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排螺旋CT对伴有钙化的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吕飙 周旭辉 +7 位作者 王翔 张滨 赵蕾 杨琳 王淼 张同 张蕴 张兆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4-678,共5页
评价64排螺旋CT在不同情况下对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所致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165例经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检查发现冠状动脉钙化并至少1个主要分支狭窄>50%的患者,分别以个体、冠状动脉主支、节段、病变狭窄程度及钙化斑块形态为... 评价64排螺旋CT在不同情况下对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所致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165例经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检查发现冠状动脉钙化并至少1个主要分支狭窄>50%的患者,分别以个体、冠状动脉主支、节段、病变狭窄程度及钙化斑块形态为分析对象,测量Agatston积分(ACS)和狭窄率。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标准,通过绘制ROC曲线来判定不同情况下CTCA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佳的诊断切点。结果以个体为分析对象,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以ACS值113.5为切点时诊断准确性最高。以冠状动脉主支为分析对象,对右冠状动脉及其属支狭窄的诊断效果最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分析对象,对RCA1段狭窄诊断准确性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以钙化斑块形态为研究对象,ROC曲线下面积仅在0.601~0.667之间,诊断价值较低。CTCA对狭窄程度<50%的狭窄诊断价值较大,曲线下面积为0.856。结论CTCA中,钙化对不同主支、不同节段及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影响不同;钙化斑块的形态不是影响诊断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钙质沉着症
下载PDF
三维增强磁共振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疾病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吕飙 张兆琪 +2 位作者 董莉 黄晓勇 晏子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7期634-636,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增强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疾病的方法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3 2例肺动脉疾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应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SONATA 1.5TMR成像系统 (梯度场 40mT/M切换率 2 0 0ms) ,采用 3D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 目的 探讨磁共振增强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疾病的方法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3 2例肺动脉疾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应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SONATA 1.5TMR成像系统 (梯度场 40mT/M切换率 2 0 0ms) ,采用 3D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 (TR 2 .2ms ,TE 0 .76ms ,翻转角 2 5°) ,扫描时间 13~ 18s。结果 磁共振增强肺动脉造影检出肺动脉栓塞 2 9例 ,肺动静脉瘘 2例 ,先天性肺动脉发育异常 1例。均经临床或病理及手术证实。结论 磁共振增强肺动脉造影无创、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增强磁共振 肺动脉造影 诊断 肺动脉疾病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钙化对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狭窄准确性判断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吕飙 张兆琪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79-381,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钙化 多排螺旋CT
下载PDF
原发性冠状动脉夹层11例的造影分析
4
作者 吕飙 杜嘉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6年第6期451-453,共3页
原发性冠状动脉夹层11例的造影分析吕飙①杜嘉会本文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原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造影表现进行分析并结合其临床特点、病因,对本病进行鉴别诊断和简要讨论。1材料与分析1.1本院自1985年10月至1996年5... 原发性冠状动脉夹层11例的造影分析吕飙①杜嘉会本文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原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造影表现进行分析并结合其临床特点、病因,对本病进行鉴别诊断和简要讨论。1材料与分析1.1本院自1985年10月至1996年5月间1311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夹层 原发性 造影诊断 CT
下载PDF
320排动态容积CT对婴幼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5
作者 杜靖 姜涛 +3 位作者 周杰 吕飙 张兆琪 陈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对婴幼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心电门控全心容积式扫描方法对37例1个月-3岁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检查。按照节段分析的方法和思路,运用不同的后处理重建方法(包括V...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对婴幼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心电门控全心容积式扫描方法对37例1个月-3岁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检查。按照节段分析的方法和思路,运用不同的后处理重建方法(包括VR、MIP及CMPR)充分显示其解剖畸形,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37例患儿中共检出各类畸形204处,其中16例并发肺动脉高压,1例并发脐疝,10例发现单侧或双侧肺部病变,包括肺6例实变、2例支气管狭窄闭塞、1例肺发育不良和1例支气管开口异常。平均ED为(1.17±0.63)mSv。结论 320排CT的容积式扫描速度快、曝光时间短,能有效减少辐射剂量;一次容积扫描即可覆盖婴幼儿整个心脏和胸部大血管,清晰显示先天性心脏病的解剖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婴儿
