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教是一种智慧的文明
1
作者 温金玉 () 《佛教文化》 2012年第4期9-9,共1页
我们常常听一些居士说自己是“三宝弟子”,何谓“三宝”呢?那就是佛教徒所信仰的佛、法、僧三宝。在三宝之中,法是最为神圣的,法是一切的核心,是佛教的灵魂所在。佛教中的“法”,其概念就像中国的“道”一样,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 我们常常听一些居士说自己是“三宝弟子”,何谓“三宝”呢?那就是佛教徒所信仰的佛、法、僧三宝。在三宝之中,法是最为神圣的,法是一切的核心,是佛教的灵魂所在。佛教中的“法”,其概念就像中国的“道”一样,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它代表亘古永恒的真理、法则,其中佛教最重视的是如何解脱生死的“法”。生死是一种永无休止的轮回,如何解脱生死呢?那就是要认识宇宙人生的实相,了悟了这一切,就可以放下自在,得到解脱。这个法——宇宙人生的真谛——是什么呢,就是佛法的中心——缘起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徒 文明 智慧 “法” “道” 生死 人生 宇宙
原文传递
养生贵养心,生活即养生
2
作者 魏德东 () 《佛教文化》 2012年第5期9-9,共1页
佛教说“人身难得”,一个人来到世间,是多少因缘和合的结果!护生养生,可以说是每个人的本能诉求。 佛法说“人生是苦”,这是佛教对人生特质的基本判断,居于佛教“四圣谛”之首。如何将这苦的人生活出健康、活出快乐、活出价值与... 佛教说“人身难得”,一个人来到世间,是多少因缘和合的结果!护生养生,可以说是每个人的本能诉求。 佛法说“人生是苦”,这是佛教对人生特质的基本判断,居于佛教“四圣谛”之首。如何将这苦的人生活出健康、活出快乐、活出价值与意义,是古往今来所有养生学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学 生活 养心 佛教 四圣谛 个人 人生 和合
原文传递
一种独特的认知方式——悟
3
作者 李音祚 () 《佛教文化》 2012年第4期45-47,共3页
(一) 学佛近30年了,仍处于“半瓶子咣”的状态,回顾自己走过的历程,前20年基本都是泡在经论之中如饥似渴地学习,思辨及妄想分别的色彩十分严重。反观自己以往的学习方式,如果说前20年属于刻苦“学”的状态,那么,后10年尤其是... (一) 学佛近30年了,仍处于“半瓶子咣”的状态,回顾自己走过的历程,前20年基本都是泡在经论之中如饥似渴地学习,思辨及妄想分别的色彩十分严重。反观自己以往的学习方式,如果说前20年属于刻苦“学”的状态,那么,后10年尤其是近几年,我则更偏重于“悟”的体验。虽然很难说清究竟什么是“悟”,但我认为“学”与“悟”确实有其不同的状态,也有探索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方式 学习方式 “悟” “学” 状态 学佛 妄想 反观
原文传递
下意识
4
作者 林慧 () 《佛教文化》 2013年第1期122-123,共2页
带儿子去房山看石经,他又下意识地拿起记忆本和电子词典。孩子这样的下意识,已经有10年了。他说过,这些“下意识”会让他受益终生。儿子说话早,大约七个月时就能讲很多单音节字,抱着他翻幼儿画报时,他对喜欢的东西会盯好久,并在... 带儿子去房山看石经,他又下意识地拿起记忆本和电子词典。孩子这样的下意识,已经有10年了。他说过,这些“下意识”会让他受益终生。儿子说话早,大约七个月时就能讲很多单音节字,抱着他翻幼儿画报时,他对喜欢的东西会盯好久,并在下一次看到时,准确地叫出来。八个月时,我有意识地将家中物品依他喜欢的顺序,分别贴上相应文字,这习惯源自一位教育学家说幼儿记忆符号与记忆物体相似之处,再后来,我做好多卡片,卡片上面是我自己画上去的物品,下面则是不大醒目的汉字。因为色彩鲜艳、图案各异的卡片通常一周或是两周更新一次,孩子特别喜欢,那个年龄阶段的他,喜欢的应该是那些鲜艳,不过我依旧画着换着。到了他两周岁时,记忆汉字的能力出奇地强时,我意识到可能是这些利用“下意识”画画写写的卡片帮了他的忙。这鼓励我坚持换下去,只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调整不同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意识 电子词典 教育学家 记忆 卡片 单音节 有意识 儿子
原文传递
佛教的当代价值:解决众多社会问题的良方
5
作者 刘元春 () 《佛教文化》 2013年第1期11-11,共1页
当代社会面临着世界性问题:自然问题,社会问题,精神问题。它们越来越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生存的安全以及所有生灵的存在。面对人类共同的生存危机。世界各地的仁人志士们都不断地吸取人类文明成果,贡献出各自的思弩和智慧。而佛教理念... 当代社会面临着世界性问题:自然问题,社会问题,精神问题。它们越来越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生存的安全以及所有生灵的存在。面对人类共同的生存危机。世界各地的仁人志士们都不断地吸取人类文明成果,贡献出各自的思弩和智慧。而佛教理念的生态学意义.也越来越引起世界各界人士的广泛注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问题 当代价值 佛教理念 人类文明成果 人类生存 精神问题 性问题 世界
