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京农科728等18个黄淮海区主推夏播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6月10日(S1)、6月20日(S2)和6月30日(S3)共3个播期处理,研究夏播玉米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籽粒灌浆特性,以期为玉米品种选择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和指导。结果表明:(1)成熟期...以京农科728等18个黄淮海区主推夏播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6月10日(S1)、6月20日(S2)和6月30日(S3)共3个播期处理,研究夏播玉米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籽粒灌浆特性,以期为玉米品种选择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和指导。结果表明:(1)成熟期百粒重在不同播期及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播期间表现为S1(35.20 g)>S2(33.45 g)>S3(31.38 g);不同品种间变幅为28.50 g(华美1号)~36.37 g(京农科728)。(2)籽粒平均灌浆速率(Gave)在不同播期条件下表现为S1(0.74 g 100-grain^–1 d^–1)>S2(0.65 g 100-grain^–1 d^–1)>S3(0.57 g 100-grain^–1 d^–1),S1平均灌浆速率分别比S2、S3高0.09和0.17 g 100-grain^–1 d^–1,增幅分别为13.85%和29.82%;18个品种平均灌浆速率以京农科728(0.75 g 100-grain^–1 d^–1)最高,显著高于郑单958和先玉335(0.58 g 100-grain^–1 d^–1和0.67 g 100-grain^–1 d^–1),增幅为29.31%和11.94%。(3)不同播期间参试品种产量表现为S1(10,628.67 kg hm^–2)>S2(10,207.65 kg hm^–2)>S3(9144.59 kg hm^–2),S1分别较S2、S3高4.12%、16.23%;S1与S2下产量相差不大。不同品种间,NK815、MC121、京农科729、MC812、京农科728和先玉335产量相对较高,平均为10,730.56 kg hm^–2,显著高于郑单958(10,080.85 kg hm^–2),增幅为6.44%。(4)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平均灌浆速率(0.70^**)、粒重(0.68^**)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活跃灌浆期(-0.36^**)呈极显著负相关,而粒重与平均灌浆速率(0.58^**)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黄淮海区夏播玉米抢时早播有利于获得更高产量,玉米品种可选择种植中熟或中早熟、灌浆速率高、活跃灌浆期适中、产量水平较高的京农科728、京农科729、MC812、MC121、NK815和先玉335等。在播种较晚或积温不足地区,可选择种植中早熟、灌浆速度快的高产型品种京农科728,6月30日播种、10月16日达生理成熟,可实现玉米高产。展开更多
根据自然生态条件及玉米品种的熟期、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和产量潜力等进行科学品种布局,是实现玉米高产优质和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本试验选用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3个熟期类型,共13个玉米生产主栽品种,通过测定籽粒干物质积累和含...根据自然生态条件及玉米品种的熟期、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和产量潜力等进行科学品种布局,是实现玉米高产优质和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本试验选用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3个熟期类型,共13个玉米生产主栽品种,通过测定籽粒干物质积累和含水率的动态变化,研究并明确了不同熟期类型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旨在为生产品种布局提供参考和指导。试验结果表明:产量、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在不同熟期类型和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产量表现为中晚熟(13,813.0 kg hm^–2)>中熟(12,970.4 kg hm^–2)>中早熟品种(10,729.0 kg hm^–2),中晚熟分别较中早熟和中熟品种增产28.7%和6.5%。平均灌浆速率表现为中早熟(0.034 g 100-grain^–1℃^–1)>中熟(0.031g 100-grain^–1℃^–1)>中晚熟品种(0.027 g 100-grain^–1℃^–1),生理成熟后的平均物理脱水速率表现为中熟(0.027%℃^–1 d–1)>中早熟(0.025%℃^–1 d–1)>中晚熟品种(0.018%℃^–1 d–1)。中早熟代表性品种京农科728的平均灌浆速率和生理成熟后的物理脱水速率。分别较3个熟期代表性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高38.5%和112.5%、28.6%和54.5%、28.6%和13.3%;中晚熟代表性品种京科968产量潜力最大(14,813.0 kg hm^–2),且平均灌浆速率和物理脱水速率分别较同熟期品种郑单958高7.7%和18.8%。产量与灌浆期天数、积温、平均灌浆速率和百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与灌浆期天数和积温显著正相关、与生理降水速率和物理脱水速率极显著负相关,生理降水速率和物理脱水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相关性不显著。综上,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3个不同熟期类型及不同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差异显著,生产中品种布局除考虑熟期外还需兼顾该特性,以更利于实现玉米高产优质和资源高效利用。展开更多
