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淞沪铁路的保存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吕承朔 《都会遗踪》 2013年第4期55-62,共8页
淞沪铁路的前身——吴淞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建成运营的铁路,之后一百多年里,淞沪铁路与上海一起发展成长,是上海城市记忆的重要承载,更是重要的工业遗产。它延续着上海城市的历史文脉,具有厚重的历史、人文、科学和艺术价值。笔者通过大... 淞沪铁路的前身——吴淞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建成运营的铁路,之后一百多年里,淞沪铁路与上海一起发展成长,是上海城市记忆的重要承载,更是重要的工业遗产。它延续着上海城市的历史文脉,具有厚重的历史、人文、科学和艺术价值。笔者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走访,对淞沪铁路的保存现状进行了全面记录,并且对淞沪铁路的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状及 文脉 上海 历史 铁路 价值 城市
原文传递
吴淞铁路风波背后的主权抗争
2
作者 吕承朔 《都会遗踪》 2012年第3期10-20,共11页
蒸汽机的发明与铁路的修筑是西方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国第一条投入运营的铁路——吴淞铁路,诞生在开埠不久的上海。但是开通运营不足一年,即遭到拆毁的厄运。以往研究文章一般都把拆毁吴淞铁路的行为斥之... 蒸汽机的发明与铁路的修筑是西方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国第一条投入运营的铁路——吴淞铁路,诞生在开埠不久的上海。但是开通运营不足一年,即遭到拆毁的厄运。以往研究文章一般都把拆毁吴淞铁路的行为斥之为'愚昧'。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吴淞铁路的建造及拆毁过程,从民族情感出发,分析中国第一条开通运营铁路背后的东西方文明的激烈碰撞与国家主权的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厄运 开埠 中国 铁路 国家主权 运营 情感
原文传递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陆锡熊父母诰命》探析
3
作者 吕承朔 《都会遗踪》 2016年第1期49-59,共11页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初一日朝廷封赠陆锡熊父母的诰命文书,是清代荣典制度的重要例证,亦是反映上海地区明清时代人文昌盛的重要实物。本文通过分析该诰命的形制及内容,探讨清代覃恩封赠制度,并分析陆锡熊所在的陆氏家族...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初一日朝廷封赠陆锡熊父母的诰命文书,是清代荣典制度的重要例证,亦是反映上海地区明清时代人文昌盛的重要实物。本文通过分析该诰命的形制及内容,探讨清代覃恩封赠制度,并分析陆锡熊所在的陆氏家族与曹氏家族的世家联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父母 历史博物馆 诰命 人文 上海市 探析
原文传递
《松江邦彦图》之潘恩像考
4
作者 吕承朔 《都会遗踪》 2015年第2期42-49,共8页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有一幅明代上海籍名人潘恩的绢本画像。潘恩为明嘉靖二年进士,一路宦海沉浮,曾任刑部尚书、左都御史、太子少保,其家族亦是海上望族,对上海发展有重要影响。潘恩作为松江府名人而被收入清代画家徐璋所作《松江邦彦图...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有一幅明代上海籍名人潘恩的绢本画像。潘恩为明嘉靖二年进士,一路宦海沉浮,曾任刑部尚书、左都御史、太子少保,其家族亦是海上望族,对上海发展有重要影响。潘恩作为松江府名人而被收入清代画家徐璋所作《松江邦彦图》,此画作在历史变迁中又演变出多个版本。本文简要叙述了潘恩及潘氏家族的概况,通过梳理《松江邦彦图》的版本及流传经过,对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潘恩像与现存其他版本的关系进行了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江 历史博物馆 影响 关系 版本 上海市 名人
原文传递
三界名伶童芷苓
5
作者 吕承朔 《都会遗踪》 2019年第2期132-138,共7页
童芷苓为一代京剧名家,身为荀派传人却师法多门,梅尚程荀皆善,凭借《大劈棺》和《纺棉花》两出戏唱红了上海滩,抗战后定居上海。鲜为人知的是,她在沪定居后,还参演过多部话剧和电影,成为当时著名的横跨戏曲、电影和话剧三界的名伶。
关键词 童芷苓 《大劈棺》
原文传递
摩尼教文化遗迹寻踪——浙闽考察散记
6
作者 吕承朔 《书城》 2012年第2期40-44,共5页
浙江、福建两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有着总数近一万公里的漫长海岸线,由于独特的地缘优势,自古以来就不断接受内地的中原文明与域外的洋文明双重浸染,多种文化、信仰、风俗在这一地域不断碰撞、重组和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其中... 浙江、福建两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有着总数近一万公里的漫长海岸线,由于独特的地缘优势,自古以来就不断接受内地的中原文明与域外的洋文明双重浸染,多种文化、信仰、风俗在这一地域不断碰撞、重组和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其中,摩尼信仰在浙闽一带的流传与发展,是这一区域地方民间信仰与外来信仰碰撞、重组、交融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尼教 明教 文化遗迹 民间信仰 宗教 考察 大雄宝殿 福寿宫 福建 东南沿海
原文传递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清代甲冑考
7
作者 吕承朔 《都会遗踪》 2020年第1期68-77,共10页
本文从中国古代甲胄形制的变迁入手,着重分析了清代甲胄的特点。作为中国传统军事装备之一的甲胄,在清代经历了最后的发展与转变。随着热兵器的引入实战,甲胄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根据《皇朝礼器图式》及相关事物分析了上海市历史博物... 本文从中国古代甲胄形制的变迁入手,着重分析了清代甲胄的特点。作为中国传统军事装备之一的甲胄,在清代经历了最后的发展与转变。随着热兵器的引入实战,甲胄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根据《皇朝礼器图式》及相关事物分析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两套清代甲胄,对它们的形制和品级进行了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子纹 皇朝礼器图式 护心镜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