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身份的技术工具化幻象——基于技术现象学的批判与反思
1
作者 吕祖屹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8,共4页
社会身份这一概念被视为技术工具的倾向由来已久,与他人交互这一独特属性让它区别于个体身份。作为人与世界、人与社会的交互中介,社会身份在技术现象学层面探讨时定义域并不清晰,从而使得这一叙述在技术工具论范畴内获得了不确切的工... 社会身份这一概念被视为技术工具的倾向由来已久,与他人交互这一独特属性让它区别于个体身份。作为人与世界、人与社会的交互中介,社会身份在技术现象学层面探讨时定义域并不清晰,从而使得这一叙述在技术工具论范畴内获得了不确切的工具属性。那么,从“人—技术—世界”这一范式来讨论,社会身份是否应当作为一个技术工具的存在并未被否认。文章基于技术现象学的角度,从技术工具属性和人与技术关系方面分析社会身份,得出其不符合技术独立于人存在的特性。社会身份应当是作为人的主体性构成的一部分,并不符合人与技术工具的关系,也不能视为技术工具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身份 技术现象 技术工具论 后现象学
下载PDF
算法下的自我认知批判
2
作者 吕祖屹 《哲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64-172,共9页
算法在人类社会中的融合,重塑了个体的自我认知。算法生成的“数据镜像”不仅改变了认知结构,而且引发了思维模式的变革。这种变革体现在算法在优化信息处理的同时,对复杂和多维问题的过度简化,算法追逐效率而忽视了经验认知的丰富性和... 算法在人类社会中的融合,重塑了个体的自我认知。算法生成的“数据镜像”不仅改变了认知结构,而且引发了思维模式的变革。这种变革体现在算法在优化信息处理的同时,对复杂和多维问题的过度简化,算法追逐效率而忽视了经验认知的丰富性和情感的深度等问题上。随着技术逐渐替代原有的认知手段,带来了更多新的伦理挑战,特别是在道德决策和分析过程中过分依赖算法所引发的认知混乱和道德危机。对大数据时代中自我认知的现象进行批判,明确算法技术对认知透明性的影响和认知框架的侵入,对于重塑个体在算法环境中的自我认知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认知 算法 技术批判 认知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