和繁殖力。真社会性昆虫虽然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个体之间却表现出明显的品级分化和个体分工,这是由环境和遗传共同影响的。表观遗传被认为是应对环境条件下重塑基因表达的主要机制,非编码RNA作为一类广泛参与机体生命活动的不编码蛋白的功能性RNA,在真社会性昆虫的品级分化、个体分工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从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环状RNA、与PIWI蛋白相作用的RNA等非编码RNA,对蜜蜂、蚂蚁及白蚁等真社会性昆虫的非编码RNA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加深对真社会性昆虫内在遗传分子基础的理解和认识,也为害虫防治领域提供新的研发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真社会性昆虫 品级 分工
下载PDF
玫烟色棒束孢转录组测序及潜在致病相关基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梅琼 王龙江 +1 位作者 何余容 吕利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69-2180,共12页
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无参转录组测序对玫烟色棒束孢IFCF01菌株进行测序及分析,探讨玫烟色棒束孢转录组基因的表达特征,为该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40896444条序列片段。组装后共获得36466条基因序列... 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无参转录组测序对玫烟色棒束孢IFCF01菌株进行测序及分析,探讨玫烟色棒束孢转录组基因的表达特征,为该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40896444条序列片段。组装后共获得36466条基因序列集合,总长度为34551468 bp,平均长度947 bp。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共有22741个基因在Nr、GO、COG、KEGG等6大数据库被注释,占总数的62.36%。在Nr数据库中共有21737条基因得到注释,其中注释到球孢白僵菌的数量最多,为44.3%。共有10888个基因注释到COG数据库的25个功能类别,匹配上4060个基因序列。GO注释结果显示,共有9617个基因得到注释,分布在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3大类功能模块的49个亚类。共有14364个基因在KEGG数据库得到注释,涉及108个KEGG代谢途径。利用病原菌和寄主互作数据库,共鉴定到86条玫烟色棒束孢潜在致病相关的基因。对基因序列进行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检测共获得8572个SSR位点,发生频率为18.18%。本研究结果可为玫烟色棒束孢基因资源挖掘、功能基因研究及SSR分子标记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烟色棒束孢 转录组测序 基因 SSR分子标记
下载PDF
介绍红火蚁的野外采集和实验室饲养的方法 被引量:57
3
作者 吕利华 冯夏 +3 位作者 陈焕瑜 刘杰 刘晓燕 何余容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5-267,共3页
介绍了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Buren的田间采集、蚁群分离和实验室饲养和操作方法及红火蚁人工饲料的制备,结合实验室饲养经验描述了日常红火蚁饲养所需设备和器具,简述红火蚁饲养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为开展红火蚁的生物学、生态... 介绍了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Buren的田间采集、蚁群分离和实验室饲养和操作方法及红火蚁人工饲料的制备,结合实验室饲养经验描述了日常红火蚁饲养所需设备和器具,简述红火蚁饲养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为开展红火蚁的生物学、生态学和药剂筛选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集 饲养 蚁群 红火蚁
下载PDF
红火蚁的入侵、扩散、生物学及其危害 被引量:43
4
作者 吕利华 何余容 +2 位作者 刘杰 刘晓燕 S.B. Vinson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11,共9页
2005年1月,我国广东省吴川市等地发现红火蚁入侵后,广东省率先采取了应急防治措施,启动红火蚁防治应急议案,而作为广东省红火蚁防控专家组成员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积极参加广东省红火蚁的疫情普查及封锁控制扑灭工作的... 2005年1月,我国广东省吴川市等地发现红火蚁入侵后,广东省率先采取了应急防治措施,启动红火蚁防治应急议案,而作为广东省红火蚁防控专家组成员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积极参加广东省红火蚁的疫情普查及封锁控制扑灭工作的同时,承担了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广东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以及广东省红火蚁防控技术研究项目等课题,开展了大量有关红火蚁发生、扩散和防控技术的研究。现将该项目近期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和有关红火蚁生物学、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综述文章在本刊2006年第5期发表,为我国红火蚁的检疫和防控提供重要的技术内容和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生物学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入侵 扩散 防控技术 危害 攻关项目 应急防治 植物保护
