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秸秆分解菌的分离及酶活力测定 被引量:5
1
作者 吕慧卿 李日强 +3 位作者 董良利 郝志萍 邵林生 曹昌林 《山西农业科学》 2004年第2期53-56,共4页
从腐烂的玉米秸秆中分离到一株能分解秸秆的青霉菌(PenicilliumSP),对其进行了滤纸分解度、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和天然纤维素酶活的测定以及固态发酵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不到12h将滤纸全部分解,CMC酶活达2.494mg/ml·30min,天... 从腐烂的玉米秸秆中分离到一株能分解秸秆的青霉菌(PenicilliumSP),对其进行了滤纸分解度、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和天然纤维素酶活的测定以及固态发酵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不到12h将滤纸全部分解,CMC酶活达2.494mg/ml·30min,天然纤维素酶活达118.6mg/ml·d。秸秆经该菌株发酵3d,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由2.05%提高到6.60%,比原料本身的真蛋白含量高222.0%,是一株发酵秸秆生产饲料蛋白的优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分解菌 分离 酶活力 秸秆 固态发酵 饲料蛋白 青霉菌
下载PDF
晋荞麦(苦)5号新品种选育报告 被引量:8
2
作者 吕慧卿 郝志萍 +1 位作者 穆婷婷 张晋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12期1247-1248,1251,共3页
晋荞麦(苦)5号是由黑丰1号经等离子照射,系统选育而成。通过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该品种均表现出高产、优质、抗倒伏、落粒轻、适宜性广等特点,2 a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11.3%,3 a生产示范平均比对照(晋荞2号)增产26.4%。2011年5月该品... 晋荞麦(苦)5号是由黑丰1号经等离子照射,系统选育而成。通过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该品种均表现出高产、优质、抗倒伏、落粒轻、适宜性广等特点,2 a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11.3%,3 a生产示范平均比对照(晋荞2号)增产26.4%。2011年5月该品种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发展山西省小杂粮生产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晋荞麦(苦)5号 品种选育
下载PDF
番茄连续摘心整枝法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吕慧卿 邵林生 郝志萍 《山西农业科学》 2001年第2期53-55,共3页
对番茄连续摘心整枝法进行试验研究 ,并与传统的单秆整枝法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连续摘心法有明显的增产效应 ,优质果率、商品性状也随之提高。
关键词 番茄 连续摘心 整枝 坐果率 果形大小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高粱栽培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曹昌林 宋旭东 +2 位作者 董良利 吕慧卿 郝志萍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26-129,共4页
为了解决当前高粱生产中的缺陷,充分发挥高粱在旱作作物中的高产作用,寻求适应该区种植的新模式,应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从耕作、施肥以及施肥量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以"施肥制度、耕作制度的改革"为中心,结合品种优选的... 为了解决当前高粱生产中的缺陷,充分发挥高粱在旱作作物中的高产作用,寻求适应该区种植的新模式,应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从耕作、施肥以及施肥量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以"施肥制度、耕作制度的改革"为中心,结合品种优选的"两改一优"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式比传统种植0~20cm土壤耕层水分提高31.16%~35.55%,产量增加27.69%~28.71%,氮素表观利用率提高4.18%~5.26%,氮素农学利用率增加9.25~10.11kg/kg,氮素生理利用率增加17.72~17.97kg/kg,水分利用率提高24.52%~27.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半干旱区 高粱 栽培模式
下载PDF