下载PDF
多排CT对左心房和左心耳容积和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温兆赢 张兆琪 +3 位作者 于薇 范占明 杜靖 吕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36-1339,共4页
目的与3.0TCMR(cine magnetic resonance)比较,探讨多排CT(multi-detector CT,MDCT)评估左心房和左心耳容积和功能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12月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48例患者,同一天完成多排CT和CMR检查,并获得多排CT容积数据... 目的与3.0TCMR(cine magnetic resonance)比较,探讨多排CT(multi-detector CT,MDCT)评估左心房和左心耳容积和功能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12月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48例患者,同一天完成多排CT和CMR检查,并获得多排CT容积数据及左心房垂直长轴FIESTA电影图像。多排CT采用心功能分析软件、MR采用Report Card2.0心功能分析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分析左心房和左心耳最大容积、最小容积、射血分数。通过线性相关和t检验分析评估多排CT和CMR2种检查方法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操作者间的变异性采用Bland-Altman分析。结果多排CT与CMR测得的左心房和左心耳的容积和功能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75)和一致性。与CMR相比,多排CT有过高估计LAVmax、LAVmin、LAAVmax和LAAVmin的趋势,对左心房射血分数(left atrial ejection fraction,LAEF)和左房耳射血分数(left atrial appendage ejection fraction,LAAEF)有低估的趋势。多排CT操作者间测量值的变异性低于CMR操作者间的变异性。结论多排CT对于进行多排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在提供冠状动脉信息的同时,对左心房和左心耳的容积和功能评估较准确、重复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对比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兆琪 马晓海 +4 位作者 晏子旭 赵轶柯 范占明 吕飙 贺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0期1306-1309,共4页
目的 利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对正常冠状动脉成像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 ,采用 3DFLASH压脂序列 ,心电触发、屏气状态下分别行左、右冠状动脉成像 ;经后处理得到左主干、... 目的 利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对正常冠状动脉成像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 ,采用 3DFLASH压脂序列 ,心电触发、屏气状态下分别行左、右冠状动脉成像 ;经后处理得到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脉的图像 ,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 ,并且测量血管分支显示长度。结果 对其中 2 6例健康志愿者的 10 4支冠状动脉分支进行了分析 ,85支血管较满意显示 (评分在 3分以上 ) ,其中左前降支 2 6例和右冠脉 2 6例均满意显示 ,左主干和左回旋支显示满意者分别为 2 1例和 12例。血管显示长度 :左主干(1.5 4± 0 .31)cm、左前降支 (6 .6 4± 0 .5 4 )cm、左回旋支 (2 .4 6± 0 .98)cm、右冠脉 (9.75± 1.14 )cm。显示血管分支长度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近似。结论 对比增强磁共振技术可用于冠状动脉成像 ,但存在一些技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
下载PDF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先天性主动脉弓部畸形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兆琪 吕飙 +3 位作者 马晓海 范占明 赵轶柯 晏子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0期1310-1313,共4页
 目的 评价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先天性主动脉弓部畸形 (包括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中断、主动脉弓褶曲等 )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 17例手术证实存在主动脉弓部畸形的患者 ,先后行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和超声检查 ,评价M...  目的 评价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先天性主动脉弓部畸形 (包括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中断、主动脉弓褶曲等 )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 17例手术证实存在主动脉弓部畸形的患者 ,先后行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和超声检查 ,评价MR检查图像质量 ,比较二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性 ,两种方法测量的数据与术中病理结果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图像质量较高 ,诊断各种主动脉弓部畸形准确率略优于超声 ,测量11例主动脉缩窄和弓中断患者的畸形位置和主动脉内径与术中病理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尽管样本量较小 ,但可以初步证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主动脉弓部畸形一类疾病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主动脉弓部畸形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瘘 被引量:10
9
