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编研协同模式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以《河北工业大学学报》为例
1
作者 刘岩 吕欣然 +2 位作者 杨屹 田丰 孔海东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10,共3页
科技期刊是科研实力的重要展示平台。目前,我国大多数科技期刊处于“编辑部办刊”的模式,高学术水平的科研人员参与度不高,导致刊文内容不能聚焦国际前沿,优质稿件数量不足。《河北工业大学学报》依托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和特色学科群的优... 科技期刊是科研实力的重要展示平台。目前,我国大多数科技期刊处于“编辑部办刊”的模式,高学术水平的科研人员参与度不高,导致刊文内容不能聚焦国际前沿,优质稿件数量不足。《河北工业大学学报》依托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和特色学科群的优势,将科研人员纳入办刊队伍,在栏目建设、业务提升、编校审读、奖励体系、数字融合等工作中,充分发掘编辑和科研角色力量,实现“编”“研”协同合作、相互融通,打造专业的办刊学术共同体,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引领能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期刊 学术质量 品牌建设 编研协同
下载PDF
酱腌菜中酵母菌对高产AI-2信号分子乳酸菌发酵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吕欣然 佟鑫瑶 +6 位作者 顾娜泥 励建荣 白凤翎 檀茜倩 崔方超 俞张富 沈荣虎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4,共10页
乳酸菌和酵母菌是酱腌菜发酵过程中的优势微生物,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发酵特性是影响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哈维氏弧菌BB170菌株报告法和总酯滴定法,从市售酱腌菜来源菌株中筛选高产AI-2信号分子乳酸菌和产香型酵母菌。借助正... 乳酸菌和酵母菌是酱腌菜发酵过程中的优势微生物,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发酵特性是影响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哈维氏弧菌BB170菌株报告法和总酯滴定法,从市售酱腌菜来源菌株中筛选高产AI-2信号分子乳酸菌和产香型酵母菌。借助正交试验优化乳酸菌和酵母菌复配菌株的发酵条件,比较复配菌株与乳酸菌单独发酵后AI-2产量、耐酸性、耐盐性、降解亚硝酸盐等发酵特性的差异,探究酵母菌对高产AI-2信号分子乳酸菌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1株高产AI-2信号分子的植物乳杆菌SR和产酯含量达0.6 g/L的膜璞毕赤酵母菌S-0-1。菌株复配优化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接种比例1∶1(SR∶S-0-1),培养温度28℃。在优化的复配发酵条件下,复配菌株与植物乳杆菌SR单独培养相比,其产酸速率增加,AI-2合成能力提高了1.4倍,耐酸率(pH=3)增长4.8倍,5%耐盐率增加1.6倍,亚硝酸盐降解能力没有显著性变化,基本维持在98%。上述结果说明膜璞毕赤酵母菌S-0-1可提高植物乳杆菌SR产AI-2信号分子的产量,从而增强复配菌株的发酵特性。本研究为深入探究AI-2/LuxS群体感应在乳酸菌酵母菌混合发酵体系中的相互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腌菜 乳酸菌 酵母菌 信号分子AI-2 发酵特性
下载PDF
传统腌渍蔬菜中高产AI-2信号分子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益生特性
3
作者 吕欣然 刘雪晴 +7 位作者 顾振辰 吕孟敏 励建荣 檀茜倩 崔方超 白凤翎 俞张富 沈荣虎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1,共9页
LuxS/AI-2作为种间交流群体感应系统常存在于乳酸菌中,具有调控其生物膜形成,耐酸、耐胆盐等益生特性。采用哈维氏弧菌BB170菌株报告法筛选产AI-2信号分子乳酸菌,利用PCR测序检测luxS基因的表达,通过耐酸、耐胆盐、抑菌性及细胞黏附性... LuxS/AI-2作为种间交流群体感应系统常存在于乳酸菌中,具有调控其生物膜形成,耐酸、耐胆盐等益生特性。采用哈维氏弧菌BB170菌株报告法筛选产AI-2信号分子乳酸菌,利用PCR测序检测luxS基因的表达,通过耐酸、耐胆盐、抑菌性及细胞黏附性评价高产AI-2乳酸菌的益生特性。结果表明:从200株乳酸菌中筛选出10株产AI-2乳酸菌,其中植物乳杆菌SCT-2为高产AI-2信号菌株。验证菌株SCT-2中存在luxS群体感应调控基因。高产AI-2菌株SCT-2的耐酸和耐胆盐存活率分别为14%~92%和63%~89%,抑菌直径范围17.50~19.43 mm,黏附细胞数为102 CFU/细胞。与低产AI-2乳酸菌菌株比较,生物膜产量、耐酸、耐胆盐、抑菌率及黏附率分别提高111.4%,8%,15%,26.7%,197%。结论:luxS基因是AI-2信号合成的关键基因,LuxS/AI-2群体感应提高了乳酸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耐酸性、耐胆盐性、抑菌能力及细胞黏附力等益生性,为开发良好益生特性的乳酸菌生物制剂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群体感应 AI-2信号分子 益生特性
