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顶体酶三维结构的同源模建及其与KF950的分子对接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吕加国 盛春泉 +5 位作者 张珉 季海涛 张万年 周有骏 朱驹 蒋俊航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73-1078,共6页
采用同源模建方法首次构建了人顶体酶的三维结构模型,模型的可靠性经Ramachandran图和Profile_3D图验证.采用InsightII/Bindingsite方法准确定位了人顶体酶的活性位点,并研究了顶体酶重要功能残基在活性位点的立体分布.在此基础上,通过... 采用同源模建方法首次构建了人顶体酶的三维结构模型,模型的可靠性经Ramachandran图和Profile_3D图验证.采用InsightII/Bindingsite方法准确定位了人顶体酶的活性位点,并研究了顶体酶重要功能残基在活性位点的立体分布.在此基础上,通过柔性分子对接方法首次阐明了顶体酶高效抑制剂KF950与靶酶活性位点的相互作用模式,发现特异性的氢键相互作用是KF950产生高抑制活性的重要分子基础.其研究结果将为合理设计新型顶体酶抑制剂,寻找男性口服避孕药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顶体酶 同源模建 活性位点 4-胍基苯甲酸(4-甲氧甲酰基)苯酯甲烷磺酸盐 分子对接
下载PDF
环吡司胺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吕加国 张万年 +2 位作者 朱驹 周有骏 杨济秋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289-290,共2页
报道吡啶酮类抗真菌药环吡司胺的合成工艺研究和安全性试验结果,并临床初步观察了该药对甲癣的疗效。
关键词 抗真菌药 环吡司胺 合成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Delphi的柔性套打构件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3
作者 吕加国 申利民 沙金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434-2436,共3页
解决目前报表套打软件中存在的问题,以柔性软件思想为指导,设计和实现了具有面向高级用户和开发人员的柔性套打构件,实现了MIS中套打部分的核心功能,集成方便。通过集成该构件,MIS可为用户提供套打格式设计、输入界面设计、数据处理、... 解决目前报表套打软件中存在的问题,以柔性软件思想为指导,设计和实现了具有面向高级用户和开发人员的柔性套打构件,实现了MIS中套打部分的核心功能,集成方便。通过集成该构件,MIS可为用户提供套打格式设计、输入界面设计、数据处理、打印位置调整和报表套打等功能。该构件功运,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 MIS 套打
下载PDF
基于Delphi平台的软件设计课程群建设方案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吕加国 燕孝飞 《计算机教育》 2010年第5期18-20,17,共4页
本文针对课程体系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elphi平台的软件设计课程群建设方案。首先介绍了课程群的内涵,然后重点论述了基于课程群思想的Delphi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的实施。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案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软件设计能力。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课程群 软件设计课程群
下载PDF
基于柔性的MIS系统开发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吕加国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636-1639,共4页
针对目前MIS系统开发和运行环境易变,柔性程度不高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构件技术的重构式MIS开发模型。并从结构模型、体系结构、生命周期模型和开发过程等方面进行论述,给出了该模型的详细开发流程。提出一种MIS领域的柔性构件,对其构... 针对目前MIS系统开发和运行环境易变,柔性程度不高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构件技术的重构式MIS开发模型。并从结构模型、体系结构、生命周期模型和开发过程等方面进行论述,给出了该模型的详细开发流程。提出一种MIS领域的柔性构件,对其构件模型进行了形式化的描述,并给出了该构件的实现流程。此开发模型已用于笔者开发的一个通用物资管理系统,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软件 MIS 重构式MIS 构件 柔性构件
下载PDF
“数据结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吕加国 《计算机教育》 2009年第4期82-85,共4页
针对“数据结构”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在对主流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性教学模式,并依据该教学模式的思想和原则,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措施。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据抽象能力,尤其是... 针对“数据结构”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在对主流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性教学模式,并依据该教学模式的思想和原则,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措施。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据抽象能力,尤其是算法的分析和设计能力有着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结构 教学模式 算法分析与设计
下载PDF
面向服务的分析和设计技术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吕加国 袁伟 《枣庄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05-109,共5页
在对SOA体系结构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面向服务的分析和设计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体系结构的SOA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过程框架.
