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塑城市公园开放性--“开放街区化”的理念和启示 被引量:3
1
作者 吕圣东 严婷婷 周广坤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75,共5页
研究公园开放的内涵区别于管理开放的研究视角,依据城市空间密度变化和市民步行需求变化,从城市步行空间视角,反思通过管理手段开放的收费公园在空间状态上并未真正开放的现实问题,问题的出现在于收费管理模式引致的空间模式滞后。以公... 研究公园开放的内涵区别于管理开放的研究视角,依据城市空间密度变化和市民步行需求变化,从城市步行空间视角,反思通过管理手段开放的收费公园在空间状态上并未真正开放的现实问题,问题的出现在于收费管理模式引致的空间模式滞后。以公园城市为理念指导、开放街区化为技术路径,鉴别城市中心公园在城市步行网络中现有状态与应承角色之间的差异。多尺度比较传统公园模式与"开放街区"尺度的不协调性,理清传统公园空间模式向开放公园空间模式的转变途径,提出以外部城市空间步行肌理重塑内部公园交通,构建公园空间开放度评价体系(PSOA法)量化开放程度,以期定量描述空间的开放状态,改善并解决空间的开放问题,更好地应对城市中心地区的空间变化需求,服务城市步行体系,实现以人为本的公园空间和管理的双重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开放公园 开放街区 空间模式 步行肌理 公园城市 PSOA法(公园空间开放度评价法)
下载PDF
环境模拟技术支持下城市生态廊道构建——以郑州市中牟文创区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吕圣东 《中外建筑》 2019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生态廊道对于城市蔓延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具有切实有效意义。辨析中牟文创区存在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水系绿地无序、人居游憩问题,运用RS、GIS、ENVI-met等地理、气候信息模拟技术,以问题导向明确生态廊道构建目标。以生态性、在地性... 生态廊道对于城市蔓延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具有切实有效意义。辨析中牟文创区存在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水系绿地无序、人居游憩问题,运用RS、GIS、ENVI-met等地理、气候信息模拟技术,以问题导向明确生态廊道构建目标。以生态性、在地性、结构性原则等原则为指导,将生态廊道与城市风廊、水调蓄廊、森林廊道、游憩廊道耦合,充分发挥生态廊道的生态、社会、环境等多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模拟 生态廊道 构建方法 以流定形
下载PDF
从范式化到精准化的公园设计趋势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吕圣东 《园林》 2017年第9期50-53,共4页
研究总结了范式化公园设计章法明确、手法相近、意图相似的设计特征与利弊,随着设计环境成熟,定制化、准确化设计思考的再认识,提出公园以及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立足范式,精准设计,以满足更准确、更精细的设计要求。从流线精准化设... 研究总结了范式化公园设计章法明确、手法相近、意图相似的设计特征与利弊,随着设计环境成熟,定制化、准确化设计思考的再认识,提出公园以及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立足范式,精准设计,以满足更准确、更精细的设计要求。从流线精准化设计、概念精准化设计、视线精准化设计三个维度解析了精准设计可能的方向与方法,认为精准设计可以创造更富有场地特征的设计,建立更具有战略眼光的设计构想。立足范式,精准设计,是未来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设计 精准设计 范式设计 趋势
下载PDF
中国古典园林“巧”手法在地产景观中的运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吕圣东 《园林》 2017年第11期78-80,共3页
中国的房地产发展紧随市场经济发展.逐步从尝试到成熟。1978年土地法、规划法的制定实施,中国的房地产开始了漫长的探索期。直至2000年初福利分房制度终结,商品房市场开始大幅发力迈入成熟期。而在这期间,人们对地产景观的认知仅停... 中国的房地产发展紧随市场经济发展.逐步从尝试到成熟。1978年土地法、规划法的制定实施,中国的房地产开始了漫长的探索期。直至2000年初福利分房制度终结,商品房市场开始大幅发力迈入成熟期。而在这期间,人们对地产景观的认知仅停留在绿化的概念。随着房地产开发盈利模式与溢价的逐步明晰,成熟的地产景观能带来更高的价值与更好的品质,因而逐步被各大地产商慢慢重视。因此也掀开了地产景观设计产业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景观设计 市场经济发展 房地产开发 成熟期 盈利模式 土地法 规划法
下载PDF
城市天际线美感定量指标评价研究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吕圣东 严婷婷 李蓝 《住宅科技》 2019年第8期27-31,共5页
天际线是重要的城市特色空间要素,城市设计的重点之一,美感度定量化研究具有前沿意义。对已有国内外天际线定量研究总结归纳,选择偏重宏观形体评价的轮廓曲折度、空间层次度、分形维数;偏重中微观建筑形体量化的建筑平均转折点数、建筑... 天际线是重要的城市特色空间要素,城市设计的重点之一,美感度定量化研究具有前沿意义。对已有国内外天际线定量研究总结归纳,选择偏重宏观形体评价的轮廓曲折度、空间层次度、分形维数;偏重中微观建筑形体量化的建筑平均转折点数、建筑起伏度、地标建筑首位度,多维度阐释指标及其应用方式,发现在美学感知的韵律感、层次感、和谐感、趣味感、节奏感、中心感等体验各有侧重,进一步比较各方法差别与适用范围形成方法库,以期量化指标可快速帮助规划成果优化,形成精准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际线 量化 美感 评价
下载PDF
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可达性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公共交通评价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8
6