下载PDF
人工接种单一/复合乳酸菌对发酵鲅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吕欣然 王彦博 +3 位作者 王小咪 白凤翎 励建荣 郑万源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2,共9页
以鲅鱼鱼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植物乳杆菌LY1-3单一和与清酒乳杆菌LS复配发酵,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的鱼糜的p H值、质构、凝胶强度、化学作用力及肌原纤维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自然发酵组相比,复合和单一发酵组鲅鱼鱼糜pH值快速下降,... 以鲅鱼鱼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植物乳杆菌LY1-3单一和与清酒乳杆菌LS复配发酵,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的鱼糜的p H值、质构、凝胶强度、化学作用力及肌原纤维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自然发酵组相比,复合和单一发酵组鲅鱼鱼糜pH值快速下降,鱼糜的硬度、胶着度和咀嚼度快速增加,且复配组比单一组分别提高了22.30%,40.49%,43.11%。发酵32 h时鱼糜凝胶强度达到峰值,复配组比单一组增加了37.99%。鱼糜发酵过程中,离子键含量持续下降,氢键含量与疏水作用力于32 h达到峰值,二硫键含量和非二硫键含量增加,且复配组比单一组化学作用力增加显著。此外,SDS-PAGE图谱显示,随着发酵的进行,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轻链被快速降解,肌球蛋白重链被部分水解并形成新的大分子蛋白聚集物(100~135 ku),促进了鱼糜凝胶网络的形成。说明植物乳杆菌LY1-3单一或与清酒乳杆菌LS复合发酵均可改善鲅鱼鱼糜凝胶强度,且接种复配发酵组较好。本研究结果为开发乳酸菌发酵鱼糜制品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鲅鱼鱼糜 乳酸菌 发酵 凝胶特性
下载PDF
超声对发酵食品微生物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檀茜倩 崔方超 +2 位作者 吕欣然 李学鹏 励建荣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3-454,共12页
发酵食品具有特殊的风味和营养,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超声技术是一种非热处理技术,已被证实在食品中具有杀菌,提高活性产物产量,改变食物大分子性质等作用。目前缺乏超声技术在发酵食品处理中的系统性讨论。本文概述超声技术对不同发... 发酵食品具有特殊的风味和营养,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超声技术是一种非热处理技术,已被证实在食品中具有杀菌,提高活性产物产量,改变食物大分子性质等作用。目前缺乏超声技术在发酵食品处理中的系统性讨论。本文概述超声技术对不同发酵食品在发酵和贮藏中微生物以及发酵食品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超声对发酵食品的影响效果取决于超声处理参数、发酵食品自身特点和所含微生物种类。不同条件超声处理通过改变微生物细胞结构、基因和代谢等机制,既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保证发酵食品安全性,也可以调控益生菌菌株活性,提高发酵食品营养价值。超声处理还能够提高发酵速率,缩短发酵时间,控制发酵过程,减少过度发酵,增加发酵食品中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赋予发酵食品营养保健功效等作用。本文可为超声技术在传统发酵食品工业化生产及品质提升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发酵食品 微生物 品质 抑制 调控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德福 高乐 +6 位作者 张明 杜知心 吕欣然 柏雪 张国清 李学鹏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68-377,共10页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效快速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尤为重要。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中,分子生物学技术因特异性强、精准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多种分子生物学技...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效快速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尤为重要。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中,分子生物学技术因特异性强、精准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nuclear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核酸扩增(recombinase-aid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AA)、基因芯片(gene chip,GC),并对这些技术的应用现状、适用范围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对未来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技术 食源性致病菌 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