下载PDF
四种十字花科蔬菜上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 被引量:21
5
作者 吕利华 何余容 庞雄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624-2630,共7页
利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技术 ,组建芥菜、芥蓝、小白菜和菜心 4种十字花科蔬菜上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 ,分析寄主植物和生物因子对小菜蛾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 :在 4种十字花科蔬菜的一造菜上 ,小菜蛾均能完成两个世代。虽... 利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技术 ,组建芥菜、芥蓝、小白菜和菜心 4种十字花科蔬菜上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 ,分析寄主植物和生物因子对小菜蛾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 :在 4种十字花科蔬菜的一造菜上 ,小菜蛾均能完成两个世代。虽然小菜蛾在芥菜上的初始卵量最高 ,但害虫种群总增长倍数在芥蓝上最高 ,其次为小白菜 ,菜心和芥菜 ,分别为 1 7.64、1 1 .90、1 1 .43和 3.76。这说明尽管芥菜对小菜蛾成虫的产卵有一定的吸引作用 ,但不适合小菜蛾生长发育。芥蓝是最适宜小菜蛾种群增长的寄主。生物因子在小菜蛾自然种群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不同种类十字花科蔬菜上 ,天敌类群对小菜蛾控制作用存在一定差异。除芥菜之外 ,寄生性天敌对芥蓝、菜心和小白菜上的小菜蛾种群控制作用最大 ,其次为“捕食及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控制作用最小。“捕食及其它”对芥菜上小菜蛾种群的作用非常明显 ,如果排除此因子作用 ,小菜蛾种群两代后将增长 1 2 6.0 3倍。该因子是导致芥菜小菜蛾自然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制定小菜蛾防治策略时 ,应考虑蔬菜的种类和布局 ,加大对芥蓝小菜蛾种群的防治力度 ;芥菜可作为一种诱杀植物种植 ,以吸引小菜蛾产卵 ,并集中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十字花科蔬菜 生命表 芥菜 诱杀作物 中国 自然种群
下载PDF
山西老陈醋中有机酸的HPLC测定分析 被引量:40
6
作者 吕利华 梁丽绒 赵良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56-459,共4页
本实验建立了采用离子排斥色谱法快速测定山西老陈醋中的8种主要有机酸的方法。选用PRP-X300离子排斥色谱柱,确定最佳色谱分离条件为:0.05mmol/LH2SO4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柱温为室温,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5μl。各有机... 本实验建立了采用离子排斥色谱法快速测定山西老陈醋中的8种主要有机酸的方法。选用PRP-X300离子排斥色谱柱,确定最佳色谱分离条件为:0.05mmol/LH2SO4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柱温为室温,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5μl。各有机酸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2%~5.47%,回收率达到95.1%~105%。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选择性好、准确度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排斥 山西老陈醋 有机酸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寄生红火蚁虫生真菌高致病力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18
7
作者 吕利华 刘晓燕 +1 位作者 谢梅琼 何余容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39,共5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我国的新入侵物种,生物防治是控制红火蚁扩散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室内条件下测定6株不同来源的昆虫病原真菌对红火蚁的致病能力.试验采用喷雾法,供试孢子浓度为1×104、1×105、1×106、1×107...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我国的新入侵物种,生物防治是控制红火蚁扩散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室内条件下测定6株不同来源的昆虫病原真菌对红火蚁的致病能力.试验采用喷雾法,供试孢子浓度为1×104、1×105、1×106、1×107、1×108 mL-1.结果表明,在1×108 mL-1孢子浓度下,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菌株Pl04、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Ma01、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Bb01、Bb02、Bb03、Bb04处理后红火蚁工蚁第15天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69.84%、95.06%、87.00%、100%、92.16%和100%,6株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23×106、4.46×105、4.07×104、1.77×104、4.80×104、3.71×104 mL-1,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8.75、3.04、4.73、2.84、4.05和2.55 d.