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北宋在西北近边地区修筑城寨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吕卓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79-84,共6页
修筑城寨是北宋与西夏战争中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在当时起到了却敌、御边、收复失地、安辑边民从事生产与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开发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北宋 西夏 城寨
下载PDF
试论陕北地区城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被引量:9
2
作者 吕卓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1-826,共6页
目的探讨陕北地区城镇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得失,可为今后陕北地区城镇发展规划提供历史借鉴和参考。方法充分利用历史文献记载及考古、实际考察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陕北地区城镇体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历经数次大幅起落,至清代... 目的探讨陕北地区城镇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得失,可为今后陕北地区城镇发展规划提供历史借鉴和参考。方法充分利用历史文献记载及考古、实际考察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陕北地区城镇体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历经数次大幅起落,至清代最终形成以榆林、延安为中心的区域城镇体系。结论和平稳定的区域社会环境、行政区域与自然地理区域相协调,是区域城镇体系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地区 城镇体系 发展演变
下载PDF
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被引量:9
3
作者 吕卓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9-63,共5页
为了探索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采用文献与现状资料分析的方法,认为运河文化遗产具有申遗价值,但现状堪优,亟待加强管理与保护,以使运河文化遗产继续发挥重要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 运河 文化遗产 保护与开发
下载PDF
自然灾害与农业生产——以明代西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吕卓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23-328,338,共7页
目的揭示明代西北地区自然灾害的类型、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对今天的历史借鉴作用。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历史文献和实际考察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明代西北地区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发生年次最多、对农业生产危害也最严重的是旱蝗灾... 目的揭示明代西北地区自然灾害的类型、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对今天的历史借鉴作用。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历史文献和实际考察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明代西北地区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发生年次最多、对农业生产危害也最严重的是旱蝗灾害,往往形成重饥荒年。结论史为今鉴,明代西北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区域人民的抗灾经验,对今天西北地区的防灾抗灾工作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农业生产 明代西北
下载PDF
明代西北地区的畜牧业生产 被引量:5
5
作者 吕卓民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8-45,共8页
西北地区自古就是一个宜于畜牧业生产的区域,时至明代,这里的畜牧业生产仍有很大成就可言。本文根据明代西北地区畜牧业生产的经营方式将其概分为官办监苑畜牧业、军卫畜牧业和民间畜牧业。并对这三种主要经营方式进行了分析,认为:... 西北地区自古就是一个宜于畜牧业生产的区域,时至明代,这里的畜牧业生产仍有很大成就可言。本文根据明代西北地区畜牧业生产的经营方式将其概分为官办监苑畜牧业、军卫畜牧业和民间畜牧业。并对这三种主要经营方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官办监苑畜牧业和军卫畜牧业在明前期的经营状况都比较好,至明中期以后便日趋衰落,即经历了一个先盛后衰的过程;而民间畜牧业与之有所不同,终明一代,持续发展的情况比较好,甚至可以说随着明中后期官办畜牧业的衰落,反而给了民间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故民间畜牧业在明中后期反见繁荣。通过对明代西北地区畜牧业生产、经营概况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总结和借鉴历史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 西北地区 明代
下载PDF
明代西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与地域分布 被引量:4
6
作者 吕卓民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7-66,40,共11页
明代西北地区种植的夏粮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青稞及与大小麦同时播收的豌 豆和扁豆,兼有扩麦和燕麦;秋粮作物主要有黍、稷、粱、稻、荞麦及大豆、黑豆、小豆等 豆类。由于西北地区面积广大,不同地理区域的环境、气候迥异,因而在... 明代西北地区种植的夏粮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青稞及与大小麦同时播收的豌 豆和扁豆,兼有扩麦和燕麦;秋粮作物主要有黍、稷、粱、稻、荞麦及大豆、黑豆、小豆等 豆类。由于西北地区面积广大,不同地理区域的环境、气候迥异,因而在农作物的种 植与分布上也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差异。各种农作物的宜种区域及其种植经验, 对今日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仍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西北地区 粮食作物 地域分布 种植
下载PDF
明代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利建设 被引量:4
7
作者 吕卓民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5-49,61,共6页
