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区域动脉灌注微量低分子肝素改善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微循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吕贺贺 项和平 +2 位作者 王伟 高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6-231,共6页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低分子肝素(LMWH)区域动脉灌注(LAI)后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仓鼠模型微循环及病情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仓鼠共30只,随机均分为3组:区域动脉输注生理盐水组(LAI+saline组)、区域动脉输注低分子肝素组(LAI+L...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低分子肝素(LMWH)区域动脉灌注(LAI)后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仓鼠模型微循环及病情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仓鼠共30只,随机均分为3组:区域动脉输注生理盐水组(LAI+saline组)、区域动脉输注低分子肝素组(LAI+LMWH组)和静脉输注低分子肝素组(IV+LMWH组)。每组予以高脂饲料(20%猪油+10%胆固醇+1%丙基硫氧嘧啶+1%胆酸钠+68.9%普通饲料)喂养。4周造模成功后,按照Schimidt法,于造模后30 min时LAI+LMWH组注入LMWH 20 IU/kg,IV+LMWH组经静脉输注等量的LMWH,LAI+saline组采取与LAI+LMWH组相同的输注方式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所有动物造模前经外周静脉注入吖啶橙靶向白细胞荧光染料(2 ml/kg),注射完毕后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成像系统动态观察活体动物胰腺微循环,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4 h及6 h 3个时间点检测胰腺微循环血管平均直径(MVD)、功能性毛细血管密度(FCD)及微循环血流速度(MFV)、白细胞黏附水平。6 h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三酰甘油及血淀粉酶水平,然后处死动物获取胰腺组织,并观察病理学改变,记录胰腺病理学评分。结果灌注LMWH 4 h后的LAI+LMWH组与IV+LMWH组及LAI+saline组比较,LAI+LMWH组的胰腺微循环功能指标MVD、FCD、MFV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白细胞黏附数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灌注LMWH 6 h后的LAI+LMWH组与IV+LMWH组及LAI+saline组比较,LAI+LMWH组的胰腺微循环功能指标MVD、FCD、MFV呈缓慢上升趋势(P<0.05),白细胞黏附数呈缓慢下降趋势(P<0.05),IV+LMWH组与LAI+salin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灌注生理盐水组外,其余各组的胰腺病理学评分较灌注前均有明显改善,4 h时的LAI+LMWH组改善最显著,6 h时的LAI+LMWH组次之。结论早期区域动脉灌注微量LMWH能明显改善HLAP仓鼠模型微循环功能障碍和病情,对HLAP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动脉灌注 低分子肝素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微循环
下载PDF
军事训练所致劳力性热射病28例早期救治和预防措施 被引量:8
2
作者 孙登群 吕贺贺 +2 位作者 孙艳军 钟兴国 杨柳生 《武警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623-625,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人群中暑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可将中暑分为三级,依次是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重度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及热射病(heat stroke,HS)。HS又称为中暑高... 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人群中暑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可将中暑分为三级,依次是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重度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及热射病(heat stroke,HS)。HS又称为中暑高热,包含日射病,属高温综合征。HS是一种重度中暑急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 劳力性热射病 临床特点 早期救治 预防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入不同管径引流管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3
作者 吕贺贺 高明 +1 位作者 王伟 《武警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入不同管径引流管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10至2017-10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应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治疗的SA...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入不同管径引流管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10至2017-10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应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治疗的SAP患者36例,其中18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入粗管(21~30 Fr)引流冲洗治疗为观察组,18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入细管(10~20 Fr)引流冲洗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各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炎性反应程度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腹痛消失时间分别为(3. 74±1. 11) d和(5. 27±1. 21) d、腹胀消失时间分别为(8. 87±1. 37) d和(11. 42±1. 69) d、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7. 78±0. 81) d和(11. 47±1. 34) d、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6. 93±0. 88) d和(8. 15±1. 59) d、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6. 23±0. 71) d和(7. 71±0. 58) d、脂肪酶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8. 21±0. 83) d和(10. 28±0. 93) 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住院天数分别为(17. 93±0. 51) d和(18. 09±0. 74) d、血糖值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10. 44±1. 11) d和(10. 09±0. 89) d,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穿刺置管后SIRS评分均优于置管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置管治疗后SIRS评分更低,降低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入粗引流管较细引流管能够更快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反应程度,对提高SAP的疗效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被引量:2
4
作者 吕贺贺 高明 +1 位作者 王伟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年第9期524-527,共4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急症,其进展快、并发症多,愈后差且病死率高。传统的开腹坏死组织清除术在过去的多年里已经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伴组织坏死的主要治疗方式,虽然开腹坏死组织清除术可较为完全的清除坏死病灶,但其涉...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急症,其进展快、并发症多,愈后差且病死率高。传统的开腹坏死组织清除术在过去的多年里已经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伴组织坏死的主要治疗方式,虽然开腹坏死组织清除术可较为完全的清除坏死病灶,但其涉及较大的切口及广泛的解剖,导致了较高的病死率、再次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及再入院率。近年来,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的兴起对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和愈后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 重症坏死性胰腺炎 危重急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