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及方法的反思——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吕有云 李洪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241-244,共4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存在着课程内容与中学思想政治课重复、课程教学如何"切己"以及如何协调与专业课程学习的关系等问题。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必须重新反思...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存在着课程内容与中学思想政治课重复、课程教学如何"切己"以及如何协调与专业课程学习的关系等问题。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必须重新反思和定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探索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真正发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理念 方法
下载PDF
道教身体政治学论纲 被引量:3
2
作者 吕有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23,173,共6页
从身体哲学的研究范式来看,道教的政治思想是典型的身体政治学。道教的身体政治学从"身"与"国"的同构同理出发,主张治身是治国的基础和出发点,提倡"内以治身"、"外以为国",追求以黄帝为统治者... 从身体哲学的研究范式来看,道教的政治思想是典型的身体政治学。道教的身体政治学从"身"与"国"的同构同理出发,主张治身是治国的基础和出发点,提倡"内以治身"、"外以为国",追求以黄帝为统治者榜样的由内及外、内外交辉的最高身体境界。道教这种特有的身体政治学在当今的政治文明建设中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身体思维 身体政治学 “推类”逻辑 “全身”之道 养生全身 理身理国 榜样政治
下载PDF
道家虚静之道的生命哲学解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吕有云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4-98,共5页
《道德经》第16章集中表达了道家的生命哲学。按照这种生命哲学,虚静是道的基本特性,万物禀道而生,那么虚静就是万物(包括人的生命在内)的根本,是万物生命力的源泉;人在纷纷纭纭的生命展开过程中,须懂得致虚守静,"反""复... 《道德经》第16章集中表达了道家的生命哲学。按照这种生命哲学,虚静是道的基本特性,万物禀道而生,那么虚静就是万物(包括人的生命在内)的根本,是万物生命力的源泉;人在纷纷纭纭的生命展开过程中,须懂得致虚守静,"反""复"生命的根本,才能全性葆真,培植内在的健全生命力,提升生命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哲学
下载PDF
论道家虚静之道与当代人生命健康 被引量:3
4
作者 吕有云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20,共5页
道家的生命哲学,从大道的虚静本质出发来理解生命,主张虚静乃是生命的大根大本,动作纷纭只是暂时的表象;生命倘能致虚守静就是归根复命。归根复命就要对生命的顺向消耗过程(顺则生人)作逆溯的修身炼养(逆则成仙),利用天地阴阳消长之机,... 道家的生命哲学,从大道的虚静本质出发来理解生命,主张虚静乃是生命的大根大本,动作纷纭只是暂时的表象;生命倘能致虚守静就是归根复命。归根复命就要对生命的顺向消耗过程(顺则生人)作逆溯的修身炼养(逆则成仙),利用天地阴阳消长之机,夺天地生生不已的造化之妙,得长生久视之生命自由。对当代普通人而言,归根复命就是要解决好睡眠问题,其大要乃在于因应阴阳之道,动而复静,往而知反,发掘和培育自身生命的内在潜力,以减缓或消解生命的消耗,得享健康长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虚静之道 十二主卦 阴阳 睡眠
下载PDF
中国传统生命哲学论纲——兼论传统生命哲学对生命教育的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吕有云 刘远飞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9-63,共5页
以儒道释为主干的中国传统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生命哲学,其主旨在于围绕人的"生命"来展开教训、智慧、学问与修行。儒道释哲学对生命智慧的阐发各有侧重,儒家主要从入世的立场来寻求生命的安顿、调护和完成,强调此生生命历程的... 以儒道释为主干的中国传统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生命哲学,其主旨在于围绕人的"生命"来展开教训、智慧、学问与修行。儒道释哲学对生命智慧的阐发各有侧重,儒家主要从入世的立场来寻求生命的安顿、调护和完成,强调此生生命历程的担当与责任;佛家主要从出世的立场来看破生命之苦的实相,追求生命之苦的解脱之道;道家则介乎两者之间,追求个体生命的自然与洒脱,三者共同构筑了中国生命哲学的基本精神。面对当代国人"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的生命智慧缺失,传统的生命智慧为今天的生命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佛家 生命哲学 生命教育
下载PDF
从“全生避害”到长生不死——论道家重生养生思想向道教神仙信仰的演进 被引量:1
6
作者 吕有云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37,共6页
