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型燃气轮机的动态建模与优化控制研究
1
作者 罗保洋 祝培旺 +4 位作者 吕洪坤 来振亚 丁历威 帅威 肖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3,I0014,共10页
微型燃气轮机因其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可作为综合能源系统中的灵活调度资源,填补因气象条件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带来的能量缺口,也可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站的并网提供支撑。为解决微型燃气轮机在复杂系统中的控制问题,同时适应微燃机自... 微型燃气轮机因其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可作为综合能源系统中的灵活调度资源,填补因气象条件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带来的能量缺口,也可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站的并网提供支撑。为解决微型燃气轮机在复杂系统中的控制问题,同时适应微燃机自身的强耦合、非线性和时变性特点,该文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燃机动态模型,并提出一种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算法,通过引入模型在线修正、PI静差控制等方法,以解决线性模型难以准确调控非线性系统和全局控制问题。结果表明,构建的燃机模型在孤网模式和并网模式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08%和0.52%。提出的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在响应多能互补系统调度时平均相对误差相较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分别降低了36.67%和88.05%,在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方面均优于其他算法,具有优秀的控制性能,且展现出与调度算法很好的适配性,有较好的发展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燃气轮机 仿真 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优化控制 多能互补
下载PDF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在电站锅炉上的应用 被引量:40
2
作者 吕洪坤 杨卫娟 +4 位作者 周志军 黄镇宇 刘建忠 周俊虎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4-19,共6页
对一台HG-410/9.8-YW15型煤粉锅炉,在已进行常规煤粉再燃改造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了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SNCR)的改造,即对该锅炉采用了联合Reburning/SNCR技术。通过实验运行表明:当仅有再燃投... 对一台HG-410/9.8-YW15型煤粉锅炉,在已进行常规煤粉再燃改造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了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SNCR)的改造,即对该锅炉采用了联合Reburning/SNCR技术。通过实验运行表明:当仅有再燃投入运行时,NOx可以低于350mg/m^3(标准状态,6%O2,干烟气);而当结合了SNCR运行时,NOx则达到了200mg/m^3以下,同时尾部氨泄漏小于7.6mg/m^2。低负荷情况下脱硝率较高,对于51%负荷(φNH3)/φNO)等于1.0),NOx降至160mg/m^3,而此时的尾部氨泄漏只有1.14mg/m^3。此外,根据负荷及φ(NH3)/φ(NO)的不同,单独SNCR技术在再燃的基础上也实现了38.2%-73.9%的脱硝率。尾部烟道中的氨分布呈现出前墙高于后墙的现象。SNCR的投运对飞灰含碳量、排烟温度及CO排放等几乎没有影响,但会造成尾部排烟量的增加,即对锅炉效率造成了约0.5%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再燃 尿素 NOx
下载PDF
尿素溶液高温热分解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9
3
作者 吕洪坤 杨卫娟 +3 位作者 周俊虎 刘建忠 张明 李凤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5-40,共6页
在一管式石英反应器上实验研究了尿素溶液的高温热分解特性以及添加Na2CO3后对相关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保持很高的尿素有效分解率时所能达到的HNCO水解率很低;尿素初始浓度、氧含量对尿素有效分解率无显著影响,而氧含量对热解气中... 在一管式石英反应器上实验研究了尿素溶液的高温热分解特性以及添加Na2CO3后对相关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保持很高的尿素有效分解率时所能达到的HNCO水解率很低;尿素初始浓度、氧含量对尿素有效分解率无显著影响,而氧含量对热解气中NH3或HNCO比例也无明显影响;氧气在高温下将部分热解气体氧化成了NO,而在一定温度时的自身选择性非催化还原作用产生了部分N2O;Na2CO3可以有效地促进HNCO的水解,添加Na2CO3时,停留时间的延长,提高了HNCO的水解率,降低了HNCO水解反应所需的温度,并且停留时间越大,温度对HNCO水解率的影响就越小,而较低温度工况HNCO水解率对停留时间的敏感度相对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NOx NH3 HNCO