下载PDF
水产品中致病与腐败菌的群体感应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檀茜倩 裴建博 +4 位作者 崔方超 李秋莹 吕欣然 孙彤 励建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70-278,共9页
水产品因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其易受细菌污染导致腐败变质,给消费者带来食用安全风险。现阶段研究证实细菌致腐和毒力的发挥多受到群体感应系统调控,因此利用群体感应抑制剂干扰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细菌控制手段... 水产品因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其易受细菌污染导致腐败变质,给消费者带来食用安全风险。现阶段研究证实细菌致腐和毒力的发挥多受到群体感应系统调控,因此利用群体感应抑制剂干扰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细菌控制手段。越来越多的群体感应抑制剂在微生物、植物、动物中被发现。随着生物工程、化学信息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通过人工设计也合成了多种新型群体感应抑制剂。因此,本文首先概述几种常见水产品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的群体感应系统类型及其对毒力因子的调控方式,并着重从微生物源、植物源、动物源和人工合成几个角度对相应群体感应抑制剂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基于细菌群体感应系统控制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抑制剂 食源性致病菌 腐败菌 水产品保鲜 水产品安全
下载PDF
萝卜干加工贮藏与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8
作者 崔方超 胡雨倩 +5 位作者 王当丰 檀茜倩 吕欣然 俞张富 沈荣虎 励建荣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465,共11页
萝卜是我国第二大蔬菜作物,2021年我国萝卜总产量约为1817.6万t,占全球萝卜产量的比重约为45%,年收获量约占蔬菜年产量的1/14。萝卜干是以萝卜为原材料,经腌制、发酵等工艺制成的具有特殊风味的萝卜食品。其口感爽脆、营养丰富,加工方... 萝卜是我国第二大蔬菜作物,2021年我国萝卜总产量约为1817.6万t,占全球萝卜产量的比重约为45%,年收获量约占蔬菜年产量的1/14。萝卜干是以萝卜为原材料,经腌制、发酵等工艺制成的具有特殊风味的萝卜食品。其口感爽脆、营养丰富,加工方法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深受人们喜爱。萝卜干种类庞杂,在制作工艺上也有所差异。目前中国的萝卜干加工业依旧停留在初级阶段,种类单一,缺乏高值化加工技术。本综述简要介绍国内外萝卜干的生产工艺、加工现状、工艺优化等,阐述萝卜干贮藏与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影响因素以及萝卜干保鲜的措施;综述萝卜干的功能因子及其潜在的高值化利用技术。这对改善萝卜干腌制工艺,提高产品品质与安全性,推进萝卜干高值化加工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干 加工 贮藏 品质 高值化利用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不耐热溶血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分子动力学模拟
9
作者 张德福 于振兴 +4 位作者 张明 吕欣然 张永勤 张国清 励建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1-257,I0009-I0012,共11页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人畜共患致病菌,可引发人类胃肠炎等食源性疾病。副溶血性弧菌具有多种毒力因子,热不稳定溶血素(thermolabile hemolysin,TLH)即是其中之一。该研究对副溶血性弧菌的tlh基因进行了克隆及测序,对tlh基因编码...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人畜共患致病菌,可引发人类胃肠炎等食源性疾病。副溶血性弧菌具有多种毒力因子,热不稳定溶血素(thermolabile hemolysin,TLH)即是其中之一。