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发展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郑丽萍 吕慧卿 +2 位作者 郝志萍 曹昌林 周忠宇 《杂粮作物》 CAS 2005年第2期117-118,共2页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具有营养丰富、保健功效的绿色杂粮必将备受青睐。我国入世后,小杂粮市场进一步拓宽,优质小杂粮必将走向国际市场,供不应求。山西的小杂粮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加入WTO将为山西省小杂...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具有营养丰富、保健功效的绿色杂粮必将备受青睐。我国入世后,小杂粮市场进一步拓宽,优质小杂粮必将走向国际市场,供不应求。山西的小杂粮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加入WTO将为山西省小杂粮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加快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化发展,对山西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山西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杂粮 山西省 对策分析 产业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膳食结构 加入WTO 产业化发展 生活水平 营养丰富 保健功效 国际市场 供不应求 市场空间 农民收入 生产现状 入世后 人民
下载PDF
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假说 被引量:4
6
作者 郝志萍 吕慧卿 +2 位作者 曹昌林 郑丽萍 周忠宇 《山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5期6-10,共5页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可以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作物品质,具有巨大的商用价值。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研究一直是近百年来遗传和育种学家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综述了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多种假说的基本观点,并列举了部分...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可以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作物品质,具有巨大的商用价值。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研究一直是近百年来遗传和育种学家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综述了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多种假说的基本观点,并列举了部分学说的部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优势 遗传机理 假说
下载PDF
应用乙烯利促进番茄成熟增效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克强 吕慧卿 邵林生 《山西农业科学》 1997年第4期68-71,共4页
通过植株喷洒、涂果、采收后浸果处理三种方式,研究比较了番茄不同的熟期、乙烯利不同浓度、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喷洒、涂抹方式的催红效果。采收后浸果处理以果实转色期,浓度2000mg/kg,25-28℃条件下为宜。通过乙烯利处理,能促进... 通过植株喷洒、涂果、采收后浸果处理三种方式,研究比较了番茄不同的熟期、乙烯利不同浓度、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喷洒、涂抹方式的催红效果。采收后浸果处理以果实转色期,浓度2000mg/kg,25-28℃条件下为宜。通过乙烯利处理,能促进茄红素形成,加快果实成熟,增加前期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利 番茄 催红效果 果实早熟
下载PDF
荞麦抗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高翔 郝志萍 +5 位作者 吕慧卿 刘璋 周忠宇 贺文文 阎昊 王官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3期6-11,共6页
旨在为荞麦抗倒性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评价方法和理论依据。本研究归纳了荞麦茎秆和根系形态、茎秆化学成分和生理生化特征等方面与倒伏的关系,总结了荞麦茎秆抗倒性的遗传规律和荞麦抗倒性的评价方法,提出了评价荞麦抗倒性的主要指... 旨在为荞麦抗倒性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评价方法和理论依据。本研究归纳了荞麦茎秆和根系形态、茎秆化学成分和生理生化特征等方面与倒伏的关系,总结了荞麦茎秆抗倒性的遗传规律和荞麦抗倒性的评价方法,提出了评价荞麦抗倒性的主要指标和防治荞麦倒伏的生产措施。最后,对荞麦抗倒性QTL定位、肥料运筹和耕作方式等有待拓宽和深入研究的内容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茎秆 根系 形态结构特性 化学成分 抗倒性 评价方法
