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价值观
1
作者 吕彦瑶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4-20,共7页
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之维和思想之魂,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价值体系,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和走向。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是中国式的,关键在于其独特的价值观,中国式... 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之维和思想之魂,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价值体系,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和走向。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是中国式的,关键在于其独特的价值观,中国式现代化既以这一价值观为引领,又是这一价值观的实践载体和实践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价值观,以民族复兴、人民至上、社会文明、生态美好、和平发展的价值追求,引领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性质和发展方向,使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独具特色的文明意蕴、向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美好前景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至上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1
2
作者 吕彦瑶 高继文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8-137,共10页
作为中华文明的当代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之中,有着深厚且丰富的文化意蕴。从文化涵养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传统文明、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的思想理念和价值体系有机融合的时代产物。从文化精髓... 作为中华文明的当代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之中,有着深厚且丰富的文化意蕴。从文化涵养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传统文明、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的思想理念和价值体系有机融合的时代产物。从文化精髓看,人本精神、创新精神、文明自觉精神和共同体精神搭建起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层架构。从文化价值看,我们要发挥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涵养和文化精髓在价值立场、发展理念与方式、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自我革新与发展,促进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向着美好前景奋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化基因 精神特质 文明自觉 中国话语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渊源·内涵·进路: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解读
3
作者 吕彦瑶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期84-91,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要不断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按照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形态的划分,人类文明形态是由低级向高级跃迁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要不断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按照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形态的划分,人类文明形态是由低级向高级跃迁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渊源和基础。与西方文明相比,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超越西方现代性,具有独特优势、鲜明特色和根本立场的社会主义新文明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得以创造的新的历史方位。要彻底摆脱形而上学禁锢,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持续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中展现出世界意义和中国特色,为人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人民至上 辩证法
下载PDF
数字文明:实现人的解放的新道路
4
作者 吕彦瑶 王萍 《实事求是》 2023年第5期81-87,共7页
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将进入数字文明新时代。数字文明以数字化、科技化、智能化为特色,以互联网为依托,以数据交换、数字应用、数据管理为方式,将人类的思想、生活、交流纳入一个全新的体系,改变人的生存方式、交往模式和劳... 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将进入数字文明新时代。数字文明以数字化、科技化、智能化为特色,以互联网为依托,以数据交换、数字应用、数据管理为方式,将人类的思想、生活、交流纳入一个全新的体系,改变人的生存方式、交往模式和劳动模式,重塑了人的生活空间。数字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精神动力,新时代新征程,弥合数字鸿沟,提高数字公民的素养,摆脱数字异化是构建数字文明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明 本体论革命 人的解放 数字公民 数字素养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精神内涵与发展理路
5
作者 吕彦瑶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1-118,共8页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启示应从中华文化、中国精神解读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最新发展,传承和发展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体现了中华文明发展的特殊性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性的统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启示应从中华文化、中国精神解读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最新发展,传承和发展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体现了中华文明发展的特殊性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性的统一,开创了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纪元,为解决中国问题和世界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人类文明新形态得益于中国精神的时代塑造,实质上是对中国精神的延续、创新与发展,为中国精神宝库增添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在新时代,要促进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断完善,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朝更加美好的方向前进,应发挥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引领作用,培育高度的文明自觉精神,以科学的中华文明观加强文明交往,以全人类共同价值汇集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华文化 中国精神 文明自觉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西方文明之所在
6
作者 吕彦瑶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5-100,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地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赋予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更丰富的内涵、更高的文明站位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中华文明特殊性和人类文明普遍性的统一,在历时性和共时性上彰... 党的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地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赋予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更丰富的内涵、更高的文明站位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中华文明特殊性和人类文明普遍性的统一,在历时性和共时性上彰显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从共时性上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其他文明形态的区别,是研究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方法。与西方文明不同,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性质定位、本质属性、价值指向和原则方法上展现出中国特色,极大丰富和拓展了人类社会现代性的内涵与外延,实现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崭新发展,为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开拓新道路、提供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西方现代性 以人民为中心 辩证法
下载PDF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崭新视角