关键词 软件体系结构 SOA SOAD
下载PDF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吕加国 张伟 +2 位作者 蒋秀英 杨振 迟庆云 《福建电脑》 2015年第9期55-56,61,共2页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办学目标,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结合枣庄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实际,从制度保障、管理保障、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实践教...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办学目标,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结合枣庄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实际,从制度保障、管理保障、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教学评价机制七个方面对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服务地方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软件工程 培养模式
下载PDF
新型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真菌和抗生育活性研究
9
作者 吕加国 周有骏 +6 位作者 朱驹 姜远英 郑灿辉 曹永兵 李耀武 蒋庆锋 梁蓉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04-1309,共6页
目的1设计合成新型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寻找具有抗真菌和抗生育双重作用的化合物,为研究具有抗真菌作用的避孕药物提供先导结构。方法:以3,4-二甲氧基苯乙胺为原料,经Pictet—Spengler反应、碱中和、取代反应、HBr裂解反应制得目... 目的1设计合成新型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寻找具有抗真菌和抗生育双重作用的化合物,为研究具有抗真菌作用的避孕药物提供先导结构。方法:以3,4-二甲氧基苯乙胺为原料,经Pictet—Spengler反应、碱中和、取代反应、HBr裂解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并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和杀精实验。结果:共合成14个目标化合物,它们是2-正辛烷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盐酸盐(1)、2-正壬烷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盐酸盐(2)、2-正癸烷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盐酸盐(3)、2-正十二烷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盐酸盐(4)、2-正十二烷基-6,7-二乙酰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盐酸盐(5)、2-正戊烷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6)、2-正己烷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7)、2-正庚烷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8)、2-正辛烷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9)、2-正壬烷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10)、2-正癸烷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11)、2-正十二烷基-6,7-二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12)、2-正十四烷基-6,7-二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13)、2-十六烷基-6,7-二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氢溴酸盐(14),其中化合物5~14均未见文献报道。实验结果显示,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有抗真菌活性,6个目标化合物具有抗真菌和抗生育双重作用,其中化合物11、12的活性最强。结论:发现一类具有抗真菌和抗生育双重作用的新型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为研究开发具有抗真菌活性的避孕药提供了先导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异喹啉类 抗真菌药 避孕药
下载PDF
抗菌药奥替尼啶的合成
10
作者 吕加国 杨济秋 万维勤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342-343,共2页
报道了新型抗菌药奥替尼啶的合成。对氨化、还原两步作了改进。初步临床试验表明其抑制菌斑和防止牙龈炎具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奥替尼啶 抗菌药 合成
下载PDF
基于利润增量预测的促销商品选择问题研究
11
作者 吕加国 郭景峰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8-232,共5页
基于商品品种之间的交叉销售影响和同一品种内不同商品可以替代这一前提,提出一种促销商品选择问题的新算法。基于促销活动中两个品种之间的相关性,定义了品种之间的交叉销售影响因子。基于同一品种内不同商品之间的距离,对同一品种内... 基于商品品种之间的交叉销售影响和同一品种内不同商品可以替代这一前提,提出一种促销商品选择问题的新算法。基于促销活动中两个品种之间的相关性,定义了品种之间的交叉销售影响因子。基于同一品种内不同商品之间的距离,对同一品种内不同商品的替代作用建模。在提出品种和商品的利润增量估计算法后,进而给出一种基于利润增量估计的促销商品的选择算法。实验证明,该算法非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销商品选择问题 品种 交叉销售 商品距离 利润增量