下载PDF
‘晋荞麦(苦)5号’的栽培技术 被引量:4
9
作者 郝志萍 吕慧卿 +4 位作者 曹昌林 张琼姝 彭之东 张建华 史丽娟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0期79-81,共3页
荞麦是粮药兼用作物,是近年来人们喜爱的保健食品之一,但由于其生育期短、产量低,限制了荞麦的生产及加工。为提高‘晋荞麦(苦)5号’的产量,扩大其生产规模,采用氮、磷肥2因素D-饱和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对肥料、密度2个方面进行了试验... 荞麦是粮药兼用作物,是近年来人们喜爱的保健食品之一,但由于其生育期短、产量低,限制了荞麦的生产及加工。为提高‘晋荞麦(苦)5号’的产量,扩大其生产规模,采用氮、磷肥2因素D-饱和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对肥料、密度2个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的最高产量施肥量为:尿素408.0 kg/hm^2、磷肥919.5 kg/hm^2,最适密度为81.2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荞麦(苦)5号’ 密度 施肥量
下载PDF
高粱育种中穗粒数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仪治本 梁小红 +1 位作者 吕慧卿 侯旭东 《山西农业科学》 1998年第1期27-29,共3页
通过对高粱17个性状的分析表明,穗粒数和穗粒重有着高度的表型和遗传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出稳粒数对穗粒重的直接效应值最大,而且其他原因性状通过穗粒数对穗粒重的间接效应都位居第一;其次为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因此,... 通过对高粱17个性状的分析表明,穗粒数和穗粒重有着高度的表型和遗传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出稳粒数对穗粒重的直接效应值最大,而且其他原因性状通过穗粒数对穗粒重的间接效应都位居第一;其次为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因此,在保持一定千粒重的基础上,应加强对穗粒数性状的选择,把增加穗粒数作为今后高粱高产育种的一个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穗糕九 高产 育种
下载PDF
高粱抗旱性数量性状位点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仪治本 梁小红 +4 位作者 孙毅 李炳林 王景雪 赵威军 吕慧卿 《杂粮作物》 CAS 2003年第5期262-268,共7页
干旱是作物生产的一个主要限制因子。研究作物对干旱胁迫反应的遗传因素,可以为改良作物的抗旱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高粱对干旱有广泛的适应性,是禾本科作物中研究抗旱性的优良模式作物。高粱对干旱抗性分为开花前抗旱性和开花后抗旱... 干旱是作物生产的一个主要限制因子。研究作物对干旱胁迫反应的遗传因素,可以为改良作物的抗旱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高粱对干旱有广泛的适应性,是禾本科作物中研究抗旱性的优良模式作物。高粱对干旱抗性分为开花前抗旱性和开花后抗旱性。花前干旱影响穗子大小、穗粒数及籽粒产量;花后干旱会造成叶片、植株的死亡,导致炭腐病和倒伏发生并影响籽粒的饱满度,二者均能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持绿是高粱的一种抗旱机制,具持绿性状的基因型,在开花后遇水分胁迫时抗旱抗植株过早衰老,籽粒正常灌浆。采用不同遗传背景的重组近交系(RIL)群体和近等基因系(NIL),并结合分子遗传学手段研究持绿数量性状位点(QTL),发现了多个基因组区段控制对开花前和开花后水分胁迫的抗性,找到了多个在不同环境中持续表达的持绿QTL。持绿QTL的分子遗传分析为进一步理解高粱及其它禾本科作物抗旱性的生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抗旱性 数量性状位点 持绿 分子遗传图谱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晋荞麦(甜)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志萍 吕慧卿 +1 位作者 高翔 刘秀红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1437-1439,共3页