道家思想是道教的思想渊源之一。道家哲学一直有“为我”、“贵生”、“全生”的传统 ,注重保养身体、延长生命。这个传统经杨朱、《老子》、《庄子》再到黄老道家发展下来 ,养生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丰富、精细。这些理论及方法在秦汉时... 道家思想是道教的思想渊源之一。道家哲学一直有“为我”、“贵生”、“全生”的传统 ,注重保养身体、延长生命。这个传统经杨朱、《老子》、《庄子》再到黄老道家发展下来 ,养生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丰富、精细。这些理论及方法在秦汉时代特别是东汉时期与神仙方术相结合 ,最终在早期道经中演变为长生成仙的宗教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黄老道家 道教 全生避害 长生不死
下载PDF
本体论思维方式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产生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有云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11-14,共4页
从某种先在的“本体”出发,以某种先定的本质来理解和解释现实事物,是本体论哲学的基本观念。这与传统的演绎逻辑注重从“第一性”的前提条件出发,再运用演绎法推论出具体的知识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撑的。西方认识理论从最初的朴素的... 从某种先在的“本体”出发,以某种先定的本质来理解和解释现实事物,是本体论哲学的基本观念。这与传统的演绎逻辑注重从“第一性”的前提条件出发,再运用演绎法推论出具体的知识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撑的。西方认识理论从最初的朴素的反映论到先验论的发展,正是与本体论思维方式及先验的演绎逻辑的确立紧密相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演绎逻辑 反映论 先验论
下载PDF
从黄老传统看道教的政治情结 被引量:1
8
作者 吕有云 《求索》 CSSCI 2003年第6期244-246,共3页
道教在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具有浓厚的政治情结 ,表现出强烈的关注政治和干预现实政治的倾向 ,其实这正是道教作为植根于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本土宗教的特色之一 ,而道教所固守的黄老传统就是其政治情结的主要思想根源 。
关键词 道教 政治情结 黄老传统
下载PDF
传统文化价值视野中的佛、道教“夷夏之争”——以汉魏两晋南北朝为限 被引量:1
9
作者 吕有云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91-97,共7页
“夷夏之争”是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之争的重大问题之一。在东汉和魏晋时期,两教主要围绕“老子化胡”肆意编造关于本教教主的神话以抬高自己,贬低对方,自神其教,这是佛道争端的前奏。南北朝时期佛道矛盾全面激化,两教就“夷夏之... “夷夏之争”是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之争的重大问题之一。在东汉和魏晋时期,两教主要围绕“老子化胡”肆意编造关于本教教主的神话以抬高自己,贬低对方,自神其教,这是佛道争端的前奏。南北朝时期佛道矛盾全面激化,两教就“夷夏之辩”展开空前的大辩论,形成了排佛派、拥佛派和融通派三派基本主张。“夷夏之争”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的两个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方面。自南朝后期始,儒、释、道三教互相吸收融合的主张与趋势成为主流,从而大大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道教 老子化胡 夷夏之争 文化价值观
下载PDF
台北科技大学的通识教育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有云 《教师教育学报》 2016年第2期47-54,共8页
台北科技大学在台湾地区享有"工业推手一世纪,企业摇篮一百年"的美誉,为台湾的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台北科技大学的成功,是诸多因素促成的,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是该校长期秉持"全人教育"理念,贯彻以人为本和融会贯通的原... 台北科技大学在台湾地区享有"工业推手一世纪,企业摇篮一百年"的美誉,为台湾的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台北科技大学的成功,是诸多因素促成的,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是该校长期秉持"全人教育"理念,贯彻以人为本和融会贯通的原则,精心设计和努力实施了一套成效显著的通识教育体系,使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得到了比较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八大核心能力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成为深受业界欢迎的人才。通过梳理台北科技大学的"全人教育"理念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归纳总结了其特色和亮点,进而阐述了台北科技大学的通识教育对大陆高校的教育改革、人才培养以及通识教育实践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科技大学 通识教育 全人教育 以人为本 融会贯通 意义
下载PDF
从道家“无为而治”理念看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被引量:6
11
作者 吕有云 《法制与经济》 2006年第04X期67-69,共3页