综合分析得出,分离自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球孢白僵菌菌株Bb04在处理孢子浓度为1×108 mL-1时对红火蚁工蚁具有最短的致死时间,而分离自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Bb02菌株具有最低的致死浓度.说明Bb02和Bb04具较强的致病力和致死速度,是红火蚁微生物防治的优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昆虫病原真菌 致病力
下载PDF
玫烟色拟青霉亚致死浓度对小菜蛾取食和成虫生殖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吕利华 武亚敬 +2 位作者 何余容 冯夏 陈焕瑜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2-327,共6页
在室内测定了玫烟色拟青霉菌株SCAU-PFCF01的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幼虫取食量、蛹重、化蛹、羽化、成虫寿命和雌蛾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玫烟色拟青霉1×102和1×103孢子/ml处理小菜蛾2龄幼虫后,其幼虫期的总取食量较对照相... 在室内测定了玫烟色拟青霉菌株SCAU-PFCF01的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幼虫取食量、蛹重、化蛹、羽化、成虫寿命和雌蛾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玫烟色拟青霉1×102和1×103孢子/ml处理小菜蛾2龄幼虫后,其幼虫期的总取食量较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9.3%和54.1%。处理4龄幼虫后,玫烟色拟青霉导致其化蛹率、蛹重、羽化率、成虫寿命及成虫产卵量显著下降,1×103孢子/ml处理4龄幼虫后小菜蛾的平均蛹重、雌成虫寿命、雄成虫寿命、成虫的产卵量分别为4.3mg、15.3d、17.2d和135.1粒/雌,显著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玫烟色拟青霉 亚致死效应 取食 生殖力
下载PDF
高糖化酶活菌株的选育及其在山西老陈醋酿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吕利华 梁丽绒 赵良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3-85,91,共4页
采用N^+注入、氯化锂-紫外线复合诱变方法对糖化酶生产菌株黑曲霉As3.4309反复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了1株高糖化酶活的突变株IV5-66,其糖化酶活力为出发菌株的3.5倍,该菌株具有无霉腐味、不产生色素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立了利用... 采用N^+注入、氯化锂-紫外线复合诱变方法对糖化酶生产菌株黑曲霉As3.4309反复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了1株高糖化酶活的突变株IV5-66,其糖化酶活力为出发菌株的3.5倍,该菌株具有无霉腐味、不产生色素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立了利用该突变株制备高糖化酶活麸曲的工艺,并将高糖化酶活麸曲与我们已经构建的产酒生香酵母菌共培养液共同添加到山西老陈醋的酒醪发酵中,使淀粉利用率提高了27%,乙醇产量提高了34%,乙酸乙酯产量提高了1倍,酒醪的产量与质量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酶 离子注入 育种 山西老陈醋 酿造
下载PDF
颗粒体病毒对不同蔬菜上小菜蛾实验种群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吕利华 冯夏 +1 位作者 陈焕瑜 何余容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78,共5页
通过组建施用颗粒体病毒Plutella xylostella granulosis virus(PxGV)后4种十字花科蔬菜上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实验种群生命表发现:小菜蛾颗粒体病毒除了能引起幼虫感病死亡外,还能显著地降低成虫的产卵量,推迟产卵高... 通过组建施用颗粒体病毒Plutella xylostella granulosis virus(PxGV)后4种十字花科蔬菜上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实验种群生命表发现:小菜蛾颗粒体病毒除了能引起幼虫感病死亡外,还能显著地降低成虫的产卵量,推迟产卵高蜂1~2d,但对化蛹及雌蛾寿命无显著影响。在种群水平上,病毒对小菜蛾的控制作用综合表现为压低了小菜蛾种群增长趋势指数,在菜心、芥蓝、芥菜和小白菜上小菜蛾实验种群增长趋势指数在分别为13.7,12.3,10.7和22.7,病毒对小菜蛾种群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0.334,0.177,0.280和0.433,表明病毒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能力受到寄主植物的影响,在芥蓝上控制能力最强,其次为芥菜和菜心,而小白菜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颗粒体病毒 十字花科蔬菜 实验种群生命表
下载PDF
