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菅原道真的棋诗 被引量:4
1
作者 吕顺长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日本 围棋 菅原道真 棋诗 《菅家文草》 诗歌创作
下载PDF
清代赴日考察官绅日本访书活动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吕顺长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46,共8页
有清一代,日本书籍西传中国的规模巨大,数量空前,参与其中者有商人、驻日使节、赴日考察官绅、留学生、旅日文人墨客及政治活动家、来华日人等。而清末赴日考察官绅的日本访书活动是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极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不仅参与人... 有清一代,日本书籍西传中国的规模巨大,数量空前,参与其中者有商人、驻日使节、赴日考察官绅、留学生、旅日文人墨客及政治活动家、来华日人等。而清末赴日考察官绅的日本访书活动是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极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不仅参与人数众多,携归书籍数量巨大,而且所访求的书籍不局限于从中国东渐的典籍及日人著述的和汉书籍等"旧书",还包含了当时中国人所关心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新书",对中国文化典籍的回归及中国近代化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赴日考察 日本访书 日籍西渐
下载PDF
日本新近发现王照书信考释
3
作者 吕顺长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6年第6期21-28,共8页
本文对日本新近发现的维新变法派人物王照的六通书信进行了考释。从中可以看出:王照流亡日本之初的两通书信,其内容多非王照己见,而很可能是经康有为授意所写;信函中所抄录的戊戌政变发生前光绪帝的两道密诏,其部分内容与以往所见的不同... 本文对日本新近发现的维新变法派人物王照的六通书信进行了考释。从中可以看出:王照流亡日本之初的两通书信,其内容多非王照己见,而很可能是经康有为授意所写;信函中所抄录的戊戌政变发生前光绪帝的两道密诏,其部分内容与以往所见的不同,可视作经康有为篡改后的另一版本;王照在潜返中国前,不惜向关系不和的康有为献媚并索要经费,虽可谓不择手段,但从中也可看出当时他所处的困境;王照潜返前两次前往高知县,除与高知文人交流外,筹措经费并为潜返作准备似为主要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照 书信 康有为 密诏 潜返
下载PDF
清末留日学生史研究的珍贵史料——(官报)
4
作者 吕顺长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官报 收藏状况 资料容量 栏目构成 清末 留学生 日本 留日学生史
下载PDF
原种催青积温调查及两种催青法的比较试验
5
作者 唐文月 吕顺长 陈和瑞 《蚕桑通报》 1992年第4期23-24,共2页
目前春期蚕种催青通常有二种方法,一为传统的常规催青法,原种催青采用此法;二为二段定温简化催青法,一代杂交种催青多采用此法。70年代未曾有过两种催青法比较试验的报导,自此以后一代杂交种春期催青就逐步采用简化催青法了。我省的现... 目前春期蚕种催青通常有二种方法,一为传统的常规催青法,原种催青采用此法;二为二段定温简化催青法,一代杂交种催青多采用此法。70年代未曾有过两种催青法比较试验的报导,自此以后一代杂交种春期催青就逐步采用简化催青法了。我省的现行蚕品种多是80年代育成的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种 催青
下载PDF
康有仪与其塾师山本宪 被引量:1
6
作者 吕顺长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9-53,60,共6页
最近发现的康有仪书信等史料显示,康有仪于1898年初赴日后,通过在山本宪私塾所学的日文汉译知识以及与山本的良好关系,不仅参与了《清议报》创办初期的日文译稿的组稿和翻译等工作,还努力充当流亡日本的维新派人士与日本人接触的中介,... 最近发现的康有仪书信等史料显示,康有仪于1898年初赴日后,通过在山本宪私塾所学的日文汉译知识以及与山本的良好关系,不仅参与了《清议报》创办初期的日文译稿的组稿和翻译等工作,还努力充当流亡日本的维新派人士与日本人接触的中介,使康梁等人赴日后不久就获得山本的支援,并通过山本扩大了在日本的活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仪 山本宪 《清议报》 维新变法
下载PDF
近代日本人对中国人留学日本的认识 被引量:3
7
作者 吕顺长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53,共8页
关键词 近代日本 留日学生 清末 日本人 留学 归国 资料 中国人 思想观念 表现
原文传递
日本新近发现康有仪书札选注 被引量:3
8
作者 吕顺长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6-143,F0002,共9页
日本高知市立自由民权纪念馆所藏康有仪致山本宪书札5通,内容主要涉及戊戌政变后康有仪及其塾师山本宪等人为援助康、梁等维新变法派人物所作的努力以及康有仪在横滨《清议报》馆的工作以及回国后不久的活动等。这些书札为了解康有仪189... 日本高知市立自由民权纪念馆所藏康有仪致山本宪书札5通,内容主要涉及戊戌政变后康有仪及其塾师山本宪等人为援助康、梁等维新变法派人物所作的努力以及康有仪在横滨《清议报》馆的工作以及回国后不久的活动等。这些书札为了解康有仪1898年春赴日后约两年间的活动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仪 山本宪 维新变法 康有为 《清议报》
原文传递
2016年中国的日本文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吕顺长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72-82,共11页
本文为2016年度中国大陆日本文化研究综述。从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日本文化解读与审视、中日关系史、中日思想文化交流史、日本大众文化、相关学术研讨会及讲习班等方面对本年度中国大陆的日本文化研究进行了概观。本年度这... 本文为2016年度中国大陆日本文化研究综述。从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日本文化解读与审视、中日关系史、中日思想文化交流史、日本大众文化、相关学术研讨会及讲习班等方面对本年度中国大陆的日本文化研究进行了概观。本年度这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所存在的诸如重复研究、重数量而轻质量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善。要提高包括日本文化研究在内的学术研究质量,既需要研究人员进一步努力,也需要各有关方面继续致力治理学术研究的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综述 日本文化 中日文化关系 日本大众文化
原文传递
清末留日学生史研究的珍贵史料:《官报》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顺长 《文献》 2002年第4期281-287,共7页
对于清末留日学生监督处所刊行的《官报》的收藏状况、内容及其史料价值,目前所知者尚少.本文在介绍《官报》的收藏和利用状况、《官报》刊行机构"游学生监督处"的成立经过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官报》的资料容量及其史料价值.
