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T MR动脉自旋标记对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吕虹裕 罗宁斌 +4 位作者 赖少侣 李伟 陆一昕 翟金娜 鲍若楠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6-350,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3.0T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对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2017年3月-2020年1月因腮腺肿物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MR平扫及ASL扫描,测量ASL序列图像上肿瘤组织的肿瘤... 目的:初步探讨3.0T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对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2017年3月-2020年1月因腮腺肿物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MR平扫及ASL扫描,测量ASL序列图像上肿瘤组织的肿瘤血流量(TBF),并将计算出的标准化肿瘤血流量(nTBF)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4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其中良性肿瘤28例,包括腺淋巴瘤14例,多形性腺瘤14例;恶性肿瘤共17例。测量并经计算得出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恶性腮腺肿瘤的nTBF分别为:3.71±1.65、0.89±0.25、1.55±0.60。腺淋巴瘤的nTBF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P<0.01)和恶性肿瘤(P<0.01),但是多形性腺瘤和恶性肿瘤的nT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ASL能将腮腺腺淋巴瘤从多形性腺瘤及恶性肿瘤中鉴别出来,但是无法鉴别多形性腺瘤与恶性肿瘤。ASL诊断腮腺腺淋巴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5,nTBF的诊断阈值为2.03,诊断腺淋巴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93.5%。结论:3.0T MR ASL技术可以无创地、定量地评价腮腺肿瘤的TBF,并对腺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下载PDF
术前磁共振征象分析对孤立性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陆一昕 张卫 +4 位作者 王鹏 刘丽东 苏丹柯 吕虹裕 赖少侣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3期1605-1608,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成像(MRI)预测孤立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孤立性HC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MVI组和非MV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MRI征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成像(MRI)预测孤立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孤立性HC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MVI组和非MV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MRI征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孤立性HCC患者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MVI风险预测模型,检测该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瘤周不规则强化、非单结节病灶生长、包膜缺损为孤立性HCC患者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其风险预测模型为Y=-3.373+1.854X1+1.280X2+0.947X3。该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0,95%CI为0.721~0.919,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该模型具备良好的校准能力。结论术前MRI显示瘤周不规则强化、非单结节生长、包膜缺损是孤立性HCC患者MVI的预测因素,其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孤立性 微血管侵犯 磁共振成像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常规MRI联合SWI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翟金娜 左志超 +7 位作者 王鹏 赖少侣 李伟 刘丽东 苏丹柯 金观桥 陆一昕 吕虹裕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10-1814,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鉴别腮腺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8例腮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良性病变26例,恶性病变12例;均经病理证实,并于治疗前行MRI扫描,包括SWI及常规序列,获取其对应的磁敏...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鉴别腮腺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8例腮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良性病变26例,恶性病变12例;均经病理证实,并于治疗前行MRI扫描,包括SWI及常规序列,获取其对应的磁敏感信号强度(ITSS)、病灶内静脉分布、最大静脉直径以及各常规MR参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单因素分析研究腮腺良恶性病变各参数的差异,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新参数,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新参数对评价腮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ITSS分级特点:腮腺良性病变以0~1级为主,恶性病变以2~3级为主,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397,P<0.05);病灶内静脉分布:腮腺良性病变内静脉以周围分布为主,而恶性病变内静脉多分布于中央,良恶性病变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良性病变内最大静脉直径小于恶性病变[(1.19±0.36)mmvs(2.34±1.23)mm],两者间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t=-3.178,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仅病灶内ITSS与最大静脉直径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相关性,ROC分析结果显示:ITSS的最佳诊断阈值为1.5,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以及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09、75.00%、84.62%;最大静脉直径的最佳诊断阈值为1.7mm,对应的AUC以及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21、75.00%、96.15%。结论常规MRI联合SWI能提高鉴别腮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病变 磁敏感加权成像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