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闪烁增视法治疗弱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菊生 吕灶林 吴义龙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 评价闪烁增视法治疗弱视的疗效。方法 对3~10a双眼弱视儿童180人,单眼弱视儿童270人分别按弱视程度采用遮盖法、增视法、增视加遮盖法治疗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3m o 后,增视法治疗双眼弱视治愈率为轻度90% 、
关键词 闪烁增视法 弱视 疗效
下载PDF
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2
作者 李菊生 吴义龙 吕灶林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3-214,共2页
本文报告采用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44例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随访3~12月,44例视网膜完全复位(100%)。术后获得0.02以上视力32例(72.7%)。脱盲率达到68.18%。描述了手术操作要点。讨论了合力外加压手术的原理和效果。... 本文报告采用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44例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随访3~12月,44例视网膜完全复位(100%)。术后获得0.02以上视力32例(72.7%)。脱盲率达到68.18%。描述了手术操作要点。讨论了合力外加压手术的原理和效果。指出该术式的优点是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加压嵴以推顶裂孔,术中不放液,黄斑孔不电凝,不冷凝。强调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 后极部裂孔 视网膜脱离 合力外加压手术
下载PDF
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3
作者 李菊生 吴义龙 吕灶林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采用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44例(44眼)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脱离病人,随访3~12mo。结果44眼视网膜完全复位(100%),术后视力提高≥0.02者32例(72.7%),脱盲率达68.1... 目的探讨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采用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44例(44眼)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脱离病人,随访3~12mo。结果44眼视网膜完全复位(100%),术后视力提高≥0.02者32例(72.7%),脱盲率达68.18%。结论指出合力外加压手术的优点是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加压嵴以推顶裂孔,术中不放液,黄斑孔不电凝、不冷凝。强调正确选择手术适应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极部裂孔性 视网膜脱离 合力外加压手术
下载PDF
二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汪文芬 詹士江 +2 位作者 吕灶林 汪建梅 方雪云 《实用防盲技术》 2013年第4期175-177,180,共4页
目的比较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与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方法翼状胬肉患者186例190眼。分为A、B二组,A组60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B组130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 目的比较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与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方法翼状胬肉患者186例190眼。分为A、B二组,A组60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B组130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翼状胬肉复发率。结果 A组60眼中9眼复发,复发率215.0%;B组130眼中7眼复发,复发率5.38%,χ4.922,P=0.03,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防止胬肉复发方面,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优于生物羊膜移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羊膜移植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翼状胬肉 复发率 治疗
下载PDF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216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汪文芬 程晓钟 吕灶林 《实用防盲技术》 2007年第3期23-24,14,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我院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进行白内障手术216其术后视力和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少数出现并发症,如角膜水肿,房水混浊,虹膜部分后粘连... 目的观察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我院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进行白内障手术216其术后视力和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少数出现并发症,如角膜水肿,房水混浊,虹膜部分后粘连等。经处理未见明显远期并发症。结论临床显示此方法疗效显著,适应证广泛,学习曲线短,由于不需要超声乳化设备,手术成本低,适合基层医院及防盲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手术
下载PDF
315例近视眼与近视弧斑的关系分析
6
作者 吕灶林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15-16,共2页
对315 例(618 眼) 近视患者作扩瞳检影后用直接检眼镜观察视盘近视弧斑的宽度及范围。并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于150 D 的患者,仅见6 眼(6/162) 有弧形斑,150 D~300 D 患者88 眼(... 对315 例(618 眼) 近视患者作扩瞳检影后用直接检眼镜观察视盘近视弧斑的宽度及范围。并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于150 D 的患者,仅见6 眼(6/162) 有弧形斑,150 D~300 D 患者88 眼(88/158) 有弧形斑,300 ~600 D 患者124 眼(124/162) 有弧形斑,600 D 以上全部有弧型斑,各组间近视弧斑的多少差异有显著性( P< 001) 。结论:150 D 以上的近视多数有近视弧斑改变,近视弧斑的形成、宽度及范围与近视程度成正相关,定期动态随访近视患者的弧形斑形态的变化,对于评估近视的发展和近视眼的防治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近视弧斑 扩瞳检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