关键词 官报 监督处 珍贵史料 经费报销 留日学生 自费留学生
原文传递
慈溪王氏兄弟与日本文人 被引量:3
11
作者 吕顺长 《浙江方志》 2002年第3期36-41,共6页
在日本明治时代,即中国的晚清时期,旅日华侨主要从事外贸活动和在日本国内的一般商业活动。其一般商业活动,基本上集中在餐馆、裁缝、理发三种行业,即俗称的菜刀、刮浆刀、剃刀“三把刀”。但是,“三把刀”这三种职业也有一个发展... 在日本明治时代,即中国的晚清时期,旅日华侨主要从事外贸活动和在日本国内的一般商业活动。其一般商业活动,基本上集中在餐馆、裁缝、理发三种行业,即俗称的菜刀、刮浆刀、剃刀“三把刀”。但是,“三把刀”这三种职业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尤其是在明治初期,或者说是直至中日两国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前后的19世纪70年代,它并不是大多数华侨从事的主要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氏兄弟 日本文人 王仁乾 王治本 王汝修 王琴仙 中国 浙江 慈溪市
原文传递
日本新近发现梁启超书札考注
12
作者 吕顺长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101,共11页
本文对日本高知市立自由民权纪念馆所藏的梁启超致山本宪信札计8通进行整理介绍。信札主要涉及梁启超1898年流亡日本后与大阪汉学家山本宪交往的内容,显示康梁等人抵日之初存有借助日本政府及民间力量改变国内政治状况的幻想,反映梁启... 本文对日本高知市立自由民权纪念馆所藏的梁启超致山本宪信札计8通进行整理介绍。信札主要涉及梁启超1898年流亡日本后与大阪汉学家山本宪交往的内容,显示康梁等人抵日之初存有借助日本政府及民间力量改变国内政治状况的幻想,反映梁启超对汪康年等人及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严重不满,记录了梁启超停留日本期间部分活动内容。作为中国近代史尤其是戊戌变法史的研究史料,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山本宪 汪康年 书信 维新变法
原文传递
《教育世界》的日文译者及其翻译特征
13
作者 吕顺长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5年第5期40-46,共7页
《教育世界》之主要日文译者,或早年留学日本,或就学于国内东文学堂,或以自学等方式学习日语,均为当时国内难得的日文翻译人才。《教育世界》所登载的译文基本上采用直译方式,对日文译语的处理大多也采取直接借用的方式,这与罗振玉、王... 《教育世界》之主要日文译者,或早年留学日本,或就学于国内东文学堂,或以自学等方式学习日语,均为当时国内难得的日文翻译人才。《教育世界》所登载的译文基本上采用直译方式,对日文译语的处理大多也采取直接借用的方式,这与罗振玉、王国维、高凤谦等主要编译者对近代日语翻译词汇所持包容和认可的态度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世界 日文译者 日文译语罗振玉 高凤谦
原文传递
清代中国人对日称呼演变考略
14
作者 吕顺长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1-9,共9页
清代中国人对日本的称呼,除“日本”“东洋”等几乎不含褒贬的中性词外,常见的还有“倭”“倭夷”“岛夷”等贬称。“东洋”一词,于清代原本指代包括朝鲜、日本、琉球等国的地域,而当它以作为特称日本的词汇出现时,当为“东洋日本”一... 清代中国人对日本的称呼,除“日本”“东洋”等几乎不含褒贬的中性词外,常见的还有“倭”“倭夷”“岛夷”等贬称。“东洋”一词,于清代原本指代包括朝鲜、日本、琉球等国的地域,而当它以作为特称日本的词汇出现时,当为“东洋日本”一词省略“日本”二字后所形成的称呼。清代中国人对日称呼的变迁大致反映了清代中日关系及国人对日感情的变化:自清初至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日关系平淡无事,大多中国人对日本并无太多的好恶之情,对日称呼也多不含褒贬;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甲午战争结束,尤其是在日本悍然侵台、吞并琉球乃至对朝鲜和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时,中国官民对日本多用贬称;甲午战后,因日方正式向中国提出要求禁止对其使用贬称,加之国人的对日憎恨也因两国间文化交流的增进而被稀释淡化,中国人对日本使用贬称的情况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对日称呼 东洋 对日感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