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饮食改进提高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吕孟菊 柳俊杰 +2 位作者 李雪琳 任敏 阚玉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2期228-233,共6页
目的:评价基于食品分级标准的饮食改进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2月—7月便利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前3个月入院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后3个月入... 目的:评价基于食品分级标准的饮食改进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2月—7月便利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前3个月入院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后3个月入院的39例患者为实验组,实验组予以施行基于食品分级标准的饮食改进,对照组予以常规饮食,比较两组患者连续3天每日三餐进食过程中吞咽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症状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呛咳、音质改变、血氧饱和度下降≥3%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窒息发生;实验组口腔和咽部食物残留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唇部闭合不全、分次吞咽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食品分级标准的饮食改进可提高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分级 饮食改进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吞咽安全性 吞咽有效性
下载PDF
食品流变学在吞咽障碍患者饮食制订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吕孟菊 吕露露 +1 位作者 刘晓静 王艳冬 《现代临床护理》 2018年第4期77-81,共5页
吞咽障碍表现为吞咽困难或吞咽不能,是由于吞咽有关的神经、器官损伤或者生理性疾病引起,如中风、痴呆、帕金森以及老年性生理功能退化等,最终导致食物不能从口腔顺利进入胃内。
关键词 吞咽障碍 食品流变学 饮食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人无创性肠内营养护理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吕孟菊 王艳冬 《全科护理》 2017年第21期2591-2593,共3页
阐述胃食管反流疾病的概念以及与无创性肠内营养的关系。按照胃食管反流病人无创性肠内营养护理流程顺序,针对其中各个重点环节,介绍目前国内外最新、最佳的护理证据,包括胃食管反流病人无创性肠内营养的途径、饮食选择原则、体位摆放... 阐述胃食管反流疾病的概念以及与无创性肠内营养的关系。按照胃食管反流病人无创性肠内营养护理流程顺序,针对其中各个重点环节,介绍目前国内外最新、最佳的护理证据,包括胃食管反流病人无创性肠内营养的途径、饮食选择原则、体位摆放、护理观察重点以及拔管护理,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做好胃食管反流病人的无创性肠内营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无创性肠内营养 护理
下载PDF
动机性访谈在脑卒中病人自我管理中的实施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吕露露 刘海娜 +2 位作者 王艳冬 吕孟菊 刘晓静 《全科护理》 2018年第6期656-659,共4页
动机性访谈(MI)是以病人为主体的交流沟通方式,通过引导病人激发其内在动机而促进病人行为习惯的良性转变,充分发挥病人的积极主动性。脑卒中病人有"三高"的特点,有70%~80%的脑卒中病人预后不良,会出现各种矛盾心理问题而致... 动机性访谈(MI)是以病人为主体的交流沟通方式,通过引导病人激发其内在动机而促进病人行为习惯的良性转变,充分发挥病人的积极主动性。脑卒中病人有"三高"的特点,有70%~80%的脑卒中病人预后不良,会出现各种矛盾心理问题而致病人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下降,提高脑卒中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早已成为我国医疗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综述了MI理论及其在脑卒中病人自我管理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以后MI在脑卒中自我管理中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机性访谈 脑卒中 自我管理 综述
下载PDF
首发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居家饮食护理方案的制订及应用 被引量:43
5
作者 吕孟菊 柳俊杰 王艳冬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75-981,共7页
目的制订首发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居家饮食护理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6月,便利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4级吞咽障碍的首发脑卒中患者,一病区的3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二病区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试验... 目的制订首发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居家饮食护理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6月,便利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4级吞咽障碍的首发脑卒中患者,一病区的3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二病区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试验组接受居家饮食护理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饮食指导。出院3个月后,观察两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出院后3个月,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试验组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试验组的生活质量在进食时间、症状频率、选择食物、恐惧、心理健康、疲劳程度、心理负担、进食欲望、社会交往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语言交流、睡眠维度得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进食时间、症状频率、选择食物、恐惧、心理健康、疲劳程度、心理负担、进食欲望、社会交往及睡眠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语言交流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居家饮食护理方案能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呑咽障碍 膳食标准 饮食方案 康复护理
原文传递