历史时期一直缺少水利建设的西北黄土高原地区,至明代,区域水利建设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而成为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依据文献资料,简要论述了明代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利建设状况。
关键词 水利建设 黄土高原地区 明代
下载PDF
明代关中地区的水利建设 被引量:3
8
作者 吕卓民 《农业考古》 1999年第1期180-184,共5页
关键词 关中地区 水利建设 富平县 灌溉效益 漆沮水 兴修水利 小型水利工程 中型水利工程 太祖实录 明英宗
下载PDF
明代陕南地区农业经济的开发 被引量:2
9
作者 吕卓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86-90,共5页
本文从人口增加、土地垦殖、水利建设、粮、桑、棉、茶的种植等多方面论述了明代陕南地区农业经济的开发及其程度,用事实说明了明代陕南地区农业经济开发的成就。
关键词 明代 陕南 农业开发
下载PDF
评《中国北部边疆史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卓民 《西部蒙古论坛》 2013年第2期84-85,共2页
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反映该领域前沿研究状况的学术著作可以说是好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樊明方著《中国北部边疆史若干问题研究》,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该书所收的28篇论文对唐努乌梁海问题、外蒙古问题、《伊犁条约》修订问... 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反映该领域前沿研究状况的学术著作可以说是好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樊明方著《中国北部边疆史若干问题研究》,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该书所收的28篇论文对唐努乌梁海问题、外蒙古问题、《伊犁条约》修订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蒙古问题 清朝政府 唐努乌梁海 北部边疆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西安历史地理研究》简评
11
作者 吕卓民 吴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1-172,共2页
吴宏岐教授新著《西安历史地理研究》,2006年7月由西安地图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55万字,堪称鸿篇巨著。这部书不仅是有关西安研究的又一丰硕成果,也是酝酿已久的长安学建立、发展方面的一件大事。吴宏岐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 吴宏岐教授新著《西安历史地理研究》,2006年7月由西安地图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55万字,堪称鸿篇巨著。这部书不仅是有关西安研究的又一丰硕成果,也是酝酿已久的长安学建立、发展方面的一件大事。吴宏岐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从事西安历史地理研究,并不断有研究成果问世。今日略作统计,目前已至少有近20篇有关西安的研究文章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这部新著就是作者对自己近20年来有关西安历史地理问题研究的一个总结,也可以说是作者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炼而成的一部结晶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 西安 地图出版社 研究成果 作者 年代
下载PDF
陕北地区中心聚落的发展与演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卓民 《国土开发与整治》 1996年第1期61-64,16,共5页
本文论述了陕北地区县级以上中心聚落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指出隋唐时期的地方行政建置对陕北中心聚落体系的重要奠基作用以及宋明时期的军事城保垧府,县治所的演变,才使影响及今的陕北中心聚落体系趋于形成和大体完备;在现阶段... 本文论述了陕北地区县级以上中心聚落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指出隋唐时期的地方行政建置对陕北中心聚落体系的重要奠基作用以及宋明时期的军事城保垧府,县治所的演变,才使影响及今的陕北中心聚落体系趋于形成和大体完备;在现阶段,陕北各级中心中快了向工商业化城镇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地区 中心聚落 城市经济管理
下载PDF
秦汉关中郑国渠与白渠存在问题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卓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5期457-460,共4页
依据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论述了秦汉时期郑国渠和白渠的历史地理情况;指出二渠并未同时共存和共同发挥过经济效益,六辅渠也并非郑国渠的支流,而是导引于清、冶二水的灌溉系统.
关键词 秦汉时期 郑国渠 白渠 水利工程
全文增补中
1751—1911年黄河中下游决溢与气候波动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健 张俊辉 吕卓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3-996,共4页
根据史料记载黄河中下游决口的发生次数、宽度、河工修缮经费3个指标,对河流决溢程度进行量化,重建了1751—1911年共161年的变化序列,与同时期黄河中游旱涝等级序列变化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黄河中游降水变化与中下游河流决溢及洪涝灾害... 根据史料记载黄河中下游决口的发生次数、宽度、河工修缮经费3个指标,对河流决溢程度进行量化,重建了1751—1911年共161年的变化序列,与同时期黄河中游旱涝等级序列变化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黄河中游降水变化与中下游河流决溢及洪涝灾害事件的变化基本同步,在1760,1785,1820,1880至1900年代前后的波动对应最显著。认为清中后期气候波动对黄河决溢及洪涝灾害发生有着重要影响,中下游决溢主要受中游降水异常偏多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气候 降水异常 气候波动 河流决溢 黄河中下游
下载PDF
回到原点的追问——试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新文 吕卓民 《唐都学刊》 2012年第3期90-95,共6页
