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本地油茶和引种油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吕嘉妍 毛健辉 +4 位作者 霍春宇 黄永芳 罗连荷 梁家俊 陈祖静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938-4953,共16页
【背景】近年来,油茶低效林面积较大,根际土壤微生物影响林木抗性和生长,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广东省本地油茶和引种油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油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结... 【背景】近年来,油茶低效林面积较大,根际土壤微生物影响林木抗性和生长,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广东省本地油茶和引种油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油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油茶根际土壤细菌有26门77纲201目377科593属676种,真菌有14门50纲121目266科502属631种。油茶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细菌为酸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优势真菌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两种油茶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差异显著,本地油茶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引种油茶。在门水平上,脱硫杆菌门细菌和罗兹菌门、被孢霉门真菌的相对丰度在两种油茶间差异显著,Amorphotheca在本地油茶根际土壤中特异性富集。两种油茶根际土壤细菌碳代谢相对丰度差异显著,真菌以腐生营养型为主,其次为病理营养型和共生营养型。本地油茶根际土壤中显著富集土壤腐生菌,而共生营养型真菌(尤其是丛枝菌根真菌)相对丰度(6.43%)显著低于引种油茶中(21.83%)。此外,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是影响油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关键因子。【结论】本地油茶和引种油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差异显著,Amorphotheca和丛枝菌根真菌分别在本地油茶和引种油茶中显著富集,油茶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可能是影响其微生物群落组成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根际土壤 微生物 多样性
原文传递
广东省149个油茶品种(系)对炭疽病的抗性及其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黄迪 饶筱 +4 位作者 吕嘉妍 黎勇 陈园 黄永芳 陈祖静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2-661,共10页
为明确广东省油茶品种(系)对炭疽病的抗性及引起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对广东省肇庆市、广州市和韶关市的149个油茶品种(系)进行田间抗性调查,从发病组织中分离纯化致病菌,观察菌株形态学特征,并结合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 为明确广东省油茶品种(系)对炭疽病的抗性及引起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对广东省肇庆市、广州市和韶关市的149个油茶品种(系)进行田间抗性调查,从发病组织中分离纯化致病菌,观察菌株形态学特征,并结合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基因扩增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有93.29%的油茶品种(系)发生炭疽病,3个调查地油茶炭疽病的平均发病率为18.86%~24.25%,较抗病的油茶品种(系)占调查总数的53.02%,感病油茶品种(系)占调查总数的46.98%。其中,海南3号、长林400号和湘林89号等10个品种(系)表现为近免疫,揭阳5号、桂14号和湘林350号等16个品种(系)表现为高抗,赣5190号、湘林27号和岑软11号等53个品种(系)表现为中抗,赣兴46号、赣州S4号和赣州R10号等36个品种(系)表现为中感,岑软11-3000号、长林53号和湘林67号等34个品种(系)表现为高感,其中岑软11-19号发病率高达65.00%。共分离获得油茶炭疽病致病菌25株,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基于GAPDH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将其中24株鉴定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1株鉴定为为暹罗炭疽菌C. siamense。筛选的油茶抗病品种(系)可作为广东省油茶良种选育材料,且该省油茶炭疽病主要由果生炭疽菌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炭疽菌 抗病性 分离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