作者 戴沁怡 张兆琪 +1 位作者 吕飙 王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7-540,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瘘(CAF)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接受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MDCTA的CAF患者影像资料,经VR、MPR、MIP、CPR后确定诊断。结果①瘘支动脉中,单一瘘管12例,其中起自右冠状动脉4...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瘘(CAF)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接受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MDCTA的CAF患者影像资料,经VR、MPR、MIP、CPR后确定诊断。结果①瘘支动脉中,单一瘘管12例,其中起自右冠状动脉4例、左冠状动脉8例;多发瘘管9例;16例瘘口引流至肺动脉、2例至右心房,2例至左心室、1例至左心房;②瘘支动脉表现为扩张、纡曲或仅为血管丛状,2例合并动脉瘤,合并心包积液、左心室室壁瘤各1例,均未合并心内畸形;③3例失访,1例死亡,17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5例漏诊;1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7例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MDCTA可无创而准确地显示CAF起源、行程、引流部位及合并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增强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及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兆琪 吕飙 董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8期801-803,共3页
目的 研究屏气三维增强磁共振肺动脉造影的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  3 5例病人经过屏气三维增强磁共振肺动脉造影检查 ,19例曾做过核素扫描 ,3例做过CT肺动脉增强扫描 ,3例做过肺动脉DSA。结果 本文分析了肺栓塞的三维增强磁共振肺动... 目的 研究屏气三维增强磁共振肺动脉造影的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  3 5例病人经过屏气三维增强磁共振肺动脉造影检查 ,19例曾做过核素扫描 ,3例做过CT肺动脉增强扫描 ,3例做过肺动脉DSA。结果 本文分析了肺栓塞的三维增强磁共振肺动脉造影的图像特征表现 ,3 5例中 2 9例发现肺栓塞 ,主要征象包括腔内充盈和管腔闭塞。结论 屏气三维增强磁共振肺动脉造影是确诊肺栓塞的一种无创、有效的检查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增强磁共振肺动脉造影 肺栓塞 诊断 PE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双源CT“双低”成像在冠状动脉桥血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磊 王辉 +4 位作者 张楠 杨琳 范占明 吕飙 于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1期1882-1886,共5页
目的评价双源CT"双低"成像在冠状动脉桥血管检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组3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低管电压结合迭代算法,采用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目的评价双源CT"双低"成像在冠状动脉桥血管检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组3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低管电压结合迭代算法,采用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碘克沙醇(270mgI/ml)。其中20例患者进行了有创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两位评价者评价桥血管的CTA图像质量和是否存在显著狭窄(≥50%)和闭塞,以CAG为参照标准,评价CCTA诊断桥血管显著狭窄和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38例患者共评价76支桥血管,按照分段,评价387段桥血管,可诊断的血管段达到99.5%(385/387)。20例造影患者中以CAG为参照标准,CCTA诊断桥血管显著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100%(4/4)、97.6%(40/41)、80.0%(4/5)和100%(40/40)。CCTA准确诊断了9支闭塞的桥血管。结论双源CT"双低"扫描方案对于桥血管检查具有可行性,该扫描方案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的碘负荷而保证诊断所需图像质量。对桥血管显著狭窄和闭塞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辐射剂量 对比剂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对肺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的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娜娜 吕飙 +1 位作者 黄小勇 于卫永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肺灌注成像对肺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和MR肺灌注成像(MRPP)诊断的2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行主肺动脉MR血流编码扫描,通过分析肺实质的信号强度变化率...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肺灌注成像对肺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和MR肺灌注成像(MRPP)诊断的2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行主肺动脉MR血流编码扫描,通过分析肺实质的信号强度变化率(TROS)、时间-信号曲线、右/左心室内径比及主肺动脉的相关参数(主肺动脉直径、血流峰值、平均流速、单位时间内流量等),比较肺动脉栓塞患者与志愿者间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间的差异,评价MR在肺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作用。结果:肺栓塞患者组与健康志愿者组肺实质信号强度变化率、峰值时间、主肺动脉直径、右/左心室内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间的主肺动脉峰值流速、平均流速、流量具有统计学差异,肺栓塞患者MR血流编码的肺动脉峰值流速-时间曲线表现为收缩期峰值流时间提前,并可见明显反流。结论:MRI具有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并可测量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粗略估计肺动脉高压程度,有望成为一种研究肺栓塞的无创性影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绝对时相收缩期采集降低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辐射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磊 杨琳 +3 位作者 范占明 张兆琪 吕飙 于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研究绝对时相收缩期采集在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可行性,并与相对时相采集对照.方法:连续入组92例持续心房颤动患者,其中A组46例采用绝对时相收缩期采集(R波后200~400ms),B组46例采用相对时相收缩期采集(... 