下载PDF
CO含量对烟气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吕洪坤 杨卫娟 +3 位作者 周俊虎 周志军 刘建忠 岑可法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73-1780,共8页
分别以氨水和尿素溶液作为还原剂,在管式反应器上详细研究了CO含量对烟气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含量增加导致:(1)SNCR脱硝温度窗口和最佳脱硝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同时脱硝温度窗口宽度变窄、最大脱硝效率降... 分别以氨水和尿素溶液作为还原剂,在管式反应器上详细研究了CO含量对烟气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含量增加导致:(1)SNCR脱硝温度窗口和最佳脱硝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同时脱硝温度窗口宽度变窄、最大脱硝效率降低,尤其是以氨水作为还原剂时更为突出;(2)N2O排放的峰值升高;当以尿素溶液作还原剂时,N2O排放温度窗口主要向低温方向扩展;当以氨水作还原剂时,N2O排放温度窗口向低温和高温两个方向扩展;(3)NH3及HNCO残留量曲线向低温方向移动。维持相同的(CO)/(urea),氨氮比增加将导致最佳脱硝温度略微降低。氨氮比或氧含量的变化对NOx、N2O、NH3及HNCO的排放趋势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x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尿素 氨水 CO
下载PDF
1000MW超超临界锅炉高温腐蚀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4
5
作者 吕洪坤 童家麟 +3 位作者 刘建忠 张明 熊建国 周志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1-488,共8页
为了控制水冷壁高温腐蚀,对某超超临界锅炉贴壁气氛进行了测量,并对腐蚀剥落片做了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贴壁还原性气氛循环波动是造成水冷壁高温腐蚀的主要原因;燃尽风(OFA)和二层分离式燃尽风(SOFA)之间... 为了控制水冷壁高温腐蚀,对某超超临界锅炉贴壁气氛进行了测量,并对腐蚀剥落片做了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贴壁还原性气氛循环波动是造成水冷壁高温腐蚀的主要原因;燃尽风(OFA)和二层分离式燃尽风(SOFA)之间区域整体上还原性气氛最为强烈,贴壁H2S浓度最高,最易造成高温腐蚀;双切圆墙式燃烧方式易造成前后墙局部H2S浓度偏高;高温腐蚀剥落片外侧为疏松的Fe2O3,内侧为致密的Fe S;负荷变动引起的贴壁气氛氧化-还原交替变动是加剧高温腐蚀程度的重要因素;在锅炉实际运行中,优化配风方式、维持贴壁气氛稳定可以减缓低NOx燃烧锅炉高温腐蚀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腐蚀 贴壁气氛 理化分析 配风方式
下载PDF
化学计量比、雾化压力对电站锅炉SNCR脱硝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吕洪坤 杨卫娟 +3 位作者 周俊虎 周志军 黄镇宇 岑可法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898-2903,共6页
SNCR(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 using urea solution was used in a HG-410/9.8-YW15 boiler,whose combustion system included a pulverized-coal reburning system to control NOx production.Tests were carried out a... SNCR(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 using urea solution was used in a HG-410/9.8-YW15 boiler,whose combustion system included a pulverized-coal reburning system to control NOx production.Tests were carried out at the load of 280 t·h-1,345 t·h-1 and 410 t·h-1.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NOx emission could be reduced under 200 mg·m-3(standard condition,6%O2,dry gas) with the SNCR system running.The increment of NSR(normalized stoichiometric ratio) resulted in an improvement of NOx reduction efficiency,but the improvement was weak when NSR was greater than 2.5.A greater NSR also resulted in more ammonia slip,especially when NSR was greater than 1.25.N2O emission reached the maximum as NSR was about 2.0.Ammonia slip increased and the existence time of the urea solution droplet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tomization steam pressure and the track distance of the droplets reached the maximum at an intermediate pressure.There was an optimal atomization steam pressure,which would result in the highest NOx reduction efficiency of SNCR.And there was another optimal pressure of atomization steam,about 0.3 MPa,which would result in the least N2O emi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尿素 NOx 化学计量比 雾化压力
