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南粤地区霉变水产饲料真菌毒素污染现状及毒性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小博 王雅玲 +5 位作者 王润东 吕鹏莉 孙力军 刘晓燕 施琦 毕思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1-958,共8页
为了解广东地区水产饲料中真菌毒素的最新污染状况,评价霉变水产饲料的毒性效应,探明其对生物机体的损害效应。在我国南粤地区随机采集鱼、虾饲料共120份,采用ELISA法检测4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AFB1)、T-2毒素、呕吐毒素(DON)、赭... 为了解广东地区水产饲料中真菌毒素的最新污染状况,评价霉变水产饲料的毒性效应,探明其对生物机体的损害效应。在我国南粤地区随机采集鱼、虾饲料共120份,采用ELISA法检测4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AFB1)、T-2毒素、呕吐毒素(DON)、赭曲霉毒素(OTA)的含量,选取不同污染程度(达标、轻度、中度和重度)的鱼、虾饲料各4份,采用小鼠毒理学方法评价其生物毒性。结果发现:水产饲料真菌毒素污染率较高(多种毒素并存现象较为普遍),其中AFB1,T-2,DON等3种毒素污染最为普遍,OTA污染较轻,T-2检测浓度最大(11 928.00μg·kg^(-1));小鼠体质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器官指数略有下降,脾、肾下降较为明显;淋巴细胞、血红蛋白及大血小板比率显著下降(P<0.05);精子畸形率和微核率随剂量增加而升高,血液生化指标差异显著(P<0.05)。广东地区霉变水产饲料真菌毒素污染严重,T-2含量最高;霉变饲料对小鼠脾、肾、肝器官损害显著,对小鼠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具有损害作用,并具有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饲料 霉变 真菌毒素 污染调查 毒性评价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中T-2毒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吕鹏莉 陈海燕 +5 位作者 王雅玲 孙力军 张春辉 施琦 徐德峰 叶日英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31-36,共6页
离筛选低温环境中T-2毒素的降解菌并探明其生化特性,探究T-2毒素降解微生物生化特性异同点,为T-2毒素降解微生物的检验提供生化判断参考。针对暴露于-20℃低温环境中的低浓度T-2毒素标准品,采用LC-MS/MS定量分析T-2毒素残留量,利用营养... 离筛选低温环境中T-2毒素的降解菌并探明其生化特性,探究T-2毒素降解微生物生化特性异同点,为T-2毒素降解微生物的检验提供生化判断参考。针对暴露于-20℃低温环境中的低浓度T-2毒素标准品,采用LC-MS/MS定量分析T-2毒素残留量,利用营养琼脂培养基(NA)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共分离出5株降解菌,16S rDNA结合生化鉴定结果为死谷芽胞杆菌(Bacillus vallismortis)、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弯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geniculata)和尼泊尔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nepalensis)。这些分离株在-20℃条件下对低浓度T-2毒素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能力,其中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降解能力最强,降解率为91%。它们的理化特性具有很多相似性,主要表现在5株菌均不能利用D-塔格糖(d TAG),对ELLMAN都表现出阴性;Bacillus vallismortis Bp1234-7、Pseudomonas geniculata Bp24-4、Staphylococcus nepalensis Bp124-5和Enterobacter cloacae Bp123-7都能分解D-葡萄糖,而Bacillus cereus Bp1234-8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低温 降解微生物 生化特性
下载PDF
T-2毒素对凡纳滨对虾的经口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雅玲 代喆 +5 位作者 孙力军 吕鹏莉 徐德峰 刘颖 叶日英 聂芳红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7,141,共6页
通过T-2毒素微胶囊毒饵料一次性染毒凡纳滨对虾,采用模型拟合法测定T-2毒素对凡纳滨对虾经口LD50,并分析Ca2+-ATPase、多酚氧化酶(PPO)活力以及肌肉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而探明T-2毒素对凡纳滨对虾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T-2毒素对凡纳滨... 通过T-2毒素微胶囊毒饵料一次性染毒凡纳滨对虾,采用模型拟合法测定T-2毒素对凡纳滨对虾经口LD50,并分析Ca2+-ATPase、多酚氧化酶(PPO)活力以及肌肉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而探明T-2毒素对凡纳滨对虾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T-2毒素对凡纳滨对虾的急性毒性经口一次性暴露的LD50为1.22 mg/(kg·bw),T-2毒素对PPO酶活性和Ca2+-ATPase活性的急性毒性效应ED50分别为0.05和3.22 mg/(kg·bw),比较风险评估指数RI可知,PPO活性可作为生物学效应标记描述T-2毒素对对虾的急性毒性效应,且比Ca2+-ATPase更加灵敏。T-2毒素急性暴露可导致肌纤维间隙面积比增大,可导致对虾肌肉品质劣化。采用LC-MS/MS定量检测染毒对虾肌肉中的T-2毒素,但是没有发现游离态T-2毒素残留,说明对虾中T-2毒素急性暴露不会引起物质蓄积,但却产生功能蓄积,可能是T-2毒素以隐蔽态形式存在,导致初始轻微损伤逐渐累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凡纳滨对虾 急性毒性
原文传递
对虾肌肉中隐蔽态T-2毒素残留与脂溶性成分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迪 王雅玲 +5 位作者 孙力军 吕鹏莉 徐德峰 刘颖 陈进军 励建荣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67,共6页
为探明T-2毒素持续染毒后的对虾肌肉中m T-2s的残留规律,及其对对虾的脂溶性成分含量的影响。采用20 d蓄积染毒法获得不同染毒剂量组(0、0.5、1.2、2.4、4.8、12.2 mg/kg饲料)的对虾肌肉组织,采用LC-MS/MS检测经三氟乙酸(TFA)水解处理... 为探明T-2毒素持续染毒后的对虾肌肉中m T-2s的残留规律,及其对对虾的脂溶性成分含量的影响。采用20 d蓄积染毒法获得不同染毒剂量组(0、0.5、1.2、2.4、4.8、12.2 mg/kg饲料)的对虾肌肉组织,采用LC-MS/MS检测经三氟乙酸(TFA)水解处理前后样本中的T-2毒素含量,以T-2增量表示m T-2s含量。同时采用索氏提取法测粗脂肪,HPLC法测VA、VD3和VE含量。结果表明,对虾肌肉经TFA水解处理前未发现游离态T-2毒素,水解后检出T-2毒素,即m T-2s,且其含量与染毒剂量呈正相关。而染毒剂量对不同脂溶性成分含量的影响表现出较大差异。高剂量染毒时,粗脂肪、VA和VD3含量呈显著下降(p<0.05),而VE的含量呈波动性变化。低剂量染毒时,粗脂肪、VD3和VE含量显著升高(P<0.05),表现出低剂量刺激效应,但是粗脂肪与VA含量与m T-2s呈负相关,可能二者与m T-2s的存在形式有关,此结论为挖掘m T-2s的预警指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T-2毒素 脂溶性成分 隐蔽态T-2毒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