目的:研究绝对时相收缩期采集在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可行性,并与相对时相采集对照.方法:连续入组92例持续心房颤动患者,其中A组46例采用绝对时相收缩期采集(R波后200~400ms),B组46例采用相对时相收缩期采集(R-R间期:30% ~ 50%).对两组扫描的冠状动脉分别做图像处理.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A组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总体评分为(1.56±0.25),B组为(1.62±0.2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83).两组之间可诊断的冠状动脉段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85).A组有效剂量5.76(3.20,8.63) mSv;B组有效剂量9.27(4.74,12.65)mSv,两组间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绝对时相采集比相对时相采集降低辐射剂量约38%.结论:在心房颤动患者绝对时相收缩期采集具有可行性,该方案比相对时相采集显著降低辐射剂量,而不影响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辐射剂量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成像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伟 吕飙 +1 位作者 杜靖 李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通过对选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所得到的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的对照研究,探讨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技术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成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搜集90例临床拟行双源CT胸部大血管... 目的通过对选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所得到的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的对照研究,探讨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技术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成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搜集90例临床拟行双源CT胸部大血管检查的婴幼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5例)选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扫描。B组(45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扫描。由2名高年资的诊断医师以双盲法分别对A、B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价,两组间图像质量差异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两组图像图像噪声、辐射剂量参数CTDI、DLP和ED差异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A、B两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098,P>0.05);A、B两组噪声值分别为(13.25±1.27)HU,(13.51±1.41)HU,两组间噪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5,P>0.05);A、B两组CTDI、DLP、ED分别为(2.70±0.75)mGy、(29.55±10.17)mGy/cm、(0.41±0.14)mSv;(3.81±1.03)mGy、(51.57±14.81)mGy/cm、(0.72±0.20)mSv;A组CTDI、DLP、ED明显低于B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8.13,8.13,P=0.001)。结论双源CT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成像时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可以有效地减少受检者接受的X射线剂量,同时可以保证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婴幼儿 低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在房颤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磊 杨琳 +3 位作者 张兆琪 范占明 吕飙 于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3期377-381,共5页
目的研究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在房颤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94例持续房颤患者,47例患者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另外47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设备采用第二代双源CT。以冠状动脉段为基础评价图... 目的研究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在房颤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94例持续房颤患者,47例患者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另外47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设备采用第二代双源CT。以冠状动脉段为基础评价图像质量,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前瞻组可诊断的血管段为99.5%(604/607),回顾组为97.7%(570/584),前瞻组显著高于回顾组(P<0.001)。以患者为基础,前瞻组43例(92%)为可诊断,回顾组29例(62%)为可诊断病例。有效辐射剂量在前瞻和回顾组分别为(4.15±1.78)mSv和(12.15±5.38)mSv,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序列扫描降低辐射剂量66%。结论采用第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对于房颤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具有可行性,该扫描方案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并保证诊断所需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辐射剂量 心率失常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晓海 张兆琪 吕飙 《疑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283-285,共3页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通畅性的随访价值。方法41例搭桥术后患者,共计104条桥血管,其中42条动脉桥,51条静脉桥,11条序贯桥血管,平均2.54条/例。所有患者在术后3~6个月进行64排螺旋CT桥血管成像检查,扫描范围自胸...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通畅性的随访价值。方法41例搭桥术后患者,共计104条桥血管,其中42条动脉桥,51条静脉桥,11条序贯桥血管,平均2.54条/例。所有患者在术后3~6个月进行64排螺旋CT桥血管成像检查,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至左侧膈肌心尖处,层厚0.5mm,重建间隔1.0mm,螺距1.25,对比剂用量60~70ml,注射速度4ml/s,延迟时间23~28s,对所有病例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重建技术(VR)等。对所有图像进行观察,对桥血管通畅性或再狭窄程度进行诊断,特别是近端和远端吻合口的通畅情况。结果所有41例患者顺利完成桥血管64排螺旋CT成像检查,其中94条桥血管显影,10条未见显影血管考虑闭塞,另有10条动脉桥血管可见管壁钙化,5条动脉桥、3条静脉桥以及2条序贯桥血管可见近端或远端吻合口狭窄。结论64排螺旋CT不但能显示冠状动脉桥血管,而且能清晰地显示原始的冠状动脉及吻合口的再狭窄情况,是无创性随访搭桥术后桥血管通畅情况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冠心病 桥血管 后处理重建