下载PDF
基于软件工程的软件设计课程群建设方案研究
12
作者 吕加国 蒋秀英 +2 位作者 杨振 张伟 迟庆云 《福建电脑》 2014年第1期72-73,163,共3页
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软件开发能力不强的现状,在深入分析课程群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软件工程的软件设计课程群建设方案。重点论述了基于课程群思想的软件工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案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软件设计能力。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课程群 软件设计课程群
下载PDF
基于IPSec协议的网络安全框架研究
13
作者 吕加国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74-77,共4页
针对日益增长的网络安全需求,在已有的IPSec协议和混沌密码体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Linux平台上集成混沌密码体制IPSec协议的新型网络安全框架.实践表明,该框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IPSEC协议 混沌密码体制 网络安全框架
下载PDF
氮唑类抗真菌药物药效构象及其与酶活性位点对接 被引量:15
14
作者 季海涛 张万年 +3 位作者 周有骏 朱杰 朱驹 吕加国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0-285,共6页
目的:研究氮唑类抗真菌药物与其受体蛋白活性位点相互作用机理。方法:用随机构象搜寻和分子动力学模拟退火法确定15个4种不同类型的氮唑类抗真菌药物最低能量构象;用活性类似物法限定药物分子药效基团之间的距离,搜寻到各化合物... 目的:研究氮唑类抗真菌药物与其受体蛋白活性位点相互作用机理。方法:用随机构象搜寻和分子动力学模拟退火法确定15个4种不同类型的氮唑类抗真菌药物最低能量构象;用活性类似物法限定药物分子药效基团之间的距离,搜寻到各化合物药效构象;将各化合物药效构象对接到白色念珠菌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活性位点中。结果:4种结构类型的氮唑类药物在酶活性位点中有相似的对接位置;真菌和哺乳动物的活性位点结构特异性的残基分布在F螺旋C端、β61和β62区中;氮唑类抗真菌药物共同的卤代芳环结构落入相同的疏水空穴中,其中Y132的侧链羟苯基结构可与抑制剂卤代芳环形成电子迁移复合物。结论:对接结果与已知SAR分析结论相符,阐明了氮唑类药物与活性位点的氨基酸残基作用方式,探讨结构选择性药物的结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唑类 抗真菌药物 药效构象 酶活性 位点对接
下载PDF
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作用模式的柔性分子对接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宋云龙 张万年 +7 位作者 季海涛 盛春泉 张珉 姚建忠 余建鑫 周有骏 朱驹 吕加国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860-1866,共7页
研究采用柔性分子对接技术 ,将 15个喜树碱类化合物对接到拓扑异构酶I (TopoI) DNA切割复合物中 ,从原子水平和分子力场角度阐明了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与DNA ,TopoI的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 ,喜树碱分子插入TopoI DNA复合物的切割位点 ... 研究采用柔性分子对接技术 ,将 15个喜树碱类化合物对接到拓扑异构酶I (TopoI) DNA切割复合物中 ,从原子水平和分子力场角度阐明了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与DNA ,TopoI的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 ,喜树碱分子插入TopoI DNA复合物的切割位点 ,并与Asn72 2 ,Asp5 3 3 ,Lys5 3 2和Lys72 0形成氢键作用网络 .定量构效关系研究进一步表明喜树碱分子可以与TopoI DNA切割复合物形成电荷迁移作用 .该对接模型系统解释了喜树碱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定点突变等诸多实验事实 ,为下一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 抗肿瘤药物 作用模式 柔性分子对接 拓扑异构酶 药物设计
下载PDF
唑来膦酸的合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朱驹 周有骏 +2 位作者 吕加国 刘建飞 张万年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 :改进唑来膦酸的合成工艺。方法 :采用新的KF/Al2 O3催化体系和PEG40 0溶剂系统 ,进行关键中间体和目标物的合成研究。结果 :合成关键中间体的反应时间由原法的 1 8h缩短为 3h ,收率也由 66 %提高到77.5 % ,目标物的收率也由原法的... 目的 :改进唑来膦酸的合成工艺。方法 :采用新的KF/Al2 O3催化体系和PEG40 0溶剂系统 ,进行关键中间体和目标物的合成研究。结果 :合成关键中间体的反应时间由原法的 1 8h缩短为 3h ,收率也由 66 %提高到77.5 % ,目标物的收率也由原法的 41 %提高到 50 .7%。结论 :新方法收率提高 ,操作简便 ,合成周期也缩短 ,适合于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合成 催化
下载PDF