对历史上中外"古物"保护及"文物"保护思想追溯性的研究,有助于讨论世界范围内"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发展与演变。随着《世界遗产公约》的形成,在世界范围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逐渐取代了传统的&... 对历史上中外"古物"保护及"文物"保护思想追溯性的研究,有助于讨论世界范围内"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发展与演变。随着《世界遗产公约》的形成,在世界范围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文物"保护思想。相应的,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认识也由"历史"转为"文化"。由于"文化遗产"的价值视野更为开放、包容,目前基于类型学认知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亟待建构新的、能适应当前保护工作需要的文化遗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物保护 文物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
下载PDF
永乐筑城与永乐之战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卓民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89-92,共4页
永乐筑城与永乐之战是宋、夏战争史上很重要的事件,对北宋元丰年间所进行的宋夏战争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北宋统治集团欲图复兴、灵的计划受到挫折,宋夏对峙的局面得以继续保持。所以,这次宋夏之战历来为史学研究者所重视。但究竟应该如何... 永乐筑城与永乐之战是宋、夏战争史上很重要的事件,对北宋元丰年间所进行的宋夏战争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北宋统治集团欲图复兴、灵的计划受到挫折,宋夏对峙的局面得以继续保持。所以,这次宋夏之战历来为史学研究者所重视。但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北宋修筑永乐城以及永乐之战中北宋惨败呢?本文试就此进行一些探讨。一、关于永乐筑城永乐城,又名银川寨(在今陕西榆林县上盐湾乡上盐湾村),是北宋于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收复西夏所据银州后,为实施占据横山,俯视兴灵的战略方针,修筑而取代故银州的新城。据《宋史·地理志》载:“银州,元丰四年收复。五年,即永乐小川筑新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乐 北宋 筑城 宋夏战争 陕西榆林 统治集团 资治通鉴 战争史 无定河 地理志
下载PDF
《北宋郭遘墓志》与史料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吕卓民 《文博》 1990年第2期84-87,共4页
《文博》1989年4期发表《西安曲江新出土北宋郭遘墓志》一文,并附有志文拓片及录文。遘志内容为一篇很好的史料,它不仅为研究中唐大将汾阳王郭子仪的世系增添了新资料,而且在研究宋史、补充史料方面也具有较高价值。本文即想在杨兴华同... 《文博》1989年4期发表《西安曲江新出土北宋郭遘墓志》一文,并附有志文拓片及录文。遘志内容为一篇很好的史料,它不仅为研究中唐大将汾阳王郭子仪的世系增添了新资料,而且在研究宋史、补充史料方面也具有较高价值。本文即想在杨兴华同志研究的基础上再谈几点粗浅看法。一、志文释读准确释读志文,才能正确无误的理解文义。杨兴华同志在录文标点上似有一些不妥之处,让人读来难免费解。因此,笔着认为有必要对志文进行重录和标点,此仅录墓志正文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郭 庆州兵变 杨兴华 环庆路 永兴军 汾阳王 经略司 宋军 仁宗皇帝 熙宁
下载PDF
论宋、夏在陕北的争夺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卓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55-61,共7页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居于我国西北部的党项族平夏部酋豪李继迁揭起反宋大旗,领导党项人民与宋进行斗争。宋宝元元年(1038),李继迁之孙李元昊建立西夏国,与宋南北对峙,从此,宋夏间战火更炽。宋人所谓的“西北边患”即是指西夏在缘边一...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居于我国西北部的党项族平夏部酋豪李继迁揭起反宋大旗,领导党项人民与宋进行斗争。宋宝元元年(1038),李继迁之孙李元昊建立西夏国,与宋南北对峙,从此,宋夏间战火更炽。宋人所谓的“西北边患”即是指西夏在缘边一带频繁不休地侵扰活动。宋、夏争战历时140余年,其争夺最剧的即今陕北地区,这是为什么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南北对峙 党项族 西夏国 党项人 无定河 元昊 统治集团 军节度使 宋夏战争
下载PDF
论李继迁舍夏取灵与西夏建国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卓民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82-87,共6页
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杰出的党项族首领李继迁揭旗反宋,志图恢复其祖先自唐末五代以来长期割据的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相当于今陕北地区的定边、靖边、横山、米脂、榆林、绥德、子州等市县,以及内蒙古与审旗南部、宁夏东... 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杰出的党项族首领李继迁揭旗反宋,志图恢复其祖先自唐末五代以来长期割据的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相当于今陕北地区的定边、靖边、横山、米脂、榆林、绥德、子州等市县,以及内蒙古与审旗南部、宁夏东部部分地区),即所谓“祖宗故土”。但在与宋屡经战争较量之后,李继迁又主动把攻取的目标转向偏在西北的灵州(今宁夏灵武),从而使灵州成为宋夏激烈争战之地,直至灵州为李继迁攻取。是什么原因促使李继迁作此选择呢?李继迁夺取灵州,对西夏建国又起了什么作用呢?本文试图对此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继迁 党项族 太平兴国 唐末五代 陕北地区 平夏 李继隆 袁继忠 绥德 西平府
下载PDF
再论秦直道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卓民 《文博》 1994年第2期87-93,共7页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在70年代首先发表《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一文,立刻在海内外学界引起极大关注.尔后,随着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及其秦直道研究的现实意义,此一问题又涉及到多方面和多学科.如文物工作者要编绘历史文物地...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在70年代首先发表《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一文,立刻在海内外学界引起极大关注.尔后,随着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及其秦直道研究的现实意义,此一问题又涉及到多方面和多学科.如文物工作者要编绘历史文物地图集需要了解它,交通部门为编写交通史志也需要了解它,甚至连画家靳之林先生也选择了沿秦直道写生作画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直道 《史记》 《元和郡县图志》 李吉甫 子午岭 华池县 匈奴 太史公 始皇 遗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