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微博客建构了公共领域吗? |
吕鹤颖
|
《文化研究》
CSSCI
|
2012 |
0 |
|
2
|
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的归罪隐喻 |
吕鹤颖
|
《关东学刊》
|
2017 |
0 |
|
3
|
不过是一场把戏——对电影《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的解读 |
吕鹤颖
|
《电影评介》
|
2009 |
0 |
|
4
|
论大众文化时代的“假肢记忆” |
陶东风
吕鹤颖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5
|
“80后”青年问题与代沟弥合 |
吕鹤颖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6
|
罪感、疾病与创伤记忆书写——重读《认罪书》 |
吕鹤颖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7
|
作为一种思想方法的政治批评——对陶东风近年来文学批评的思考 |
吕鹤颖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8
|
故乡与异乡:历史创伤的代际传递——读《没有故乡的我,和我们》 |
吕鹤颖
|
《文化研究》
CSSCI
|
2017 |
0 |
|
9
|
不合“时”宜的块茎文本:读《朝霞》 |
吕鹤颖
|
《文化研究》
CSSCI
|
2018 |
0 |
|
10
|
作为文学灵感的大屠杀 |
埃利·威赛尔
吕鹤颖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11
|
主持人语 |
吕鹤颖
|
《文化研究》
|
2020 |
0 |
|
12
|
见证文学与文学的见证 |
吕鹤颖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13
|
见证文学的纪实性及其限度 |
吕鹤颖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2017 |
0 |
|