作者 周广坤 胡英盛 吕圣东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4-69,共6页
黄浦江两岸地区正在打造世界级的滨江公共空间,如何便捷、多样地抵达滨江公共空间是其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的重要评价指标。将该评价指标定义为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指居民利用滨江公共交通系统(常规公交)抵达滨江公共空间的便捷性和多样... 黄浦江两岸地区正在打造世界级的滨江公共空间,如何便捷、多样地抵达滨江公共空间是其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的重要评价指标。将该评价指标定义为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指居民利用滨江公共交通系统(常规公交)抵达滨江公共空间的便捷性和多样性程度。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虹口区和徐汇区的滨江公共空间为例,构建了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模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GIS)与计算机编程语言(Python)对现状可达性进行量化分析评价,并提出优化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的算法和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共空间可达性 社会网络分析 优化算法 公共交通
下载PDF
“以流定形”:城市公共绿地设计方法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严婷婷 吕圣东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8-42,54,共6页
文章以绿地组织的空间设计方法为研究对象,从演进视角鉴别城市公共绿地发展的目标及共识,即追求空间可达性、场地功能性及感知互动性;在此基础上依托外延空间与内需功能两者结合的空间建构逻辑,提出“以流定形”的设计范式,详细阐释了... 文章以绿地组织的空间设计方法为研究对象,从演进视角鉴别城市公共绿地发展的目标及共识,即追求空间可达性、场地功能性及感知互动性;在此基础上依托外延空间与内需功能两者结合的空间建构逻辑,提出“以流定形”的设计范式,详细阐释了引流、分级、划区、定形、竖向、塑景的公共绿地设计步骤,并以实例图示该方法的应用过程,希望能为中小尺度公共绿地空间设计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流定形” 公共绿地 空间共识 设计方法
下载PDF
文化空间视角下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探析——以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唐真 冯乔玉 吕圣东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10期195-198,共4页
自考古遗址公园新概念提出以来,如何平衡考古遗址的科学保护与利用,使其良性循环,是学术界一直在探索的课题。阐释文化空间与遗址公园之间的关系,提出遗产保护领域中文化空间的3个属性:场所物质属性、精神文化属性、社会生活属性,并进... 自考古遗址公园新概念提出以来,如何平衡考古遗址的科学保护与利用,使其良性循环,是学术界一直在探索的课题。阐释文化空间与遗址公园之间的关系,提出遗产保护领域中文化空间的3个属性:场所物质属性、精神文化属性、社会生活属性,并进一步从文化空间生产的核心理论体系、属性与理论实践3个维度将考古遗址公园文化空间保护利用的内容分为3个层面:遗址本体场所、空间表征形态和文化旅游体验。以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为例,划分核心区、展示区、辐射区分析其目前的保护利用措施,并提出其文化空间生产的优化策略:虚拟文旅开发完善遗产活态展示、数字技术支撑公众参与保护营建、高校产学研助力广富林文化传播、协同发展促进文化产业集群构建,以期为遗址公园保护利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考古遗址公园 文化空间 广富林文化遗址 保护与利用
下载PDF
扬州历史城区周边区域高度控制方法研究与应用
9
作者 匡晓明 曾舒怀 +5 位作者 邵宁 王剑威 张利敏 张明辉 吕圣东 黄旻灿 《建设科技》 2020年第10期83-85,共3页
城市中的历史地区、风景区是城市传统风貌的集中展示地区,控制其周边区域建设高度对保护景区免受城市视觉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从视线控制的原理出发,提出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视线阴影区分析城市尺度建设高度控制方法及其应用实践。
关键词 扬州历史城区 周边区域 控制方法 建设高度
下载PDF
国外视觉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吕圣东 陈静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1-154,共4页
《欧洲景观公约》(ELC: The European Landscape Convention)对"景观"的定义是:景观是一片被人们所感知的区域,该区域的特征是人与自然的活动或互动的结果而观察者与景观之间的感知关系中,视觉景观的感知占极其重要的主导地位... 《欧洲景观公约》(ELC: The European Landscape Convention)对"景观"的定义是:景观是一片被人们所感知的区域,该区域的特征是人与自然的活动或互动的结果而观察者与景观之间的感知关系中,视觉景观的感知占极其重要的主导地位,涵盖了感官感知的87%。同时视觉景观是一种资源,在土地决策中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子之一-视觉环境随人类建设活动对空间改造的无序行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问题。如地形地貌植被水系等自然空间要素的破坏,建筑物构筑物组合等人工空间要素的不协调。视觉维度对资源保护维持问题切入的解决,是各类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规划设计 视觉景观 人与自然 空间要素 资源保护 负面问题 空间改造 视觉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