十字花科蔬菜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吕利华 何余容 庞雄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732-1734,共3页
通过组建4种十字花科蔬菜上小菜蛾实验种群生命表发现,在菜心、芥蓝、芥菜和小白菜4种蔬菜上繁殖的小菜蛾实验种群增长趋势指数分别为41.0、69.5、38.2、52.4,影响种群增长的重要因子为幼虫的自然死亡,不同蔬菜种类对小菜蛾雌蛾的总产... 通过组建4种十字花科蔬菜上小菜蛾实验种群生命表发现,在菜心、芥蓝、芥菜和小白菜4种蔬菜上繁殖的小菜蛾实验种群增长趋势指数分别为41.0、69.5、38.2、52.4,影响种群增长的重要因子为幼虫的自然死亡,不同蔬菜种类对小菜蛾雌蛾的总产卵量和寿命无影响,但芥蓝繁殖的小菜蛾日平均产卵量显著高于其它几种蔬菜.在芥蓝和小白菜上繁殖的小菜蛾幼虫具有较高的存活概率。是其种群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重要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在4种蔬菜中,芥蓝提供的营养最适宜于小菜蛾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是最佳的寄主,其次为小白菜、菜心,而芥菜尽管被报道为小菜蛾成虫最喜欢产卵的寄主,由于所繁殖的小菜蛾种群在幼虫期有较高的死亡率,是最不适宜于小菜蛾生长发育的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十字花科蔬菜 实验种群生命表
下载PDF
集安市稻水象甲的传入及蔓延的控制对策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吕利华 马春森 宋淑云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0-42,共3页
集安市稻水象甲的发生是该对外检疫对象首次传入吉林省的记载。本文记述了稻水象甲发现的时间,并根据在疫区的实地考察,初步分析了该检疫害虫传入的可能时间和途径,划定了疫区范围,提出了控制稻水象甲向腹地进一步蔓延的几项措施。
关键词 稻水象甲 传入 蔓延 控制
下载PDF
5%梅塔小颗粒剂防治稻田福寿螺试验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吕利华 肖汉祥 +1 位作者 黄炳超 张扬 《广东农业科学》 CSCD 2000年第4期43-45,共3页
:5%梅塔 (Metarex)小颗粒剂是防治稻田福寿螺的新型杀螺剂。 1 998~ 1 999年进行了 5%梅塔小颗粒剂防治稻田福寿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5%梅塔小颗粒剂防治稻田福寿螺具有较好的杀螺和保苗效果 ,杀螺效果与目前推广的 5%梅塔大颗粒剂及... :5%梅塔 (Metarex)小颗粒剂是防治稻田福寿螺的新型杀螺剂。 1 998~ 1 999年进行了 5%梅塔小颗粒剂防治稻田福寿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5%梅塔小颗粒剂防治稻田福寿螺具有较好的杀螺和保苗效果 ,杀螺效果与目前推广的 5%梅塔大颗粒剂及 6%密达 (Meta)颗粒剂相当 ,能迅速压低稻田福寿螺密度 ,而且达到同等防效所用药量少。在福寿螺 1 0头 /m2 的密度下 ,推荐使用量为 3 50~ 4 0 0g/ 667m2 ,当螺口密度低于此阈限时 ,使用量可以降低到 2 50 g/ 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塔 小颗粒剂 福寿螺 水稻 杀螺剂
下载PDF
大豆蚜有翅蚜产生的原因 被引量:7
14
作者 吕利华 陈瑞鹿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3-149,共7页
本文研究拥挤、寄主质量、温度和蚜型等因子对大豆蚜(Aphis glycines)有翅蚜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豆蚜无翅胎生成蚜个体间的拥挤是有翅蚜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低密度下拥挤反应随密度增大而增强,但过度拥挤会导致反应的降低。无翅若... 本文研究拥挤、寄主质量、温度和蚜型等因子对大豆蚜(Aphis glycines)有翅蚜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豆蚜无翅胎生成蚜个体间的拥挤是有翅蚜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低密度下拥挤反应随密度增大而增强,但过度拥挤会导致反应的降低。无翅若蚜间的拥挤不能导致其本身发育为有翅胎生蚜。2.寄主质量能改变无翅胎生成蚜对拥挤的反应。每笼2头经成熟叶片处理的无翅胎生成蚜后代中有翅蚜的比例高于幼嫩叶片和对照(无叶片)处理,且饥饿不能促进有翅蚜的产生。3.温度能影响有翅蚜的产生。较高的温度(30℃和25℃)较21℃对有翅胎生蚜的产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4.不同母蚜型产生有翅蚜的能力不同。有翅胎生蚜间的拥挤也能使其在后代中产生少量的有翅蚜,但对拥挤的敏感程度低于无翅胎生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蚜 有翅蚜 蚜科
下载PDF
酸碱度与紫外线对小菜蛾颗粒体病毒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利华 何余容 庞雄飞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小菜蛾颗粒体病毒 酸碱度 紫外线 稳定性
下载PDF
颗粒体病毒在小菜蛾种群中的垂直传播方式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利华 何余容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9-562,共4页
