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文学“大众化”理论及其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学勇 吕惠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2-101,共10页
延安文学"大众化"以自觉的理论建构及其创作实践,成为了20世纪中国文学"大众化"思潮中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段,同时为当下文学"大众化"的创作带来了启示意义。延安文学"大众化"理论在战争文化规范... 延安文学"大众化"以自觉的理论建构及其创作实践,成为了20世纪中国文学"大众化"思潮中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段,同时为当下文学"大众化"的创作带来了启示意义。延安文学"大众化"理论在战争文化规范下结合高度的政治意识形态逐步走向成熟;延安文学"大众化"实践以雅俗共赏的创作风貌建构起了具有中国本土文化气象和中国风格的文学形态;延安文学"大众化"的整体特征为:知识分子与大众的角色转换,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的历史转移,集体化创作,"民族化"追求以及政治功利主义色彩;同时相应地带来了局限性,如知识分子启蒙精神、审美理想、创作个性的失落,文学创作思想性胜于艺术性、通俗性胜于现代性、功用性胜于审美性的价值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学 大众化 知识分子 工农大众 赵树理 丁玲 孙犁
下载PDF
新世纪《野草》研究与鲁迅研究转型
2
作者 赵学勇 吕惠静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2-161,共10页
新世纪以来,学界对《野草》的研究已真正走向多维视野的理论阐释空间,收获是令人可喜的。但也可以发现,在《野草》研究的每一历史阶段,始终伴随并交织着诸如"现实与哲学""社会与个体""主观情感体验与客观史学... 新世纪以来,学界对《野草》的研究已真正走向多维视野的理论阐释空间,收获是令人可喜的。但也可以发现,在《野草》研究的每一历史阶段,始终伴随并交织着诸如"现实与哲学""社会与个体""主观情感体验与客观史学评价""理论运用与文本分析""内部研究与外部比较"等诸种研究命题。因此,《野草》研究如何取得更大的突破性进展,仍然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鲁迅研究 鲁迅研究转型
下载PDF
乡土叙事的嬗变:从《长河》到《山本》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学勇 吕惠静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43,共8页
一、乡土叙事:从沈从文到贾平凹20世纪以来,乡土叙事作为中国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叙事母题之一,具有其深厚的社会现实依托与文化心理沉积。乡土叙事既根源于"乡土中国"的农耕文明、社会结构、家族制度、道德人伦等文化心理的郁积... 一、乡土叙事:从沈从文到贾平凹20世纪以来,乡土叙事作为中国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叙事母题之一,具有其深厚的社会现实依托与文化心理沉积。乡土叙事既根源于"乡土中国"的农耕文明、社会结构、家族制度、道德人伦等文化心理的郁积,又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深受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规约——"乡土中国"的基层传统主导了农村的革命战略性与农民的历史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叙事 乡土小说 《长河》 沈从文
原文传递
郑伯奇与新文学的大众化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学勇 吕惠静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61,共7页
文学大众化以探讨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学创作与大众生活的关系为核心,与百年中国思想启蒙、革命救亡、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密切相关,从而呈现了文学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历史追求。由于"文以载道"的历史传统以及社会变革的客观情势... 文学大众化以探讨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学创作与大众生活的关系为核心,与百年中国思想启蒙、革命救亡、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密切相关,从而呈现了文学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历史追求。由于"文以载道"的历史传统以及社会变革的客观情势的使然,文学大众化借重"启蒙""革命" "政治"成为现代中国的主流思潮,并以其积极入世的现实品格、眼光下沉的平民意识以及雅俗共赏的本土实践,有力参与了民族国家的现代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大众化 积极入世 思想启蒙 本土实践 郑伯奇 现代构建 文以载道 现实品格
原文传递
艾芜研究四十年:视野·方法·问题
5
作者 吕惠静 赵学勇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9年第3期343-353,共11页
作为笔耕不辍的跨代作家,艾芜近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融汇着独特的生命体验、深沉的人文关怀、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鲜明的时代精神。艾芜具有天真开朗、赤诚朴素、热情反叛、洒脱自由的禀性气质,加之"五四"时期"劳工神圣&... 作为笔耕不辍的跨代作家,艾芜近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融汇着独特的生命体验、深沉的人文关怀、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鲜明的时代精神。艾芜具有天真开朗、赤诚朴素、热情反叛、洒脱自由的禀性气质,加之"五四"时期"劳工神圣"的崇高理想以及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的濡染,促使其自觉认同左翼文学伸张正义、为民请命、谋求解放、助力时代的革命精神。艾芜始终眼光向下,为民抒怀,同时融入了对民族文化、国民性格的启蒙思考,创作出了能够激荡人心的"有筋骨"、"有温度"的大众化作品,这对于当下文学的"人民性"导向以及"中国经验"叙事颇有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抒情小说 文本批评 《南行记》 四十年
原文传递
现实主义·人民性·本土化--评赵学勇教授的“路遥研究”
6
作者 吕惠静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在对中国当代重要作家的研究中,赵学勇教授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西部地域文化以及现代文化的大视野,注重将质实沉稳的社会历史批评与敏锐深邃的文化审美批评相结合,力图围绕"现实主义""人民性""本土化"... 在对中国当代重要作家的研究中,赵学勇教授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西部地域文化以及现代文化的大视野,注重将质实沉稳的社会历史批评与敏锐深邃的文化审美批评相结合,力图围绕"现实主义""人民性""本土化"等审美价值形态,来多元化、纵深化地展开路遥的文学批评,从中呈现出一种平易而机警、质朴而深刻、严谨而灵动的批评文风。作为坚守西部的勤勉学者,他能够以西部文学的整体发展眼光来审视路遥的创作个性,也能够由点及面地将路遥研究横向扩展到对西部文学普遍规律的把握上,这一点极具特色且难能可贵。他的路遥批评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实现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审美共情与深层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人民性 本土化 路遥批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