晋荞麦(甜)8号是由日本引进的甜荞经EMS(甲基磺酸乙酯)化学诱变剂处理,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在2013—2014年的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中,表现出产量高、品质好,抗倒伏等特点,2 a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晋荞麦(甜)3号)增产7.2%,生产示范平均比... 晋荞麦(甜)8号是由日本引进的甜荞经EMS(甲基磺酸乙酯)化学诱变剂处理,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在2013—2014年的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中,表现出产量高、品质好,抗倒伏等特点,2 a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晋荞麦(甜)3号)增产7.2%,生产示范平均比对照增产24.5%。2015年9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山西省甜荞生产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荞麦(甜)8号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生物菌肥促进荞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被引量:3
13
作者 郝志萍 吕慧卿 高翔 《农业工程技术》 2018年第26期10-11,共2页
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生物菌肥对荞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试验发现,生物菌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氮肥,减少氮肥施入量,同时还能够促进荞麦生长发育,进一步提高荞麦产量,在今后种植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生物菌肥 荞麦 生长发育 产量 影响
下载PDF
小杂粮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福耀 平俊爱 吕慧卿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11期98-99,共2页
小杂粮栽培面积小,种植分散,种植区域机械作业条件差,加之目前推广的小杂粮品种不适宜机械化、农机户和农机合作社不愿经营小杂粮生产机械等原因,小杂粮的许多生产环节如耕种、田间管理、收获脱粒等仍停留在利用传统农具或手工作业的基... 小杂粮栽培面积小,种植分散,种植区域机械作业条件差,加之目前推广的小杂粮品种不适宜机械化、农机户和农机合作社不愿经营小杂粮生产机械等原因,小杂粮的许多生产环节如耕种、田间管理、收获脱粒等仍停留在利用传统农具或手工作业的基础上。小杂粮生产呈现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的局面,农村留守劳动力不足以支撑人工间苗、人工收获的小杂粮生产方式,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昂贵人工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小杂粮的积极性,农民对小杂粮机械化生产的渴求与日俱增,小杂粮生产能否全程机械化已成为小杂粮产业发展的重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杂粮 产业 机械化
下载PDF
控(缓)释性复合肥在旱地春播高粱上的应用效应及对土壤有效氮的影响
15
作者 曹昌林 董良利 +2 位作者 宋旭东 吕慧卿 郝志萍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6-170,共5页
为了探索寻求旱地高粱最佳施肥途径,追求最大水肥利用率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运用随机区组设计法进行了两种肥料、两种施肥方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肥料、不同施肥方式的结果差异显著。(1)SRCF与CCF相比,在总养分含量相同的条... 为了探索寻求旱地高粱最佳施肥途径,追求最大水肥利用率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运用随机区组设计法进行了两种肥料、两种施肥方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肥料、不同施肥方式的结果差异显著。(1)SRCF与CCF相比,在总养分含量相同的条件下,产量提高27.69%~28.71%,氮素农学利用率提高40.24%~42.05%,表观利用率提高4.18%~5.26%,生理利用率提高34.58%~34.95%;(2)SACF与AACF相比,产量、氮素利用率等均差异不显著。(3)0~60cm土层内碱解氮含量,在苗期表现为CCF高于SRCF,且显著。拔节期后,情况则相反。(4)各时期0~100cm土层中,碱解氮主要存在于0~60cm土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春播高粱 缓释性复合肥 土壤有效氮 应用效应
下载PDF
局部硝态氮供应对不同品种小麦侧根发育的影响
16
作者 高翔 陈磊 +5 位作者 吕慧卿 冯晓敏 郝志萍 周忠宇 汪洪 刘荣乐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0-170,共11页
