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政策与技术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倩 吕飞南 宇振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7-145,共9页
生态环境退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制约生态系统健康和人类福祉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缓解并解决生态环境退化问题也成为各国探索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欧盟较早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通过长期探索,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环境一... 生态环境退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制约生态系统健康和人类福祉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缓解并解决生态环境退化问题也成为各国探索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欧盟较早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通过长期探索,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环境一体化政策体系,构建了基于创新驱动的技术实践体系,相关体系对于维持欧盟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关口,充分了解欧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政策与技术实践体系对于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具有一定的帮助。笔者在研究和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欧盟关键生态环境问题出发,对其保护现状作了总结,并对相关政策体系和技术措施进行系统梳理,提出我国今后在政策领域应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纳入多个部门,探索公众参与的环境管理机制;在技术创新方面,应推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本土化、主流化发展,构建依托企业、多方参与的技术措施创新交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生态环境退化 环境一体化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基于MSPA-Conefor-MCR的县域尺度生态网络构建——以延庆区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杜箫宇 吕飞南 +1 位作者 王春雨 宇振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3-1082,共10页
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与自然灾害的频发导致生境破碎化加剧,生态连通性降低,进而导致乡镇可持续发展受阻。构建生态网络是近年来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点方向,通过加强源地保护、廊道建设和生态管控,能够有效缓解区域生态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 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与自然灾害的频发导致生境破碎化加剧,生态连通性降低,进而导致乡镇可持续发展受阻。构建生态网络是近年来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点方向,通过加强源地保护、廊道建设和生态管控,能够有效缓解区域生态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促进生物多样性提升。本研究以延庆区为例,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连通性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等方法综合构建生态网络,从县域角度分析各网络要素,为乡镇发展提供建议。结果表明:构建的延庆区生态网络整体呈现出“一山一川”分布特点。识别生态源地12个,面积为1085.54 km^(2),占比达到54.4%。筛选生态廊道66条,总长度1057.18 km,包括21条重要廊道和45条一般廊道,长度占比分别为32.6%和67.4%。识别出一级生态节点27个,二级生态节点86个,在千家店镇、珍珠泉乡等山区乡镇集中分布。不同乡镇的生态网络分布与其地理环境和发展定位有密切联系:千家店镇和珍珠泉乡等位于“山区”,覆盖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广泛,加强源地保护是网络构建的重点,促进乡镇生态与旅游协同发展;刘斌堡乡和张山营镇等位于“山区-川区”衔接处,以强化廊道连通性作为主要方向,推动乡镇生态景观建设;延庆镇和康庄镇等位于“川区”,生态源地和廊道缺乏,景观破碎化严重,可通过增加生态节点与加强生态修复,打造绿色宜居小镇。本研究丰富了县域尺度生态网络构建,探讨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加强生态修复与生态管控,对促进乡镇可持续发展与多尺度生态网络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主成分分析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生态网络 县域尺度 国土空间规划
原文传递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区县碳储量时空格局变化与碳汇提升策略——以延庆区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想 王春雨 +2 位作者 吕飞南 陈水灵 宇振荣 《应用生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73-3384,共12页
近年来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碳储量时空格局演变成为研究热点,而土地利用与覆被(LULC)变化是碳储量变化的关键原因。在区县级小尺度研究LULC与碳储量的时空演变并提出碳汇提升策略,有助于区县的生态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发展。本... 近年来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碳储量时空格局演变成为研究热点,而土地利用与覆被(LULC)变化是碳储量变化的关键原因。在区县级小尺度研究LULC与碳储量的时空演变并提出碳汇提升策略,有助于区县的生态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区为研究区,基于InVEST模型计算1990—2020年的碳储量,并采用PLUS模型分别预测2020—2050年3种情景(自然增长、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下的LULC类型变化,并进一步预测碳储量,提出延庆区碳汇提升策略。结果表明:1990—2020年间,延庆区主要的LULC转换趋势为88.9%的草地转向乔木林、50.1%的耕地转向乔木林、39.5%的耕地转向不透水面;碳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增长了3.34×10^(6)Mg,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北高西南低,山区高川区低”的特征,且乔木林的增加、草地的减少分别是碳储量升高和降低的主要原因。2020—2050年间,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生态修复力度加大,其他LULC向乔木林转化的概率增加,从而带来碳储量增长5.8%,在3种情景中增幅最大且碳储量值最高。碳储量高值区域在延庆区东北部、西北部和南部出现集聚,基本对应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延庆山区;低值区域基本对应开发强度较大、林木覆盖率较低的平原区。可从林草生态系统保护、水环境生态修复、农田生态修复等方面综合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措施,推进延庆区可持续发展,助力延庆区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 碳储量 PLUS-InVEST模型 多情景模拟 延庆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