以京农科728等24个我国生产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比较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冠层结构、光合及灌浆脱水特性差异,为适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参试玉米品种平均机收产量、籽粒含水率、破碎...以京农科728等24个我国生产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比较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冠层结构、光合及灌浆脱水特性差异,为适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参试玉米品种平均机收产量、籽粒含水率、破碎率和杂质率分别为11,658.78 kg hm^(2)、24.66%、3.90%和0.83%。其中,以京2416为父本组配的京农科728等18个适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平均机收产量为11,802.70 kg hm^(2),显著高于郑单958和先玉335,分别增产7.69%和4.45%;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均低于28%(平均为24.61%);破碎率低于5%(平均为3.42%),均达到国家机收籽粒标准。(2)以京2416为父本组配的京农科728等18个宜粒收玉米品种穗上茎叶夹角小,株型紧凑,冠层平均透光率高,冠层光分布更合理。(3)参试品种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平均为34.10μmol CO_(2)m^(-2)s^(-1)和8.91mg m^(2),其中以京2416为父本组配的18个品种净光合速率平均为35.21μmol CO_(2)m^(-2)s^(-1),较郑单958和先玉335高19.60%和6.73%;叶绿素含量平均为9.87 mg m^(2),较郑单958和先玉335高61.54%和68.43%。(4)以京2416为父本组配的18个品种灌浆速率和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分别平均为0.83 g 100-grain;d^(-1)和0.55%d^(-1),均显著高于郑单958和先玉335,表现为较低的收获时籽粒含水率。(5)相关分析表明,参试玉米品种产量与净光合速率、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与茎叶夹角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透光率、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与破碎率、杂质率和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灌浆速率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以京2416为父本组配的京农科728等18个玉米品种株型紧凑、冠层透光率高、光合能力强、籽粒灌浆和脱水速率高,可实现较低的籽粒含水率和较高的机收籽粒质量。展开更多
文摘以京农科728等18个黄淮海区主推夏播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6月10日(S1)、6月20日(S2)和6月30日(S3)共3个播期处理,研究夏播玉米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籽粒灌浆特性,以期为玉米品种选择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和指导。结果表明:(1)成熟期百粒重在不同播期及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播期间表现为S1(35.20 g)>S2(33.45 g)>S3(31.38 g);不同品种间变幅为28.50 g(华美1号)~36.37 g(京农科728)。(2)籽粒平均灌浆速率(Gave)在不同播期条件下表现为S1(0.74 g 100-grain^–1 d^–1)>S2(0.65 g 100-grain^–1 d^–1)>S3(0.57 g 100-grain^–1 d^–1),S1平均灌浆速率分别比S2、S3高0.09和0.17 g 100-grain^–1 d^–1,增幅分别为13.85%和29.82%;18个品种平均灌浆速率以京农科728(0.75 g 100-grain^–1 d^–1)最高,显著高于郑单958和先玉335(0.58 g 100-grain^–1 d^–1和0.67 g 100-grain^–1 d^–1),增幅为29.31%和11.94%。(3)不同播期间参试品种产量表现为S1(10,628.67 kg hm^–2)>S2(10,207.65 kg hm^–2)>S3(9144.59 kg hm^–2),S1分别较S2、S3高4.12%、16.23%;S1与S2下产量相差不大。不同品种间,NK815、MC121、京农科729、MC812、京农科728和先玉335产量相对较高,平均为10,730.56 kg hm^–2,显著高于郑单958(10,080.85 kg hm^–2),增幅为6.44%。(4)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平均灌浆速率(0.70^**)、粒重(0.68^**)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活跃灌浆期(-0.36^**)呈极显著负相关,而粒重与平均灌浆速率(0.58^**)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黄淮海区夏播玉米抢时早播有利于获得更高产量,玉米品种可选择种植中熟或中早熟、灌浆速率高、活跃灌浆期适中、产量水平较高的京农科728、京农科729、MC812、MC121、NK815和先玉335等。在播种较晚或积温不足地区,可选择种植中早熟、灌浆速度快的高产型品种京农科728,6月30日播种、10月16日达生理成熟,可实现玉米高产。
