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越冬期不同水位环境下青头潜鸭行为模式比较
1
作者 肖超 宋曦濂 +4 位作者 邓文攸 孙雪莹 吕泓学 吴庆明 马兆春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46,共9页
2018年11—12月,采用定点观察法、扫描取样法对河南民权湿地公园越冬期不同水位下青头潜鸭(Aythya baeri)的日间行为活动节律及行为时间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水位环境下,青头潜鸭越冬期7类行为时间分配之间存在差异。位于浅... 2018年11—12月,采用定点观察法、扫描取样法对河南民权湿地公园越冬期不同水位下青头潜鸭(Aythya baeri)的日间行为活动节律及行为时间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水位环境下,青头潜鸭越冬期7类行为时间分配之间存在差异。位于浅水位的青头潜鸭主要以静息和觅食行为为主,中水位区域主要以静息、运动和觅食行为为主,深水位区域则以运动、飞行和觅食行为为主。觅食与静息行为的时间分配整体上随水位梯度的升高而减少,运动、飞行和社会行为的时间分配随水位的升高而增加,浅水位的修整行为时间分配极显著低于深水位和中水位,但深水位与中水位间的时间分配不具有显著差异性。(2)不同水位环境下,青头潜鸭越冬期各行为节律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觅食行为方面,深、中水位区域呈高度相似,整体走势呈波浪状,浅水位区域的上午至下午与前二者重合,但早晨和傍晚与之相反。深水位区域的静息行为呈增多趋势,整体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浅水位区域的波动幅度大于深中水位,自13:00—14:00后明显增多。深、中水位修整行为的谷值与峰值分布相反,浅水位整体呈“S”形,三者均在15:00—17:00呈下降趋势。运动行为方面,以中水位为过渡,深水位、浅水位的峰值、谷值交错。整体而言,深水位的运动、修整行为波动幅度大于中水位和浅水位;3种水位下觅食的峰期、谷期与运动的峰期、谷期均大致重合,且浅水位的觅食谷期与其静息峰期重叠。相较于深水位,浅水位更有利于青头潜鸭越冬生存。基于此,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对青头潜鸭越冬区域进行水位管理,增加浅水区域的面积并减少这一区域的人为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节律 行为时间分配 水位环境 越冬青头潜鸭 民权湿地公园
下载PDF
辉河保护区白枕鹤繁殖期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2
作者 马悦 张雨晴 +5 位作者 孙雪莹 郭瑞萍 吴志坚 吕泓学 吴庆明 张剑飞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68,共7页
为掌握繁殖期白枕鹤(Grus vipio)栖息地适宜情况,2021年4—6月和2022年5—6月基于白枕鹤分布位点,利用MaxEnt模型对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枕鹤繁殖期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21年白枕鹤的训练数据AUC值为0.971,测试数据AU... 为掌握繁殖期白枕鹤(Grus vipio)栖息地适宜情况,2021年4—6月和2022年5—6月基于白枕鹤分布位点,利用MaxEnt模型对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枕鹤繁殖期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21年白枕鹤的训练数据AUC值为0.971,测试数据AUC值为0.970;2022年训练数据AUC值为0.974,测试数据AUC值为0.972,结果均大于0.900,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结果均达到优秀水平。(2)不同年度白枕鹤繁殖期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2021年主要为归一化植被指数、距道路距离和土壤亮度,2022年主要为土壤湿度、海拔和土壤亮度。(3)不同年度白枕鹤繁殖期栖息地适宜面积有差异,2021年为1679 hm^(2)(最适和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75、1604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0.48%),2022年适宜面积较大,为8473 hm^(2)(最适和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56、8417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44%)。辉河保护区内白枕鹤繁殖期栖息地面积有限,且不连续、连通度较低,人类活动对白枕鹤繁殖期栖息地的利用存在干扰,建议保护区在白枕鹤繁殖期限制区内人类活动,减少对白枕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Ent模型 栖息地适宜性 繁殖期 白枕鹤 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哈尔滨动物园古巴火烈鸟人工孵化及育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井丽 田一柳 +5 位作者 吕泓学 李晓敏 杜雨梅 何相宝 张昕茹 许俊荣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3年第3期40-44,共5页
为了探索古巴火烈鸟的繁殖习性并积累基础的生产和管理资料,对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古巴火烈鸟的孵化及育雏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古巴火烈鸟卵人工孵化温度为37.5~37.8℃,湿度为55%~60%,平均失重率为14.60%;孵化率为61.54%(8只),健雏率... 为了探索古巴火烈鸟的繁殖习性并积累基础的生产和管理资料,对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古巴火烈鸟的孵化及育雏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古巴火烈鸟卵人工孵化温度为37.5~37.8℃,湿度为55%~60%,平均失重率为14.60%;孵化率为61.54%(8只),健雏率为100%,雏成活率为87.5%(7只);出雏后的饲养管理、育雏温度、饲料组成、饲料量及体重增长速度是影响育雏成功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巴火烈鸟 人工孵化 人工育雏 哈尔滨动物园