该研究对副溶血性弧菌的tlh基因进行了克隆及测序,对tlh基因编码的TLH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结构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TLH蛋白由418个氨基酸组成,预测分子质量为47.36 kDa。在TLH蛋白中确定了几个保守的结构域和基序,包括SGNH水解酶结构域和GDSL基序;对TLH蛋白的三维结构进行了同源建模及验证,在此基础上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其稳定性、与4-硝基苯基月桂酸酯(p-nitrophenylaurate,PNPL)的相互作用能力及结合底物对结构紧密度和残基灵活性的影响,揭示了催化三联体Ser153-His390-Asp393周边是一个重要的药物靶点活性口袋,具有高度保守的残基序列,并在底物结合后表现出残基灵活性差异。该研究分析了副溶血性弧菌TLH蛋白的性质和结构,可以为保障水产品的安全性、提高水产品原料安全评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副溶血性弧菌 不耐热溶血素(tlh) 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东北传统酱腌菜中耐盐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10
作者 顾娜泥 武文玉 +7 位作者 刘水琳 白凤翎 吕欣然 励建荣 檀茜倩 崔方超 俞张富 沈荣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37,共7页
该研究利用溶钙圈法及耐盐性能分析从东北传统酱腌菜中分离筛选耐盐乳酸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进一步通过测定菌株的产酸、降解亚硝酸盐、抗氧化、抑菌、产香及产β-葡萄糖苷酶等能力... 该研究利用溶钙圈法及耐盐性能分析从东北传统酱腌菜中分离筛选耐盐乳酸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进一步通过测定菌株的产酸、降解亚硝酸盐、抗氧化、抑菌、产香及产β-葡萄糖苷酶等能力,评价耐盐乳酸菌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从7种酱腌菜中分离到6株乳酸菌,其中菌株GNL2和GNL3在16.0%NaCl条件下生长良好,具有良好的耐盐性,经鉴定均为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与菌株GNL2相比,菌株GNL3具有较好的发酵特性,其产酸性能较好,发酵液的pH为3.75,亚硝酸盐降解率为99.80%,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0.76 U/mL,完整细胞提取物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0.60%,无细胞提取物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78.70%,丁二酮和乙醛合成能力分别为11.13 mg/L和16.02 mg/L。结果表明,菌株GNL3可应用于东北传统酱腌菜生产中,为实现传统酱腌菜高品质规模化生产提供优质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筛选 鉴定 耐盐性 发酵性能
下载PDF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微胶囊的制备
11
作者 崔方超 李兰玲 +5 位作者 韩瑜娟 王当丰 檀茜倩 吕欣然 励建荣 李婷婷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234,共12页
目的:为提高黄嘌呤氧化酶(XOD)抑制剂稳定性和生物可及性,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XOD抑制剂的微胶囊。方法:以接枝度为指标,单因素实验优化糖基化反应产物的制备工艺,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对糖基化产物进行结构表征,探... 目的:为提高黄嘌呤氧化酶(XOD)抑制剂稳定性和生物可及性,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XOD抑制剂的微胶囊。方法:以接枝度为指标,单因素实验优化糖基化反应产物的制备工艺,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对糖基化产物进行结构表征,探究不同反应时间对功能性质的影响。以大豆分离蛋白(SPI)和普鲁兰多糖的糖基化反应产物为壁材,包埋XOD抑制剂,利用SEM、XRD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对微胶囊进行结构表征。研究微胶囊在模拟消化液中的释放率及贮藏稳定性。结果:糖基化产物最优制备工艺:蛋白含量1.5%,蛋白和糖的质量比1∶2,反应时间20 min,接枝度最高达35%以上。表征结果表明SPI糖基化改性成功,而且溶解度提高40%,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提高2倍和4倍,表面疏水性指数降低225,有利于作为微胶囊壁材。包埋对羟基肉桂酸(HCA)和橙皮素(HES)后,通过SEM观察到微胶囊大小均匀、表面光滑。XRD衍射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验证了HCA和HES被成功包埋。微胶囊使抑制剂的生物利用率提高了50%,且微胶囊的贮藏稳定性较好。结论:本试验成功研发了基于乳酸菌代谢物的XOD抑制剂微胶囊制剂。高效包埋的XOD抑制剂微胶囊为HCA和HES作为生物活性物质用于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嘌呤氧化酶 高尿酸血症 抑制剂 微胶囊