文摘根据自然生态条件及玉米品种的熟期、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和产量潜力等进行科学品种布局,是实现玉米高产优质和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本试验选用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3个熟期类型,共13个玉米生产主栽品种,通过测定籽粒干物质积累和含水率的动态变化,研究并明确了不同熟期类型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旨在为生产品种布局提供参考和指导。试验结果表明:产量、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在不同熟期类型和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产量表现为中晚熟(13,813.0 kg hm^–2)>中熟(12,970.4 kg hm^–2)>中早熟品种(10,729.0 kg hm^–2),中晚熟分别较中早熟和中熟品种增产28.7%和6.5%。平均灌浆速率表现为中早熟(0.034 g 100-grain^–1℃^–1)>中熟(0.031g 100-grain^–1℃^–1)>中晚熟品种(0.027 g 100-grain^–1℃^–1),生理成熟后的平均物理脱水速率表现为中熟(0.027%℃^–1 d–1)>中早熟(0.025%℃^–1 d–1)>中晚熟品种(0.018%℃^–1 d–1)。中早熟代表性品种京农科728的平均灌浆速率和生理成熟后的物理脱水速率。分别较3个熟期代表性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高38.5%和112.5%、28.6%和54.5%、28.6%和13.3%;中晚熟代表性品种京科968产量潜力最大(14,813.0 kg hm^–2),且平均灌浆速率和物理脱水速率分别较同熟期品种郑单958高7.7%和18.8%。产量与灌浆期天数、积温、平均灌浆速率和百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与灌浆期天数和积温显著正相关、与生理降水速率和物理脱水速率极显著负相关,生理降水速率和物理脱水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相关性不显著。综上,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3个不同熟期类型及不同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差异显著,生产中品种布局除考虑熟期外还需兼顾该特性,以更利于实现玉米高产优质和资源高效利用。
文摘以京农科728等24个我国生产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比较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冠层结构、光合及灌浆脱水特性差异,为适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参试玉米品种平均机收产量、籽粒含水率、破碎率和杂质率分别为11,658.78 kg hm^(2)、24.66%、3.90%和0.83%。其中,以京2416为父本组配的京农科728等18个适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平均机收产量为11,802.70 kg hm^(2),显著高于郑单958和先玉335,分别增产7.69%和4.45%;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均低于28%(平均为24.61%);破碎率低于5%(平均为3.42%),均达到国家机收籽粒标准。(2)以京2416为父本组配的京农科728等18个宜粒收玉米品种穗上茎叶夹角小,株型紧凑,冠层平均透光率高,冠层光分布更合理。(3)参试品种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平均为34.10μmol CO_(2)m^(-2)s^(-1)和8.91mg m^(2),其中以京2416为父本组配的18个品种净光合速率平均为35.21μmol CO_(2)m^(-2)s^(-1),较郑单958和先玉335高19.60%和6.73%;叶绿素含量平均为9.87 mg m^(2),较郑单958和先玉335高61.54%和68.43%。(4)以京2416为父本组配的18个品种灌浆速率和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分别平均为0.83 g 100-grain;d^(-1)和0.55%d^(-1),均显著高于郑单958和先玉335,表现为较低的收获时籽粒含水率。(5)相关分析表明,参试玉米品种产量与净光合速率、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与茎叶夹角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透光率、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与破碎率、杂质率和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灌浆速率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以京2416为父本组配的京农科728等18个玉米品种株型紧凑、冠层透光率高、光合能力强、籽粒灌浆和脱水速率高,可实现较低的籽粒含水率和较高的机收籽粒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