原文传递
佛教与养生长寿
6
作者 道坚 () 《佛教文化》 2013年第1期10-10,共1页
自古以来高僧长寿者众多。唐代以来,超过或接近百岁的高僧,有记载的著名僧人就有日照、慧昭、仪宴、惠秀、礼宗、神秀、智威、怀海、圆修、志鸿、定安等;当代高僧中,长寿者也众多。
关键词 长寿 养生 佛教 高僧 僧人 神秀 怀海
原文传递
从佛法中品味人生
7
作者 陈浦燕 () 《佛教文化》 2012年第4期98-99,共2页
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佛教系列散文在大陆出版,一时间风靡全国。很多对散文感兴趣的人.不论是否是佛教徒,一旦阅读了他的散文,都会爱不释手。在这些文章中,没有枯燥的佛理说教,而是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将深奥的佛教... 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佛教系列散文在大陆出版,一时间风靡全国。很多对散文感兴趣的人.不论是否是佛教徒,一旦阅读了他的散文,都会爱不释手。在这些文章中,没有枯燥的佛理说教,而是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将深奥的佛教道理融入平常的生活当中,告诉人们一种人生的哲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品味 佛法 佛教徒 九十年代 台湾作家 林清玄 散文
原文传递
佛法在日常身心生活中的应用
8
作者 释吉祥 () 《佛教文化》 2012年第5期8-8,共1页
身心问题,可以说是哲学史上最为古老的中心问题之一。自古以来有无数圣贤先哲或者从提升物质财富入手,或者从身体健康入手,或者从心灵提升入手,为众生提供了众多启示与指导。
关键词 身心问题 应用 生活 佛法 中心问题 物质财富 身体健康 哲学史
原文传递
如是我闻,汝来白马寺
9
作者 () 《佛教文化》 2012年第4期63-64,共2页
如来佛在哪里?这不消说的。谁不知道唐僧呢?就算没看过吴承恩的《西游记》,又有几个人不晓得电视剧《西游记》呢?大闹天宫啦,三打白骨精啊,火焰山呀……一切一切的铺垫,都为一个目的,去西天拜佛取经。这故事影响中国人到什么程... 如来佛在哪里?这不消说的。谁不知道唐僧呢?就算没看过吴承恩的《西游记》,又有几个人不晓得电视剧《西游记》呢?大闹天宫啦,三打白骨精啊,火焰山呀……一切一切的铺垫,都为一个目的,去西天拜佛取经。这故事影响中国人到什么程度,我估量不来。我写过自己的往事回忆,我爱读小说。晓得小说的摄人魅力,是从《西游记》连环画本“小人书”开始,然后生啃硬嚼了原版图书,然后《水浒传》、《三国演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寺 《西游记》 《三国演义》 《水浒传》 往事回忆 原版图书 吴承恩 电视剧
原文传递
慧妈妈月佛理教育子女的故事——学习就是认知的过程
10
作者 林慧 () 《佛教文化》 2012年第5期116-118,共3页
儿子不是个学习狂,但他的成绩却始终优秀,全国的物理数学竞赛都拿过奖项,不过他从不参加辅导和课外小灶,而是按自己的方式理解后制定计划学习。这一点,不只是让他的老师们欢喜,更让我这个妈妈为他在学习中领悟的东西而欣慰。他做... 儿子不是个学习狂,但他的成绩却始终优秀,全国的物理数学竞赛都拿过奖项,不过他从不参加辅导和课外小灶,而是按自己的方式理解后制定计划学习。这一点,不只是让他的老师们欢喜,更让我这个妈妈为他在学习中领悟的东西而欣慰。他做任何事都有自己的规划,不会盲目下手,他做他喜欢的事,然后坚持到底。他把失败当成过程,却不会因此而退却不前,反而越挫越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 教育子女 妈妈 认知 故事 佛理 数学竞赛 制定计划
原文传递
一鸟不鸣山更幽
11
作者 () 《佛教文化》 2013年第1期71-71,共1页
文人写禅,虽多属描摹,但亦有堪为真正禅诗、非常地道的作品,而作者多常年习禅,其契入乃有不亚于方家者。张商英是个例子,他写法融百鸟衔花公案的颂古诗完全是方家手笔:花落花开百鸟悲,庵前物是主人非:桃源咫尺无寻处,一樟渔蓑... 文人写禅,虽多属描摹,但亦有堪为真正禅诗、非常地道的作品,而作者多常年习禅,其契入乃有不亚于方家者。张商英是个例子,他写法融百鸟衔花公案的颂古诗完全是方家手笔:花落花开百鸟悲,庵前物是主人非:桃源咫尺无寻处,一樟渔蓑寂寞归。牛头法融未遇四祖道信前,常有百鸟衔花之异,及至悟后,百鸟不来,张商英以“桃源咫尺无寻处”拈提这无修无证之境,而以意在言外为之,于内容、于形式都是颂古诗中的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在言外 张商英 禅诗 古诗 桃源 主人 寂寞
原文传递
简单
12
作者 刘梅 () 《佛教文化》 2012年第4期103-105,共3页