下载PDF
发酵海产品中产蛋白酶菌株多样性及其酶学特性
12
作者 檀茜倩 王丹 +5 位作者 王晓晴 崔方超 吕欣然 李学鹏 李英美 励建荣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0,共9页
从自制发酵海产品中筛选分离到10株具有产蛋白酶能力的菌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贝莱斯芽孢杆菌S1YBB、S1YB,黏质沙雷氏菌S2DD、S2DB、C2Y3、M1B、C2J2,藤黄色微球菌C1Y1,海藻希瓦氏菌C2J1和海氏肠球菌M1R,选择不同种的5株分泌蛋白... 从自制发酵海产品中筛选分离到10株具有产蛋白酶能力的菌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贝莱斯芽孢杆菌S1YBB、S1YB,黏质沙雷氏菌S2DD、S2DB、C2Y3、M1B、C2J2,藤黄色微球菌C1Y1,海藻希瓦氏菌C2J1和海氏肠球菌M1R,选择不同种的5株分泌蛋白酶活力较高菌株S1YB、S2DB、C1Y1、C2J1、M1R进行生物学和酶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5株菌生长最适温度37℃、最适pH值6.0、最适盐质量浓度20 g/L,所产蛋白酶在50℃、pH 6.0~8.0时活性最高。在Na^(+)、K^(+)、Ca^(2+),Fe^(2+),Fe^(3+)、Zn^(2+)、Cu^(2+)等不同金属离子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影响下相对酶活力呈下降趋势,并与金属离子质量浓度有一定关系。本研究为海产品发酵优良菌株的开发以及发酵过程中杂菌的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酶学特性 发酵海产品 多样性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抑菌机制及其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明 于振兴 +6 位作者 檀茜倩 吕欣然 张国清 张永勤 董浩 张德福 励建荣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4年第2期51-61,共11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水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因此,在水产品高度易腐败和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的背景下,开发天然保鲜剂一直是水产品贮藏与加工行业广泛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广泛的抑菌效果和优秀的抗...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水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因此,在水产品高度易腐败和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的背景下,开发天然保鲜剂一直是水产品贮藏与加工行业广泛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广泛的抑菌效果和优秀的抗氧化活性,植物提取物已成为合成保鲜剂较有希望的替代品。本研究在讨论水产品腐败机制与植物源活性成分抑菌机理的基础上,总结了植物提取物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现状,简要分析了当前应用的局限性和解决办法,展望了未来植物提取物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拓展植物提取物在水产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保鲜 植物提取物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蝎蜂毒肽对大鼠纤溶系统作用初探 被引量:18
14
作者 吕欣然 白林 +2 位作者 朱广瑾 张莹 段岩平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4年第4期69-70,共2页
本研究采用大鼠肢体血管灌流和整体给药两种模型,观察蝎蜂毒肽(SBP)对血管灌流液内纤溶酶原激活物(PA)活性、血浆优球蛋白纤溶活性(EFA)和纤溶酶(PL)活性的影响,结果说明.SBP有明显激活纤溶系统作用;其机制可... 本研究采用大鼠肢体血管灌流和整体给药两种模型,观察蝎蜂毒肽(SBP)对血管灌流液内纤溶酶原激活物(PA)活性、血浆优球蛋白纤溶活性(EFA)和纤溶酶(PL)活性的影响,结果说明.SBP有明显激活纤溶系统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血管内皮细胞释放PA活性增加,进一步促使纤溶酶原活化为PL增多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蜂 纤溶酶原 纤溶酶 蜂毒肽
下载PDF
传统锦州虾酱中产蛋白酶嗜盐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吕欣然 李莹 +5 位作者 马欢欢 缪璐欢 杜静芳 白凤翎 季广仁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1-125,136,共6页
