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00 hPa高原低涡生成机制的个例探讨 被引量:17
1
作者 丁治英 刘京雷 吕君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11-418,共8页
本文通过对1986年7月16—17日一次600hPa高原低涡生成的数值试验得出,高原涡的生成与高原短波辐射加热密切相关;地面感热对高原涡的生成起主要作用;高原可减缓北部的冷空气向南运动;该冷空气与副高西侧的偏南气流相... 本文通过对1986年7月16—17日一次600hPa高原低涡生成的数值试验得出,高原涡的生成与高原短波辐射加热密切相关;地面感热对高原涡的生成起主要作用;高原可减缓北部的冷空气向南运动;该冷空气与副高西侧的偏南气流相遇,在青藏高原特殊下垫面的影响下,极易产生对流性不稳定、低涡扰动与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涡 高原辐射 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200百帕急流区大尺度重力惯性波与暴雨 被引量:8
2
作者 丁治英 陈久康 吕君宁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本文发现在200百帕高空急流区存在着强烈的非地转现象,它可激发出大尺度的稳定的重力惯性波,并向周围传播。在高空急流右后方波能量最易发展加强。重力惯性波的形成、维持和移动也决定了暴雨的形成、维持和移动。
关键词 暴雨 急流区 重力波 大尺度
下载PDF
西南低涡动态的合成诊断 被引量:20
3
作者 丁治英 吕君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56-165,共10页
本文通过对发展东移和不发展东移的西南涡的物理量以及动能的合成诊断发现:(1)东移涡上升运动在低涡东部,不动涡则位于低涡西部。(2)移出涡的正压与斜压能量转换比不动涡大,不动涡的涡度值较移出涡小,热力结构相反。(3)移出涡动能收入... 本文通过对发展东移和不发展东移的西南涡的物理量以及动能的合成诊断发现:(1)东移涡上升运动在低涡东部,不动涡则位于低涡西部。(2)移出涡的正压与斜压能量转换比不动涡大,不动涡的涡度值较移出涡小,热力结构相反。(3)移出涡动能收入大于支出,不动涡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 低涡 大气 合成物理量场
下载PDF
一次西北涡生成移动过程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13
4
作者 丁治英 吕君宁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226-232,共7页
本次试验发现,在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低涡的生成与地形和高低层系统的活动关系密切,去除地形后低涡不再出现。当低层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强,整个高原的东部吹偏南风,高原东北部处在高空急流的辐散场中,易有低涡出现。非绝热因子可使高空槽... 本次试验发现,在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低涡的生成与地形和高低层系统的活动关系密切,去除地形后低涡不再出现。当低层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强,整个高原的东部吹偏南风,高原东北部处在高空急流的辐散场中,易有低涡出现。非绝热因子可使高空槽减弱,使低涡停滞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涡 高空急流 高空槽 大气
下载PDF
长江中上游地区汛期降水的准两年振荡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建新 吕君宁 石永贵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229-233,共5页
利用1951~1987年5~8月长江中上游地区34站的降水量资料,采用移动样本序列的极大墒谱法对长江中上游汛期降水的周期特征进行了客观、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地区存在显著的准两年周期振荡,并给出了其地理分布... 利用1951~1987年5~8月长江中上游地区34站的降水量资料,采用移动样本序列的极大墒谱法对长江中上游汛期降水的周期特征进行了客观、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地区存在显著的准两年周期振荡,并给出了其地理分布特征,其他周期振荡则不十分明显,且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两年振荡 汛期 降水 长江 中上游地区
下载PDF
盛夏长江上游不同暴雨落区天气形势对比及数值试验 被引量:7
6
作者 丁治英 吕君宁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227-233,共7页
通过对1981年7月11~14日川西暴雨和1982年7月26~29日川东暴雨的天气形势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得出,盛夏川西暴雨多与高原低涡的加强有关。高原涡的东移与副热带高压的西南气流结合极易产生暴雨。川东出现暴雨时,高原上低值系统移动较快... 通过对1981年7月11~14日川西暴雨和1982年7月26~29日川东暴雨的天气形势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得出,盛夏川西暴雨多与高原低涡的加强有关。高原涡的东移与副热带高压的西南气流结合极易产生暴雨。川东出现暴雨时,高原上低值系统移动较快,东部多为西北气流控制。高原大地形影响着高原东部降水、低值系统的生成发展移动和副热带高压。105°E以东的地形对川东暴雨的影响较川西大。我国东部地形对高原降水有减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暴雨 副热带高压 西南涡 数值试验
