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酞菁铜的有机光敏场效应管 被引量:4
1
作者 谢吉鹏 吕文理 +2 位作者 杨汀 姚博 彭应全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91-995,共5页
制备了基于酞菁铜(CuPc)的有机光敏场效应晶体管,对器件的光敏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金源漏电极的器件,在波长655 nm,光强100 mW/cm2的光照下,明/暗电流比约为0.4,光响应度约为2.55 mA/W;而铝为源漏电极的器件,可以获得高达... 制备了基于酞菁铜(CuPc)的有机光敏场效应晶体管,对器件的光敏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金源漏电极的器件,在波长655 nm,光强100 mW/cm2的光照下,明/暗电流比约为0.4,光响应度约为2.55 mA/W;而铝为源漏电极的器件,可以获得高达104的明/暗电流比,但光响应度降低为0.39 m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光敏场效应晶体管 酞菁铜 明/暗电流比 光响应度
下载PDF
给-受体材料系统中光致发光的峰值波长随浓度变化的理论(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应全 范国莹 +2 位作者 周茂清 吕文理 王颖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6-220,共5页
高效的给-受体(DA)能量传输材料体系被公认为有机激光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Frster传输和受激发射的理论,我们提出了一种在DA系统下发射光谱的数值模型。该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在DA材料系统中发射光谱随着受主浓度变化的最主要特征,... 高效的给-受体(DA)能量传输材料体系被公认为有机激光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Frster传输和受激发射的理论,我们提出了一种在DA系统下发射光谱的数值模型。该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在DA材料系统中发射光谱随着受主浓度变化的最主要特征,即光致发光谱峰值波长随着受体浓度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大,并在浓度较高时趋于受体的单体发射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激光器 发射光谱 受主浓度 给-受体材料系统
下载PDF
衬底对PTCDA薄膜结构与电荷输运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汀 谢吉鹏 +2 位作者 范国莹 吕文理 彭应全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4-340,共7页
在不同导电衬底(Au,Al和ITO)上制备了PTCDA薄膜,用XRD和AFM技术研究了PTCDA薄膜的结构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薄膜中的大部分PTCDA分子平面与衬底不平行,这表明薄膜垂直方向的电流传导将以电子传输为主;在ITO和Au衬底上生长的PTCDA薄膜... 在不同导电衬底(Au,Al和ITO)上制备了PTCDA薄膜,用XRD和AFM技术研究了PTCDA薄膜的结构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薄膜中的大部分PTCDA分子平面与衬底不平行,这表明薄膜垂直方向的电流传导将以电子传输为主;在ITO和Au衬底上生长的PTCDA薄膜晶粒排列规则,在薄膜垂直方向呈现出较好的电子传输性能;而在Al衬底上生长的PTCDA薄膜晶粒排列无序,电子传输性能差。通过制备单层结构有机薄膜器件,研究了PTCDA薄膜垂直方向的电子迁移率。综合应用金属-有机界面的热电子发射理论和有机层体内空间电荷限制传导理论,并考虑电场强度对迁移率变化的影响,对ITO/PTCDA/Al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曲线进行拟合,得到ITO衬底上生长的PTCDA薄膜在垂直方向随电场强度变化的电子迁移率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苝四甲酸二酐 有机半导体 迁移率 电荷传输
下载PDF
基于并五苯/酞菁铅异质结的近红外光敏有机场效应管(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周茂清 李尧 +2 位作者 姚博 吕文理 彭应全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2-348,共7页
采用并五苯(Pentacene)和酞菁铅(PbPc)两种有机材料作为有源层,制备了异质结有机光敏场效应管。在波长为808 nm、强度为124 mW/cm2的近红外光照条件下,异质结phOFET获得最大的光暗电流比达4.4×104,栅压为-50 V时的最大光响应度为11... 采用并五苯(Pentacene)和酞菁铅(PbPc)两种有机材料作为有源层,制备了异质结有机光敏场效应管。在波长为808 nm、强度为124 mW/cm2的近红外光照条件下,异质结phOFET获得最大的光暗电流比达4.4×104,栅压为-50 V时的最大光响应度为118 mA/W,比单层酞菁铅phOFET分别高出766倍和785倍。在经过120 h后,器件的最大光暗电流比和最大光响应度分别稳定于5.4×104和326 mA/W附近。由于在异质结phOFET中采用了对近红外光具有高吸收效率的酞菁铅作为光敏层,而高空穴迁移率的并五苯材料作为靠近栅介质的沟道层,光生载流子的产生与传输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并五苯/酞菁铅的有机异质结应用于光敏有机场效应管的结构设计中,可以使phOFET成为一种同时具有良好光敏性及稳定性的近红外光探测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 并五苯 酞菁铅 近红外 光敏有机场效应管
下载PDF
基于酞菁铅的有机平衡双极型场效应晶体管
5
作者 高鹏杰 吕文理 +3 位作者 范国莹 姚博 陈德强 彭应全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8-290,共3页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分为单极性和双极性.单极性OFETs仅能工作在p-沟道(空穴型导电沟道)或者n-沟道(电子型导电沟道)模式下,然而双极型OFETs可以通过改变栅压的极性在p-沟道和n-沟道模式之间转变.