7
作者 吕彦瑶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61-167,共7页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是铸就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与内涵的根本力量,凸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鲜明特色和民族特性。人类文明新形态根植于中华文化,赋予中华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与现代表达,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精神的时代产...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是铸就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与内涵的根本力量,凸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鲜明特色和民族特性。人类文明新形态根植于中华文化,赋予中华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与现代表达,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精神的时代产物,蕴含的时代精神丰富发展着中国精神宝库,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独特精神标识,引领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走向,是新时代深入理解和系统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华文化 中国精神 文化精神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当代呈现
8
作者 吕彦瑶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文化只有作为观念形态、作为精神,才能彰显其在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解读人类文明新形态,揭示中华文化、中国精神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关联,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精神所在。就中华文化而言,... 文化只有作为观念形态、作为精神,才能彰显其在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解读人类文明新形态,揭示中华文化、中国精神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关联,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精神所在。就中华文化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最新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发展的特殊性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性的统一,开创了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纪元。就中国精神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精神凝结和时代表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气韵风骨和精神品格,推动着中国精神迈向新高度新水平新境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是认识、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过程,是中华民族在践行“两个结合”中逐步形成文化自觉的过程。根植于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深厚沃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根本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回答了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为解决人类文明现代化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中国精神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人本动因
9
作者 王萍 吕彦瑶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23年第3期3-8,共6页
“现实的人”有着“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实践”的多维哲学蕴含,为我们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奠定了哲学基础。“人的存在”明确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谁创新”的问题;“人的本质”鲜明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现实的人”有着“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实践”的多维哲学蕴含,为我们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奠定了哲学基础。“人的存在”明确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谁创新”的问题;“人的本质”鲜明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靠谁创新”的问题;“人的实践”科学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成果“由谁共享”的问题。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社会关系发展需要以及意义追寻的需要三维审思是当前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关键点,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发展的人本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创新 “现实的人” 人民
下载PDF
“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历史渊源及现实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彦瑶 周新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9-123,共5页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更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一带一路"构想借助古代丝绸之路对"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以及对它的现实思考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主要探讨了"一带一路&qu...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更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一带一路"构想借助古代丝绸之路对"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以及对它的现实思考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主要探讨了"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时代新内涵,背景及机遇和挑战等四个大的方面,重点论述了"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可行性、机遇和挑战等,这对我们重新认识和研究新丝绸之路有深刻的意义,同时研究这个战略,有利于我们站在正确的角度,了解国际战略分析战略价值,坚定的同我们党统一战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历史渊源 特征 机遇和挑战
下载PDF
是共存还是支配:数字文明正重塑世界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彦瑶 马新月 《实事求是》 2022年第6期106-112,共7页
时下,数字文明正在革新世界样态,使世界日渐成为由数字公民、数字经济和数字空间组成的统一整体。就塑造人方面,数字文明赋予人以新的时代内涵,重新组装了人的存在方式、交往模式和劳动方式,使人成为数字公民;就拓展空间而言,数字文明... 时下,数字文明正在革新世界样态,使世界日渐成为由数字公民、数字经济和数字空间组成的统一整体。就塑造人方面,数字文明赋予人以新的时代内涵,重新组装了人的存在方式、交往模式和劳动方式,使人成为数字公民;就拓展空间而言,数字文明旨在打造数字城市,搭建起立体化数字空间;就发展经济来说,数字文明主导经济发展走向,改变经济的存在形态、构成形式和运行方式。基于数字文明对人、经济和空间的重塑,世界将走向数字文明共同体,进入数字文明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明 数字公民 数字经济 数字空间 数字共同体
下载PDF
新时代永葆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力的多维审思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彦瑶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第4期49-54,共6页
马克思主义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真理活力,占据人类思想史的重要位置,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之一。马克思主义伟大历史意义源自其巨大的理论魅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的历史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马克思主义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真理活力,占据人类思想史的重要位置,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之一。马克思主义伟大历史意义源自其巨大的理论魅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的历史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善于挖掘党的理论创新经验,从守正与创新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融入中国实际,探索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道路。立足中国现实需要,坚守理想信念,推进理论创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理论活力 新时代
下载PDF