目的:从传统锦州虾酱中分离产蛋白酶嗜盐菌,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应用1.0%脱脂乳Gibbons培养基分离产蛋白酶嗜盐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对其鉴定。采用SDS-PAGE分析虾酱中可溶性蛋白的变化。结果:获得16株产蛋白酶... 目的:从传统锦州虾酱中分离产蛋白酶嗜盐菌,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应用1.0%脱脂乳Gibbons培养基分离产蛋白酶嗜盐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对其鉴定。采用SDS-PAGE分析虾酱中可溶性蛋白的变化。结果:获得16株产蛋白酶嗜盐菌,菌株CW0-1、CW0-2、CW0-3和CW0-4是弧菌属,菌株CW1-1、CW2-1和CW2-2是尼泊尔葡萄球菌,菌株CW2-3、CW5-1、CW5-2、CW5-3是马胃葡萄球菌,菌株CW3-1、CW3-2、CW4-1、CW4-2是枝芽孢杆菌,菌株CW4-3是独岛枝芽孢杆菌。弧菌属主要存在于原料虾中,嗜盐性葡萄球菌出现在发酵2个月和5个月,枝芽孢杆菌出现在发酵3~4个月。葡萄球菌和枝芽孢杆菌呈现交替演变,是虾酱发酵前期的优势产蛋白酶嗜盐菌。虾酱中的总可溶性蛋白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结论:葡萄球菌和枝芽孢杆菌是发酵前期虾酱中的优势产蛋白酶嗜盐菌,也是降解蛋白的主体微生物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锦州虾酱 产蛋白酶嗜盐菌 发酵前期 分离与鉴定
下载PDF
辽西传统发酵食品中抗单增李斯特菌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吕欣然 李莹 +5 位作者 马欢欢 缪璐欢 杜静芳 白凤翎 李春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3-148,共6页
目的:从传统辽西发酵食品中筛选对单增李斯特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乳酸菌菌株。方法: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筛选乳酸菌优良菌株。采用酸性实验、热处理实验、蛋白酶敏感性实验分析拮抗特性,利用生长曲线分析拮抗物质形成过程,扫描电镜分... 目的:从传统辽西发酵食品中筛选对单增李斯特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乳酸菌菌株。方法: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筛选乳酸菌优良菌株。采用酸性实验、热处理实验、蛋白酶敏感性实验分析拮抗特性,利用生长曲线分析拮抗物质形成过程,扫描电镜分析细胞结构完整性。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序列进行菌株鉴定。结果:从13株乳酸菌中筛选出1株抗单增李斯特菌活性较强的菌株DL3,抗菌物质存在于无细胞上清液中。经胃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丧失了27.50%,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可使抑菌活性完全丧失,经121℃处理15 min后,抑菌活性仍保留96.88%,在p H2.5~6.5时具有抑菌活性,表明菌株DL3产生的抑菌物质可能为细菌素。添加菌株DL3无细胞上清液可使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曲线延迟期和稳定期延长4 h,显著地缩短了其生长期。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经菌株DL3无细胞上清液处理的单增李斯特菌菌体变小且边缘模糊不清,其中一端细胞原生质发生泄漏。经鉴定菌株DL3为植物乳杆菌。结论:获得1株对单增李斯特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植物乳杆菌DL3,该菌的拮抗活性物质可能为细菌素,可作为食品防腐剂潜在的应用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食品 乳酸菌 拮抗 单增李斯特菌 筛选与鉴定
下载PDF
乳酸菌生物保鲜在水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吕欣然 白凤翎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0-345,共6页
腐败和致病微生物是导致水产品腐败和食用安全的主要因素,由于物理化学微生物控制技术在鲜活和微加工水产品应用受到限制,致使生物保鲜技术在食品领域悄然兴起。本文对水产品中的细菌菌相构成,生物保鲜技术和乳酸菌生物保护剂在水产品... 腐败和致病微生物是导致水产品腐败和食用安全的主要因素,由于物理化学微生物控制技术在鲜活和微加工水产品应用受到限制,致使生物保鲜技术在食品领域悄然兴起。本文对水产品中的细菌菌相构成,生物保鲜技术和乳酸菌生物保护剂在水产品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阐述冷冻和鲜活水产品中的乳酸菌来源、控制目标微生物和乳酸菌抑菌机制以及在水产品中的应用前景,旨在进一步开发乳酸菌生物保护剂在水产品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乳酸菌 腐败菌 致病菌 生物保护剂
下载PDF