全能型统制型的政府管理模式,不仅导致管理的低效率,也给腐败现象可乘之机,为经济和社会健康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弊病。道家“无为而治”的古老智慧可以起到纠偏的作用。“无为”管理在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管理创新中的最佳模式... 全能型统制型的政府管理模式,不仅导致管理的低效率,也给腐败现象可乘之机,为经济和社会健康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弊病。道家“无为而治”的古老智慧可以起到纠偏的作用。“无为”管理在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管理创新中的最佳模式是“小政府,大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无为而治 政府职能 小政府大社会
下载PDF
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2
作者 吕有云 苏孔孝 王佩玲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3-17,共5页
由于有良好的政治基础、群众基础和可靠的法律制度保障 ,以及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宗教与社会主义能够建立起适应型关系。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主要体现在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适应。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 由于有良好的政治基础、群众基础和可靠的法律制度保障 ,以及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宗教与社会主义能够建立起适应型关系。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主要体现在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适应。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需要党和政府、宗教团体、宗教界人士以及广大教徒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社会主义 政治 经济 文化
下载PDF
谈“言不尽意”及其方法论意义
13
作者 吕有云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36-40,共5页
言、意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大焦点,道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是深刻且富于创建性的。道家的“言不尽意”论经历了从老子经庄子到魏晋玄学的逐步展开、深化和明朗化的发展过程。“言不尽意”论在否定性的结论背后揭示了认识过程... 言、意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大焦点,道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是深刻且富于创建性的。道家的“言不尽意”论经历了从老子经庄子到魏晋玄学的逐步展开、深化和明朗化的发展过程。“言不尽意”论在否定性的结论背后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某些辩证特征,值得人们深入思考。“言不尽意”直接为道家的直觉方法和中国哲学的“负的方法”提供了认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不尽意 直觉方法 负的方法
下载PDF
学习中国哲学宜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14
作者 吕有云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S1期13-15,共3页
初学者要在总体上对中国哲学有一个了解和认识,需要把握几个关键的问题:一是中国哲学在内容上不单以求知为目的,而是以追求“内圣外王”之“道”为主要特色;二是中国哲学在形式上虽没有严密的系统、不注重详尽的论证,却有着自身的... 初学者要在总体上对中国哲学有一个了解和认识,需要把握几个关键的问题:一是中国哲学在内容上不单以求知为目的,而是以追求“内圣外王”之“道”为主要特色;二是中国哲学在形式上虽没有严密的系统、不注重详尽的论证,却有着自身的实质上的系统和联系,有着表述思想的独特方式;三是学习中国哲学的最有效的方法,乃是体会的方法,体会的方法是我国哲学传统所独有的融“知、情、意”于一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内容 形式 方法
下载PDF
儒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特征初探
15
作者 吕有云 《社科与经济信息》 2001年第7期21-24,共4页
历代封建统治者在治国安邦的指导思想上,基本上都以儒家管理哲学为主流;历代的先圣先贤,不管他们从什么立场和角度对儒家管理思想作出选择、补充、阐发和发挥,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几个不变的中心理念来进行.笔者认为,正是这几个一以贯之的... 历代封建统治者在治国安邦的指导思想上,基本上都以儒家管理哲学为主流;历代的先圣先贤,不管他们从什么立场和角度对儒家管理思想作出选择、补充、阐发和发挥,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几个不变的中心理念来进行.笔者认为,正是这几个一以贯之的理念,规定并指导着儒家管理思想的发展方向,显示出儒家管理思想与其它学派管理思想的最本质的区别,代表了儒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特征.本文试图对这些基本特征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哲学 儒家思想 封建统治者 安邦 道德教化 不忍人之心 管理理论 八条目 养生丧死 不忍人之政
