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嘧菌酯处理对丛栽甘蔗组培苗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吕耀宁 张荣华 +4 位作者 李松 卢曼曼 何毅波 刘红坚 刘俊仙 《广西糖业》 2020年第1期8-11,共4页
为了提高每年1~3月份低温寡照期及病原菌繁殖厉害的季节丛栽甘蔗组培苗的成活率,用1000倍(高)、1500倍(中)和2000倍(低)浓度的25%嘧菌酯悬浮剂对桂糖42号、桂果蔗1号和桂糖55号丛栽组培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浓度处理丛栽组培苗... 为了提高每年1~3月份低温寡照期及病原菌繁殖厉害的季节丛栽甘蔗组培苗的成活率,用1000倍(高)、1500倍(中)和2000倍(低)浓度的25%嘧菌酯悬浮剂对桂糖42号、桂果蔗1号和桂糖55号丛栽组培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浓度处理丛栽组培苗,鲜重、根系鲜重、株高、根系长度、每丛苗的成活数等生长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其中高浓度处理桂果蔗1号的鲜重和根系鲜重比对照重115.8%和185.8%;高浓度处理的桂果蔗1号株高比对照高1.8cm;高浓度处理桂糖42和桂果蔗1号每丛苗数都达到4.0株以上,与对照相差最大是高浓度处理的桂果蔗1号,差异达1.2株,而桂糖55号三种浓度处理每丛获得的苗数差异不大。因此,在冬春季低温阴雨天气条件下用25%的嘧菌酯悬浮剂处理甘蔗生根瓶苗进行丛栽,明显提高丛栽组培苗的质量和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酯 丛栽组培苗 质量 成活率
下载PDF
甘蔗现代农场大农机种植模式技术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唐文忠 梅花 +2 位作者 陆光艺 蒙军 吕耀宁 《南方农机》 2023年第2期50-52,61,共4页
甘蔗现代农场模式的不断发展,基本上实现了甘蔗种、管、收的全程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甘蔗的种植成本。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当前的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普遍以140匹以下的小农机为主,导致其配套农具难以实现高效作业。本研究介绍了甘蔗... 甘蔗现代农场模式的不断发展,基本上实现了甘蔗种、管、收的全程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甘蔗的种植成本。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当前的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普遍以140匹以下的小农机为主,导致其配套农具难以实现高效作业。本研究介绍了甘蔗现代农场大农机种植模式的CAD地块设计、机械整地、机械种植、机械喷药、水肥药一体化、机械中耕松土、无人机飞防、机械收割、宿根护理等关键流程技术,其配套农机功率以140匹~320匹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大农机种植模式真正实现了甘蔗全程高效机械化生产,且节本增效,达成了甘蔗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场 大农机 全程机械化
下载PDF
甘蔗种植砍收信息化的管理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永祥 蒙军 +3 位作者 吕耀宁 韦启添 陆光艺 梁家豪 《广西糖业》 2019年第4期16-18,共3页
在广西乃至全国,甘蔗种植砍收整个过程的机械化和智能化程度非常低,导致蔗糖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远远高于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降低生产成本势在必行。文章重点分析如何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来降低甘蔗种植生产成本。
关键词 甘蔗 全程机械化 中转站 智能收购
下载PDF
1%苏云金杆菌·噻虫胺颗粒剂防治甘蔗害虫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蒙军 吕耀宁 +2 位作者 梁家豪 韦美英 房超 《广西糖业》 2018年第5期3-6,共4页
在田间栽培条件下,采用不同农药处理甘蔗,以无农药处理为对照,以此研究不同农药处理对甘蔗枯心率、蚜虫为害株率、螟虫蛀率、有效苗数、株高、茎径、每公顷的有效茎数、产量及产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农药处理的甘蔗枯心率、螟虫蛀茎... 在田间栽培条件下,采用不同农药处理甘蔗,以无农药处理为对照,以此研究不同农药处理对甘蔗枯心率、蚜虫为害株率、螟虫蛀率、有效苗数、株高、茎径、每公顷的有效茎数、产量及产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农药处理的甘蔗枯心率、螟虫蛀茎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每公顷的有效茎数、产量及亩蔗茎含糖量在农药处理下均高于对照,以1%苏云金杆菌·噻虫胺颗粒剂处理表现较好,分别比对照大390条/亩、1.79吨/亩、0.267吨/亩;组合药剂(3.6%杀虫双颗粒剂+70%噻虫嗪)产量比对照大1.59吨/亩。综合分析得出,施用1%苏云金杆菌·噻虫胺颗粒剂对甘蔗螟虫、绵蚜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甘蔗种植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螟虫 防治效果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