下载PDF
添加H_2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影响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吕洪坤 杨卫娟 +3 位作者 周俊虎 周志军 刘建忠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36-42,共7页
在一管式石英反应器上采用实验结合模拟的方式详细研究添加H2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SNCR)过程中NOx、N2O、NH3排放以及N2转化率的影响,实验采用氨水作为还原介质。随着H2添加量的增加,实验与模拟结果... 在一管式石英反应器上采用实验结合模拟的方式详细研究添加H2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SNCR)过程中NOx、N2O、NH3排放以及N2转化率的影响,实验采用氨水作为还原介质。随着H2添加量的增加,实验与模拟结果均表明:脱硝温度窗口、最佳脱硝温度持续向低温方向移动,最佳脱硝效率有所降低,而脱硝温度窗口宽度则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N2O生成峰值逐渐升高,其生成的温度窗口主要向低温侧扩展,同时,NH3泄漏曲线也向低温方向偏移;扣除N2O影响的N2转化率最大值将低于对应的最佳脱硝效率,但达到最大N2转化率时的温度将比相应的最佳脱硝温度要略高。通过CHEMKIN软件对添加H2后的脱硝反应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反应H2+OH=H+H2O的加强是引起脱硝特性改变的起始原因;H的大量存在间接促使了NO2作为中间产物的生成,而NO2对于脱硝效率的提高以及N2O排放的控制都是不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NOx NH3 N2O H2
下载PDF
电站锅炉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实验研究——还原区温度、尿素溶液喷射体积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吕洪坤 杨卫娟 +3 位作者 周俊虎 周志军 黄镇宇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55-1660,共6页
对一台HG410/9.8-YW15型煤粉锅炉,在常规煤粉再燃技术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了使用尿素溶液喷射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技术.实验主要在280、345、410t/h 3个负荷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各个负荷下,SNCR技术可以将NOx排放降... 对一台HG410/9.8-YW15型煤粉锅炉,在常规煤粉再燃技术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了使用尿素溶液喷射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技术.实验主要在280、345、410t/h 3个负荷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各个负荷下,SNCR技术可以将NOx排放降至低于200mg/m^3(标准状态、6%O2体积分数、干态),达到40%~60%的脱硝效率.应选择950℃左右的喷射层进行喷射为宜,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脱硝效率的降低,过低的温度还会使得尾部NH3排放大量增加.通过增加层喷射体积流量可以提高脱硝效率,在实验范围内得到的层最佳喷射体积流量为1.0~1.6m^3/h.同时,增加层喷射体积流量对NH3及N2O的减排也是有益的,而喷人的水量会对锅炉效率造成约0.5%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尿素 NOx NH3 N2O
下载PDF
再燃煤粉轻质挥发分动态析出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吕洪坤 杨卫娟 +3 位作者 周俊虎 周志军 刘建忠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85,共8页
在一管式炉上对煤粉高温热解小分子挥发分的动态析出特性及产量、构成等进行了研究。实验选择从烟煤到无烟煤的4种煤,热解温度范围在800~1200℃。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在动态析出峰值上,HCN、C2H2、CO、H2持续增大,C2H6持... 在一管式炉上对煤粉高温热解小分子挥发分的动态析出特性及产量、构成等进行了研究。实验选择从烟煤到无烟煤的4种煤,热解温度范围在800~1200℃。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在动态析出峰值上,HCN、C2H2、CO、H2持续增大,C2H6持续减小,而NH3、CH4及C2H4则是先增大后减小;在各物质析出产量上,HCN、CO、H2随温度而增加,CH4、C2H6随之下降,而NH3、C2H2、C2H4则存在一个最大析出值;烟煤挥发分平均分子量随温度升高而变小,无烟煤则是先变小后增大,在整体上烟煤的挥发分平均分子量要大于无烟煤。此外,在各种研究的小分子挥发分物质中烟煤的析出量均要大于无烟煤的析出量,CO、H2的最大析出量分别与煤中的氧及氢含量多少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再燃 NOx 热解 挥发分