下载PDF
论道教“致太平”的政治理想及其思想特征
16
作者 吕有云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10-118,共9页
道教作为中国古老的民族宗教,一直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出“致太平”的政治理想并进行了深刻的理论阐述。道教“致太平”的政治理想表现为人与宇宙万物的和谐协同发展,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公平、平等,个体生命存在的身、心和... 道教作为中国古老的民族宗教,一直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出“致太平”的政治理想并进行了深刻的理论阐述。道教“致太平”的政治理想表现为人与宇宙万物的和谐协同发展,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公平、平等,个体生命存在的身、心和谐健康等等,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与儒家的人文主义特色的“大同”理想相比较,道教的政治理想是自然主义的,具有更为宏大的理论视野和深刻的理性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政治理想 “致太平” 思想特色
下载PDF
也谈哲学的“无用之用”
17
作者 吕有云 李洪君 肖凤良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28-32,共5页
"哲学无用"论是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此观点既有所见也有所蔽.文章通过对其所见与所蔽的梳理和分析,批驳了"哲学无用"论的浅见与近视,阐明哲学的"无用"乃是一种大用;哲学作为对人生有系统的思想的思想,给... "哲学无用"论是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此观点既有所见也有所蔽.文章通过对其所见与所蔽的梳理和分析,批驳了"哲学无用"论的浅见与近视,阐明哲学的"无用"乃是一种大用;哲学作为对人生有系统的思想的思想,给人以"安身立命"之道,为美好的幸福的人生提供一种超越性的人生智慧.对待哲学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无用之用” “安身立命”
下载PDF
论道教的民本思想
18
作者 吕有云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21-24,共4页
出于对政治的兴衰治乱和国计民生的强烈关怀,道教在政治观念上倡导"以民为本",认为民众是君之为君、国之为国的基础,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者,是统治者的衣食之源,因此,应以民众为政治生活之根本。民之本在食,因而民众的衣食... 出于对政治的兴衰治乱和国计民生的强烈关怀,道教在政治观念上倡导"以民为本",认为民众是君之为君、国之为国的基础,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者,是统治者的衣食之源,因此,应以民众为政治生活之根本。民之本在食,因而民众的衣食之养在政治统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为了保障民众的衣食之本,道教提出尚农、尚俭、均食等一系列主张,特别要求统治者应当少私寡欲,反对对民众的横征暴敛和强取豪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国以民为本 尚农 抑奢 均食
下载PDF
儒家哲学论证的理性与逻辑 被引量:1
19
作者 熊明辉 吕有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27,共10页
儒家哲学论证是一种建立在自然语言论证基础上的哲学论证,其理性不是纯粹理性而是实践理性,且其逻辑也并不是十分重视追求西方式的线性推理或形式推演的理论逻辑,而是追求一种从问题求解和实践论证需要出发的工作逻辑。儒家哲学论证实... 儒家哲学论证是一种建立在自然语言论证基础上的哲学论证,其理性不是纯粹理性而是实践理性,且其逻辑也并不是十分重视追求西方式的线性推理或形式推演的理论逻辑,而是追求一种从问题求解和实践论证需要出发的工作逻辑。儒家哲学论证实质上是一种模式型论证,它并不满足于从理智上接受符合形式推论或纯客观的认知,而更重要的是讲究"合乎情理",换句话说,既要诉诸理性论证,又要诉诸生命体验,以满足情感需要和价值期待,进而巧妙地融合理性的认知与生命的情感体验,确定人生的方向和价值选择。这种论证模式不是线性推理所构建的命题证明系统,而是融知、情、意于一体的"情理论道"的论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哲学论证 工作逻辑 非形式逻辑 情理论道
下载PDF
论道教的绿色——生态政治观
20
作者 肖凤良 吕有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7-42,共6页
当代西方兴起的绿色政治,实质上就是生态政治。绿色政治运动在理论上对中国道家哲学情有独钟,是因为包括道教在内的道家哲学具有丰富的生态政治思想。道教哲学是一种最广泛意义上的爱生、重生的生命哲学,表现在其政治理想中就是主张建... 当代西方兴起的绿色政治,实质上就是生态政治。绿色政治运动在理论上对中国道家哲学情有独钟,是因为包括道教在内的道家哲学具有丰富的生态政治思想。道教哲学是一种最广泛意义上的爱生、重生的生命哲学,表现在其政治理想中就是主张建立一个人与宇宙万物和谐发展,人与人平等而公正,个人身心健康和谐的"太平"世界,体现出了一种高度的生命关怀。这与当代的绿色政治思潮及其实践在核心观念上是相通的。道教的生态政治观为当代绿色政治运动及理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生态政治 绿色政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