女权社会主义妇女解放思想之当代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彦瑶 林美卿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女权社会主义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兴起的对当今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和冲击的思潮,它通过考察妇女所面临的困境和诸多问题,从经济、政治、文化、历史以及心理等多方面探讨了妇女受压迫的众多原因,其中,特别强调指出意识形态是导... 女权社会主义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兴起的对当今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和冲击的思潮,它通过考察妇女所面临的困境和诸多问题,从经济、政治、文化、历史以及心理等多方面探讨了妇女受压迫的众多原因,其中,特别强调指出意识形态是导致女性受压迫的重要原因,提出了妇女获得解放的具体路径。这些主张为我们在当今时代研究妇女解放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解决我国当今社会妇女问题就要树立女性自觉的解放意识,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权社会主义 女性解放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文化的建构
14
作者 吕彦瑶 周新辉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60-63,共4页
随着全球化的普及,“地球村”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中国主流文化的正确方向,加强在世界文化冲击下中国文化的构建,已然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我国在构建中国梦的过程中要积极、理智... 随着全球化的普及,“地球村”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中国主流文化的正确方向,加强在世界文化冲击下中国文化的构建,已然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我国在构建中国梦的过程中要积极、理智的面对全球化趋势下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交流中的碰撞和共鸣,不断巩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大国地位,为铸造中国美好形象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机遇与挑战 文化建构
下载PDF
米都斯“零增长”理论及现实启示
15
作者 吕彦瑶 周新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7-20,共4页
美国学者丹尼斯·米都斯是未来主义生态学派罗马俱乐部的代表人物。文章系统总结了米都斯"零增长"理论的基本主张及其局限性,重点阐述了米都斯"零增长"理论的学术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该理论中的生态思想对... 美国学者丹尼斯·米都斯是未来主义生态学派罗马俱乐部的代表人物。文章系统总结了米都斯"零增长"理论的基本主张及其局限性,重点阐述了米都斯"零增长"理论的学术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该理论中的生态思想对于当前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国家的若干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派 “零增长” 均衡状态 启示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发展的价值选择
16
作者 吕彦瑶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第3期34-39,共6页
制度自身的发展性与开放性成为制度创新的内在驱动力,不同时代出现的新问题成为制度创新的外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鲜明规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制度自身的发展性与开放性成为制度创新的内在驱动力,不同时代出现的新问题成为制度创新的外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鲜明规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重大时代命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发展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自身发展的价值选择,把自身的变化过程统一于实践和人民“双重评价体系”之中。制度创新应在实践中突出人民主导,在制度开拓中尊重人民首创,在制度检验中强调人民享有,在制度保障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创新发展 人民 实践 “以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新”之哲学解读
17
作者 吕彦瑶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6,共6页
人类文明形态的渐进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辩证过程,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为人类文明形态的一元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人类文明新形态以“新现代性”划清了与西方现代性的界限,并与其彰显出的人民性、自觉性和实践性等特... 人类文明形态的渐进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辩证过程,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为人类文明形态的一元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人类文明新形态以“新现代性”划清了与西方现代性的界限,并与其彰显出的人民性、自觉性和实践性等特征,有力回答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哪里这一重要问题。在新时代,要克服西方现代性的形而上学本质,坚持以唯物辩证法的态度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从而不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繁荣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现代性 人民性 辩证法
下载PDF
新时代永葆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力的路径研究
18
作者 吕彦瑶 《克拉玛依学刊》 2022年第1期3-10,共8页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和理论魅力随着时间推移而历久弥新。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活力,要善于挖掘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宝贵经验,坚持“守正”与创新的统一;要善于把握“两个大局”、新的历史方位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从中寻找创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和理论魅力随着时间推移而历久弥新。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活力,要善于挖掘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宝贵经验,坚持“守正”与创新的统一;要善于把握“两个大局”、新的历史方位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从中寻找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依据;要立足新时代,为永葆马克思主义旺盛生命力提供制度保障、主体力量、实践基础和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 理论活力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本质论与孔子人性论的相融性研究
19
作者 吕彦瑶 李聪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52-61,共10页
马克思人的本质论和孔子人性论是具正题、反题和合题于一体的辩证“完满”的科学理论体系。两个理论体系分别以“现实的人”和“仁”为出发点,通过“革命的实践”和“道德实践”,各自成就了“全面发展的人”和“圣人”这一理想人格,从... 马克思人的本质论和孔子人性论是具正题、反题和合题于一体的辩证“完满”的科学理论体系。两个理论体系分别以“现实的人”和“仁”为出发点,通过“革命的实践”和“道德实践”,各自成就了“全面发展的人”和“圣人”这一理想人格,从而走进了价值理想相近的终点“共产主义”和“大同世界”,由此形成了完整的闭环。马克思人的本质论与孔子的人性论基本元素、体系结构和价值取向的趋同性,决定了两个理论体系可融合的基本特性,两者的可融性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的内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优秀传统文化 人性
下载PDF
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20
作者 吕彦瑶 《理论研究》 2017年第3期16-19,24,共5页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对当今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和冲击的社会思潮,通过反思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工具理性,同时把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揭示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与社会矛盾关系的深层次...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对当今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和冲击的社会思潮,通过反思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工具理性,同时把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揭示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与社会矛盾关系的深层次原因,试图为人类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道路。这些主张为我们在当今时代研究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解决当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就要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完善生态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