下载PDF
水蒸气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吕洪坤 杨卫娟 +3 位作者 周俊虎 刘建忠 张明 李凤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50-55,共6页
在一管式石英反应器上实验研究水蒸气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过程脱硝效率、N2O排放、NH3泄漏等因素的影响,实验采用氨气为还原介质。结果表明,水蒸气量增加时:最佳脱硝温度、脱硝温度窗口将向高温方向偏移,温度窗口宽度将逐渐增大,最佳脱... 在一管式石英反应器上实验研究水蒸气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过程脱硝效率、N2O排放、NH3泄漏等因素的影响,实验采用氨气为还原介质。结果表明,水蒸气量增加时:最佳脱硝温度、脱硝温度窗口将向高温方向偏移,温度窗口宽度将逐渐增大,最佳脱硝效率持续升高,但两者的增长幅值都持续降低;NH3泄漏曲线向高温方向稍有移动,N2O排放曲线有所升高,但升高绝对值很小。水蒸气量相同时:温度低于900℃区域,较低氨氮比时的水蒸气脱硝促进作用更显著;温度在1100℃附近时,较高氨氮比时的水蒸气脱硝促进作用更有效;温度高于1000℃但低于1100℃附近区域,水蒸气对较高氧含量工况的脱硝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NOx NH3 N2O 水蒸气
下载PDF
碳酸钠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反应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吕洪坤 杨卫娟 +4 位作者 周俊虎 刘建忠 岑可法 张明 应明良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8-134,共7页
在管式石英反应器中研究了Na2CO3对氨水-SNCR以及尿素-SNCR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Na2CO3可以明显提高低温区域的脱硝效率,同时使NH3泄漏曲线明显往低温方向偏移,尿素-SNCR过程尾部HNCO泄漏明显降低;添加少量的Na2CO3可以明显降低... 在管式石英反应器中研究了Na2CO3对氨水-SNCR以及尿素-SNCR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Na2CO3可以明显提高低温区域的脱硝效率,同时使NH3泄漏曲线明显往低温方向偏移,尿素-SNCR过程尾部HNCO泄漏明显降低;添加少量的Na2CO3可以明显降低N2O排放,这在尿素-SNCR过程中尤为明显;Na2CO3的添加明显提高了尿素热解气中HNCO向NH3的转化率,这是尿素-SNCR过程中HNCO泄漏可以显著降低,N2O排放得以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Na2CO3添加量相同时,较低氨氮比工况的脱硝效率促进作用相对更为明显,较高氨氮比工况脱硝温度窗口宽度的扩展作用相对更为有效,而较低氧含量工况的脱硝效率促进效果也相对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NOx NH3 N2O NA2CO3
下载PDF
燃煤轻质挥发分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吕洪坤 杨卫娟 +3 位作者 周俊虎 刘建忠 张明 李凤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1-665,共5页
在管式石英反应器上实验研究了CO、H2、CH4、C2H4四种燃煤轻质挥发分组分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过程的影响,并以C2H4为例详细说明了其对脱硝效率、NH3泄漏、HNCO泄漏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2H4的存在提高了低温区域的脱硝效率... 在管式石英反应器上实验研究了CO、H2、CH4、C2H4四种燃煤轻质挥发分组分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过程的影响,并以C2H4为例详细说明了其对脱硝效率、NH3泄漏、HNCO泄漏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2H4的存在提高了低温区域的脱硝效率,降低了NH3或HNCO泄漏,但最佳脱硝效率有所降低,低温区域的N2O生成量大幅增加;H2对脱硝温度窗口的扩展作用最大,在合适的H2含量下脱硝温度窗口宽度可扩大55℃以上;氨水-SNCR过程中,若还原性气体含量比(β)小于2.8,则CH4引起的最佳脱硝温度向低温方向的偏移量(ΔTopt)最大,而尿素-SNCR过程中则是C2H4引起的ΔTopt最大;氨水-SNCR过程中,C2H4造成的最佳脱硝效率降幅最大,尿素-SNCR过程中,在β<2.7时造成效率降幅最大的是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分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NOx 脱硝效率
下载PDF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反应的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吕洪坤 杨卫娟 +3 位作者 周俊虎 岑可法 张明 李凤瑞 《电站系统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7,共4页