小麦为须根系植物,根系发生发育除了受遗传因素控制外,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局部供应硝态氮对小麦侧根发生发育及植株氮素吸收的影响,可为小麦品种选育,增强小麦吸收硝态氮、提高氮素吸收效率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选择4个小麦品... 小麦为须根系植物,根系发生发育除了受遗传因素控制外,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局部供应硝态氮对小麦侧根发生发育及植株氮素吸收的影响,可为小麦品种选育,增强小麦吸收硝态氮、提高氮素吸收效率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选择4个小麦品种,H10、L14、衡观35和石麦15,开展盆栽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N0、94.5、473.5 kg/hm2,研究硝态氮供应对不同品种小麦生物量和地上部氮素积累量的影响;进行营养液分根培养试验,两侧设置6个施氮处理:0/0、0/2.5、0/50、2.5/2.5、2.5/50和50/50 mmol/L,研究局部供应硝态氮对小麦侧根发生发育及植株氮素吸收的影响。研究发现,(1)小麦H10和衡观35在473.5 kg/hm2高氮处理下生物量和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最大,L14和石麦15相对较小。(2)分根培养条件下,两侧均施50.0 mmol/L硝态氮小麦地上部干重与氮浓度明显高于两侧不施硝态氮处理。2.50 mmol/L处理一侧衡观35根干重和侧根密度高于不施硝态氮一侧,而L14在50.0 mmol/L硝态氮处理一侧根干重较大、侧根密度较高。施用2.50 mmol/L硝态氮一侧H10、衡观35和石麦15的侧根长度和侧根平均长度明显高于不施硝态氮一侧,并以石麦15侧根伸长倍数最大。与不施硝态氮一侧相比,50.0 mmol/L硝态氮一侧4个小麦品种的侧根长度、侧根平均长度均较长,以H10侧根伸长倍数最大。(3)局部供应硝态氮,明显促进小麦侧根伸长。诱导效应越大,小麦植株地上部氮累积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小麦 侧根 分根试验
下载PDF
冬茬西葫芦嫁接及配套技术研究
17
作者 张克强 吕慧卿 邵林生 《山西农业科学》 1996年第4期46-48,共3页
采用西葫芦与黑子南瓜嫁接换根,配合相应措施,是传统西葫芦栽培技术的一项革新,抗病性、耐寒性增强,吸收水肥能力提高,瓜条生长速度加快。据试验结果,增产34.9%。
关键词 西葫芦 黑子南瓜 嫁接 配套技术
下载PDF
王富贵日光温室黄瓜管理经验
18
作者 张克强 吕慧卿 邵林生 《山西农业》 1996年第11期19-21,共3页
王富贵是榆次市张庆乡王家堡村农民,1992年贷款修建了日光温室,近年来在省农科院科技人员的精心指导下,对温室管理技术和温室设施作了进一步改进,即温室后墙堆土、屋顶盖双层草帘、挖防寒沟,塑膜全部改用聚氯乙烯无滴膜,修建了地下自来... 王富贵是榆次市张庆乡王家堡村农民,1992年贷款修建了日光温室,近年来在省农科院科技人员的精心指导下,对温室管理技术和温室设施作了进一步改进,即温室后墙堆土、屋顶盖双层草帘、挖防寒沟,塑膜全部改用聚氯乙烯无滴膜,修建了地下自来水管道,接上了电灯,增强了保温效果,温室效益达到每亩1.2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黄瓜 栽培 管理 王富贵
下载PDF
生物覆盖高粱栽培方法
19
作者 张克强 吕慧卿 邵林生 《山西农业》 1998年第1期12-12,共1页
生物覆盖,即秸秆覆盖,是一种简便易行,效益十分显著的旱地农业增产技术。旱地高粱实施秸秆覆盖技术可蓄水保墒,提高降水的利用率,调节地温,减轻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生态效应。可省去收割拉运秸秆、切秆沤肥及中耕除草等作业,省工省时,... 生物覆盖,即秸秆覆盖,是一种简便易行,效益十分显著的旱地农业增产技术。旱地高粱实施秸秆覆盖技术可蓄水保墒,提高降水的利用率,调节地温,减轻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生态效应。可省去收割拉运秸秆、切秆沤肥及中耕除草等作业,省工省时,节能又增产,每亩增加纯收入100元以上。 一、覆盖方式 1.半耕整秆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栽培 生长覆盖 免耕
下载PDF
5种不同品种苦荞的易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云龙 赵琳 +3 位作者 何永吉 程哲 吕慧卿 李红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23,30,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5种不同品种的苦荞易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通过GC-MS分析,5种不同...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5种不同品种的苦荞易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通过GC-MS分析,5种不同品种的苦荞共检测到烷烃类、烯烃类、酯类、醛类、醇类、含N物质及其他7类挥发性化合物。5种苦荞共有14种共同组分,包括9种烷烃化合物(2,2,4,6,6-五甲基庚烷、十一烷、十二烷、十三烷、2,9-二甲基十一烷、3-亚甲基十三烷、十四烷、壬基环戊烷、正十五烷)以及5种烯烃类化合物(乙基苯、萘、1-十二烯、1-十三烯、2E-十四烯);不同品种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醇类、醛类以及酯类化合物,醇类及酯类化合物一般具有花香和果香,醛类化合物有脂肪香味,这些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综合气味,从而使不同品种的苦荞呈现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气-质联用(GC-MS) 苦荞 易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