下载PDF
积云对流与西南低涡的活动 被引量:6
7
作者 丁治英 吕君宁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428-435,共8页
利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细网格模式,对一次西南低涡的活动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发现,积云对流因子对西南低涡的移动有一定的影响。当冷暖平流较弱时,强大的积云对流可使低涡附近的西南风分量加大,促使低涡东部负涡度加大,不利于低涡... 利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细网格模式,对一次西南低涡的活动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发现,积云对流因子对西南低涡的移动有一定的影响。当冷暖平流较弱时,强大的积云对流可使低涡附近的西南风分量加大,促使低涡东部负涡度加大,不利于低涡东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云 对流 低涡 活动 西南
下载PDF
近3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降水的气候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吕君宁 徐景芳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229-238,共10页
通过整編和分析1954—198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8省1市500余个气象站的梅雨期总雨量及有关气候资料,提出我国梅雨气候区的划分及其分布范围。初步分析了梅雨气候区雨量的年际变化及气候振动的事实。根据各年样本的实际情况,对梅雨降水分布... 通过整編和分析1954—198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8省1市500余个气象站的梅雨期总雨量及有关气候资料,提出我国梅雨气候区的划分及其分布范围。初步分析了梅雨气候区雨量的年际变化及气候振动的事实。根据各年样本的实际情况,对梅雨降水分布特征划分了3大类6种雨型,并给出各型降水距平气候图,较清晰地显示了枯梅、丰梅和雨带分布等特征。用相应的梅雨期环流平均图及等熵面平均图,展示了各梅雨型之间的主要差异。客观地勾划了近3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降水的气候分布,为天气预报提供了可靠的气候背景,可供同类课题的研究工作讨论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 降水 气候 长江 中下游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梅雨气侯区水汽来源及输送 被引量:4
9
作者 徐景芳 吕君宁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211-218,共8页
对1979-1983年梅雨期间低空水汽场进行具体分析。揭示了分布不同的梅雨雨带水汽通道各具鲜明特征,展示了梅雨期间低空偏南气流水汽输送量以短周期脉冲形式增强,使梅雨气候区不断获得水汽净流入。所得结论,可供实际天气分析工作参考。
关键词 梅雨 气候区 水气 长江 中下游
下载PDF
柴达木低涡发展的能量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岩俊 丁治英 吕君宁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386-395,共10页
分别计算了发展东移的柴达木低涡与原地生消的柴达木低涡的物理量场及其周围有限区域上的扰动动能、扰动有效位能、总动能及总有效位能平衡方程的各项,分析了发展东移柴达木低涡各阶段的能量收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柴达木低涡生成与... 分别计算了发展东移的柴达木低涡与原地生消的柴达木低涡的物理量场及其周围有限区域上的扰动动能、扰动有效位能、总动能及总有效位能平衡方程的各项,分析了发展东移柴达木低涡各阶段的能量收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柴达木低涡生成与发展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 低涡 能量估计
下载PDF
青藏高原低涡东移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14
11
作者 丁治英 吕君宁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426-433,共8页
本文利用钱永甫的五层有地形的原始方程模式,模拟了一次高原低涡的东移过程。发现非绝热因子(辐射、积云对流、大尺度凝结潜热)只影响高原低涡的强度,其中辐射加热对高原低涡强度影响最大。当高原低涡西部有冷槽配合或高原北部45—55... 本文利用钱永甫的五层有地形的原始方程模式,模拟了一次高原低涡的东移过程。发现非绝热因子(辐射、积云对流、大尺度凝结潜热)只影响高原低涡的强度,其中辐射加热对高原低涡强度影响最大。当高原低涡西部有冷槽配合或高原北部45—55°N有高压脊存在时,有利于高原低涡东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涡 移动 数值试验 青藏 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