下载PDF
基于迭代重建技术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方案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琳 徐超 +3 位作者 吕飙 刘一 姜红 张兆琪 《中国医刊》 CAS 2014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与传统滤过反投影法(FBP)进行比较,评价在应用迭代重建(IR)法的前提下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共纳入68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随机分为常规扫描方案组和低剂量扫描方案组。两组均根据体质指... 目的与传统滤过反投影法(FBP)进行比较,评价在应用迭代重建(IR)法的前提下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共纳入68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随机分为常规扫描方案组和低剂量扫描方案组。两组均根据体质指数(BMI)调节管电压。常规组采用FBP重建法,低剂量组采用IR法,分别对最佳期相图像进行重建。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并对比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中常规组图像优级血管段比例81.2%,低剂量组81.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客观定量图像质量评价显示两组图像强化水平(CT值)及图像噪声差异无显著性。低剂量组有效射线剂量(ED)(8.72±5.28)mSv,较常规组降低40%。结论与基于FBP重建法的常规扫描方案对比,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采用低剂量扫描方案并应用IR重建法进行图像重建,可在保证冠状动脉腔内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 迭代重建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多排CT低射线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伟 吕飙 张兆琪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90-92,共3页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发病率约0.4%~0.8%,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随着冠心病的手术及介入技术的进步,术前的准确定性和定量诊断越来越重要[2]。冠心病影像学诊断的方法很多,包括超声心动图、X线平片、
关键词 辐射剂量 先天性心脏病 多排螺旋CT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320排CT对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磊 杨琳 +3 位作者 张兆琪 范占明 吕飙 于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14-617,共4页
目的:评价320排CT对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组34例持续心房颤动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320排CTCA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检查。两位评价者评价CTCA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显著狭窄(≥50%),以CCA为参照标准,评价CTC... 目的:评价320排CT对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组34例持续心房颤动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320排CTCA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检查。两位评价者评价CTCA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显著狭窄(≥50%),以CCA为参照标准,评价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以冠状动脉段为单位,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94.1%、99.3%、84.2%和99.8%。结论:320排CTCA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在心房颤动患者可以有效地排除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恶性”冠状动脉畸形 被引量:10
20
作者 戴沁怡 吕飙 张兆琪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50-53,67,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冠状动脉畸形(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CAA)的MDCTA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至2009年,我院完成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DCTA)检查38 573例,检出"恶性"CAA 54例[1.40‰,女性29例,平... 目的:探讨"恶性"冠状动脉畸形(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CAA)的MDCTA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至2009年,我院完成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DCTA)检查38 573例,检出"恶性"CAA 54例[1.40‰,女性29例,平均年龄(51±15)岁]。结果: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4例(0.10‰);冠状动脉起自对侧冠状窦或单支冠状动脉畸形,且近段走行于主、肺动脉间38例(0.99‰);多发或较大冠状动脉瘘12例(0.31‰)。结论:MDCTA可无创而可靠的显示"恶性"CAA开口部位、走行路径、毗邻关系、有无瘘口及并存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 断层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