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楼梦》扬州清曲的源流、演变与传播
1
作者 吕笙 《曹雪芹研究》 2024年第3期126-137,共12页
以《红楼梦》为题材的扬州清曲最早诞生于清道光年间,唱词取材凝练,曲牌曲调丰富,又借南北漕运之便利,遍及全国。就曲本流播来看,《红楼梦》扬州清曲与明清俗曲、广东地区的南音等有着密切的关联;就曲牌吸收来看,昆曲、扬剧、粤剧等戏... 以《红楼梦》为题材的扬州清曲最早诞生于清道光年间,唱词取材凝练,曲牌曲调丰富,又借南北漕运之便利,遍及全国。就曲本流播来看,《红楼梦》扬州清曲与明清俗曲、广东地区的南音等有着密切的关联;就曲牌吸收来看,昆曲、扬剧、粤剧等戏曲对《红楼梦》扬州清曲的形成与流播有着极大的影响,且《红楼梦》广西文场、贵州扬琴等牌子曲类曲种中都曾见扬州清曲的痕迹。在当下非遗文化保护研究场域中,探索《红楼梦》扬州清曲在传播各阶段对小说本文、戏剧底本等通俗文学融合情况,以及向戏曲转型、不同曲艺曲种借鉴等问题都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扬州清曲 源流演变 传播价值
下载PDF
京韵大鼓曲目中的“红楼”文化研究
2
作者 吕笙 《音乐时空》 2015年第10期98-98,共1页
京韵大鼓是曲艺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曲艺之一,小说《红楼梦》又是四大名著中最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通过本文的研究,从京韵大鼓的经典的"红楼"作品中研究"红楼"文化在曲艺音乐中的渗透、延伸,深刻分析"红楼&qu... 京韵大鼓是曲艺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曲艺之一,小说《红楼梦》又是四大名著中最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通过本文的研究,从京韵大鼓的经典的"红楼"作品中研究"红楼"文化在曲艺音乐中的渗透、延伸,深刻分析"红楼"唱词的框架,感受更深层的"红楼"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曲目 唱词 “红楼”文化
下载PDF
大运河江苏段《红楼梦》曲艺曲本的流变
3
作者 吕笙 《明清小说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5,共11页
大运河江苏段地处京杭运河体系的中心位置,是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通道,亦是南方曲艺成长的沃土。《红楼梦》从诞生到传世都与京杭运河江苏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探究这一地区《红楼梦》曲艺曲本的生成与流变,无论对经典名著的传播,还是... 大运河江苏段地处京杭运河体系的中心位置,是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通道,亦是南方曲艺成长的沃土。《红楼梦》从诞生到传世都与京杭运河江苏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探究这一地区《红楼梦》曲艺曲本的生成与流变,无论对经典名著的传播,还是曲艺艺术的传承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红楼梦》曲艺曲本不同阶段的发生模式,厘清大运河江苏地区《红楼梦》曲艺曲本的发展规律、流变路径、抢救保存及创新融合等,以期为江苏传统曲艺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一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江苏段 《红楼梦》 曲艺曲本
原文传递
论北运河区域《红楼梦》说唱文学 被引量:1
4
作者 吕笙 《明清小说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9-142,共14页
京杭大运河于十四世纪全程通航后,北运河区域承载着传递文化与传送物资到京城的重任,使中国贸易的轴心线由东西走向变成南北走向,加速了这一区域经济体的成型。天津、北京等地处于北运河的中心地带,来自南北方的说唱文学在这片土地不断... 京杭大运河于十四世纪全程通航后,北运河区域承载着传递文化与传送物资到京城的重任,使中国贸易的轴心线由东西走向变成南北走向,加速了这一区域经济体的成型。天津、北京等地处于北运河的中心地带,来自南北方的说唱文学在这片土地不断地生根与壮大,成就了“北方曲艺之乡”的名号。文人商贾云集,艺人群体不断壮大,使得以《红楼梦》为题材的说唱文学在这里创新发展后传播到南北各个地方。本文以北运河区域《红楼梦》说唱文学的传播与流变为出发点,讨论北运河文化对其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运河区域 《红楼梦》 说唱文学 北运河文化
原文传递
“雨夜潇湘”曲艺音乐改编对《红楼梦》的传播
5
作者 吕笙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1-331,共11页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展现了一幅雨夜宝玉探潇湘的温情画面,又有《秋窗风雨夕》一首,备受读者喜爱。曲艺音乐对此回情节进行精心改编与传唱,进一步扩大了这部经典名著的影响。本文以梅花大鼓、岔曲、苏州评弹等曲艺唱段对小说第四十五...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展现了一幅雨夜宝玉探潇湘的温情画面,又有《秋窗风雨夕》一首,备受读者喜爱。曲艺音乐对此回情节进行精心改编与传唱,进一步扩大了这部经典名著的影响。本文以梅花大鼓、岔曲、苏州评弹等曲艺唱段对小说第四十五回的改编为切入点,探讨俗文学视域下《红楼梦》的传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传播 梅花大鼓 单弦 苏州评弹 第四十五回
原文传递
雅俗融合 唐诗今解——评柏红秀教授《音乐雅俗流变与中唐诗歌创作研究》
6
作者 吕笙 《乐府学》 2024年第1期325-330,共6页
柏红秀教授《音乐雅俗流变与中唐诗歌创作研究》一书是继《唐代宫廷音乐文艺研究》《音乐文化与唐代诗歌研究》《音乐文化与盛唐诗歌研究》之后的又一部以独特视角关注唐代音乐文化的力作,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音乐雅俗流变与中唐... 柏红秀教授《音乐雅俗流变与中唐诗歌创作研究》一书是继《唐代宫廷音乐文艺研究》《音乐文化与唐代诗歌研究》《音乐文化与盛唐诗歌研究》之后的又一部以独特视角关注唐代音乐文化的力作,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音乐雅俗流变与中唐诗歌研究”(14BZW177)的结项成果。此书以中唐“声诗”关系为本,重点讨论乐器诗、乐舞诗、乐人诗、乐歌诗等宴乐诗歌创作受音乐雅俗流变的具体影响。可以说,这是一部材料丰富、立论公允、雅俗共赏的声诗学研究专著,其对理解中唐音乐诗歌的雅俗倾向以及唐代雅俗音乐文化的变革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诗学 雅俗流变 中唐诗歌 《音乐雅俗流变与中唐诗歌创作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