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西黄土区典型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武晓莉 吕相海 +3 位作者 李国会 张友焱 党宏忠 周泽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7-492,共6页
在晋西黄土区,研究了荒草地、锦鸡儿灌木林地和刺槐乔木林地3种典型植被不同土层的土壤密度、含水量、贮水能力和入渗性能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3种植被类型都能有效减小表层(0 20 cm)土壤密度;3种植被类型表层(0 20 cm)的土壤滞... 在晋西黄土区,研究了荒草地、锦鸡儿灌木林地和刺槐乔木林地3种典型植被不同土层的土壤密度、含水量、贮水能力和入渗性能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3种植被类型都能有效减小表层(0 20 cm)土壤密度;3种植被类型表层(0 20 cm)的土壤滞留贮水量较大,锦鸡儿林地(198.80 t·m-3)>刺槐林地(166.10 t·m-3)>荒草地(87.37 t·m-3),20 40 cm土层的土壤滞留贮水量也是锦鸡儿林地(127.30 t·m-3)>刺槐林地(55.60 t·m-3)>荒草地(47.30 t·m-3),表明在3种植被类型中,锦鸡儿林地对晋西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的涵养作用最强;锦鸡儿林地的土壤稳渗速率最大,为1.80 mm·min-1,刺槐林地次之,为1.46 mm·min-1,荒草地依然最小,且锦鸡儿林地土壤的均渗速率最大,为4.81 mm·min-1,其次是刺槐林地,为4.51 mm·min-1,荒草地最小。土壤密度与滞留贮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初渗速率和均渗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稳渗速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非毛管孔隙度与稳渗速率和均渗速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Kostiakov模型和Horton模型对晋西黄土区3种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模拟的拟合系数高达0.97和0.95,明显优于Philip模型(0.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植被类型 土壤贮水能力 土壤入渗
下载PDF
基于CoupModel的三峡库区典型农林地水量平衡模拟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贤 张洪江 +3 位作者 吕相海 程金花 王伟 李世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0-149,160,共11页
应用CoupModel(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热量、物质运移综合模型),在野外观测试验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典型阔叶林(木荷和石栎)、针叶林(杉木和马尾松)和农地(玉米)SPAC系统水量平衡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模拟结果与实测... 应用CoupModel(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热量、物质运移综合模型),在野外观测试验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典型阔叶林(木荷和石栎)、针叶林(杉木和马尾松)和农地(玉米)SPAC系统水量平衡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2为0.80~0.91);蒸散是水量平衡中主要的支出项,比例高达61%,蒸散量由大到小为阔叶林(720mm/a)、针叶林(700mm/a)、农地(601mm/a);农地年均深层渗透量(452mm/a)分别比阔叶林、针叶林高60mm和47mm,且在降雨较多的年份表现更明显;试验期间阔叶林系统水分支出高于输入,这是引起阔叶林地土壤储水呈现负补偿现象的主要原因;水分盈余是农地水量平衡的主要特征,而林地却发生了春旱和秋旱,农林地水分条件具有较大差异。植被覆盖类型对水量平衡具有重要影响。在实施植被建设、退耕还林时,选择与当地水分条件相适应的树种、采取合理的抚育措施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林地 农地 土壤含水率 水量平衡 CoupModel
下载PDF
岩溶峡谷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土壤有机碳库差异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唐夫凯 崔明 +3 位作者 周金星 闫帅 丁访军 吕相海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年第4期1-7,共7页
为揭示岩溶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对土壤有机碳库及碳库管理水平的影响,探讨花江峡谷地区耕地和5种典型退耕还林(草)地(撂荒、车桑子、花椒、椿树和油桐)土壤剖面有机碳质量分数、密度以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与耕地相... 为揭示岩溶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对土壤有机碳库及碳库管理水平的影响,探讨花江峡谷地区耕地和5种典型退耕还林(草)地(撂荒、车桑子、花椒、椿树和油桐)土壤剖面有机碳质量分数、密度以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与耕地相比,退耕还林明显提高了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P<0.05),0 ~ 20 cm土层总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3.00 ~ 34.07 g/kg,其中耕地最低,椿树林地最大;土壤剖面中有机碳密度大小表现为椿树林>油桐林>撂荒地>车桑子地>花椒地>耕地.2)6种样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O ~ 20cm土层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是剖面均值的1.11 ~1.37倍,0~ 2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占整个剖面的35.68%~46.45%,显著高于其他各层,具有明显的表聚性.3)以耕地为参照,除花椒地外,其他4种退耕还林地碳库管理指数均明显大于1,即退耕能有效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水平,且以椿树和油桐林地效果最佳.此外,土壤活性有机碳比率的变化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变化一致,土壤活性有机碳比率可以作为反映土壤碳库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退耕具有提升土壤碳库及其质量的潜力,该区在生态恢复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退耕模式,增加植被盖度、减少人为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地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密度 碳库管理指数 岩溶高原峡谷
下载PDF