在室内观察了小菜蛾颗粒体病毒PlutellaxylostellaGranulosisVirus(RxGV)在小菜蛾种群水平上可能的垂直传播途径。结果表明 :(1 )上代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 .)幼虫期饲毒不能将小菜蛾颗粒体病垂直传递到下代 ;(2 )取食病毒的雌蛾... 在室内观察了小菜蛾颗粒体病毒PlutellaxylostellaGranulosisVirus(RxGV)在小菜蛾种群水平上可能的垂直传播途径。结果表明 :(1 )上代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 .)幼虫期饲毒不能将小菜蛾颗粒体病垂直传递到下代 ;(2 )取食病毒的雌蛾产的卵所孵化的幼虫中 ,没病毒感染出现 ,说明病毒不能经小菜蛾成虫体内传播到下一代。 (3 )用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处理卵卡时 ,其初孵幼虫有少量被病毒感染死亡 ,浓度高时感染率也较高 ,但感染率均在 1 0 %以下 ,说明小菜蛾颗粒体病毒能经卵表垂直传递给下代 ,但传递效率不高。但当用病毒处理叶片上的卵时 ,初孵幼虫死亡率高达 77 73 % ,而且孵化出的幼虫大多数染病且死于 3龄以前 ,因此田间病毒的施用时间可提早到卵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颗粒体病毒 幼虫 孵化 施用时间 种群 虫体 垂直传播 观察 病毒感染
下载PDF
布氏白僵菌昆虫寄主名录 被引量:7
17
作者 吕利华 冯明光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5年第3期144-144,F003,共2页
关键词 布氏白僵菌 昆虫寄主 种类
下载PDF
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森林植被涵养水源功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吕利华 王棣 《山西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7-21,共5页
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对中条山9种森林植被类型涵养水源功能的强弱进行了排序。结果为:林型Ⅰ>林型Ⅱ>林型Ⅳ>林型Ⅲ>林型Ⅴ>林型Ⅳ>林型Ⅵ>林型Ⅳ>林型Ⅷ... 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对中条山9种森林植被类型涵养水源功能的强弱进行了排序。结果为:林型Ⅰ>林型Ⅱ>林型Ⅳ>林型Ⅲ>林型Ⅴ>林型Ⅳ>林型Ⅵ>林型Ⅳ>林型Ⅷ,结论与已取得的定性研究结果相吻合。事实证明,层次分析法是评价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数量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 中条山 森林植被 涵养水源功能
下载PDF
论国有企业转换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
作者 吕利华 王树春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0-32,共3页
论国有企业转换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吕利华,王树春早在改革之初,理论界和政府就已提出,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改革的中心环节,并相继采取了放权让利、利改税、生产经营责任制以及股份制试点等各种措施。但时至今日,绝大部分大中型... 论国有企业转换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吕利华,王树春早在改革之初,理论界和政府就已提出,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改革的中心环节,并相继采取了放权让利、利改税、生产经营责任制以及股份制试点等各种措施。但时至今日,绝大部分大中型企业虽不能说每况愈下,也可以说更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经营机制 中国
下载PDF
红火蚁与两种本地蚂蚁间的干扰竞争 被引量:26
20
作者 高燕 吕利华 +2 位作者 何余容 齐国君 张金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2-608,共7页
为了探讨重大入侵生物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Buren与本地蚂蚁的竞争机制以及红火蚁成功入侵的机理,本研究以红火蚁和2种本地蚂蚁黑头酸臭蚁Tapinoma melanocephalum(Fabricius)及亮红大头蚁Pheidole fervidaSmith为材料,室内测定... 为了探讨重大入侵生物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Buren与本地蚂蚁的竞争机制以及红火蚁成功入侵的机理,本研究以红火蚁和2种本地蚂蚁黑头酸臭蚁Tapinoma melanocephalum(Fabricius)及亮红大头蚁Pheidole fervidaSmith为材料,室内测定了红火蚁分别与黑头酸臭蚁、亮红大头蚁之间在个体水平和种群水平上的攻击性和攻击强度。一对一攻击试验结果表明:红火蚁和黑头酸臭蚁之间攻击级别多集中在Ⅲ级,即竞争优势明显的红火蚁对黑头酸臭蚁缺乏激烈的攻击,只是在相互攻击时多摆出威胁姿势;红火蚁与亮红大头蚁之间攻击性较强,尤其是红火蚁中型和小型工蚁与亮红大头蚁兵蚁之间的攻击性(3.35和3.30)显著强于红火蚁大型工蚁与亮红大头蚁兵蚁的攻击性(2.70)。群体攻击试验结果表明:与黑头酸臭蚁群体攻击的红火蚁各处理组合中,无死亡红火蚁出现,而黑头酸臭蚁死亡率为31.80%;而与亮红大头蚁群体攻击中,红火蚁死亡率为0.20%~12.00%,而亮红大头蚁平均死亡率为49.91%。可见,红火蚁的群体攻击能力强于黑头酸臭蚁和亮红大头蚁,其中红火蚁与亮红大头蚁间的相互攻击程度激烈,死亡率较高,而与黑头酸臭蚁间的攻击程度较弱,可能由于黑头酸臭蚁化学防御对本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为进一步加强红火蚁发生区本地蚂蚁优势种——黑头酸臭蚁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黑头酸臭蚁 亮红大头蚁 干扰竞争 攻击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