碧山寺全称碧山十方普济禅寺,是五台山唯一设有戒坛的寺院,也是海内驰名的十方禅院,古人有《游普济寺》诗云:“落日碧山寺,萧然古涧边。白云生翠崦,明月下寒泉。”可谓境心璧合,禅意无穷。由于师父妙江大和尚是经授记的碧山寺第... 碧山寺全称碧山十方普济禅寺,是五台山唯一设有戒坛的寺院,也是海内驰名的十方禅院,古人有《游普济寺》诗云:“落日碧山寺,萧然古涧边。白云生翠崦,明月下寒泉。”可谓境心璧合,禅意无穷。由于师父妙江大和尚是经授记的碧山寺第五代传人,故而每逢初一十五和节假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 普济寺 禅意 第五代 节假日 寺院 古人
原文传递
佛教与生活中的孝悌之道
13
作者 仁昌 () 《佛教文化》 2012年第4期8-8,共1页
孝为我国传统文化所彰扬的至德要道,亦为立身齐家治国之良箴,因为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一己之孝,即能致一家之孝,一家之孝可以扩而充之,而为国家民族尽大孝。
关键词 孝悌 生活 佛教 传统文化 齐家治国 立身
原文传递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14
作者 林慧 () 《佛教文化》 2013年第2期122-123,共2页
早春的北京,漫天的雪飘了两天。步行上班,走到路边一扇铁门前,想起了儿子的小手……那是一个周六,我陪骑车的儿子走在宽阔的长安街,边走边聊聊。走到这里时,儿子忽然停下来。
关键词 生命 儿子 长安街 上班
原文传递
安隐的行者
15
作者 () 《佛教文化》 2013年第1期69-69,共1页
有时觉得自己像一个孤独的看客,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安然地旁观这世间的一切。有时又觉日子过得好惭愧,怎么样拂去万千纷扰,做一个不属于世间的人呢?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渐渐不能很好地对待自我了。一方面表现出来的是,拼命地为我而... 有时觉得自己像一个孤独的看客,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安然地旁观这世间的一切。有时又觉日子过得好惭愧,怎么样拂去万千纷扰,做一个不属于世间的人呢?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渐渐不能很好地对待自我了。一方面表现出来的是,拼命地为我而奔忙,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忙得不亦乐乎。另一方面却又感觉人生不应如此忙碌,生命的意义,究竟不是仅仅为忙碌辛劳而来呀。生活在今时的人,脚步似乎永远都无法休停稍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者 生命的意义 心灵对话 感觉
原文传递
习惯
16
作者 林慧 () 《佛教文化》 2012年第4期120-121,共2页
“奇奇今天又主动留下值日了。”晚饭后,儿子告诉我。
关键词 宗教 佛教 佛经 信仰
原文传递
来自内心的精美——柳叶心
17
作者 地儿 () 《佛教文化》 2012年第4期102-103,共2页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关键词 宗教 佛教 佛经 信仰
原文传递
万事随缘
18
作者 古德 () 《佛教文化》 2012年第4期99-99,共1页
夏天的时候,寺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黄。
关键词 宗教 佛教 佛经 信仰
原文传递
最好的建筑
19
作者 () 《佛教文化》 2012年第4期62-63,共2页
我喜欢淳朴的美。真实自然,不矫饰,才最打动人心。如同早晨走在碎岩铺的小路上,满目是嫩绿的草,能闻到泥土的清香。鞋子上沾了露水,柔和的阳光透过树林洒下来。
关键词 宗教 佛教 佛经 信仰
原文传递
为何团团转,只因绳未断
20
作者 邹相 () 《佛教文化》 2012年第5期98-99,共2页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柳河东集》里讲到这样一则故事:永州(今湖南零陵县一带)地方江河很多,当地的人经常和水打交道,大都擅长游泳。有一天,山洪瀑发,江水骤涨。有五六个人划着一只小木筏,横渡湘江。不料,刚行到江心时,木筏就...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柳河东集》里讲到这样一则故事:永州(今湖南零陵县一带)地方江河很多,当地的人经常和水打交道,大都擅长游泳。有一天,山洪瀑发,江水骤涨。有五六个人划着一只小木筏,横渡湘江。不料,刚行到江心时,木筏就被波浪打散了,大家只好跳进江里,游水过去。水流激湍,风急浪高,大家都奋力向前游着。但其中一人,虽然用尽全力也游不了几尺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文学家 永州 故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