重庆四面山五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贵来 张洪江 +6 位作者 吕相海 程金花 杜士才 李乾坤 魏虎伟 张欣 田香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1-216,共6页
对重庆四面山杉木纯林、杉木×马尾松、杉木×马尾松×木荷、木荷×石栎×枫香×香樟、木荷×石栎人工林进行了有机碳储量研究。运用网格取样法取样,每个样地各层各取样81个,共计取样810个。结果表明:(1)... 对重庆四面山杉木纯林、杉木×马尾松、杉木×马尾松×木荷、木荷×石栎×枫香×香樟、木荷×石栎人工林进行了有机碳储量研究。运用网格取样法取样,每个样地各层各取样81个,共计取样810个。结果表明:(1)林分类型不同,A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差异显著(p<0.05)。在此五种林分类型中,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以杉木人工纯林为最高,石栎木荷枫香香樟人工混交林为最小;B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差异不显著(p>0.05)。在垂直剖面上,五种人工林均差异显著(p<0.05),且表现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随之减小,体现出土壤有机碳含量的表聚作用。(2)有机碳储量规律基本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规律一致。在垂直剖面上,此五种人工林有机碳储量均差异显著(p<0.05),表现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规律。不同林种类型、同一土层深度或是不同土层深度、同一林种类型其有机碳储量变异系数大小均不一样,这说明此五种林地土壤普遍存在空间异质性且其异质程度不一样。(3)就A土层而言,本研究区五种人工林平均有机碳密度为5.34 kg:m-2,比相关研究的重庆市土壤有机碳密度3.11 kg:m-2,全国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4.24 kg:m-2,全国土壤有机碳密度2.67 kg:m-2等分别多出71.70%,25.94%,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含量 碳储量 重庆四面山
下载PDF
贵州岩溶峡谷区石漠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郭红艳 崔明 +3 位作者 周金星 但新球 丁访军 吕相海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2-829,共8页
研究以喀斯特典型区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峡谷区为例,对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中的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进行了测定,并计量分析了石漠化治理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1)未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平均碳库总量比石漠化... 研究以喀斯特典型区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峡谷区为例,对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中的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进行了测定,并计量分析了石漠化治理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1)未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平均碳库总量比石漠化土地的高,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平均碳库总量主要受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大于石漠化程度的影响;(2)土地平均碳密度则与石漠化影响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呈非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土地>石漠化土地,轻度石漠化土地>中度石漠化土地>重度石漠化土地>极重度石漠化土地的变化规律;(3)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关岭县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的面积发生了明显变化,对治理工程的碳汇效益计量分析表明,碳库增加量为724.00 t·km-2,仅增加的有机碳价值可达51.36万元·km-2,治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石漠化 土壤碳库 花江峡谷区 关岭县
下载PDF
大豆脱困:建立现代大豆产业体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吕相海 《黑龙江粮食》 2013年第1期7-7,共1页
在大宗农产品中,大豆产业链最长,涉及种植、加工、食用油供应、饲料、养殖、肉类生产、菜篮子工程等方方面面。我国加入WTO以来,大豆产业经历了巨大变化。
关键词 大豆产业 产业体系 菜篮子工程 肉类生产 农产品 产业链 食用油 WTO
下载PDF
现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村合作经济
7
作者 吕相海 《中国农垦经济》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38-40,共3页
一、农村合作经济蓬勃发展 合作制在国外的发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两欧合作社的萌芽形式,可以追溯到13世纪瑞士西部犹拉山区的农民联合组成的乳酪合作社。但作为合作运动,它始于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之后,直至1844年英国的罗奇戴尔公平先... 一、农村合作经济蓬勃发展 合作制在国外的发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两欧合作社的萌芽形式,可以追溯到13世纪瑞士西部犹拉山区的农民联合组成的乳酪合作社。但作为合作运动,它始于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之后,直至1844年英国的罗奇戴尔公平先锋社取得了成功,从而奠定了现代合作制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社 农村合作经济 合作制 农民协会 合作运动 农户 组织形式 技术服务 农业生产 家庭农场
下载PDF
90年代农业发展与物资投入
8
作者 吕相海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12-15,共4页
对我国农用物资投入的需要量预测已有过较多的研究,归纳起来有两种方法:①通过历史上社会发展对粮食的需要量,建立粮食与农用物资投入的回归模式,预测2000年农用物资的需要量;②依据历史上农用物资投入的增长速度,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加... 对我国农用物资投入的需要量预测已有过较多的研究,归纳起来有两种方法:①通过历史上社会发展对粮食的需要量,建立粮食与农用物资投入的回归模式,预测2000年农用物资的需要量;②依据历史上农用物资投入的增长速度,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正,预测农用物资的需要量。前种方法的主要缺陷是:在预测模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 物资投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