2-(2,4-二氟苯基)-3-(N 甲基-N-取代基酰胺基)-1-(1H-1,2,4-三唑-1-基)-2-丙醇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钟武 张万年 +3 位作者 李科 周有骏 朱驹 吕加国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44-750,共7页
目的:寻找新的高效、低毒、广谱的抗真菌药物。方法:设计合成了21 个三唑类化合物作为真菌细胞色素P450 14α去甲基化酶的抑制剂,并通过体外抗真菌实验测定其抗真菌活性。结果:21 个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体外抗真菌试... 目的:寻找新的高效、低毒、广谱的抗真菌药物。方法:设计合成了21 个三唑类化合物作为真菌细胞色素P450 14α去甲基化酶的抑制剂,并通过体外抗真菌实验测定其抗真菌活性。结果:21 个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体外抗真菌试验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对试验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白色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具有很好的活性。结论:所有化合物都不同程度地对真菌细胞色素P450 14α去甲基化酶有抑制作用,化合物15 对8 种不同真菌均显示了较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类 细胞色素 P450抑制剂 抗真菌活性
下载PDF
锌二氢卟吩e_4的合成及初步抗胃溃疡活性和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姚建忠 刘建飞 +4 位作者 张万年 周有骏 朱驹 吕加国 王小燕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 研究锌二氢卟吩e4 (1)的合成及实验性抗溃疡活性和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蚕沙叶绿素粗品经酸碱降解反应制得二氢卟吩e6(3) ,3经吡啶回流降解制得二氢卟吩e4 (2 ) ,2与醋酸锌络合制得 1;并测定 1对消炎痛诱发的大鼠胃溃... 目的 研究锌二氢卟吩e4 (1)的合成及实验性抗溃疡活性和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蚕沙叶绿素粗品经酸碱降解反应制得二氢卟吩e6(3) ,3经吡啶回流降解制得二氢卟吩e4 (2 ) ,2与醋酸锌络合制得 1;并测定 1对消炎痛诱发的大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及对硫代乙酰胺、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结果  1为新化合物。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1能显著降低消炎痛诱发的大鼠胃溃疡指数和溃疡个数 ;能显著降低小鼠硫代乙酰胺或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后升高的SGPT活性。结论  1对消炎痛诱发的大鼠胃溃疡和硫代乙酰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沙 叶绿素 降解 锌二氢卟吩e4 胃溃疡 肝损伤
下载PDF
烯丙胺和苄胺类抗真菌药物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季海涛 张万年 +5 位作者 周有骏 吕加国 朱驹 李科 陈卫平 刘宁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8-193,共6页
本实验采用“活性类似物法”搜寻到烯丙胺和苄胺类抗真菌化合物的药效构象。其与药物萘替芬、特比萘芬的晶体构象相同。以此构象构建各化合物,采用rmsfit规则叠合各分子,进行CoMFA研究,得到预测能力很强的抗6种常见致病... 本实验采用“活性类似物法”搜寻到烯丙胺和苄胺类抗真菌化合物的药效构象。其与药物萘替芬、特比萘芬的晶体构象相同。以此构象构建各化合物,采用rmsfit规则叠合各分子,进行CoMFA研究,得到预测能力很强的抗6种常见致病真菌的3DQSAR模型。并用8个本实验室设计合成的新化合物和5个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对模型预测能力进行验证。最后结合2DQSAR方程首次提出了烯丙胺、苄胺类抗真菌化合物与受体蛋白相互作用模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丙胺类 抗真菌化合物 苄胺类 比较分子力场
下载PDF
N-甲基-N-(α-取代萘甲基)取代苄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科 张万年 +3 位作者 吕加国 周有俊 杨济秋 万维勤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925-931,共7页
报道25个N-甲基-N-(α-取代萘甲基)取代苄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抑菌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于8种试验菌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化合物6,7,8,10,11和21等活性为naftifine的4~20... 报道25个N-甲基-N-(α-取代萘甲基)取代苄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抑菌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于8种试验菌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化合物6,7,8,10,11和21等活性为naftifine的4~20倍,化合物8,10,11和21等活性为butenafine的2~10倍,化合物8,9,10,11和21等对Sporotrichumschenckii及Aspergillusfumigatus的活性为clotrimazole的8~15倍,化合物7,8,9和21等对Cryptoccocusneoformans亦表现出较高活性,MIC为0.31~1.25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苄胺类 抗真菌活性 合成 苄胺类化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