在一管式石英反应器上研究了温度、氨氮比R、NOx初始体积浓度等反应参数对氨水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反应的影响并采用CHEMKIN软件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①最佳脱硝温度约在920~950℃左右,N2O排放则在低于最佳脱硝温度时达到最大... 在一管式石英反应器上研究了温度、氨氮比R、NOx初始体积浓度等反应参数对氨水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反应的影响并采用CHEMKIN软件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①最佳脱硝温度约在920~950℃左右,N2O排放则在低于最佳脱硝温度时达到最大值,升高温度可以降低尾部的NH3泄漏;②增加氨氮比可以提高脱硝效率但会增加尾部的NH3泄漏与N2O排放;③氧气体积浓度的增加提高了低温下的脱硝效率却降低了高温下的脱硝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尾部的NH3泄漏、增加了低温区域的尾部N2O排放;④脱硝效率随着NOx初始体积浓度的升高,而有所提高而完成SNCR反应所需的停留时间(τf)则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最佳脱硝温度附近τf约为0.4~0.8 s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NOx NH3 N2O
下载PDF
碳酸钠对甲烷先进再燃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洪坤 杨卫娟 +3 位作者 周俊虎 刘建忠 张明 应明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50-55,共6页
在管式石英反应器上实验研究了碳酸钠对使用尿素溶液作为还原剂、甲烷作为再燃燃料的先进再燃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先进再燃的最佳脱硝温度与最佳脱硝效率都要比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SNCR)要高,而先进... 在管式石英反应器上实验研究了碳酸钠对使用尿素溶液作为还原剂、甲烷作为再燃燃料的先进再燃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先进再燃的最佳脱硝温度与最佳脱硝效率都要比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SNCR)要高,而先进再燃区域相对更低的氧含量以及相对更高的反应温度可以显著抑制N2O的生成;弱氧化性气氛下,碳酸钠在整个反应温度区域都可以有效促进脱硝效率的提高,使得脱硝温度窗口宽度得以扩大,存在碳酸钠时最佳脱硝效率可高达95%以上,而在过量空气系数为1.15、反应温度为1200℃时碳酸钠可以将脱硝效率提高2倍多;碳酸钠的添加可能促使了HNCO向NH3转化的反应,使得先进再燃过程整个温度范围内的HNCO泄漏量大幅降低,而低温区域的NH3泄漏量则明显增大,尤其N2O排放进一步降至接近于零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钠 甲烷先进再燃 NOx NH3 HNCO N2O
下载PDF
峰谷形燃烧对炉内燃烧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洪坤 童家麟 +4 位作者 张明 熊建国 应明良 齐晓娟 余斌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9-84,共6页
为了深度降低燃煤锅炉的NO_x排放,需要对常规低NO_x燃烧方式做进一步优化。对某采用低NO_x燃烧技术的超超临界锅炉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峰谷形燃烧"模式对炉内温度场、组分场、燃尽率和底渣量的影响,并与常规低NO_x燃烧模式... 为了深度降低燃煤锅炉的NO_x排放,需要对常规低NO_x燃烧方式做进一步优化。对某采用低NO_x燃烧技术的超超临界锅炉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峰谷形燃烧"模式对炉内温度场、组分场、燃尽率和底渣量的影响,并与常规低NO_x燃烧模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保持还原区及燃尽区过量空气系数不变的前提下,"峰谷形燃烧"模式可以较常规低NO_x燃烧模式更进一步降低NO_x排放,不会对整个炉膛内的燃烧、温度分布、炉底渣量和煤粉的燃尽产生明显的影响;某优化工况下,炉膛出口NO_x含量可以较常规低NO_x燃烧模式深度降低达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谷形燃烧 常规低NOx 燃烧 NOX排放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铜铝锌复合金属氧化物导热系数和储热特性研究
16
作者 吕洪坤 邓佳莉 +3 位作者 丁历威 侯成龙 肖刚 祝培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47-654,共8页
铜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储热材料导热系数低,该文通过复合导热相氧化锌提高导热系数,对其导热提升机理和改善后的储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铜铝锌复合金属氧化物Cu_(9)Al_(1)Zn_(3)固体介质连续性提高/孔隙率降低/导热系数提高71%;同时... 铜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储热材料导热系数低,该文通过复合导热相氧化锌提高导热系数,对其导热提升机理和改善后的储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铜铝锌复合金属氧化物Cu_(9)Al_(1)Zn_(3)固体介质连续性提高/孔隙率降低/导热系数提高71%;同时其氧化还原基本可逆,还原/氧化反应时间从Cu_(9)Al_(1)的1.45 min/4.48 min降到1.16 min/2.82 min,循环稳定性高,在200次循环内能够保持98.3%的还原特性和94.2%的氧化特性;成型模块储热试验中Cu_(9)Al_(1)Zn_(3)模块还原/氧化反应时间从Cu_(9)Al_(1)的30.4 min/24.5 min降到20.5 min/22.9 min,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时间缩短,能够更快完成储放热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热化学 热能储存 热分析 金属氧化物