下载PDF
笼养灰冠鹤越冬期行为模式研究
4
作者 朱井丽 邓文攸 +4 位作者 李晓敏 徐卓 房淑敏 吕泓学 吴庆明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2期40-43,共4页
2014与2015年的1~3月在哈尔滨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越冬期室内笼养的灰冠鹤(Balearica regulorum)行为进行了观察,对灰冠鹤在冬季高纬度地区的行为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笼养灰冠鹤在冬季室内行为以护理(34.78%)、采食(23.2... 2014与2015年的1~3月在哈尔滨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越冬期室内笼养的灰冠鹤(Balearica regulorum)行为进行了观察,对灰冠鹤在冬季高纬度地区的行为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笼养灰冠鹤在冬季室内行为以护理(34.78%)、采食(23.21%)、站立(20.88%)为主,其次是静栖(10.54%)、游走(7.69%)、瞭望(2.41%),警戒(0.26%)、舞蹈(0.17%)、鸣叫(0.06%)的时间分配最少;在行为活动节律上,护理(2个峰值)、采食(1个峰值)、站立(2个峰值)、静栖(1个峰值)、游走(2个峰值)均呈现一定的节律性。由于室内饲养环境空间有限且封闭、干扰较少,灰冠鹤的能耗减少导致采食不再是优势行为,运动和瞭望、警戒行为的时间分配都较低。可为探讨灰冠鹤在寒冷地区的饲养经验并为管理提供行为方面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时间分配 行为活动节律 笼养灰冠鹤 越冬期 哈尔滨动物园
下载PDF
哈尔滨兆麟公园繁殖期鸳鸯日行为模式比较研究
5
作者 NGO THI KIEU TRANG 杨雨尘 +6 位作者 李浙 田一柳 王佳明 吕泓学 邓文攸 石娟 吴庆明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2-852,共11页
2021年4—7月,在哈尔滨兆麟公园采用定点观察法、瞬时扫描法对繁殖期鸳鸯(Aix galericulata)日行为模式的时间分配和节律在不同性别、不同阶段、成幼间的差异进行研究,主要观察记录静栖、站立、游走、理羽、觅食、警戒、打斗和飞行等行... 2021年4—7月,在哈尔滨兆麟公园采用定点观察法、瞬时扫描法对繁殖期鸳鸯(Aix galericulata)日行为模式的时间分配和节律在不同性别、不同阶段、成幼间的差异进行研究,主要观察记录静栖、站立、游走、理羽、觅食、警戒、打斗和飞行等行为,累积观察726 h,共获得173246条有效数据。结果表明:(1)在日行为时间分配上,不同性别、不同阶段(卵期和雏期)及成幼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静栖是卵期、雏期成年雌雄个体的优势行为,雄性站立和打斗行为显著高于雌性,雌性觅食行为显著高于雄性。卵期游走、觅食行为显著高于雏期,雏期站立、理羽行为显著高于卵期。成幼优势行为存在显著差异,静栖为成体的主要行为,而幼体为游走和觅食;成体用于静栖、站立和理羽的时间显著高于幼体,而幼体用于游走、觅食的时间显著高于成体。(2)在行为活动节律上,不同性别、不同阶段及成幼间表现的方式不同。不同性别、不同阶段(卵期和雏期)主要行为节律趋于一致,均表现为早、午和晚3个觅食峰值,觅食中或觅食后会有站立、理羽、警戒和游走行为,晨食后有明显的静栖高峰,雌性个体下午出现静栖小峰值,期间伴有游走和飞行行为,雄性打斗行为偏多,卵期打斗行为波动较大,并与雏期呈互补的螺旋结构。成幼间行为节律存在显著差异,觅食、静栖、站立、理羽和游走行为全时段基本均有发生,幼体除觅食外均有1个明显峰值,但成体活动的峰值不明显(觅食除外)。基于分析结果,建议兆麟公园在鸳鸯卵期和雏期要视性别、成幼给与不同的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鸳鸯 性别差异 阶段差异 成幼差异 日行为模式
下载PDF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头潜鸭监测初报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浙 李连山 +9 位作者 王佳明 黄胧瑶 周丽 徐卓 刘蕾 林宝庆 李波 吕泓学 吴庆明 徐炯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21-825,共5页
为掌握向海保护区内青头潜鸭(Aythya baeri)的数量动态、分布和繁殖生态,2005—2020年3—10月,以旬为单位通过定点观察法、样线法对青头潜鸭进行野外监测。结果表明:(1)监测期间,青头潜鸭的出现频率和最大群体数量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共... 为掌握向海保护区内青头潜鸭(Aythya baeri)的数量动态、分布和繁殖生态,2005—2020年3—10月,以旬为单位通过定点观察法、样线法对青头潜鸭进行野外监测。结果表明:(1)监测期间,青头潜鸭的出现频率和最大群体数量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共观察到青头潜鸭50次,其中单次最大群体数量为26只。(2)青头潜鸭一般在每年3月中下旬迁到向海保护区,4月开始成对活动,最晚10月中上旬迁离;喜好安静且水生植物比较茂盛的明水沼泽,常与白眼潜鸭(A.nyroca)、红头潜鸭(A.ferina)、凤头潜鸭(A.fuligula)和白骨顶(Fulica atra)同域活动。(3)黑山坝小林场屯(含福泰泡)、青年坝(含碱地泡、付老文泡)和仙鹤岛等区域是保护区内青头潜鸭的主要分布点。基于监测结果,对向海保护区青头潜鸭的监测时期、监测区域及监测时间间隔等方面提出了监测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头潜鸭 种群监测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