乳酸菌作为海产品生物保鲜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吕欣然 白凤翎 励建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8-124,共7页
乳酸菌作为传统发酵食品的微生物类群栖息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在海洋动物及加工海产品中也存在相当数量的各种乳酸菌。由于乳酸菌具有良好的生物拮抗活性,作为生物保鲜剂已被广泛应用于生鲜及加工食品领域。该文对海产品中的乳酸菌资源,... 乳酸菌作为传统发酵食品的微生物类群栖息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在海洋动物及加工海产品中也存在相当数量的各种乳酸菌。由于乳酸菌具有良好的生物拮抗活性,作为生物保鲜剂已被广泛应用于生鲜及加工食品领域。该文对海产品中的乳酸菌资源,乳酸菌作为海产品生物防腐剂的条件和优势,以及控制海产品中微生物的作用效果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挖掘乳酸菌资源、研发针对性生物保鲜制剂在海产品保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产品 乳酸菌 拮抗 生物保鲜剂
下载PDF
蝎毒对心脑血管药理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欣然 高尔 《潍坊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24-27,共4页
本文介绍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手擒电击法采蝎毒速度快,产量高,小鼠iv和ip蝎毒的LD_(50)分别为1.72±0.16mg/kg和2.74±0.06mg/kg,家兔iv0.21mg/kg蝎毒凝血时间明显延长(p<0.05),但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3... 本文介绍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手擒电击法采蝎毒速度快,产量高,小鼠iv和ip蝎毒的LD_(50)分别为1.72±0.16mg/kg和2.74±0.06mg/kg,家兔iv0.21mg/kg蝎毒凝血时间明显延长(p<0.05),但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3×10^(-4)mg/ml蝎毒对离体家兔右心房有正性肌力作用(p<0.01),可收缩离体犬主动脉、肾动脉和椎动脉条(p<0.01),并引起动脉条的自发性收缩,iv0.06mg/kg蝎毒使麻醉犬和猫的血压升高(p<0.01),蝎毒的升压作用和缩血管作用能被妥拉苏林阻断,iv0.18mg/ks以上剂量蝎毒,动物血压呈先降后升的双相变化;家兔iv0.5~0.75mg/kg蝎毒,由心电图可见心率减慢(p<0.01),出现部分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室内传导阻滞,此作用能为阿托品减弱,经STI测定蝎毒能延长LVET,使PEP/LVET比值减少;家兔脑室内注射蝎毒6×10^(-3)mg/kg时,血压呈先降后升双相变化(p<0.05),心率减慢(p<0.01)其结果与iv蝎毒一致,且剂量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 血管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传统锦州虾酱中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莹 吕欣然 +6 位作者 马欢欢 缪璐欢 杜静芳 白凤翎 徐永霞 季广仁 励建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0-216,共7页
传统锦州虾酱是以白虾和乌虾为原料,在高盐条件下经长时间发酵形成海产风味食品。采用HP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方法分析虾酱中的挥发性物质,并对萃取条件进行优化。从DVB/PDMS、CAR/PDMS和DVB/CAR/PDMS筛选出最佳萃取头,同时采用正交... 传统锦州虾酱是以白虾和乌虾为原料,在高盐条件下经长时间发酵形成海产风味食品。采用HP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方法分析虾酱中的挥发性物质,并对萃取条件进行优化。从DVB/PDMS、CAR/PDMS和DVB/CAR/PDMS筛选出最佳萃取头,同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SPME参数条件,确定适宜萃取条件为75μm CAR/PDMS萃取头,样品质量为5.0 g,萃取温度为70℃,萃取时间为50 min。对虾酱的风味物质分析得到44种挥发性物质,分别为醛类、酮类、酯类、酸类、酚类、烷烃类、吡嗪类和其他化合物。其中白虾虾酱主要呈香物质是醛类、吡嗪类和酚类等低阈值化合物,3-甲硫基丙醛、四甲基吡嗪和吲哚可能是白虾虾酱有别于乌虾虾酱的特有风味物质。乌虾虾酱主要呈香物质是醛类、酯类、酸类和酚类等低阈值化合物,酸类化合物是乌虾虾酱有别于白虾虾酱特有的风味物质,酯类化合物也可能是乌虾虾酱中风味物质的增味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锦州虾酱 挥发性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保留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