关键词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双极型 酞菁铅 平衡 单极性 沟道 电子型 双极性
下载PDF
基于酞菁钯和C_(60)的异质结有机光敏场效应管
6
作者 陈德强 姚博 +2 位作者 吕文理 高鹏杰 彭应全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9-633,共5页
采用酞菁钯(PdPc)和C60两种有机半导体材料,通过真空热蒸镀法以不同的沉积顺序制备了两种不同结构的平面异质结有机光敏场效应管,并对这两种结构器件的光敏特性进行比较。在波长655 nm、光强100mW/cm2的光照条件下,结构为n+-Si/SiO2/PdP... 采用酞菁钯(PdPc)和C60两种有机半导体材料,通过真空热蒸镀法以不同的沉积顺序制备了两种不同结构的平面异质结有机光敏场效应管,并对这两种结构器件的光敏特性进行比较。在波长655 nm、光强100mW/cm2的光照条件下,结构为n+-Si/SiO2/PdPc/C60/Al(S&D)(PdPc/C60-OFET)器件的最大光暗比为2×103,光响应度为3 mA/W;而结构为n+-Si/SiO2/C60/PdPc/Al(S&D)(C60/PdPc-OFET)器件的最大光暗比为3×103,光响应度为11mA/W。实验结果表明C60/PdPc-OFET可以获得更好的光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光敏场效应晶体管 酞菁钯 C60 异质结
下载PDF
基于镁电子注入层的倒置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7
作者 李轩 郑浩臣 +3 位作者 吕文理 徐苏楠 孙磊 彭应全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7-663,共7页
倒置有机发光二极管(Invert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IOLEDs)因其结构容易与n型薄膜晶体管技术集成而得到了广泛研究。在IOLEDs研究中,为了使电子能从底阴极有效注入电子传输层,对各式各样的电子注入层结构进行了研究。本文制... 倒置有机发光二极管(Invert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IOLEDs)因其结构容易与n型薄膜晶体管技术集成而得到了广泛研究。在IOLEDs研究中,为了使电子能从底阴极有效注入电子传输层,对各式各样的电子注入层结构进行了研究。本文制备并研究了采用超薄金属Mg作为电子注入层的高效率绿色磷光IOLEDs。研究发现超薄金属Mg薄膜具有优良的透光性;基于2 nm厚Mg电子注入层的IOLEDs具有最优的发光性能,其启亮电压、最大电流效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别为3.06 V、46.5 cd/A和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倒置 超薄镁 电子注入层
下载PDF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非线性注入模型
8
作者 何兰 范国莹 +3 位作者 李尧 吕文理 韦一 彭应全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23-1531,共9页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rgani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OFET)的非线性特性是指其输出特性曲线在较低的漏极电压下出现类似于二极管的电压电流特性曲线,这种现象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实验研究中极为常见。Simonetti等通过引入随栅极电压变...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rgani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OFET)的非线性特性是指其输出特性曲线在较低的漏极电压下出现类似于二极管的电压电流特性曲线,这种现象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实验研究中极为常见。Simonetti等通过引入随栅极电压变化的迁移率提出了模型并成功解释了这一现象,但实验中从器件转移特性得出的迁移率通常与栅极电压无关。本文通过引入常数迁移率对该模型进行改进,运用改进的模型研究了影响OFET非线性特性的主要因素,并对如何更加准确地获得器件参数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非线性输出特性 阈值电压 场效应迁移率
下载PDF
Bipolar resistive switching based on bis(8-hydroxyquinoline) cadmium complex:Mechanism and non-volatile memory application
9
作者 王颖 杨汀 +3 位作者 谢吉鹏 吕文理 范国莹 刘肃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7期467-472,共6页
Stable and persistent bipolar resistive switching was observed in an organic diode with the structure of indium-tin oxide (ITO)/bis(8-hydroxyquinoline) cadmium (Cdq2)/Al. Aggregate formation and electric field d... Stable and persistent bipolar resistive switching was observed in an organic diode with the structure of indium-tin oxide (ITO)/bis(8-hydroxyquinoline) cadmium (Cdq2)/Al. Aggregate formation and electric field driven trapping and detrapping of charge carriers in the aggregate states that lie in the energy gap of the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HOMO) and the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LUMO) of the organic molecule were proposed as the mechanism of the observed bipolar resistive switching, and this was solidly supported by the results of AFM investigations. Repeatedly set, read, and reset measuremen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evice is potentially applicable in non-volatile mem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stive switching MEMORY AGGREGATION bis(8-hydroxyquinoline) cadmiu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