下载PDF
图位克隆技术在玉米基因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吕洪坤 郑军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0-468,共9页
图位克隆技术属于正向遗传学的范畴,它以突变表型在遗传群体中的分离为出发点,致力寻找导致突变的遗传基础,最终克隆出目的基因。本文简要介绍了图位克隆技术的遗传定位原理以及在玉米基因分离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遗传群体的构建,多... 图位克隆技术属于正向遗传学的范畴,它以突变表型在遗传群体中的分离为出发点,致力寻找导致突变的遗传基础,最终克隆出目的基因。本文简要介绍了图位克隆技术的遗传定位原理以及在玉米基因分离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遗传群体的构建,多态性分子标记的筛选,目的基因的初定位,精细定位,候选基因的获得、基因的功能验证等,最后分析了图位克隆技术在玉米中应用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可采取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图位克隆 基因克隆 分子标记
下载PDF
煤粉高温热解动态特性及各元素析出特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卫娟 周志军 +3 位作者 吕洪坤 周俊虎 刘建忠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8,共5页
针对典型的无烟煤(阳泉煤)和褐煤(凤水沟煤),采用层流床反应器进行了800~1,200,℃高温热解研究,得到了主要气体产物的动态析出特性及碳、氢和氮元素析出规律.NH3、HCN、CH4、CO、C2H4和C2H2等成分在热解前期和中期析出,而H2析出主要发... 针对典型的无烟煤(阳泉煤)和褐煤(凤水沟煤),采用层流床反应器进行了800~1,200,℃高温热解研究,得到了主要气体产物的动态析出特性及碳、氢和氮元素析出规律.NH3、HCN、CH4、CO、C2H4和C2H2等成分在热解前期和中期析出,而H2析出主要发生在热解中后期.凤水沟煤HCN析出得早且快,析出浓度大于阳泉煤.热解气中水含量、氧元素和氢元素含量远高于原煤.在热解气主要可燃成分中,阳泉煤析出的H2多,凤水沟煤析出的则以CO居多.随热解温度升高,热解气中碳氢元素质量比减少,氢氮元素质量比增加;凤水沟煤的碳氧元素质量比减小;阳泉煤的碳氧元素质量比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热解 氮析出 无烟煤
下载PDF
国内生物质发电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28
19
作者 童家麟 吕洪坤 +1 位作者 齐晓娟 韩高岩 《浙江电力》 2017年第3期62-66,共5页
生物质发电因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在生物质发电方面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大力发展我国的生物质发电迫在眉睫。介绍了国内最大直燃生物质发电集团投产机组的数量、规模及分布,总结了国内投产的最大容... 生物质发电因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在生物质发电方面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大力发展我国的生物质发电迫在眉睫。介绍了国内最大直燃生物质发电集团投产机组的数量、规模及分布,总结了国内投产的最大容量直燃生物质机组项目和国内首台秸秆与煤混合燃烧发电机组的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对国内生物质发电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发电 直燃 混燃
下载PDF
纳米相变胶囊的制备、表征与传热强化研究进展
20
作者 方昕 汪明军 +2 位作者 张晓龙 吕洪坤 俞自涛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4期633-643,共11页
作为一种新型的蓄热材料,纳米相变胶囊能够解决热量供求时间、空间和强度上的不匹配,在余热回收、太阳能热利用、电子器件热管理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样品制备、物性表征以及传热强化3个方面,对纳米相变胶囊最新的研究成果... 作为一种新型的蓄热材料,纳米相变胶囊能够解决热量供求时间、空间和强度上的不匹配,在余热回收、太阳能热利用、电子器件热管理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样品制备、物性表征以及传热强化3个方面,对纳米相变胶囊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常见的纳米相变胶囊制备方法及对形貌、尺寸的影响,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劣。物性表征的结果显示,胶囊化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相变材料发生泄露,获得更好的热稳定性。纳米相变胶囊显著提升了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降低了相变材料的过冷度,同时也没有造成相变乳液的黏度出现大幅度提高。此外,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都表明纳米相变胶囊能够有效提升工质的传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胶囊 热存储 相变材料 相变乳液 强化传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