吞咽障碍患者饮食管理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16
6
作者 吕孟菊 柳俊杰 李雪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27-1434,共8页
目的参照国际吞咽障碍食物标准行动委员会的食品分级标准,基于吞咽功能分级构建吞咽障碍患者饮食管理方案。方法2021年1月—3月,系统检索吞咽障碍患者饮食营养管理临床实践指南、手册、专家共识、证据总结和系统评价后进行证据提取整合... 目的参照国际吞咽障碍食物标准行动委员会的食品分级标准,基于吞咽功能分级构建吞咽障碍患者饮食管理方案。方法2021年1月—3月,系统检索吞咽障碍患者饮食营养管理临床实践指南、手册、专家共识、证据总结和系统评价后进行证据提取整合,经研究小组讨论制订吞咽障碍患者饮食管理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针对专家意见,小组讨论后进行修改。结果共15名专家完成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80,第2轮专家意见重要性及可操作性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96和0.412。形成的吞咽障碍患者饮食管理方案包括5个一级指标(未通过、4级、3级、2级、1级),41个二级指标。结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好,权威性高。形成的吞咽障碍患者饮食管理方案科学可行,可为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功能评估 食品分级 饮食管理 护理
原文传递
出院压力性损伤风险患者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赵喜兰 陈长蓉 +2 位作者 张晓玲 刘春凤 吕孟菊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21期2867-2872,共6页
目的:调查存在压力性损伤风险出院患者的现况,并分析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的54家医联体单位进行横断面调查,将2019年8月—2020年6月出院时存在压力性损伤风险的患者及其照顾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调查存在压力性损伤风险出院患者的现况,并分析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的54家医联体单位进行横断面调查,将2019年8月—2020年6月出院时存在压力性损伤风险的患者及其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表、临床检验资料表、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Barthel指数、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FCTI)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09份,回收有效问卷40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压力性损伤轻度危险患者224例(54.8%),中度危险患者74例(18.1%),高度危险患者89例(21.8%),极度危险患者22例(5.4%)。409例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检验资料、自理能力等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风险等级患者照顾者的FCTI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OR=1.103,95%CI:1.006~1.209,P=0.035)、照顾者照顾能力(OR=1.060,95%CI:1.017~1.104,P=0.005)、大便失禁(OR=14.112,95%CI:2.505~79.497,P=0.003)、留置导尿管(OR=3.111,95%CI:1.332~7.269,P=0.009)、重度依赖(OR=15.705,95%CI:2.655~92.918,P=0.002)是出院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Braden评分≤18分的出院患者中,压力性损伤中度危险及以上者占45.2%(185/409)。应重点关注白细胞水平高、照顾者照顾能力弱、留置导尿管和自理能力等级为重度依赖的出院患者,以预防压力性损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溃疡 压力性损伤 出院患者 风险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现况及其与疾病不确定感、希望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吕露露 吕孟菊 东梅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年第19期1441-1447,共7页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的疲乏现况,分析MHD患者疲乏水平与疾病不确定感及希望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多重回归模型探讨MHD患者疲乏水平与疾病不确定感及希望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6-9月在天津中医...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的疲乏现况,分析MHD患者疲乏水平与疾病不确定感及希望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多重回归模型探讨MHD患者疲乏水平与疾病不确定感及希望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6-9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血液透析中心进行MHD治疗的15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疾病资料,并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赫氏希望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MHD患者的疲乏总均分为(4.37 ± 1.17)分,属于中度水平,其中行为维度得分最高,为(4.95 ± 1.35)分,认知维度得分最低,为(3.48 ± 1.37)分;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情况、原发病、并发症数目的MHD患者的疲乏评分不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疲乏总均分与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其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r=0.231~0.634),MHD患者疲乏总均分与希望水平总分及其各维度呈负相关(r=-0.608^-0.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重线性回归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有婚姻状况、并发症数目、疾病不确定感和希望水平评分,决定系数值为0.530,调整决定系数为0.501,F=18.454,P=0.000,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HD患者疲乏属中度水平,以行为维度疲乏评分最高,受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情况、原发病、并发症数目的影响。MHD患者疲乏水平与其疾病不确定感及其维度呈正相关,与希望水平及其维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疲乏 疾病不确定感 希望水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